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9 毫秒
1.
斑鳜属鲈形目、鳜亚科、鳜属。斑鳜为典型的肉食性底栖鱼类,以小型鱼虾类为食,偶尔也会摄食蝌蚪和小蛙。斑鳜为名贵淡水经济鱼类,营养丰富,市场价格高,出口潜力大,是近期有发展前途的养殖品种。临沂市水产养殖场从2005年一直从事斑鳜的人工繁殖、苗种培育及池塘养殖成鱼等工作,对斑鳜的养殖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为探索网箱健康养殖斑鳜成鱼的各项技术要求措施,  相似文献   

2.
斑鳜的网箱养殖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德志 《内陆水产》2006,31(5):14-15
斑鳜(Siniperca scherzeri steindachner)属鲈形目.脂科。斑鳜喜栖息在深潭、岩缝、石隙中,属凶猛肉食性鱼类,主要摄食小型鱼类和水生昆虫幼虫,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是水产养殖中珍品,养殖效益较高。近年来,斑鳜的利用价值为人们所重视.许多养殖户在水库、池塘、网箱中莽殖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为了探讨水库网箱养殖斑鳜的生长技术,笔者于2005年在湖北省宜昌市高坝洲水库进行了斑鳜的网箱养殖试验。现将主要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斑镢养殖技术之三江西柘林湖无公害斑鳜网箱养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斑鳜又名石鳜、圆筒鳜、竹筒鳜、桂花鱼,属肉食性鱼类,主要摄食小鱼、小虾,人工养殖时经驯化可摄食死饵,市场开发前景广阔,养殖效益较高,为高档淡水食用鱼类.  相似文献   

4.
斑鳜网箱养殖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健 《齐鲁渔业》2007,24(8):30-30
斑鳜俗称肉鳜、褐鳜、岩鳜和圆筒鳜,名贵淡水经济鱼类,其肉质细嫩润滑、刺少,味道鲜美,极富营养,素有"淡水石斑"美誉,深受国内及韩国等地消费者的喜爱。现在虽然有一定的天然产量,市场上还是供不应求,发展人工网箱养殖产量高效益好,前景十分广阔。通过几年的养殖摸索,现将其主要网箱养殖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斑鳜(siniperca scherzeri sleindachner)又名岩鳜,黑鳜,俗称圆筒(桶)鳜,头部有黑色的小圆斑,体侧有较多不规则的黑斑,有的周缘镶白或黄色环,体黄褐色,腹部黄白,属鲈形目,脂科。斑鳜喜栖息在深潭、岩缝、石隙中,属凶猛肉食性鱼类,主要摄食小型鱼类和水生昆虫幼虫,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是水产养殖中的珍品,养殖效益较高。  相似文献   

6.
2004年6月至2006年6月在梧州市长洲区倒水镇,建立网箱面积104m^2的西江斑鳜驯养场,斑鳜经过510-570d养殖,成活率87.01%,平均尾重0.98kg,平均单产为32.73kg/m^2。试验结果表明,网箱驯化养殖斑鳜技术可行,效益良好,本研究对江河名贵野生鱼类的驯养及西江斑鳜的推广养殖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斑鳜(Siniperca scherzeri Steindacher)又名岩鳜,俗称圆筒(桶)鳜。外形似圆筒,有的地方又称竹筒鳜,头部有黑色的小圆斑,体侧有较多不规则的黑斑,有的周缘镶白或黄色环,体黄褐色,腹部黄白。个体不大,但肉质细腻嫩滑,深受国内外高消费者的喜爱,规格在250克/尾左右的商品鱼出口价格约为130元/千克,国内市场价格也在90元/千克左右,属高档经济鱼类之一。 圆筒(桶)鳜分布于浙江省千岛湖、紧水滩、乌溪江等各大型水库,有一定的天然产量,但市场上还是供不应求,目前,我省圆筒(桶)鳜网箱养殖主要是水库渔民经过暂养形式发展起来的,养殖前景广阔。圆…  相似文献   

8.
从池塘条件、网箱设置、鱼种放养、投饵和驯化、日常管理等方面介绍了斑鳜网箱养殖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9.
高健 《河北渔业》2007,(7):15-15,25
斑鳜俗称肉鳜、褐鳜、岩鳜和圆筒鳜,名贵淡水经济鱼类,其肉质细嫩润滑、刺少,味道鲜美,极富营养,素有"淡水石斑"美誉,深受国内及韩国等地消费者的喜爱.目前虽然有一定的天然产量,但市场上还是供不应求,发展池塘养殖前景十分广阔.现将其养殖主要技术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0.
斑鳜网箱养殖在我国北方发展的时间并不长,但是发展的很快,特别是在鸭绿江流域已形成了一定规模,在北方斑鳜网箱养殖周期一般都为三年,第一年个体可达35~50g,第二年个体可达200~250g,第三年个体可达500~750g,就可以上市出售了.  相似文献   

