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中国沙棘 青海云杉和中国沙棘 华北落叶松混交林的最大截留量、枯落物持水量和稳渗速度明显高于其纯林。17年生华北落叶松 中国沙棘林最大截留量较华北落叶松纯林高23.9%,枯落物持水量高26.3%,稳渗速度高2.4倍。退耕地所有中国沙棘林分最大截留量分布范围为1.43~2.02mm,较农作物高O.80~1.41mm,也高于退耕地种草、种药的O.23~O.43mm;退耕还林地表形成稳定的枯落物层,退耕栽植沙棘林枯落物层持水量较农作物十分明显;中国沙棘林地土壤的稳渗速度较农耕地的高5.5~19.5倍。退耕还林还草后,中国沙棘等人工植物群落较农作物的森林水文生态功能明显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2.
国外沙棘良种引种之管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经过对从国外引进的沙棘优良品种的生长、结实和病虫害等的调查,为从总体上准确把握我国沙棘的引种和推广,建议做好以下工作,(1)要做好引进沙棘品种的区域试验,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宜品种;(2)培育适于我国自然特点的沙棘良种;(3)开展集约经营,提高经济效益,加强对引种沙棘病虫害防治的研究;(4)进行引种沙棘的生态适宜性分区,绘制我国沙棘引种的生态区图。  相似文献   

3.
正一、基本情况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地处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和内蒙古高原的交汇地带,位于河西走廊东端。全县面积7100多平方公里,耕地面积85.66万亩,境内海拔2040~4874m,年平均气温0.3℃,年降水量407.4mm。藜麦原产于南美洲,适宜在海拔2000~2700m的地区种植,生长期为90~220天,由于其丰富、全面的营养价值,联合国粮农组织已  相似文献   

4.
在黄土高原,刺槐发挥着防治水土流失等重要作用。本文通过方差分析、多重比较等方法对黄土高原榆林、延安、渭南、咸阳、宝鸡等地(市)的274株刺槐解析木进行统计分析,研究了黄土高原刺槐生长状况及其影响因子。结果表明,陕西黄土高原的刺槐在15a时,树高、胸径和材积的平均值分别为(10.84±0.29)m、(10.64±0.31)cm和(0.048907±0.001634)m^3。黄土高原不同地区刺槐长势差别较大,宁夏的刺槐生长状况好于山西、陕西和河南,甘肃的刺槐生长缓慢、生长量低。同时,海拔、坡位、坡向、坡度和林分密度对刺槐生长影响显著,生长在海拔1000~1200m之间的刺槐生长状况好于其它海拔水平;山坡的中下部较上部更有利于刺槐生长;阴坡的刺槐长势优于其他坡向;随着坡度的增加刺槐生长量下降。建议在黄土高原营造刺槐林时应选择海拔1000~1200m之间、坡度较缓的阴坡下部,15a生刺槐密度控制在3300~4950株/hm2之间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5.
辽西地区沙棘退化林分的修复与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辽西地区沙棘资源发展状况,分析了造成辽西地区沙棘退化的成因,提出了沙棘退化林分修复的对策。依据辽西地区的自然环境、气候、立地条件、当地社会经济等情况,科学地分析了大果沙棘良种的利用,阐述了中国沙棘优良类型选择和利用在辽西地区进行沙棘退化林分修复的重要性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6.
垄膜沟播机械化技术是利用机械的作用,一次完成开沟,起垄、铺膜、化肥深施、膜际播种,覆土镇压等多道工序,采取地膜种植与沟播技术巧妙结合的一项较好的旱作农业栽培措施。互助县从 1999年开始引进试验,在浅山和脑山的油菜种植上增产特别显著,在连续两年旱情较严峻的情况下,浅山地区油菜单产达到 2070kg/hm2,较露地平播增产 913.5kg,增产幅度达 78.9%;脑山地区(即海拔在 3000m左右)的甘蓝型油菜可正常成熟,单产达到 2373kg/hm2,较对照增产 825kg。机械化垄膜沟播技术之所以能大幅度在旱作农业区提高产量,是因为它改变了油菜…  相似文献   

