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以“近自然林业”经营思想为指导,根据林业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针对人工林建设后期可能存在的问题.提出森林重庆建设中的“人工林的近自然森林经营”的措施与建议。  相似文献   

2.
我国人工林的近自然经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人工林是世界森林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运用近自然森林经营的方法和理念建立经济上高效、生态上安全的人工林,是当前我国林业上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在对人工林目前所存在的生产和生态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近自然林业思想,对我国人工林近自然经营进行了探讨,同时也对我国林业生态工程近自然化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3.
秦岭主要森林类型近自然度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择秦岭火地塘林区7个森林类型,在样地调查的基础上,基于敏感性分析,选择17个反映森林类型特征的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秦岭主要森林类型近自然度评价指标体系,应用综合指数法建立评价数学模型.根据等间距法,将森林类型近自然度评价综合指数划分为5个等级.评价结果表明:秦岭7个主要森林类型即铁杉天然次生林、锐齿栎天然次生林、华山松天然次生林、红桦天然次生林、华山松人工林、油松人工林、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的近自然度评价综合指数分别为0.98,0.90,0.78,0.56,0.39,0.35,0.01,近自然度等级分别为1,1,2,3,4,4,5,铁杉和锐齿栎天然次生林处于近自然状态,其他林分分别处于半自然、远天然、近人工和人工状态,近自然度顺序表现为顶极群落森林>演替过渡群落森林>先锋群落森林>乡土树种人工林>外来树种人工林.评价结果与该区森林天然性程度相吻合,证明评价指标体系和模型的适用性.针对不同森林类型的近自然度,提出相应的经营措施.  相似文献   

4.
文章分析辽东山区森林经营存在的主要问题,认为森林经营已经成为当前本地区林业发展的瓶颈.以近自然林业思想为指导,分别提出了天然林和人工林近自然经营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5.
天然化经营人工林一直是现代林业工作者的追求。文章对人工林天然化思想的形成历程,包括永续利用和法正林学说、森林多功能论、接近自然林业和新林业理论进行综述的基础上,对国际上生态系统经营理念和绿色保留地作业法进行人工林天然化经营进行了介绍,最后对人工林天然化经营在我国的实践,包括对红松人工林天然化经营的长期研究、防护林和城市森林近自然经营的尝试进行探讨,并对我国进一步的人工林天然化经营实践和研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
“近自然林业”在桉树人工林经营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桉树是我国南方重要的战略树种,但由于长期掠夺式经营,桉树人工林出现了地力衰退、病虫害严重、生物多样性下降等一系列生态问题。"近自然林业"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与可持续发展观不谋而合,受到众多学者的关注并成为林业经营管理的研究重点。本文通过对"近自然林业"的概念、内涵、发展历程及经营技术要点等进行阐述,结合我国实际,提出一整套桉树人工林近自然经营的措施,包括造林地的选择及规划、适当的人工混交林措施、科学的植被管理等,以期为"近自然林业"理论在热带亚热带速生树种经营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应用SWOT分析法探讨我国近自然林业经营推广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SWOT分析法,从采用近自然林业经营的优势、劣势、机遇和风险等4个方面对我国近自然林业经营的推广前景进行了探讨,通过对国外应用近自然林业经营的环境与国内环境的对比分析,说明我国要进行人工林的近自然经营必须具备几个前提条件,但是近自然林业经营无论如何都是我国森林经营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8.
人工林近自然化改造的理论基础和实施技术   总被引:34,自引:4,他引:30  
我国是世界上人工林面积最大的国家, 如何科学地经营人工林, 持续地发挥人工林的多种效益是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文中结合在海南、云南、四川、陕西、北京等地开展的近自然森林经营试点研究, 提出了人工林近自然化改造的理论基础和实施技术, 包括人工林近自然化改造的目标和技术指标、人工林近自然改造的不同作业模式及以目标树为特征的林分作业体系。最后讨论了规避近自然化改造风险的规划方法。这些理论和实施技术可为我国人工林近自然化改造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9.
<正>中国林科院热带林业实验中心成立于1979年,位于广西凭祥市,经营面积28.5万亩,承担中国热带、南亚热带林业科学研究与试验示范任务,是国家林业科学实验基地、科普教育基地和科技创新基地。中心以科学的森林经营理念为指导,集成创新森林经营技术,建立了以多功能近自然为特征的人工林  相似文献   

