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利用多阶抽样与实地调查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对三峡库区的林地蓄积量进行估测,并分析这种方法的抽样精度。结果表明:基于多阶抽样的林地蓄积量监测方法所估测的活立木蓄积量,与三峡库区一、二类清查数据进行误差分析,总体精度分别达到99.52%、94.19%,估计精度为87.16%,这种估测方法具有较好的总体精度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基于总体表面属性特征的森林资源抽样调查方法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南京紫金山国家森林公园的6个景区为抽样总体,以GIS为分析平台,以2002年数字化的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为主要信息源,在分析各个总体相关性、异质性、聚集性3个表面属性特征基础上,分别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系统抽样、空间简单随机抽样、空间分层抽样、空间平衡抽样方法对单位面积蓄积量进行了抽样估计,并从抽样平均误差、抽样效率2...  相似文献   

3.
森林资源总蓄积量和平均每公顷蓄积量估计是森林资源二类调查的主要内容。为了准确反映森林资源二类小班调查的精度,通常采用不同抽样方式布设固定样地,样地数量要满足抽样控制精度要求,通过总体抽样调查方法获取的蓄积量与小班调查计算的蓄积量进行比较以实现二类小班调查蓄积量精度控制。以东北林业大学帽儿山实验林场为研究区域,2016年帽儿山实验林场森林资源二类小班调查数据和布设在实验林场的256块固定样地数据,采用系统抽样、事后分层抽样和自助法抽样技术进行小班调查蓄积量总体精度控制,并比较几种不同抽样方法的精度和特点。结果表明:有林地小班总蓄积为3 263 235.87 m3,系统抽样估测有林地总蓄积为3 991 105.77 m3。事后分层抽样按照龄组、林型、郁闭度估测有林地总蓄积分别为3 899 872.16、4 036 672.73、3 988 058.20 m3。自助法抽样在N=20时有林地总蓄积估计值为3 948 893.46 m3。结果均超出3倍标准误,初次小班调查不符合调查标准要求,应当重新调查小班,...  相似文献   

4.
Box-Cox变换在遥感数据建模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山东省2006年共15景TM数据和2002年的ETM+数据为基础,结合地面542个样地调查数据,采用多元回归估计的方法,建立蓄积量与遥感信息之间的回归方程,对森林蓄积量进行估测。但由于TM1—TM7波段的灰度值和蓄积量值之间的线性关系不够明显,通过对参与建模变量进行了Box-Cox变换,建立森林蓄积量反演模型,提高了模型的估测精度,解决了在大尺度范围内利用TM数据对森林蓄积量估测问题。  相似文献   

5.
为了优化我国森林资源监测体系,以北京市延庆区为研究区,应用美国FIA三阶抽样技术和四点群团样地方法,通过对不同尺寸的样地方案的抽样总体方差、变动系数、标准误差、绝对误差和估计精度计算,分析四点群团样地的尺寸对单位面积蓄积量的抽样精度的影响,以及限定精度下的最小样地尺寸设计方案。结果表明:最优子样圆方案为半径为7 m,总体精度90%,与二类调查数据相比精度为80%。  相似文献   

6.
张彦林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5):2730-2733
以山东省2006年共15景TM遥感影像灰度值与地面角规抽样实测数据为基础,采用多元回归估计的方法建立了森林蓄积量与遥感影像灰度值信息之间的反演模型。并通过t检验选择影响蓄积量估测的主要因子,使参与建模的变量因子达到最佳状态。  相似文献   

7.
基于k-NN方法和GF遥感影像的森林蓄积量估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综合利用黑龙江省某林业局的一类样地调查资料、GF-1号卫星影像、数字高程(DEM)模型以及土地利用类型图,采用k-近邻(k-nearest neighbor,k-NN)法进行森林蓄积量估测研究,分析k-NN方法及GF-1卫星数据在森林资源调查与监测中的应用效果。为对比k-NN方法的估测精度,对相同试验数据也进行了最小二乘估计和稳健估计建模。采用GF-1号16 m分辨率的多光谱数据,在林业局级尺度上分别应用这3种方法进行森林蓄积量建模估测,生成了监测区域森林蓄积量分布图并统计得到监测区域总的蓄积量值。将3种方法估测结果与二类调查实测结果进行比较,k-NN方法估测精度达到97.3%,略优于传统的最小二乘估计和稳健估计建模估测精度。因k-NN方法不受Gauss-Markov假设限制,且能有效克服建模变量间的复共线性问题,研究成果可用于县/林业局级尺度的森林蓄积量估测,且国产GF-1卫星影像能有效应用于森林资源监测。  相似文献   

