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3年7月初∽8月中旬,笔者在三峡库区向当地技术人员了解园区内牛群的基本繁殖状况,并同技术人员一起参与了配种和繁殖疾病治疗等工作。在此期间详细调查了园区内牛群的饲养管理情况。2004年1月份,笔者再次来到园区进行调查和资料录入,对收集的材料用Excel统计,并用t检验法进行显著性分析。现将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1986年后我站相继从国内、外引进法国夏洛来牛9头,在4头母牛基础上开始纯繁自育发展牛群。截至2003年6月,繁殖犊牛87头,存栏62头,其中成年公、母牛45头。4岁龄纯繁公、母牛平均体尺体重与同龄原种牛比,均有所提高。纯繁公牛20月龄采精调教,平均利用年限为61.73月龄,生产冻精71 074剂,淘汰年龄平均为84.6月龄。母牛平均初孕年龄为25.16月龄,平均淘汰年龄为95.71月龄,终生产犊4.8头。为社会创造巨大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2003年6月底,肇东市某养牛场饲养的100多头改良育成母牛群体出现繁殖障碍,经有关家畜繁育部门技术人员深入实践调研、诊断,定性为营养性繁殖障碍,后经改善饲养条件,使牛群恢复了正常的繁殖功能。  相似文献   

4.
北京市西郊农场饲养黑白花奶牛2 800头,其中成母牛1 600头.1987年开始承担北京市奶牛繁殖技术管理规范项目的试验和推广,取得明显效果:奶牛各项繁殖技术指标均有提高,成母牛头年单产从1987年6 886千克提高到1990年7577千克,以后一直保持7600千克左右.十几年来我场在奶牛繁殖技术管理中主要抓了以下工作.  相似文献   

5.
自2012年入春以来,临江市可繁母牛存栏数量不断减少,原以为属季节性正常流动,故未给予足够重视。入秋后,这一现象日趋严重,可繁母牛数量急剧减少。对此,我们组织相关人员进行了详细调查,结果令人大吃一惊。截止到2012年11月末,临江市牛存栏11675头,其中可繁母牛4920头,可繁母牛占存栏牛的  相似文献   

6.
丰都县肉牛产业历经10余年的发展,成效显著。已成为特色优势骨干产业。2011年全县存栏24.39万头,出栏肉牛12.5万头,能繁殖母牛存栏14.48万头。发展能繁母牛,抓好优质肉牛来源是丰都县发展肉牛,打造"中国肉牛之都"的一贯宗旨。通过不断的实践探索,能繁母牛饲养出现了多种模式。包括能繁母牛分户饲养模式、专业合作社模式、农企合作模式、托牛所等模式。文中主要介绍了能繁母牛分户饲养模式。  相似文献   

7.
胚胎移植又称受精卵移植。就是将1头母畜(供体)的受精卵移植到另一头母畜(受体)的子宫内,使之正常发育,充分发挥优良母牛的繁殖潜力。一般情况下.1头优良成年母牛一年只能繁殖1头犊牛.应用胚胎移植技术.一年可得到几头至几十头优良母牛的后代.大大加速了良种牛群的建立和扩大。  相似文献   

8.
到1999年.绥化市可繁母牛达47.6万头,其中黄牛可繁母达 36万头.奶牛 11. 6万头,年产牛犊 21.4万头,可繁母牛繁殖率平均 44. 9%、两年不足一个犊。影响了养牛业的发展。通过对全市所辖10个县、市(区)的抽样调查分析.母牛繁殖率低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繁殖疾病造成的.占可繁母牛的21. 8%.每年平均有10. 37万头可繁母牛国繁殖疾病不产犊.造成养牛经济效益下降。所以.积极防治母牛繁殖疾病是提高养牛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经过近3年对全市多点、多牛进行观察、分析和总结.母牛繁殖疾病主要有三种。…  相似文献   

9.
笔者于2009年针对宁安市沙兰镇167个养牛农户及2个黄牛养殖场进行调查。在统计478头可繁母牛中,有不同程度繁殖障碍的牛82头,占17.2%。按病因分:子宫内膜炎占比例最高,有40头,约占50%,持久性黄体的有25头,约占30%,另有17头牛患有卵巢囊肿、布氏杆菌病、李氏杆菌病及与饲养管理有直接关系,占20%。调查发现,饲养管理与繁殖技术是造成发病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旨在研究皖北地区肉牛能繁母牛繁殖疾病的发生情况。[方法]通过走访,并结合调查问卷,对皖北地区的22个母牛繁育场的3088头母牛的繁殖疾病发病情况及病因进行调查。[结果]结果显示:皖北地区母牛繁殖疾病以胎衣不下的发病率最高(5.99 %)、其次是子宫内膜炎(5.44 %)、难产(3.92 %)、流产(2.75 %)、子宫积脓(1.45 %)、阴道脱出(1.33 %)、卵巢囊肿分别(1.39 %)、持久黄体(1.52 %)。[结论]繁育场的饲养管理技术影响母牛繁殖疾病的发病率,针对这些因素提出了对应的改进意见,以期为安徽省的能繁母牛的扩拦增量工作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1.
繁殖是奶牛生产中最为关键的技术之一。据在吉林省内个别地区调查,不孕症及繁殖障碍占可繁母牛的10%~15%,个别严重地区可达20%以上。不仅影响受配率、受胎率及产仔成活率的提高,延缓牛群的增  相似文献   