10.
浅议我国人工林的近自然林经营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分析了我国人工林的现状和人工林林分质量问题,依据近自然林业的理论,提出我国人工林的近自然林经营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我国人工林天然更新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森林天然更新是生态系统中森林资源再生产的一个重要生物学过程, 对森林群落的重构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文中总结了我国人工林天然更新的现状及主要影响因子, 归纳了天然更新的研究方法及相关指标, 在此基础上对人工林天然更新的研究进行了概述和展望, 以期为我国人工林的健康可持续经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温茂元 《桉树科技》2005,22(2):36-40
海南种植桉树对国家、集体、个人、企业都有利益,有许多功绩。海南引种种植桉树88年历史,海南生态环境仍然保持良好生态环境,仍然成为世界人居好环境。海南种植桉树为海南经济发展,保护好天然林,保护好环境,保护好橡胶林,促进平原绿化,增加海南森林覆盖率,丰富森林资源,在短时间内为社会提供大量的木材和薪炭材,保持林业可持续发展,起到非常重要作用。海南种植桉树具有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但我们发展桉树同时必须讲究科学规划,适地适树,选用良种,讲究科学种植、合理密度、科学管理,科学施肥,桉树一定能获得高产,又有良好的生态效益。但不能盲目经营,绝不能砍伐天然林,次生林来种植桉树,海南人民有能力把桉树产业这篇文章做得更好。  相似文献   

13.
中国木材科学研究与国家目标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我国是个少林国家,木材长期供不应求,现木材年缺口量已达到5000万m3,随着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施,木材供求矛盾势将更加突出。发展人工林,高效利用人工林是缓解木材供求矛盾的根本途径。加强木材科学基础研究是实现人工林定向培育和高效利用的前提。中国木材科学研究必须与保护天然林、发展并高效利用人工林这一重大国家目标相结合,适应木材资源结构的变化,突破木材材性研究传统内涵,开创新的外延,实行一个中心,两个结合的战略研究对策,以人工林木材性质研究为中心,以其与营林培育和加工利用关系研究为主攻方向,开展科学研究,为人工林林木定向培育和木材资源高效利用提供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14.
采用野外测定与室内实验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高黎贡山南段4种典型植被类型枯落物层持水性能进行对比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枯落物总厚度为天然阔叶林>旱冬瓜林>杉木人工林>次生阔叶林,其中未分解层枯落物厚度为旱冬瓜林>天然阔叶林>杉木人工林>次生阔叶林,半分解层枯落物厚度为天然阔叶林>杉木人工林>旱冬瓜林>次生阔叶林;枯落物总贮量为天然阔叶林>次生阔叶林>旱冬瓜林>杉木人工林,其中未分解层枯落物贮量为次生阔叶林>天然阔叶林>杉木人工林>旱冬瓜林,半分解层枯落物贮量为天然阔叶林>旱冬瓜林>次生阔叶林>杉木人工林;(2)未分解层及半分解层最大持水量均为天然阔叶林>杉木人工林>旱冬瓜林>次生阔叶林;(3)未分解层及半分解层持水速度均为天然阔叶林>杉木人工林>旱冬瓜林>次生阔叶林。因此,4种植被类型枯落物层持水性能以天然阔叶林为最好。  相似文献   

