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正>大豆是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但由于大豆生长期间大,豆病害的困扰导致减产。现将大豆豆荚病害防治方法介绍如下。1大豆豆荚螟1.1发生危害特点大豆豆荚螟以幼虫钻蛀危害多毛大豆的花蕾、豆荚,也能蛀入豆株茎内危害。转色成荚期受害豆荚出现蛀孔,荚内虫粪堆积,严重影响食用和商品价值,此虫为害大豆等造成"十荚九蛀",虫荚率高达60%~90%,一般年份虫荚率亦达15%~20%。大豆豆荚螟属鳞翅目螟蛾科,在华  相似文献   

2.
<正>一、大豆食心虫大豆食心虫俗名小红虫,属鳞翅目小卷叶蛾科。以幼虫蛀入豆荚食害豆粒,轻者虫食率2%~5%,重者达7%~10%以上,严重影响大豆品质和产量。1、识别与生活习性成虫是暗褐色小蛾,体长5~6mm,翅展12~14mm,前翅杂生灰、黄、褐色,前缘有外斜的10余条黑紫色短斜纹。卵为椭圆形,稍扁平,黄褐色。初孵化的幼虫淡黄色,头部黑色;入荚后的2龄幼虫体色乳白;4龄幼虫逐渐变为鲜红色;脱荚入土后的幼虫由红变黄。蛹为长纺锤形,赤褐色,体长5~7mm。茧有越冬茧和羽化茧之分。大豆食心虫1年1代,以老熟幼虫在土壤中越冬,第2年7月中下旬幼虫化蛹羽化,迁飞到大豆田,上午潜伏不动,下午3~4时后在大豆田边可见成蛾相互追逐,呈蛾团现象。卵多产在豆荚上,1荚上产1粒,8月上中旬幼虫孵化后爬行于豆荚上,在豆荚侧缘咬穿钻入荚内,蛀食嫩豆,直至大豆成熟后,老熟幼虫从荚内蛀小孔出来,钻入土层中越冬。  相似文献   

3.
1988~1990年大田调查结果表明,豆荚螟产卵对豆荚有较强的选择性,有78.12%的卵是产在35~45毫米长的豆荚上,此时大豆处于鼓粒前期,豆荚在10~15日龄。豆株6~12节的豆荚上落卵量占总落卵量的83.53%。不同大豆品种及播期能改变豆荚螟产卵与大豆物候期的关系,因而防治适期应以大豆鼓粒前期来确定。2.5%敌杀死3000倍液喷雾,防效达80%以上。  相似文献   

4.
<正>大豆食心虫,又名大豆蛀荚蛾、豆荚虫等,属鳞翅目小卷蛾科。它食性单一,寄生植物种类较少,主要为害大豆,是黄淮夏大豆产区的主要害虫。它以幼虫蛀食大豆粒,造成出口破瓣,降低大豆产量和品质。近年来,随着大豆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其为害有逐年加重的趋势。据调查,大豆虫食率一般年份为15%~20%,严重年份达35%~40%。一、发生规律大豆食心虫1年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在豆田、晒场及附近土内做茧越冬,次年7月下旬越冬幼虫开始化蛹,成虫  相似文献   

5.
大豆食心虫别名大豆蛀荚蛾、豆荚虫、小红虫,食性单一,主要为害大豆和野生大豆等豆科作物,是危害大豆的一种重要害虫。尤其是在大豆结荚鼓粒期,以幼虫钻入豆荚,将豆粒咬成沟道或残破状,造成大豆破瓣,形成“兔子嘴”。常年虫食率约为10—20%,严重年份虫食率高达50%,最高可达到80%,影响大豆的质量和产量。掌握好大豆食心虫的防治时期,采取有效防治措施,可将虫食率控制在2%-3%以下。  相似文献   

