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平菇熟料立体栽培是指培养料配置装袋后。先经高温熟料灭菌。再进行接种和日光温室发菌的栽培方式。朝阳地区用此法进行栽培。每袋投入干料1.75千克,可产鲜菇2千克,实现温室(净生产面积350平方米)单产1.58万千克,平均每棚纯收入1.75万元。秋季栽培从9月份开始装料。第一潮菇在10月中旬采收,一般可收获5~8潮菇.平菇的生物转化率可达到100%~200%,采收周期长达7个月。  相似文献   

2.
1.适宜栽培季节。白灵菇属中、低温型菌类,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5~28℃,子实体分化温度0~13℃。栽培白灵菇以秋季8-9月生产制袋,11月下旬至翌年4月出菇,产量高,质量好。  相似文献   

3.
1栽培季节安排 白灵菇从母种制原种要40~60天,栽培袋接种后到出菇需要150天以上.由于白灵菇菌丝长满菌袋以后,并不能立即出菇,需要有一定时间生理成熟后才能出菇,所以生产季节要提前.生产时间安排是4~5月制原种,6~7月接栽培种,11~12月份出菇.在温度上应掌握出现8℃以下低温的月份,倒推5个月(150天)即为正常制作菇袋的时间.  相似文献   

4.
鞍山市千山区判甲炉村生产温室草莓口感好,品质佳,达到绿色食品标准,深受消费者喜爱,成为远近闻名的草莓生产专业村,该村农户在草莓栽培生产中逐步摸索出了上茬栽培草莓下茬栽培樱桃番茄高产栽培模式。上茬草莓每亩产量达到5000斤,亩效益达4万元。下茬樱桃番茄亩产6000斤,亩效益1.5万元,年产值达5.5万元,效益十分可观,现将此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玉米芯栽培白灵菇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5 种不同比例的玉米芯和棉籽壳栽培白灵菇的试验结果表明,在玉米芯原料较丰富的地区栽培白灵菇,主料中含 60 %的棉籽壳,40 %的玉米芯栽培效果最佳,其菇体较大,平均单菇重 135.8 g,且盖大肉厚柄短,成品菇比例高,一潮菇生物学效率可达到 32.7 %,投产比 1 :5.5。  相似文献   

6.
草莓营养丰富,栽培容易效益高。卢龙县闰深港村采用温室栽培,元旦果实上市,采果至五月份。产品直接供应北京的超市,填补了水果淡季市场。市场零售价1公斤12~14元,最高时18~20元。据对20亩草莓调查平均产量1950公斤/亩,经济效益可达2.1万元/亩,效益可观。温室草莓无公害集成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7.
一、日光温室黄瓜套草菇高效生产模式每年冬春茬黄瓜9月播种育苗.翌年5月下旬采收结束,产量可达9000公斤,亩产值2.0万元左右,亩效益1.5万元左右(亩成本按5年摊)。6~8月间可以栽培两茬草菇,草菇种植亩成本在1300~1500元,亩产草菇1500公斤左右,亩产值1万元左右,三茬合计亩效益2万元以上。  相似文献   

8.
白灵菇的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栽培原料及菇房的处理 栽培白灵菇所用菇房一般用蔬菜保护地设施,如日光温室、大棚等,种菇前最好能揭膜晒棚两周,料进棚前再用药剂熏蒸1次,一般房屋需整理粉刷后才可作为白灵菇出菇场所,进料前还要用药剂处理1次。  相似文献   

9.
<正>一、效益分析双孢菇与辣椒轮作栽培比单种辣椒每667平方米(1亩)节约成本400~500元。每座温室(长60米、宽7.5米、高3.6米)平均出菇3600公斤,按照市场批发价每公斤8元计算,收入可达到2.8万元左右;每座温室辣椒产量可达到1850公斤左右,按照春季辣椒平均市场价每公斤5元计算,辣椒又可增加收入9000  相似文献   

10.
郭生河  卢建坤 《现代农业科技》2010,(14):104-104,106
为筛选出适宜当地的白灵菇栽培配方和相应的栽培技术,进行了白灵菇栽培试验。试验结果筛选出适宜当地生产的2种栽培配方,同时要注意掌握栽培时间,控制出菇时的温度和CO2浓度,并要加强菇室的通风和消毒,以减少畸形菇的出现。  相似文献   

