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糯玉米(waxycorn)是普通玉米发生基因的隐性突变,由WX突变为WX而形成的一个特殊玉米类型。WX基因位于第9染色体的第59座位点上。糯玉米也称为蜡质玉米,子粒的胚乳是由100%的支链淀粉组成。糯玉米育种与生产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发展迅速,糯玉米WX基因的遗传功能及广泛的用途受到重视与应用。  相似文献   

2.
糯玉米营养丰富,其胚乳淀粉主要为支链淀粉,蛋白质含量比普通玉米高3%~6%,赖氨酸、色氨酸含量均较高。糯玉米淀粉在淀粉水解酶的作用下消化率可达85%,而普通玉米淀粉的消化率仅为69%。支链淀粉易溶于水生成稳定的溶液,具有很强的粘度,凝滞性很弱,淀粉液贮存过程中不发生沉淀,在食品工业和淀粉工业生产中具有特殊的用途。糯玉米含有较多的赖氨酸、谷氨酸、清蛋白和胶蛋白,并含有较低的杂醇油;  相似文献   

3.
不同品种类型玉米口感与营养及风味品质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糯玉米、普通玉米、甜玉米为材料,研究其口感与营养及风味品质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感官品尝是研究玉米食用品质的有效手段;糯玉米各类营养物质含量较高且均衡,较好地解决了甜、糯、韧、滑的口感问题,其次为甜玉米,普通玉米最差;胚乳中的含糖量和支链淀粉含量与口感有密切关系;糯玉米风味品质以脂香和蜡香为主,主要成分包括棕榈酸、亚油酸、正十六羧酸乙酯等.  相似文献   

4.
于维忠 《玉米科学》2000,8(Z1):058-059
糯玉米 (Zeamayssinensis)为玉米种中的一个亚种 ,一般认为原产于我国广西壮族自治区和云南省境内 ,故又称中国糯玉米。1 糯玉米的主要生育特性1 1 遗传控制是因为一对隐性突变基因 (WxWx)决定的人们把Wx基因定位在细胞中的第 9条染色体上 ,位点为 9_59,蜡质基因点上有几个等位基因 ,已经分析清楚的有Wx、Wxa、Wx0 ,Wx对后两者为显性 ,后两者均为隐性 ,在生产上要进行空间或时间上隔离。1 2 品质分析糯玉米是不含直链淀粉 ,为 10 0 %的支链淀粉 ,而普通玉米含 2 0 %直链淀粉和 80 %支链淀粉 ,糯玉米粉的…  相似文献   

5.
玉米胚乳突变基因ae1和du1的遗传效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玉米ae1和du1隐性纯和突变自交系与普通玉米自交系48-2的杂交F1、F2代子粒为研究材料,通过单粒法测定子粒的直链淀粉含量和重量,用于分析玉米胚乳突变基因ae1和du1的遗传效应.结果表明:F2代中具有ae1或者du1纯和突变的子粒表皮皱缩,重量明显下降,直链淀粉含量显著提高.在ae1与du1的杂交后代中,子粒的单粒重和直链淀粉含量没有显著变化,表明伽ae1与du1双突变并不能导致直链淀粉含量增加.单突变的ae1和du1群体内各子粒间的直链淀粉含量和重量差异较大,说明遗传背景中存在影响直链淀粉含量的修饰基因,表明在选育高直链淀粉玉米品系时,应当重视遗传背景的选择和修饰基因的累加.采用单粒法技术对分离后代进行直链淀粉含量和重量选择,有利于积累高直链淀粉修饰基因,是选育子粒饱满、高粒重的高直链淀粉玉米自交系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玉米甜、糯性状育种的遗传学基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甜玉米和糯玉米是一类淀粉合成途径不同、基因发生突变导致子粒中含有高可溶性糖或高支链淀粉的玉米,是可直接食用的鲜食玉米类型。介绍玉米甜、糯性状形成的生物化学基础及其遗传特征,详细阐述单果穗甜糯形成的遗传学基础与机制,利用基因编辑技术进行隐性性状高效遗传改良具有无需表型选择并克服连锁累赘的优势。  相似文献   