8.
森林蓄积量调查是林业规划和组织经营的基础。在当前采用的抽样调查方法中,蓄积量估测的实际误差来源于两方面,即抽样误差和非抽样误差。抽样误差是一种可用样本容量协调的可控误差,非抽样误差是一种并非调查总体变动和样本估测总体时的误差,而是由调查工具,调查方法……等多种因素引起的。虽然它严重影响着调查成果对生产实践的指导作用,但却无法在抽样调查中估计。所以这类误差比抽样误差具有更大的危害性。材积表误差往往是导致这类误差的最主要因素。依胸径、树高为变量,材积为函数的二元材积表(简称二元表)自1846年问世以来,经  相似文献   

9.
应用数量化方法Ⅰ,研究了千岛湖天然马尾松林的林分结构因子和林分蓄积量之间的定量关系,得到以下结论:在林分蓄积量中,林分每公顷林木株数的作用占主导地位,相对得分为55.04;其次是林分平均直径。20~30年生天然马尾松林的高产结构最佳模式是:林分密度1650~1950株/hm~2,平均胸径22~26cm,郁闭度0.8以上的林分,其蓄积量的估计值为222.16m~2/hm~2。本文还给出了天然马尾松林蓄积量的估计模型。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讨应用Sentinel-2A遥感影像进行森林蓄积量估测的可行性,以内蒙古自治区某林业局的一类清查样地数据、二类调查小班数据、数字高程模型(DEM)以及林地数据为数据源,以遥感影像的波段灰度信息、比值波段及地形信息为自变量,采用k-近邻法(k-NN)、稳健估计及偏最小二乘估计等方法,分林型构建研究区域的森林蓄积量估测模型,从林业局、林场及小班尺度进行估测精度评价.结果表明:k-NN方法在林业局、林场和小班等3个尺度中的估测精度分别达到了97%、93.2%和83.6%,均表现出良好的估测效果;稳健估计法在3个尺度中的估测精度分别为89.3%、72.4%、69.3%;偏最小二估计法在3个尺度中的估测精度分别为85.7%、75.8%、71.7%.k-NN方法估测效果明显优于稳健估计方和偏最小二估计法,因此,Sentinel-2A遥感影像能够有效应用于森林蓄积量估测.  相似文献   

11.
用遥感及实测回归估计森林蓄积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研究探讨新的森调技术方法,利用双重回归抽样技术,对全覆盖小比例尺和带状摄影大比例尺睛分别进行了林分的连续和数量化判读量测。通过结合少量实测样地,进行蓄积量的多重回归相关分析。  相似文献   

12.
根据闽北天然阔叶林资料,提出编制闽北天然阔叶林的新方法并建立相应材种的出材率模型。以林分平均胸径和平均树高为变量因子,采用联合估计法解决模型不兼容问题并利用免疫进化算法求解模型参数,研制了林分材种出材率模型。经检验,建立的出材率模型能很好地拟合实际情况,可在森林资源调查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马尾松天然林采伐年龄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四川蒲江县马尾松天然林采伐年龄进行了研究。试验选定Richard生长模型为马尾松天然林的基本模型,建立了胸径、树高、材积与年龄的生长模型,编制出马尾松生长过程表与林分出材率表,用现行木材价格计算木材收入,采用指率法进行经济分析确定出经济成熟龄。经与实行多年的马尾松天然林采伐年龄相比,其采伐年龄推迟10年左右。  相似文献   

14.
林琴琴  刘标 《现代农业科技》2011,(19):216-217,220
应用邓聚龙教授创立的灰色系统与方法,以光泽县止马国有林场森林资源调查统计数据为基础,建立灰色预测GM(1,1)模型,对光泽县止马国有林场森林资源主要指标(森林覆盖率、有林地面积、活立木蓄积量、用材林蓄积量、近成过熟林蓄积量)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经检验,预测结果精度好,可信度高,可为福建省光泽县止马国有林场森林资源研究提供切实可靠的分析工具。  相似文献   

15.
森林郁闭度对蓄积量估测的影响规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研究森林郁闭度对蓄积量估测的影响规律,根据某监测区域地面调查样地对应的遥感和GIS信息,设计蓄积量估测模型,通过数学仿真方法研究郁闭度对蓄积量估测的影响大小及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郁闭度对蓄积量估测起非常重要的作用,若要通过监测区域样地对应的遥感和GIS信息,建立以样地为单位的蓄积量估测方程,郁闭度是不可或缺的影响因子。因此必须先估测森林郁闭度,再建立包含郁闭度的蓄积量估测方程,才能实现以遥感和GIS为基础的蓄积量估测。  相似文献   