11.
为了丰富栽培品种,增加菇农收入,蔬菜站引进了大球盖菇优良菌株,进行了试验示范和推广,探究了大球盖菇的温室、塑料拱棚和林下3种栽培模式的栽培季节、管理技术和经济效益。结果表明:在临沂采用这3种模式生产大球盖菇都能成功,并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温室栽培的产量和效益最高分别为7 051 kg·667 m-2、58 444元·667m-2,投入产出比为1∶3.11。  相似文献   

12.
平菇是食用菌中最易栽培的菇类,一般在秋冬和春季生产,夏季高温高湿易发生病虫害,很少栽培,但夏季市场上鲜菇少,售价高。夏季利用日光温室栽培平菇,1亩温室收获平菇3350kg,收入1.5万元。现将主要栽培经验介绍给大家。  相似文献   

13.
宜兴市蔬菜地土壤盐渍化成因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宜兴市现有蔬菜种植面积13.8万亩。复种面积27.8万亩,连片种植面积10亩以上的蔬菜基地有47个,其中大棚栽培1.7万亩(常年大棚0.7万亩,季节性大棚1万亩),食用菌1.6l万m^2,年产蔬菜42万t,瓜豆3.2万t。  相似文献   

14.
一、栽培季节安排 白灵菇从母种制原种要40~60天,栽培袋接种后到出菇需要150天以上。由于白灵菇菌丝长满菌袋以后,并不能立即出菇,需要有一定时间生理成熟后才能出菇,所以牛产季节要提前。生产时间安排是4~5月制原种,6~7月接栽培种,11~12月份出菇。在温度上应掌握出现8℃以下低温的月份,倒推5个月(150天)即为正常制作菇袋的时间。  相似文献   

15.
第一茬:平菇、姬菇或白灵菇以姬菇为例:7月中旬至8月底完成制种,9月上旬即可接种栽培,10月初出菇,采菇期可延续到第2年的3月底,其间共出4潮菇。1个200平方米的普通菇棚,可投料1万公斤,产鲜  相似文献   

16.
河南省正阳县兰青乡胡塘村食用菌专业户高建林,落榜不落志,刻苦钻研菇棚栽培蘑菇技术,自筹资金1.6万元,建立蘑菇大棚示范园。在4座菇棚内引进试验示范白灵菇、金针菇、双孢菇、香菇、平菇等菌种10多  相似文献   

17.
甜瓜在意大利主要作为饭后水果食用,也可与生火腿一起,成为餐桌上的第2道菜。甜瓜是意大利的重要经济作物,2004年栽培面积达42万亩(1亩=1/15公顷),总产量6.2亿公斤,其中保护地栽培约5.25万亩。西西里岛是第一大产区,甜瓜种植面积约占全岛蔬菜面积的19%,产量将近2亿公斤,占全国甜瓜产量的1/3,销售收入约1800万欧元(1欧元=9.8609元人民币)。  相似文献   

18.
白灵菇是一种珍稀食用菌,秋冬季生产白灵菇,一般在5至6月份制作生产的母种和原种,7月份制作栽培种,8月份制作出菇菌棒进行发菌管理,10月份后创造出菇条件,进入冬季出菇采摘。通常栽培白灵菇一般只在冬季出一潮菇,第二潮菇量很少,并且菇形也差,多数菇农不再管理。第一潮菇生物学效率只有40—50%,为了提高白灵菇的效益,充分利用白灵菇菌袋中的营养资源,菇农一般在春季利用白灵菇菌筒废料栽培鸡腿菇,  相似文献   

19.
白灵菇又称白阿魏菇.因其肉质细腻,味似鲍鱼,有“素鲍鱼”之美称,又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产品走俏国际、国内市场,是一类颇具开发潜力的珍稀食用菌。目前,我国许多地方进行白灵菇大面积栽培.效益十分可观.但我们黑龙江因天气寒冷,在白灵菇生产发展上略显迟缓,没有什么规模,为了促进这一菇类在北方地区的推广.我们近年来研究出一套适合北方温室栽培白灵菇的新的生产模式。  相似文献   

20.
裴文军 《北京农业》2008,(12):24-24
白灵菇是一种产量比较低的食用菌品种,常规白灵菇栽培模式一般是立体墙式栽培.该种植模式菇品商品性好,生物转化率可达30%~40%.为了提高白灵菇的产量,可采取覆土地栽的模式.这种方法管理得当,产量很高。根据笔者的大量试验。白灵菇地栽生物转化率可达80%-100%。但白灵菇地栽并不是简单的将菌袋埋入土下就可以.要想提高白灵菇产量.还有很多应注意的实际性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