7.
糯玉米最早起源于中国,属特用玉米类型.有白、黄、紫、黑等几种颜色,在我国很多地方都有种植,把它作为一种特用鲜食玉米来开发是近几年的事。成熟糯玉米晶莹剔透.内在品质也非常好,口感绵软清香,营养丰富;其子粒中的淀粉,是特殊的重要工业原料;而其鲜穗具有甜、黏、香的特点。糯玉米的蛋白质、脂肪含量均优于普通玉米.其淀粉含量不仅高而且易于消化吸收.营养价值较高.将它制成粉状可制多种黏食。  相似文献   

8.
黑龙江省糯玉米资源改良利用的方法与效果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综合鉴评黑龙江省糯玉米资源的基础上,对编玉米资源进行多途径改良利用,结果表明,通过选育一环系组配糯玉米杂交种成功率很低;糯普杂交选育糯玉米二环系较易成功;而采用成对一次回交法选育糯玉米二环系,继而组配糯玉米杂交种,快速准确、成功率高;采用上述方法选育出的普通玉米二环系不仅品质好,而且拓宽了普通玉米自交系的遗传基础,是克服遗传基因狭窄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9.
概述玉米子粒色素在糊粉层受多对基因控制.紫色糯玉米的遗传较为复杂,早年,麦克林托克(Mclintock, B.)指出的跳跃基因,在80年代探明这类跳跃基因导致的玉米花斑色突变,实质上是受转座子控制.紫糯玉米青穗市场的需求与紫糯玉米色素的遗传形成了矛盾,难以克服.紫糯玉米的育种方法是值得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0.
广西玉米农家品种资源品质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广西各地收集玉米农家品种资源367份为试验材料,其中普通玉米资源203份,糯玉米资源145份,爆裂玉米资源19份.利用瑞典波通公司(Perten)DA7200型近红外谷物分析仪分别测定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和淀粉含量.结果表明,蛋白质平均含量12.61%,变异系数是7.12%,含量幅度是10.44%~15.19%;脂...  相似文献   

11.
糯玉米营养品质和风味品质的鉴定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试验是以糯玉米、普通玉米、甜玉米为材料,研究其口感品质与营养品质及风味品质的相关性。通过三种玉米口感品质、营养品质、风味品质的鉴定及研究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感官品尝是研究糯玉米综合品质的有效手段;糯玉米各类营养物质含量较高且均衡,较好地解决了甜、糯、韧、滑的口感问题;胚乳中的含糖量和支链淀粉含量与口感有密切关系;糯玉米风味品质以脂香和蜡香为主,主要成分包括棕榈酸、亚油酸、正十六羧酸乙酯等。  相似文献   

12.
玉米opaque2(o2)是胚乳发育的核心调控基因,对子粒发育至关重要。基于9组糯玉米o2近等基因系(o2-NILs)及对应轮回亲本,对鲜食期和成熟期子粒的种皮厚度、总淀粉含量、可溶性糖含量等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黄糯2/o2o2和中63-2/o2o2鲜食期子粒的食味品质性状均有提高,其他o2-NILs子粒品质变化不一。鲜食期o2突变对种皮厚度影响较大,但与成熟期无直接相关性。o2突变使玉米子粒赖氨酸含量增加,营养价值提高,但多数近等基因系成熟期淀粉含量和百粒重降低,仅糯2/o2o2、淀粉含量和百粒重均不受影响。糯2/o2o2、SY1-2/o2o2、赵OP-6/o2o2中27 KD γ-zein表达量显著增加、子粒饱满度与轮回亲本相近,但均表现为粉质胚乳,因此认为,优质蛋白糯玉米硬质胚乳的恢复需多个o2胚乳修饰基因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不同类型玉米子粒灌浆特性分析   总被引:8,自引:14,他引:8  
以普通玉米、糯玉米、爆裂玉米和甜玉米为材料,用Logistic方程拟合子粒灌浆过程,分析一系列次级灌浆参数。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玉米粒重表现为普通玉米>糯玉米>甜玉米>爆裂玉米,不同部位粒重表现为下部>中部>上部。相关分析表明,玉米子粒最终粒重的高低主要取决于灌浆速率的大小,而不是灌浆持续时间的长短。  相似文献   

14.
淀粉中直链淀粉含量的测定一般是靠蓝色直链淀粉—碘化合物的测定来进行的。该测定虽依电位计滴定可十分准确地完成(Banks等,1971;Knutson等,1982),但用比色法更为方便。直链淀粉—碘化合物的生成,要求反应混合物中有三碘化物(I_3~-)离子的存在以开始其反应。在所有通用的比色法中,三碘化物的形  相似文献   