7.
在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中部引水渠两侧人工固沙区的阳坡和阴坡各选择一个样地(30 m×30 m),均匀划分为36个5 m×5 m的小样方,测定了各小样方中心10、30和50 cm层的土壤体积含水量,采用半方差分析和克里格插值法对比研究了土壤含水量的空间变异特征。结果表明,2样地6层土壤含水量均呈正态或近似正态分布,均属中等变异(0.157~0.335)。无论阳坡或阴坡,下层土壤含水量均显著高于上层。除表层外,同一层次下阴坡的土壤含水量显著高于阳坡。半方差分析表明,6层土壤含水量空间变异最优模型均为指数模型;阳坡10 cm层、阴坡10和30 cm层的土壤含水量具有强烈的空间相关性,但变程较小(2.34~5.77 m);余下3个变量具有中等空间相关性,变程较大(21.90~53.02 m)。空间差值分析表明,阳坡3个土层的含水量均呈坡下低、坡上高的格局,阴坡50 cm层也具有同样趋势;而阴坡10 cm和30 cm层含水量无明显规律,呈斑块状分布。阴坡较高的土壤含水量孕育了较丰富的草本植物,但草本植物的异质性分布可能也影响了阴坡浅层(10~30 cm)土壤含水量的空间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8.
青藏高原的中国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 L.subsp.sinensis Rousi.)集中分布于高原东北至东南的边缘地带,即从祁连山至横断山脉这一地区。中国沙棘一般适合生长在年降水量400800mm,年均温5~15℃,海拔1000-4000m的山地,年降水量是影响中国沙棘分布的关键因素。本文就中国沙棘在青藏高原地区的资源分布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等进行论述,并对考察过程中所发现的问题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在控温控湿条件下,用盆栽试验研究了影响沙棘苗木蒸散水的生理生态因子,初步结论为:沙棘苗木蒸腾速率的日变化一般为单峰曲线,偶尔出现双峰曲线;沙棘苗木蒸腾速率季节变化有2次高峰,第1次峰值通常出现在7月,第2次峰值在9~10月。一定范围内,气温与沙棘苗木蒸腾速率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空气相对湿度与沙棘苗木蒸腾速率呈负相关关系。随着土壤含水量的降低,沙棘苗木的蒸腾速率有逐渐下降的趋势;不同土壤类型,土壤田间持水量高的土壤的苗木蒸腾速率较低;沙棘苗木蒸腾速率日变化、季节变化与气孔导度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沙棘苗木单株蒸散耗水量随季节变化呈“正态单峰”曲线,峰值多在7~8月,而且土壤含水量越低,苗木蒸散耗水量越少。土壤粘粒含量越多,土壤持水力越高,蒸发耗水量越低,反之则越高;土壤含水量越高,蒸散含水量越多。  相似文献   