11.
高少波 《内陆水产》1996,21(7):19-19
网箱养鳜优化技术鳜鱼为肉食性凶猛鱼类,已作为名优水产养殖对象广受生产者与消费者青睐。天然水域鳜鱼种类包括翘嘴鳜、大眼鳜、长体鳜、斑鳜、暗鳜等,其中人工养殖与繁殖的主要为翘嘴鳜,即鳜(Sinipereaehuatsi)。近年发展起来的网箱养鳜技术,在我...  相似文献   

12.
<正>斑鳜又名岩鳜、石鳜和铁鳜,目前市场售价200元/千克以上,是普通翘嘴鳜的3~4倍,拥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较高的经济价值。2013年宿迁市水产技术推广站和宿迁市湖滨新区蒙恩繁殖养殖场引进鸭绿江野生斑鳜亲本35组,在宿迁市水产科技示范园开展池塘网箱养殖斑鳜,繁殖斑鳜水花30万尾,培育5厘米以上大规格斑鳜鱼种18万尾,培育成活率60%,向市场提供5厘米以上的大规格鱼种10万尾。现将技术要点简介如下。一、池塘条件水源充足、水质良好、交通电力使用便利、无污  相似文献   

13.
随着斑鳜网箱养殖的发展和规模的扩大,病害的发生也在不断地增加,特别是近几年斑鳜网箱养殖暴发性流行病发病速度快,死亡率高,给部分养殖户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采取科学合理的防治措施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4.
随着斑鳜网箱养殖的发展和规模的扩大,病害的发生也在不断地增加,特别是近几年斑鳜网箱养殖暴发性流行病发病速度快,死亡率高,给部分养殖户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采取科学合理的防治措施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5.
鸭绿江野生斑鳜是鸭绿江流域特有的优质品种,其营养价值十分丰富,颇受国内外消费者欢迎。目前,虽然我国利用死饵在网箱和池塘养殖斑鳜中已获得成功,但是由于苗种多由天然水域中捕捞而数量有限,制约了斑鳜养殖业的发展。为此,丹东市水产技术推广总站于2005年5月末人工催产斑鳜7组,获得受精卵10万粒,生产出水花4万尾,培育出平均全长2cm苗种2.85万尾。  相似文献   

16.
正斑鳜(Siniperca scherzeri Steindachner)属鲈形目、鮨科、鳜属,俗名石鳜、鳌花等,在全国主要水系均有分布,是一种肉食性鱼类。鸭绿江水系的斑鳜肉质细嫩,无肌间刺、味道鲜美、极富营养,有"淡水石斑"的美誉,在韩国、新加坡及南亚国家倍受青睐,是高档名贵食材,是我国重要的出口创汇的淡水鱼类之一。但由于酷捕滥捕及自然环境恶化等原因,野生斑鳜资源越来越少。近些年来,以捕获的野生斑鳜为亲鱼,开展了人工繁殖和苗种培育,在网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网箱养殖的2、3龄鸭绿江斑鳜体长和体重进行了测量,并建立体长与体重的回归方程和体长、体重的生长速度方程及加速度方程.结果显示:(1)体长与体重的关系式为W=0.0254L2.9798(82=0.975);(2)网箱养殖斑鳜体长生长拐点为二龄11月份,体重生长拐点为三龄12月份,比体长拐点滞后一整年;(3)网箱养殖的斑鳜极限体重为850.55g,极限体长为33cm,明显小于碧流河水库野生斑鳜的渐近体长和体重.此外,实验结果显示2龄斑鳜网箱养殖的最佳放养密度为28ind/m3.  相似文献   

18.
宋炜  吴志强  邱仁杰  邹琦 《水利渔业》2007,27(2):34-35,50
在水产养殖方面应用HACCP体系,就是要在亲体-幼苗-养成-销售整个过程中对包括养殖场在内的周围环境、养殖水质、苗种、饲料、水产药物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监控,针对各个重要的环节进行危害分析,并加以控制,确保养殖产品不会对人类的健康造成危害。以柘林湖斑鳜网箱养殖过程为例,对HACCP在柘林湖斑鳜网箱养殖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19.
<正> 圆筒(桶)鳜学名斑鳜(Siniperca scherzeriSteindacher)又名岩鳜,鳍科鱼类。外形似圆筒,有的地方又称竹简鳜,头部有黑色的小圆斑,体侧有较多不规则的黑斑,有的周缘镶白或黄色环,体黄褐色,腹部黄白。个体不大,但肉质细腻嫩滑,深受国内外高档消费者的喜爱,250g/尾左右的商品鱼出口价格在130元/kg左右,国内市场价格也在90元/kg左右,属高档经济鱼类之一。  相似文献   

20.
斑镢养殖技术之二鸭绿江野生斑鳜人工繁育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鸭绿江野生斑鳜是鸭绿江流域特有的优质品种,其营养价值十分丰富,颇受国内外消费者欢迎.目前,虽然我国利用死饵在网箱和池塘养殖斑鳜中已获得成功,但是由于苗种多由天然水域中捕捞而数量有限,制约了斑鳜养殖业的发展.为此,丹东市水产技术推广总站于2005年5月末人工催产斑鳜7组,获得受精卵10万粒,生产出水花4万尾,培育出平均全长2cm苗种2.85万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