16.
区域尺度下不同树种木材含碳率测定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文龙  许民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4):1571-1572
木材含碳率是木材碳储量估算的重要因子之一,准确测定木材含碳率对于木材碳储量结果有着重要的意义。该研究在木材含碳率测定过程中,提出了利用生长锥取样的新方法,避免了以往取样过程中对树木和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选择小区域尺度帽儿山实验林场4种不同树种木材为试样进行含碳率的测定,共选择相同直径、不同生长环境和光照方向的160个样品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针叶材整体含碳率高于阔叶材,生长环境和遗传因素对木材含碳率也存在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中国森林资源1950—2003年经营状况及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经营方针、经营特征以及森林数量、质量和结构的变化,中国50多年的森林经营可以划分为森林资源质量恶化和逐步恢复两个阶段。森林经营结果表明,1950—2003年,我国森林资源在采伐利用蓄积量为130.57亿m3的同时,森林面积和蓄积仍有增加,森林经营成绩显著。但是,由于森林经营理论滞后、经营理念重采轻育、分类经营界定不清晰、结构调整目标不明确、经营以木材需求为核心,忽视了森林的自然生长发育规律等问题,导致森林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天然林面积比重下降了30.6%,蓄积比重下降了9.4%;用材林面积和蓄积比重减少到46.52%和45.57%;森林低龄化明显,幼中龄林面积比重占67.9%;针叶林面积和蓄积也有不同程度的减少。由于森林采伐利用强度较大,择伐周期较短,森林质量在第二阶段虽有所恢复,但仍然较差。林分单位蓄积平均仅为84.73 m3/hm2,低郁闭度(0.2~0.4)面积占34.41%,平均胸径为13.8 cm,生长发育状况良好的面积仅占42.22%;同时,虽然人工林面积较大,但中幼龄林面积比重达77.40%,单位面积蓄积仅为46.59 m3/hm2。因此,新世纪的森林经营必须依据森林资源现状,对经营理论与实践合理扬弃,优先解决经营理论、产权优化、分类界定和经营技术等问题。   相似文献   

18.
控制二类调查蓄积的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二类调查)中系统抽样和回归分析技术控制总体蓄积的方法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显示,回归估计可充分利用抽样调查与小班调查的综合信息,提高控制二类调查蓄积量的精度,提高成果质量.通常情况下,回归估计的效率高于系统抽样.回归分析可提高抽样数据的利用效率,回归模型有利于监控小班调查质量,修正完善小班调查的数据;利用回归模型校正系统误差,避免因系统误差引起不必要的调查返工所造成的人力和物力资源浪费.参16  相似文献   

19.
在滇中宜良禄丰村林场,以0、25.8%、31.5%和27.7%的株数疏伐强度对密度为7311、4933、6733株/hm2和4211株/hm2的4块30 m×30 m林龄25年生塘状直播造林的云南松人工林样地进行首次疏伐。疏伐后1.0a和5.3a时,进行每木调查,计算林分密度、活立木生长量和枯立木数量。结果表明,疏伐有效地促进了林木生长,其中:1)疏伐1.0 a和5.3 a后,样地1-4的林分密度降低至6744、3604、4579、2989株/hm2和3856、3000、4278、2611株/hm2;2)疏伐5.3 a后,样地1-4的林分平均胸径和树高分别从疏伐前7.7、6.2、8.1、8.9 cm和6.4、5.7、8.5、8.5 m,提高至9.6、9.6、10.3、11.0 cm和9.2、9.5、10.5、12.1 m;3)对照样地的蓄积量比疏伐后的增加13.6%,而疏伐样地2-4则分别增加156.8%、49.5%和37.5%,均高于对照。对照林分的枯立木高达55.0%,疏伐林分的为8.0%-19.6%,揭示了此类林分的实际疏伐强度还可以相应地提高。  相似文献   

20.
对原木周边部分最大短锯材材积计算式和最佳锯剖位置探索的结果。最大短锯材材积计算式为: V=(43~(1/2)(R~2-a~2)~(3/2))/(R~2-r~2)(a-b)L最大短锯材外材面的最佳位置为: a=(3b±(9b~2+16R~2)~(1/2))/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