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番茄灰霉病是番茄生产中最重要的病害之一,它不仅危害叶片、花、茎,还严重危害果实,尤其以青果发病最重。近年来,笔者在大棚番茄生产实践中,摸索出一套番茄灰霉病的早期防治技术,该技术是以早期预防为主.采用生态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综合技术措施.防治效果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2.
番茄灰霉病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由灰葡萄孢引起的灰霉病是一种世界性病害,该病菌可引起多种作物的灰霉病,尤其在番茄上危害较为严重。本文从番茄灰霉病的发生及为害、防治对策、国内外对番茄灰霉病的研究现状、防治番茄灰霉病的趋势及展望4个方面,对当前番茄灰霉病的防治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3.
随着番茄设施栽培的发展,番茄灰霉病(Botrytis cinerea)已成为番茄生产中发生最为严重的病害。春季一般田块减产10%~30%,严重田块减产可达40%~50%以上,对设施番茄的生产构成了严重威胁。目前番茄尚无灰霉病的抗性品种,药剂防治仍是控制该病的主要的辅助措施;其  相似文献   

4.
番茄灰霉病是一种全球性植物病害,本文从生防真菌、生防细菌、生防放线菌、生防微生物组合、花青素、植物精油、植物提取物等方面系统地总结了国内外关于番茄灰霉病微生物防治和植物提取物防治的研究进展,提出了番茄灰霉病生防实际生产措施,并展望了该领域未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5.
<正>4~5月是保护地番茄灰霉病、晚疫病、叶霉病等病害的高发期,随着气温回升,也将为蚜虫、粉虱、潜叶蝇等害虫的发育与危害提供适宜的条件,导致病虫害继续发展蔓延,如果不及时防治,损失较重。生产上应关注天气变化及病虫害发展趋势,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把病虫害控制在初发阶段。药剂防治要求适期用药和对症下药。对灰霉病,花期可用65%甲硫·  相似文献   

6.
生物农药武夷菌素对保护地番茄灰霉病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明确生物农药武夷菌素对番茄灰霉病的防治作用,通过室内毒力测定、温室盆栽和田间试验研究了武夷菌素对灰霉病菌的抑制作用和对灰霉病的防治效果。毒力测定结果表明武夷菌素能明显抑制灰霉病菌菌丝的生长,EC50为10.0802 μg/mL。温室试验表明,武夷菌素对番茄灰霉病有保护和治疗作用,而且保护作用优于治疗作用;武夷菌素对灰霉病有较长的持效期,400倍液处理番茄8天后再接种的防效仍然达61.32%。田间试验表明,对保护地番茄间隔7天、连续施药3次,第3次施药15天后2%武夷菌素100倍液的防效达83.93%,显著高于35%腐霉利悬浮剂600倍液的防效。此外对番茄果实品质的测定结果表明,使用2%武夷菌素后番茄除有机酸的含量无明显变化外,可溶性固形物、维生素C和可溶性糖等含量都有一定程度的升高。试验表明武夷菌素对番茄灰霉病有很好的防治作用,同时可以提高番茄果实品质,为番茄生产上合理应用生物农药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洛阳市番茄灰霉病菌对嘧霉胺的抗药性检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明确洛阳市番茄灰霉病菌对苯胺基嘧啶类杀菌剂嘧霉胺的抗药性状况,2012—2013年从洛阳市不同保护地中采集番茄灰霉病病果或病叶,经单孢分离共获得番茄灰霉病菌54株。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其对嘧霉胺的敏感性。结果显示,高抗菌株9株(16.67%),中抗菌株19株(35.19%),低抗菌株10株(18.52%),敏感菌株16株(29.63%)。比较抗性水平不同菌株间的菌丝生长情况,发现菌丝生长速度和抗性水平无相关性。研究表明,洛阳市番茄灰霉病菌已对嘧霉胺产生不同水平的抗药性,且以中抗菌株为主,生产上应合理更换或轮换使用与嘧霉胺无交互抗性的药剂防治番茄灰霉病。  相似文献   

8.
番茄灰霉病(Botytis cinerea)是一种世界性的重要病害,该病主要为害果实造成烂果, 对保护地番茄生产构成极大威胁[1].浙江温州自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发生蔓延, 现已成为番茄生产的头号病害,重发田块病果率高达40%以上,严重影响产量.过去,在温州市对付该病主要依靠化学防治,由于频繁施药,病菌抗药性问题突出,果实污染严重,防治不尽人意,为了探讨更好、更有效的防治途径,笔者于近年对番茄灰霉病的果实染病特征及其物候防治新技术进行了试验研究,取得了理想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生物农药受环境影响较大已是学界的共识,这也是生物农药药效不稳定的主要原因。通过研究吡虫啉等11种番茄保护地常用农药对枯草芽孢杆菌B36菌株可湿性粉剂防治番茄灰霉病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1.8%阿维菌素乳油与B36可湿性粉剂混用可以明显提高B36可湿性粉剂防治番茄灰霉病的药效,其预防效果与治疗效果分别提高2.59个百分点与5.84个百分点。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与B36可湿性粉剂混用降低了B36可湿性粉剂防治番茄灰霉病的药效,其预防效果与治疗效果分别降低1.77个百分点与5.28个百分点。其余9种农药对枯草芽孢杆菌B36菌株可湿性粉剂防治番茄灰霉病存在一定影响,但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
番茄灰霉病菌对几种杀菌剂的敏感性测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摘 要: 【研究目的】通过研究本地区的番茄灰霉病菌对几种常用药剂的敏感性,筛选出防治效果较好的药剂。【方法】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法,测定了两株番茄灰霉病菌对6种杀菌剂的敏感性。【结果】在六种药剂中,乙霉威对两株番茄灰霉病菌的抑制效果最好,多菌灵对番茄灰霉病菌抑制效果最差,两菌株均对多菌灵产生高水平抗性;菌株SY和WS对扑海因分别表现为中抗和高抗;菌株WS对甲基托布津已产生了高水平抗性;腐霉利对灰霉菌孢子的萌发抑制效果明显,而嘧霉胺对抑制菌丝生长的效果明显。【结论】乙霉威在防治番茄灰霉病时可作为首选药剂,生产中应减少甲基托布津和多菌灵的使用次数和剂量并避免单剂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前保护地番茄生产中为害最重的病害为叶霉病、灰霉病、病毒病等。尤其番茄灰霉病直接为害番茄果实,产生大量烂果。保护地番茄的主要虫害为蚜虫及美洲斑潜蝇的为害。  相似文献   