10.
俄罗斯沙棘优良品种引种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北”地区和黄土高原是中国沙棘亚种的分布中心,现已有大面积人工沙棘林,但其果小、刺多,产果量低,采果难。为此,作者于1997-2006年承担水利部“948”沙棘引进项目,以解决该地区沙棘优良品种缺乏问题。通过8年试验研究,引进俄罗斯大果无刺沙棘优良品种、类型40余种,分别在“三北”和黄土高原地区的7个主要试验基地进行引种试验,从中初步筛选出效果较好的9个优良品种、类型。它们生长发育良好,抗性较强,具高产、优质特性,并已开始利用引进的俄罗斯沙棘与当地中国沙棘杂交,培育出第一代杂交种。在引种选育和对俄罗斯沙棘生物生态学特性进行试验研究的基础上,对其良种的集约栽培和繁育做了试验和示范推广工作,产生了良好的生态、经济效益。通过本项目实施,为做好沙棘引种选育工作提供了良种,这对大面积建造高产、优质人工沙棘林和沙棘果园,加速黄土高原和“三北”地区的环境治理、发展地方经济具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在黄土高原高塬沟壑区用中国沙棘、多年生香豌豆与从国外引进的刺槐、绒毛白蜡和黑核桃等乔木树种进行不同类型的复合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幼龄期(1-4a)各种复合类型由于植物之间的有益共生,特别是中国沙棘、多年生香豌豆的固氮作用,可以很好地促进主栽乔木树种的高、径生长及生物量的积累;同时用于混交的中国沙棘,自身生长量也较其纯林有所增加.适宜的乔灌混交,可以实现“双赢”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蒙古沙棘亚种优良品种与中国沙棘亚种优良类型杂交F1代雌株的变异特性分析,建立了选择优良单株的表型性状标准,为生态经济型沙棘选优育种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在半干旱区的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东胜区九成宫基地,从蒙古沙棘亚种和中国沙棘亚种杂交子代雌株群体中选择出3株杂种优势显著的优良单株.它们兼有母本和父本的优良性状:生长适应性强,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明显超过双亲,果实产量高,营养品质好,棘刺较少.以杂雌新品系营造半干旱区生态经济型沙棘林,会获得很高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辽宁大面积中国沙棘人工林的调查,依据中国沙棘的果实经济性状、形态特征、果实的表型性状等划分为24个变异类型,选出了适于经济林和叶用的优良类型。摸清了中国沙棘的基因资源和选择优良类型,可直接应用于生产,发挥沙棘应有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也为沙棘品种的遗传改良,选育区域化栽培良种提供良好的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15.
干旱对中国沙棘人工生态林果实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本文以实测资料初步分析了干旱对中国沙棘人工生态林果实产量的影响,提出了中国沙棘资源建设与开发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煤矿复垦区沙棘人工林土壤水分时空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明煤矿复垦区沙棘人工林土壤水分时空分布特征,促进人工林培育过程中的水分管理。【方法】以鄂尔多斯市煤矿复垦区沙棘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开展了不同林龄的中国沙棘和大果沙棘人工林土壤水分时空分布特征研究。【结果】①随着林龄的增加,中国沙棘和大果沙棘林地土壤水分呈"减小-增加-减小"趋势;不同林龄中国沙棘和大果沙棘林地土壤水分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6 a林龄的中国沙棘林地土壤水分显著高于其他林龄林地土壤水分(P<0.05),3 a林龄的大果沙棘林地土壤水分显著高于其他林龄林地土壤水分(P<0.05)。②在0~100 cm土层中,6 a林龄的中国沙棘各土层之间土壤水分差异不显著,其余林龄中国沙棘和大果沙棘林地各土层之间土壤水分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③中国沙棘林地随着距树干距离的增加土壤水分呈增加趋势,大果沙棘林地随着距树干距离的增加土壤水分呈减小趋势。【结论】煤矿复垦区沙棘林地土壤水分差异较大,生产中需要根据具体的林龄、树木品种和土壤空间差异,采取适宜的水分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7.
利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仪对中国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 Sinensis)、俄罗斯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及其杂交子代的光合特征进行测定,比较其亲本及子代的差异性。结果表明光合速率日变化曲线中国沙棘及俄罗斯沙棘呈"双峰"型,杂交子代呈"单峰型";全天蒸腾速率以俄罗斯...  相似文献   

18.
中国沙棘的性状变异与演化趋势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在中国沙棘天然分布区的主轴线上,自西南向东北,选择5个有代表性的地段,用样地调查和统计分析方法.研究了中国沙棘主要性状变异及性状间的组配情况;比较了不同地段的异同;统计了各主要经济性状的变异参数;探索了几个主要性状的演化趋势。认为中国沙棘乃是多态型的种群系统,即存在很大幅度的随机变异,也存在着地理种群间的差异。种群变异的主要特征是各主要性状出现频率随生态——地理条件而递变,但群内变异幅度小,而群间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