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丁以寿 《农业考古》2007,(5):236-239
笔者曾撰《明代几种茶书成书年代考》(《农业考古》2004年第4期),对明代张源《茶录》、熊明遇《罗茶记》、罗廪《茶解》、闻龙《茶笺》、屠本《茗笈》、屠隆《茶说》等六种茶书的成书年代予以考定。近日获阅郑培凯、朱自振主编的《中国历代茶书汇编校注本》(以下简称茶书汇编)和谢文柏主编的《顾渚山志》二书,从中发现了新材料,足以匡正我原先的一些错误结论,现特以作修正,以免以讹传讹,贻误他人。原先查阅的几种茶文化著作是:陈彬藩、余悦、关博文主编的《中国茶文化经典》,其附录万国鼎《茶书总目提要》(以下简称茶书提要),其附录布目…  相似文献   

2.
丁以寿 《农业考古》2004,(4):219-222
近来撰写古代茶书评析,首先要做的是确定茶书的成书年代,从而揭示其在茶史上的地位和价值.翻检手头的几种茶文化著作,发现诸书关于明代一些茶书的成书时间,却互有不同,有的虽然一致,但也存在问题.这几种茶文化著作是:陈彬藩、余悦、关博文主编<中国茶文化经典>,其附录万国鼎<茶书总目提要>(以下简称茶书提要),其附录布目潮风<(中国茶书全集)解说>(以下简称全集解说),其附录余悦、周志刚<中国古今茶书简目>(以下简称茶书简目);阮浩耕、沈冬梅、于良子点校注释<中国古代茶叶全书>(以下简称茶叶全书);朱世英、王镇恒、詹罗九主编<中国茶文化大辞典>(以下简称茶文化辞典).  相似文献   

3.
《大观茶论》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部由皇帝御笔亲撰的全面反映和总结宋代茶事的书,在中国茶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是研究宋代茶文化发展的重要参考资料。本文在对《大观茶论》成书年代、真伪、版本进行考证的基础上,重点对《大观茶论》中有关白茶记载相关内容进行考释,以供茶叶生产和茶文化研究者参考。  相似文献   

4.
王河  真理 《农业考古》2005,(4):212-218
明代赵之履《茶谱续编》是一部散佚了的茶书,此《续编》原附于钱椿年《茶谱》之后一起出版的,故名《茶谱续编》。后明代顾元庆将钱椿年的《茶谱》和赵之履《茶谱续编》进行删校,两书合为一书,掠为己有,并以顾元庆《茶谱》之名行世。钱氏之《茶谱》与赵氏之《续谱》,反不被人知晓。这种鸠占鹊巢的现象应该加以更正。笔者查阅了众多历史文献,以图恢复赵之履《茶谱续谱》本来面目,故云辑考。  相似文献   

5.
在明代荼书中,出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以岕荼为研究对象的达到了3种之多,这种奇特的文化现象,不惟是明代茶文献研究繁荣的体现,更在另一个侧面说明了岕茶在明代的鼎盛地位.本文介绍了《罗岕茶记》作者熊明遇的学术成就以及他在治理长兴期间力推罗岕茶方面所做的突出贡献,并就《罗岕茶记》进行了述评.  相似文献   

6.
陈文华 《农业考古》2007,(2):205-213
一.茶书定义与分类茶书定义典籍本指记载古代法制的图书,也泛指古代图书。茶文化典籍是指古代记载有关茶文化内容的图书,简称为茶书。茶书是指专门论述茶叶种植、加工、冲泡、品尝的古代茶学著作,也包括许多专门论述历代茶政、茶法和茶叶贸易的著作。但后者大多属于社会经济史和法制史范畴,如宋代的《本朝茶法》、《茶法易览》和明代的《茶马疏》、《茶马志》、《历朝茶马奏议》等,与茶艺专业没有直接关系,故就专门学习茶艺的作者来说,可暂不涉猎此类茶书。古代还有一些农学著作,如唐代《四时纂要》、元代《王祯农书》、明清的《农政全书》…  相似文献   