12.
链霉菌TD-1对番茄灰霉病菌的抑制及防御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体外抑菌活性和盆栽试验测定方法,研究了白黄链霉菌TD-1发酵液对番茄灰霉病菌的抑制效果及植株体内防御酶活性的影响,旨在为番茄灰霉病的生物防治提供参考。结果表明:TD-1菌株发酵液对灰霉病菌的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抑制率分别为98.1%和98.3%;TD-1发酵液在番茄植株上对灰霉病的防治效果为76.98%。喷洒TD-1发酵液24 h后接种灰霉菌孢子悬浮液,番茄叶片中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力均有所提高,分别在处理后第4,3,2,3天达到最高。  相似文献   

13.
秋延后保护地番茄主要局部侵染性病害的发生及综合治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鸣韬 《中国农学通报》2014,30(19):289-292
系统统计分析了国内番茄生产中几种局部侵染性病害的相关文献研究情况。在此基础上,系统调查了秋延后保护地番茄生产中几种重要病害的田间发生动态。结果表明:秋延后保护地番茄栽培中叶霉病发生最重,早疫病发生较为普遍,灰霉病扩展较缓,晚疫病发生最轻。提出了秋延后保护地番茄生产中主要局部侵染性病害的综合治理策略和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4.
<正>灰霉病是江苏省冬季设施蔬菜生产上的主要病害,主要危害番茄、辣椒、黄瓜、西葫芦、韭菜、莴苣等。该病是典型的低温高湿病害,冬春季设施蔬菜棚内湿度大、温度低,环境条件有利于病菌侵染危害,雨雪天气更易加重病害流行,严重影响蔬菜产量和品质。因此,抓好越冬设施蔬菜灰霉病的监测与防控工作非常重要。冬季设施蔬菜灰霉病防控要协调运用农业、物理和生物各种防治技术相结合,最大限度地降低化学农药投入量,保证设施蔬菜生产安全和蔬菜产品质量安全。  相似文献   

15.
灰霉病、叶霉病、晚疫病是大棚番茄栽培上的主要病害,且往往在同一个棚内同时发生,严重影响着番茄的产量和品质,只有采取以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措施,才能控制病害发生,实现提质增效。  相似文献   

16.
在保护地番茄栽培过程中,各种病害特别是茎基腐病、病毒病、晚疫病、灰霉病等的为害呈现逐年加重的趋势,依赖杀菌剂进行防治很难达到理想的防治效果,探讨施肥对病害发生的影响,对预防番茄病害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7.
番茄产后灰霉病的病原鉴定及生物防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索生物防治番茄产后灰霉病,采用柯赫氏法则从罹病的番茄果实上分离得到菌株FQ-2,基于形态学和rDNA-ITS序列,对该菌株进行病原鉴定,采用小麦内生菌解淀粉芽孢杆菌 B9601-Y2(Y2)和球花石斛内生菌贝莱斯芽孢杆菌DJB5(DJB5)对番茄灰霉病进行生物防治。FQ-2被鉴定为灰葡萄孢菌(Botrytis cinerea),且Y2和DJB5对番茄产后果实灰霉病均有较好的预防和治疗效果,Y2 1×107 cfu/mL和DJB5 1×108 cfu/mL悬浮剂在处理当天接种FQ-2,10天后的防效分别达88.10%和73.47%。在接种灰霉病菌当天再接种1×108cfu/mL的Y2和1×107 cfu/mL的DJB5,10天后灰霉病的防治效果分别达68.56%和78.74%。研究结果对番茄产后灰霉病的生物防治具有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8.
<正>小果番茄几乎没有大的虫害发生,病害方面主要有灰霉病、叶霉病、早疫病、病毒病、空洞果以及2,4-滴药害,在防治上,应当采取综合方法进行防治。灰霉病生态防治:保护地主要是控制棚室温湿度。一般上午迟放风,超过30℃开始放风,当降到25℃时,中午继续放风,下  相似文献   

19.
25%菌思奇乳油,是沈阳化工研究院研制开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有效成分为啶菌恶唑,对灰霉病具有较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防治对象为番茄、黄瓜、大葱、百合等的灰霉病,对番茄叶霉病、黄瓜白粉病、苹果斑点落叶病等也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20.
<正>异菌脲属于二羧甲酰亚胺类杀菌剂,主要可用于番茄灰霉病、番茄早疫病、苹果树褐斑病、苹果树轮斑病、苹果树斑点落叶病、香蕉冠腐病、香蕉轴腐病、油菜菌核病、葡萄灰霉病等多种作物病害的防治。截至到2007年9月底,共有7家企业在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