6.
豌豆象危害与防治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嫒 《农村科技》2006,(7):31-31
一、危害症状豌豆象属单食性害虫,只危害豌豆,以成虫取食花瓣、花粉、花蜜,主要以幼虫危害豆粒,把豆粒蛀食一空,直接影响其产量、品质和发芽率。豌豆象在我县1年发生1代。当豌豆开花株率在95%以上时,迁飞到田间产卵,因此,豌豆结荚期是豌豆象的产卵高峰期。一般每头雌虫一生可产卵700~1000粒,卵期5~7天,成虫迁飞距离3~7公里,因此,传播危害能力很强。卵孵化后钻入豆荚,幼虫在豆粒中取食,豌豆收获时,随豆粒带入仓库越冬。二、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7.
不同结荚习性大豆品种综合生产力的分析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不同结荚习性大豆的综合生产力进行了两年的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在一般肥力条件下,亚有限型结荚习性大豆综合生产力优于有限型结荚习性大豆。亚有限型大豆辽豆14号的产量及综合生产力都显著优于其他品种(系)。而在育种目标相似的情况下,不同结荚习性大豆间产量差异不显著。对不同结荚习性大豆来说,产量构成主导因素均是单株荚数、单株分枝荚数。努力提高大豆单株荚数是今后大豆育种的主攻方向。  相似文献   

8.
正大豆食心虫又名大豆蛀荚蛾、豆荚虫等,属鳞翅目小卷蛾科。它食性单一,寄生植物种类较少,主要为害大豆,是黄淮夏大豆产区的主要害虫。它以幼虫蛀食大豆粒,造成出口破瓣,降低大豆产量和品质。近年来,随着大豆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其为害有逐年加重的趋势。据调查,大豆虫食率一般年份为15%~20%,严重年份达35%~40%。1.发生规律大豆食心虫1年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在豆田、晒场及附近土内做茧越冬,次年7月下旬越冬幼虫开始化蛹,成虫  相似文献   

9.
1.大豆食心虫 1.1发生规律 大豆食心虫的发生时期在全国各地均较稳定,1年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在土中做茧越冬,越冬幼虫在7月中、下旬开始活动,8月上、中旬为化蛹盛期,8月中旬为成虫羽化盛期,也是产卵盛期,幼虫在8月中旬一9月初人荚。幼虫蛀荚为害20~30天。  相似文献   

10.
<正>一、大豆食心虫大豆食心虫是大豆上的重要害虫,幼虫蛀食幼嫩豆粒,形成兔嘴,破瓣,影响大豆的产量与品质。发生特点:大豆食心虫的发生时期,全国各地均较稳定,1年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在豆田,晒场及附近土内做茧越冬,越冬幼虫在7月中、下旬开始中活动,8月上、中旬为化蛹盛期,8月中旬为成虫习化盛期,也是产卵盛期,幼虫在8月中旬至9月初入荚。幼虫蛀荚为害20-30天。大豆食心虫成虫在下午4-5时最活跃,进入盛蛾期雌  相似文献   

11.
《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06,(1):F0002-F0002
高产大豆——世纪二号株高1·2米,有效分枝12~20个,串结式花蕾,连续挂荚,结荚密密麻麻,单株一般结荚380多个,最多可结520个。三到四粒荚比较多,籽粒金黄富有光泽,出油率高。品质优,生育期110天,年需有效积温2200℃,该品种育成后先后与早丰大豆、密丰大豆、巨丰大豆、王中王、89  相似文献   

12.
正为害大豆的地下害虫与其他作物相似,如蝼蛄、蛴螬等。苗期害虫有黑绒金龟甲、象甲类、三条叶甲、大豆根潜蝇、大豆蚜等;成株期为害的害虫有豆芫菁类、银纹夜蛾、豆天蛾、大豆卷叶螟、豆圆蝽等;结荚期为害的害虫有大豆食心虫、红蜘蛛等。1.大豆食心虫大豆食心虫以幼虫入豆荚内咬食豆粒,常年虫食率为10%~20%,严重发生年份达30%~40%,使大豆产量和商品价值大大降低。1.1发生规律大豆食心虫在我国1年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在土壤  相似文献   

13.
《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06,(3):F0002-F0002
高产大豆———世纪二号株高1.2米,有效分枝12~20个,串结式花蕾,连续挂荚,结荚密密麻麻,单株一般结荚380多个,最多可结520个。三到四粒荚比较多,籽粒金黄富有光泽,出油率高。品质优,生育期110天,年需有效积温2200℃,该品种育成后先后与早丰大豆、密丰大豆、巨丰大豆、王中王、  相似文献   