7.
明代卢之颐与他的《茗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最近在查阅古代文献时,意外地发现明末清初医学家卢之颐有一部茶书,名叫《茗谱》,觉得分外欣喜.这部茶书,载录于卢之颐的中医名著《本草乘雅半偈》卷七中,这是一部极有新意茶著,书中不仅按类别摘录了自唐代陆羽《茶经》至明代数十种茶书或其他文献之有关茶事之语句,而且卢之颐对每一类茶事现象都有自己的精辟评语与论断,显示了一位中医学大家独特的学术视野.  相似文献   

8.
我国古代留下了许多宝贵的农学著作,计约600多种,其中最著名的有西汉时期氾胜之的《氾胜之书》(成书于公元前一世纪),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成书于公元533—544年),宋代的《陈旉农书》(成书于1149年),元代官修的《农桑辑要》(成书于公元1271—1313年)和王祯的《农书》(成书于公元1313年),明代徐光启的《农政全书》(成书于公元1628年)等。在这些著名的古农书中都有关于作物病害的记载,有的农书中还辟有专门的章节讨论作物病害。关于古农书有关植物病害的知识,以往研究甚少,裘维蕃(1953)和张斌成(待发表)  相似文献   

9.
周庆叔《岕茶别论》一书最早著录于清代陆廷灿《续茶经》之"九茶之略"的"茶事著述名目". 关于周庆叔,不详其生平.郑培凯、朱自振主编的《中国历代茶书汇编校注本》之《岕茶别论》题记说:"周庆叔,生平事迹不详,明代前期人,约和长洲(今苏州吴县)沈周(1427-1509)是同时代人,长期隐居江南著名茶区长兴,嗜茶,也精于茶事.沈周在《书岕茶别论后》称,庆叔‘所至载茶具,邀余于素鸥黄叶间,共相欣赏',这也就是周庆叔喜茶和与沈周相友的最好也是唯一记述.""现存最早的岕茶专著,是万历三十六年(1608)前后长兴知县熊明遇所写《罗岕茶记》,但周庆叔所撰《岕茶别论》要早一个多世纪."  相似文献   

10.
游修龄 《农业考古》2003,(4):262-265
宋代十来种茶书中,《大观茶论》占有重要地位。有关《大观茶论》的作者,在茶叶学界历来认定为宋徽宗赵佶所著。如新近出版的《中国茶叶大辞典》(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的介绍是:“《大观茶论》,原名《茶论》,又称《圣宋茶论》,宋徽宗赵佶撰。约成书于宋大观元年(1107)。  相似文献   

11.
不知已是多少次翻阅《红楼梦》了。然而那时阅读,只是欣赏宝黛之间的爱情纠葛,欣赏书中主人公吟诵的佳诗妙句,欣赏众多的人物描写与刻画。而今翻阅读《红楼梦》,却虔心品味起《红楼梦》中的茶文化来。中国是茶的故乡。饮茶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到《红楼梦》成书的清朝年代,中国的茶文化已经成熟和完美。所以,只要你一翻开《红楼梦》这部古典名著,顿觉茶溢字里行间,芳香飘逸,处处呈现出茶的甘冽、醇厚之味。在《红楼梦》中,喝茶最讲究名气。特别是在贾府这样一个大户人家里,喝的条普遍都是“千红一窘”、“枫露  相似文献   

12.
一、《茶经》成书应是761年这一成书年分是陆羽在他的自传(《陆文学自传》)中说的,他的自传写于唐肃宗上元辛丑年,即公元761年。他在自传中这样写道:“自禄山乱中原,为《四悲诗》,刘展窥江淮,作《天之未明赋》,皆见感激,当时行哭涕泅。著《君臣契》三卷,《源解》三十卷,《江表四姓谱》八卷,《南北人物志》十卷,《吴兴历官记》三卷,《湖州刺史记卜卷,《茶经》三卷,《占梦》上、中、下三卷,并贮于揭布囊。”29岁的年青陆羽,一下写了8部书,61卷,真了不起。而《茶经》是8部书中的一部,这是明摆着的,岂能不承…  相似文献   