12.
正将牛群改良、饲养管理、繁殖配种、秸秆加工转化、母牛挤奶、疫病防治等方面实用技术综合配套应用到母牛养殖中,取得了1+12的效果。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是中国西门塔尔牛主产区,被誉为"中国西门塔尔牛之乡。2013年6月末统计,全市牛存栏253.9万头,其中基础母牛125.7万头,良种及改良种比重95.0%。母牛养殖主要分布在半农半牧区,以小规模、家庭分散生产经营为主体。母牛养殖涉及品种改良、饲养管理、犊牛培育、繁殖等多方面技术,生产环节复杂、技术含量相对  相似文献   

13.
重庆市传统的山地耕牛品种(即川南黄牛)是肉牛业发展的基础,而目前肉牛生产水平还较低。三峡库区肉牛示范园区位于三峡库区的丰都县包鸾镇,其地理环境、气候条件、肉牛的饲养方式及饲养水平有一定的代表性。为了解园区内肉牛养殖生产状况,笔者从2003年7月初到8月中旬和2004年1月初两次对肉牛示范园区内的肉牛养殖现状进行了调查,对其适繁母牛淘汰的原因进行了分析,以使现存的问题得到足够的重视和解决,便于产业项目更好的开展。  相似文献   

14.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省养牛业获得了持续稳定的发展.1994年,全省牛存栏630.24万头,比1978年净增294万头,其中黄牛274万头,占总存栏数的65.7 %,能繁母牛237万头,占总存栏数的37%,当年产活犊84万头,繁殖成活率为32%,1994年共出栏牛54万头,生产牛肉5.32万吨.牛群结构趋于合理,肉牛生产技术普及及丰富的饲草资源,为改良我省地方黄牛发展商品牛生产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5.
南江县所辖12个区(镇),72个乡镇,全县草山草坡资源及宜牧面积154万亩.其中:农耕地48万亩,饲草资源十分丰富.适宜发展养牛业.据1989年末统计.存栏牛88490头.其中黄牛67267头.能繁母牛36276头.其中能繁黄母牛26708头,全年繁殖小牛11681头,其中黄牛8287头.产犊率分别为32.2%和32.9%.母牛空怀时间长,既耗费了人力又耗费了资源.致使我县养牛业发展缓慢,长期徘徊在8~10万头内,为了充分利用母牛有限的一生.提高其繁殖率.增加牛源,提高养牛的经济效益.我们选择了县内养牛生产特具代表性的黑潭乡开展了本研究.在该乡8个村随机选出参试牛只118头.参试前一年产犊44头,产犊率为37.2%经三年多时间的研究.三年共产犊352头.年产犊率达99.4%,基本实现了黄母牛一年一产.1 材料与方法1.1 参试农户选择具有初中文化程度以上成员的家庭,愿意接受技术指导,签订合同后三年内不得将参试牛只出售,并如实记载试验情况.1.2 参试牛只随机选择3~10岁能繁黄母牛118头.1.3 药械、丙硫咪唑片,产科疾病药,产科器械、输精器械、冻精等.  相似文献   

16.
1 各类牲畜存栏及分布情况 祁连县东西部以草地畜牧业为主,中部则是农牧结合.畜种构成以白藏羊、牦牛为主,中部小块农业有部分草地放牧牛、羊,进行绵羊育肥和黄牛改良.截止2006年底,各类牲畜存栏117.49万头(只),其中藏羊99.28万只,占84.5%,可繁殖母羊57.66万只,母畜比例为58.07%;牦牛16.89万头,占14.37%,可繁殖母牛6.16万头,母畜比例为35.41%;黄牛存栏5 100头,占0.43%,可繁殖母牛2 151头,母畜比例为42.17%,杂种化程度85%;猪存栏250余头,以农户散养自食为主,种猪存栏极少.  相似文献   

17.
1调查对象与方法1.1奶牛场基本情况北方某规模化奶牛场,2007年奶牛存栏920头,其中成母牛417头,成母牛305d平均产奶量4200kg,场内建有标准化牛舍,采取集约化饲养方式。精饲料  相似文献   

18.
俗话说得好 :“抓奶先抓配”。繁殖是奶牛生产中联系各个环节的枢纽 ,繁殖与产奶关系极为密切。为了降低繁殖障碍牛只淘汰率 ,增加产乳和增殖犊牛的收入 ,对我场奶牛繁殖情况进行了一次总结。1 奶牛场基本情况我场共饲养乳牛 6 0 0余头 ,其中基础母牛 (经产母牛 ) 310头。近年来 ,牛奶生产起伏不定 ,始终达不到正常的生产水平。既浪费饲料又降低了后备母牛数的增长速度 ,无形中增加了奶牛场的支出 ,降低了生产利润。为此 ,笔者对有关技术资料进行了整理 ,结果如下。1 1 根据档案调查最近 5a奶牛的平均胎间距 ,其分别为 :1998年 4 6 4 1d(…  相似文献   

19.
我场从1982年建场初到1986年,先后从上海、新疆、河南和本地区购进黑白花成年母牛、育成母牛和犊母牛320多头,牛群质量一般较差。到1988年存栏386头,其中成年母牛251头,青年母牛96头,犊母牛39头。牛群繁殖率从1982—1985年呈逐年上升的趋势,1985年为87.5%;从1986—1988年又呈逐年下降趋势,1988年为56.4%。为稳定提  相似文献   

20.
我场于83年7月从西德引进黑白花奶牛16头,84年6月从丹麦引进黑白花奶牛35头,85年8月从西德引进黑白花奶牛28头,三年来分三批共引进奶牛79头,至86年底奶牛存栏数已达142头,其中自繁母牛68头。经过四年的饲养观察。现报告如下。一、引进时牛群基本情况西德、丹麦黑白花奶牛体型较大、肌肉发达、丰满,乳区呈盆状、附着良好。背腰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