15.
超级黑糯玉米杂交种黑玫瑰1号的选育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以自育普通黑糯玉米自交系为受体,以美国普通黑玉米为供体,通过回交转育法,将美国普通黑玉米特殊黑色遗传性状导入自育普通黑糯玉米自交系中,选育出ch01至ch48等48种超级黑糯玉米自交系,并从已组配的600多个杂交组合中筛选出株型、抗性好,穗型、颜色好,穗行直、品质优、产量高的超级黑糯玉米杂交种黑玫瑰1号,比普通黑糯玉米具有更高的外观和内在营养品质,深受消费者喜爱。  相似文献   

16.
发展我国特用玉米产业的意义、潜力与前景   总被引:62,自引:10,他引:62  
宋同明 《玉米科学》1996,4(4):006-011
特用玉米包括甜玉米、糯玉米、高油玉米、优质蛋白玉米和高直链淀粉玉米等。这些玉米都是近代科技的产物,来自普通玉米又高于普通玉米。它们都具有较高的遗传附加值,故也叫“增值”玉米,增加的价值通过加工或饲料试验从终端产品体现出来。文章简要介绍了这些玉米的性质、特征和用途,国外的发展现状和趋势。也分析了我国特用玉米目前的状况,存在问题以及发展潜力和前景,并提出了相应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玉米科学》2002,10(4):25-25
为了应对我国加入WTO后玉米产业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及我国糯玉米产业发展所面临的形势 ,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提高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全国糯玉米协会筹备会暨产业化研讨会于 2 0 0 2年 9月 2 6日至 2 9日在上海召开。出席会议的代表有来自全国 2 1个省的各主要糯玉米育种单位、种子企业及加工企业共 5 4个单位 85位代表。会议得到了中国农学会、中国农科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上海种业集团的大力支持。会议从整个糯玉米产业发展的角度就糯玉米资源改良、育种材料创新、育种目标、育种方法理论等方面的问题、糯玉米玉米产业化问题及…  相似文献   

18.
我国特用玉米研究开发现状及前景展望   总被引:3,自引:6,他引:3  
申丽霞  王璞  王启现  张软斌 《玉米科学》2004,12(Z2):132-135
简要介绍了高油玉米、优质蛋白玉米、甜玉米、爆裂玉米、糯玉米、高直链淀粉玉米、青饲青贮玉米及笋玉米的特点及利用情况,对我国特用玉米的研究开发现状进行了综述,并对特用玉米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以超黑糯玉米自交系I46和白糯玉米自交系BN13杂交后F_2代种子产生的果穗群体为供试材料,通过观察子粒颜色、溶剂提取色素和紫外分光光度测定等方法研究超黑糯玉米杂交后代色素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在黑糯玉米杂交F_2代产生的果穗中,子粒颜色出现分离,主要表现为全黑、红黑、红色、棕黄、金黄和白色。在金黄色玉米子粒中类胡萝卜素含量最高,显著高于其他颜色的玉米子粒;类胡萝卜素含量最少的为白色玉米。在全黑色玉米子粒中花色苷的含量显著高于其他颜色玉米子粒;在白色、金黄色玉米子粒中没有检测到花色苷。  相似文献   

20.
任燕  吴崇明  王涛 《玉米科学》2009,17(1):32-35
利用玉米ae1和du1隐性纯和突变自交系与普通玉米自交系48-2的杂交F1、F2代子粒为研究材料,通过单粒法测定子粒的直链淀粉含量和重量,用于分析玉米胚乳突变基因ae1和du1的遗传效应。结果表明:F2代中具有ae1或者du1纯和突变的子粒表皮皱缩,重量明显下降,直链淀粉含量显著提高。在ae1与du1的杂交后代中,子粒的单粒重和直链淀粉含量没有显著变化,表明ae1与du1双突变并不能导致直链淀粉含量增加。单突变的ae1和du1群体内各子粒间的直链淀粉含量和重量差异较大,说明遗传背景中存在影响直链淀粉含量的修饰基因,表明在选育高直链淀粉玉米品系时,应当重视遗传背景的选择和修饰基因的累加。采用单粒法技术对分离后代进行直链淀粉含量和重量选择,有利于积累高直链淀粉修饰基因,是选育子粒饱满、高粒重的高直链淀粉玉米自交系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