14.
1985~1986年在南京农业大学江浦试验站进行大豆盆栽人工接虫试验。结果表明:利用田间自然虫源进行品种抗豆秆蝇性鉴定与盆栽笼罩人工接虫鉴定结果相对一致,田间鉴定是有效的,主茎分枝虫量是较稳定而优于全株虫量的抗性指标;豆秆蝇成虫产卵对大豆品种具有选择性,而且在同一植株上趋向在中、上部叶片上产卵;卵量与幼虫量间并无显著相关,因而抗蝇性可能主要不决定于产卵选择性,或许与抗生性有关。  相似文献   

15.
大豆食心虫,又名大豆蛀荚蛾、豆荚虫等,属鳞翅目,小卷蛾科。它食性单一,寄生植物种类较少,主要为害大豆,是黑龙江省大豆上的主要害虫,以幼虫钻入豆荚内蛀食豆粒。常年虫食率约为10~20%(减产约4~9%),严重时可达30~40%(减产14~18%),而且影响大豆的品质,降低等级。  相似文献   

16.
安康地区豆荚螟发生规律及其防治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田间调查与室内外人工饲养观察研究,豆荚螟在安康地区年发生四代,以老熟幼虫在土壤中越冬。该虫在安康已查明的寄主有八种;第三、四代幼虫危害、夏播大平;大豆播期、品种、土壤含水量及桥梁主影响豆荚螟为害程度,据此提出综合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7.
不同大豆品种开花结荚习性比较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宋书宏  董钻 《中国农业科学》2002,35(11):1420-1423
 选用不同结荚习性大豆品种 ,经 2年定株观测 ,发现有限结荚习性的大豆品种主茎由始花部位依次向上、向下开 ,分枝均由基部依次向顶部开 ;亚有限结荚习性品种主茎开花 ,自下而上 ,分枝由基部依次向顶部开。无限结荚习性品种主茎开花自下而上。有限型品种主茎坐荚多集中在主茎上部 ;亚有限型在中上部 ,无限型在中部。  相似文献   

18.
窄行密植栽培技术对大豆产量及产量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合丰25大豆品种在15、22.5、30cm行距,播量66.7、55.6和44.4万株/hm^2情况下,分别增产1.4%、9.04%和23.39%,其中播量44.4万株/hm^2条件下,增产最高。在窄行密植条件下,随着密度的增加,单株有效荚、单株粒重减少,密植后,大豆结荚部位上移,结荚主要集中在中、上部、以中部结荚高于上部结荚,下部结荚为最少,密度和行距不同对百粒重影响不大。在目前条件下,合丰25类  相似文献   

19.
大豆食心虫的发生规律与防治措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启东县夏大豆遭受食心虫危害较严重,豆粒虫食率一般为20~30%,严重的超过70%。大豆食心虫的防治已成为当务之急。 大豆食心虫又名小红虫,属鳞翅目,小卷叶蛾科(图1)。 一、生活习性和消长规律 1.生活习性 成虫从傍晚开始至午夜之间为活动盛期,飞翔力较弱,对白炽灯、黑光灯趋性很弱。羽化初期雄蛾多于雌蛾,盛发期雌雄比近似1:1。据室内饲养观察,平均每头雌蛾产卵40粒左右。在田间,卵产于豆荚表面的荚毛之间,绝大多数一荚一卵。卵期一周左右。幼虫孵化后在豆荚上吐丝结网,后蛀入荚内取食豆粒。大豆成熟时,幼虫陆续脱荚入土越冬。翌年8月份开始,土壤达到一定湿度后,幼虫上移至表土层化蛹羽化;若土壤干旱,湿度不够,发生期就推迟。  相似文献   

20.
大豆食心虫,又名大豆蛀荚蛾、豆荚虫等,属鳞翅目小卷蛾科。大豆食心虫是我省大豆上的主要害虫,它以幼虫蛀食大豆粒,造成出口破瓣,受害大豆形成"虫口豆",降低大豆产量和品质。一般年份虫食率可达10%左右,发生严重年份可达30~40%。一、发生和危害1、形态特征成虫体长5~6mm,翅展12~14mm,暗褐色或黄褐色,雄蛾色较浅,腹末较钝,雌蛾腹末较尖。卵长约0.5mm,卵椭圆形,稍扁平略带光泽,初产时乳白色,后变桔黄色,孵化前呈橙褐色。老熟幼虫体长8~10mm,略呈圆筒形,鲜红色,非骨化部分淡黄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