13.
明代冯可宾与熊明遇论罗岕茶及其它江西省社会科学院施由民罗茶是明代的名茶之一。中国茶叶发展至明代,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名茶,如明人沈石田《书茶别论后》中所述:"昔人咏梅花云香中别有韵,清极不知寒,此惟岁茶是当之。若闽之清源、武夷,吴郡之天池、虎丘,武林之龙...  相似文献   

14.
序言我国自古以农立国。古代农书对农业科技和经验,多有专著论述。其中,如后魏贾思绍撰写的《齐民要术》,凡92篇,是我国古农书中较早的一部。相传《本草经》为神农所作,后经考证实始于后魏,载药365味。明代李时珍著《本草纲目》,扩为52卷。唐代陆羽著《茶经》,计3篇,对茶的起源、种茶制茶方法和茶具记载非常详细。元代以《齐民要术》为兰本,编成《农桑辑要》,共7卷,包括10J’1。明代王象晋撰《群芳谱》,计30卷,清代扩为《广群芳谱》,计ito卷,较为详细。明代徐光启撰《农政全书》,计60卷,更为详备。明代宋应星著《天工开…  相似文献   

15.
朱权,明代著名道教学者、农学家,其著作异常丰富,从宗教和科学的角度看,其著述自经子、九流、星历、医卜、黄老诸术皆具。道教专著有《天皇至道太清玉册》八卷,成书于正统九年,收入《续道藏》。其农学著作有《?仙神隐书》、  相似文献   

16.
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的主流思想,明代茶书作者绝大多数为崇奉儒学的儒士,儒家思想因此大量融入茶书之中。明代茶书体现的儒家思想主要有和谐、中庸、礼仪、人格、崇玉等观念。  相似文献   

17.
广东茶文化发展的轨迹华南农业大学丁俊之成书于八世纪六、七十年代,距今已1200多年.唐代陆羽所著的《茶经》,这个世界上第一部茶书一开头就写道:“茶者,南方之嘉木也……其树如瓜芦……”。近数十年来,我国发现野生茶树的报导已不下数十起,其中以西南地区分布...  相似文献   

18.
《金瓶梅》中茶事多福建省漳州市常发反映明代社会生活众生相的古典文学名著《金瓶梅》,描述到茶的场面很多。书中提到点茶有多处,如第二回写“(西门庆叫王婆)点两杯茶来我吃,王婆不多时,便浓浓点两碗稠茶,放在桌子上,西门庆都吃了。”第七十三回连写点茶,一是写...  相似文献   

19.
中华茶艺概念诠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丁以寿 《农业考古》2002,(2):139-144,159
“茶艺”一词是台湾茶人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后期提出的 ,现已被海峡两岸茶文化界所认同、接受 ,然而对茶艺概念的理解却存在一定程度的混乱 ,可谓众说纷坛 ,莫衷一是。近日拜读陈文华先生的大作《论当前茶艺表演中的一些问题》 ,深以为是。下面也谈一谈自己的一孔之见 ,并求正于广大茶文化界人士。一、“茶艺”一词溯源中华茶艺古已有之 ,但在很长的时期都是有实无名。中国古代的一些茶书 ,如唐代的陆羽《茶经》 ,宋代的蔡襄《茶录》、赵佶《大观茶论》 ,明代的朱权《茶谱》、张源《茶录》、许次纾《茶疏》等 ,对中华茶艺记载较详。古代虽无…  相似文献   

20.
“婺绿”茶史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婺绿”的溯源婺源产茶历史悠久。早在唐代著名的茶叶专家陆羽(公元733~804年)所著的《茶经》一书中,就有“歙州(茶)生婺源山谷”的记载。《茶经》成书的年代为肃宗乾元年间,那时,婺源已建县治于清华。诗人白居易于公元816年写的长诗《琵琶行》中“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之句,可以看出浮梁已经成为茶叶的集散地。那时的县城清华至毗邻的浮梁只有一百五十华里,婺源茶叶,绝大部分运到浮梁销售是有理可据的。从有关史料中,还可得到证实,唐天宝元年(公元742年),从浮梁运销西北,华北各地的茶叶就有几十万驮之多。这说明唐代的婺源已是著名的茶区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