15.
长江上游生态建设中,典型区营林10–20年的人工混交林有纯林化、衰败退化的演化趋势。本文以长江上游地区川中丘陵的人工林典型土壤为例,并以长江上游未受人为不良干扰的贡嘎山天然林土壤为对照,研究了人工林退化的土壤结构质量问题及其防治措施。结果表明:人工林土壤结构质量远不如天然林土壤。指出长江上游人工林土壤结构质量的退化,是人工林退化的重要影响因素。人工林土壤结构退化的主要原因是人为干扰,缺乏保护和科学管理。主要防治对策是:封禁生态修复和采取恢复枯枝落叶层、施有机肥等措施。  相似文献   

16.
针对四川省沐川县天然林和人工林开展了枯落物蓄积量调查分析和持水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枯落物蓄积量为天然林>人工林为25.7 t·hm 2>18.1 t·hm-2,最大持水量为天然林>人工林为75.0t·hm-2>47.0t· hm-2,最大持水率为天然林>人工林,各时段吸水量、吸水速率表现为天然林>人工林,有效拦蓄量表现为天然林>人工林为28.6 t· hm-2>17.0 t· hm-2.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天然林落物层保水功能相对要比人工林好.  相似文献   

17.
我国天然林与人工林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我国天然林与人工林的物种组成、生长过程、稳定性、抵抗病虫害能力、地力以及生产力等进行比较分析,提出了我国应实行天然林和人工林并重的经营方针:对天然林资源以利用生态产品为主,严加保护和恢复,并提高科学经营水平;对人工林资源以大力培育并高效发展工业人工林为主,实行集约栽培管理措施,改善群落结构,提高稳定性,保持高生产力.针对不同类型的森林采取不同的经营策略,使森林得以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采用野外测定与室内实验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高黎贡山南段4种典型植被类型枯落物层持水性能进行对比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枯落物总厚度为天然阔叶林>旱冬瓜林>杉木人工林>次生阔叶林,其中未分解层枯落物厚度为旱冬瓜林>天然阔叶林>杉木人工林>次生阔叶林,半分解层枯落物厚度为天然阔叶林>杉木人工林>旱冬瓜林>次生阔叶林;枯落物总贮量为天然阔叶林>次生阔叶林>旱冬瓜林>杉木人工林,其中未分解层枯落物贮量为次生阔叶林>天然阔叶林>杉木人工林>旱冬瓜林,半分解层枯落物贮量为天然阔叶林>旱冬瓜林>次生阔叶林>杉木人工林;(2)未分解层及半分解层最大持水量均为天然阔叶林>杉木人工林>旱冬瓜林>次生阔叶林;(3)未分解层及半分解层持水速度均为天然阔叶林>杉木人工林>旱冬瓜林>次生阔叶林。因此,4种植被类型枯落物层持水性能以天然阔叶林为最好。  相似文献   

19.
本文调查了桉树人工林和邻近天然林内土著的木本植物多样性、密度和物种组成。桉树人工林和邻近天然林内分别圈画出20个20m×20m样地,记录下每块样地内的物种名称、物种丰富度、植株直径和高度以及采集亚样方(4m2)内幼苗数目。本试验中,记录人工林内木本植物46种,邻近天然林内52种,分别来自36个科。人工林内,物种多样性(H’)为2.19,林下木本植物密度为3842株/hm2,幼苗密度为4151株/hm2;而天然林内的物种多样性、林下树木密度和幼苗密度分别为2.74,4122株/hm2和8101株/hm2。两种林分的木本植物物种组成相似性较高。研究还表明,桉树人工林适合于Millitia ferruginia和小果咖啡生长和再生,而对下层木本则不适合。  相似文献   

20.
森林生态系统稳定性研究的现状与趋势*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在查阅大量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 ,分别对天然林和人工林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概念、内涵与外延、指标体系、评价方法、多样性—稳定性理论等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了较为全面地评述 ,并指出今后应将生物生态学方法与数学生态学方法相结合 ,定量地研究森林生态系统稳定性 ,为更好地进行森林生态系统管理、实现森林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