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陈云芳  高渊  陈美华 《植物保护》2008,34(6):155-156
作者在进境木包装上截获钻蛀性害虫—紫扁胸天牛,本文详细介绍该虫的分布、危害、生物学特性、形态特征,以便在今后的检疫过程中引起重视,防止该虫的入侵和扩散。  相似文献   

2.
锈色粒肩天牛发生及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锈色粒肩天牛是严重为害国槐的蛀干害虫。近年来,该虫发生为害不断扩大和加重,严重影响了城市绿化和市容景观。为此,根据文献资料,对该虫的分布、分类地位、生物学特性、预测预报及防治技术研究进展情况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3.
通过多年的观察研究,本文详细介绍了该虫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以及影响危害发生的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4.
二双斑唇瓢虫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焦懿 《昆虫天敌》1997,19(2):59-61
本文首次报道二双斑唇瓢虫Chilocorusbijugus危害白蜡虫Ericeruspela雄幼虫和蛹,并观察了该虫的成虫、卵、幼虫和蛹的生物学特性。该虫在昆明地区女贞林内一年发生一代,以成虫越冬。  相似文献   

5.
弹尾虫虫体微小、种类丰富、分布广泛。近年来发现该虫对食用菌、天麻、姜、蒜、百合、芋头等多种经济作物为害严重。本文详细介绍了弹尾虫的外部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及其对经济作物的危害。  相似文献   

6.
为了明确无瓣海桑主要害虫迹斑绿刺蛾的生活史和各虫态生活习性,通过室内饲养、林间套笼观察和野外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迹斑绿刺蛾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系统研究。该虫在广西钦州红树林自然保护区1年发生4代,有世代重叠现象;以蛹在茧内越冬,翌年4月中旬成虫开始羽化,第1代幼虫为害期发生在4月下旬到6月下旬;第4代幼虫11月上旬开始结茧化蛹越冬。成虫具有较强趋光性,成虫夜间羽化率达到98.6%,以晚上24:00前居多。成虫羽化后第2天交尾,雌虫产卵量为35~183粒,雄虫平均寿命6.7d,雌虫平均寿命8.1d。本研究明确了迹斑绿刺蛾生物学特性,为该虫的预测防治工作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7.
长腿食根叶甲曾经是贵州省低产稻田的主要根部害虫,近年来该虫在凯里市及贵州省多个稻区均有发生,且发生面积逐年扩大。长腿食根叶甲一旦暴发成灾,对水稻和多种水生经济作物造成严重的损失。介绍该虫的分布、为害、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8.
麦扁盾蝽     
张生芳  薛光华 《植物检疫》2007,21(3):173-175
麦扁盾蝽是严重危害麦类等大田作物的有害生物,本文介绍了该虫的地理分布、寄主植物、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和扁盾蝽属某些种的检索表.  相似文献   

9.
梨蛎盾蚧生物学特性及其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梨蛎盾蚧(Lepidosaphes pyrorum Tang)是山西同川梨树上发生严重的新害虫,由于人们对该虫的生物学特性了解的不够,盲目使用农药,致使越治越重。据调查,由于该虫为害已引起梨园的树势衰弱,产量明显降低,给农户已造成一定损失。本文报道了1989-1990年作者进行本项研究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银杏茶黄蓟马为害特性观察与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郯城县银杏茶黄蓟马发生为害特性的系统调查研究和药剂防治试验,明确了该虫的发生为害特点和年生活史,并提出了施药次数和药剂防治的适期。  相似文献   

11.
记述寄生于松阿扁叶蜂Acantholyda posticalis Matsumura幼虫的姬蜂科1新记录种:亮栉姬蜂Ctenoplma luciferum(Gravenhorst),对其分类地位、形态特征、分布及寄主进行了记述,并对该姬蜂的生物学进行了初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本文采用国内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评估指标体系和分析方法,对祁连山自然保护区云杉阿扁叶蜂潜在的风险进行定性、定量分析与评估,结果表明,云杉阿扁叶蜂在祁连山自然保护区为中度危险性森林有害生物。  相似文献   

13.
黄缘阿扁叶蜂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本文报道了黄缘扁叶蜂的分布,生活史和生活习性等发生情况,并提出了对该虫的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4.
澳柏松小吉丁为一种广泛分布于澳大利亚的林木害虫,寄主为柏科的澳柏属及柏木属植物。近期上海口岸多次从澳大利亚进境原木中截获澳柏松小吉丁。其寄主柏木属植物在我国分布范围广,该种在我国未有分布,具潜在入侵风险,应得到各口岸重视,警惕该种入侵。本文对其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及入侵风险等内容进行了综述,为澳柏松小吉丁的识别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孙艳丽  郑芹 《江西植保》2013,(3):334-337
通过对松突圆蚧不同抗性程度的马尾松未受害针叶和受害针叶的针叶长度、叶鞘长、叶鞘松紧度、含水率、相对含水率和容重的测定,研究发现:马尾松针叶长度与其对松突圆蚧的抗性成反比,马尾松针叶的容重与其对松突圆蚧的抗性成正比,叶鞘长、叶鞘松紧度与抗虫性不相关。  相似文献   

16.
[Objective] Both fire and insect outbreaks are considered as important natural disturbance factors in manyforest ecosystems, yet few studies have addressed the effects of fires on subsequent insect outbreaks. [Method] In this paper, tree mortality, larval density and vertical distribution were measured through field investigation and sampling method to evaluate the short-term response of Japanese pine sawyer beetle, Monochamus alternatus Hope to Masson pine, Pinus massoniana Lamb. in the second year after the fire in Jiangxi Province, China. [Results] compared with unburned Masson pine forest, burned Masson pine forest suffered from higher tree mortality and more pine trees were attacked by M. alternatus. Burned Masson pine tended to harbor much higher larval density further up along the trunk than unburned pine trees, and most individuals distributed in the middle section and middle-lower section of the trunk. [Significance] The results confirmed that Masson pine forest after being damaged by non-lethal fires were more susceptible to attacks by Japanese pine sawyer beetles, displaying higher population density and higher vertical distribution position. The study will provide an important guideline for the managers of Masson pine forests suffering from fires and pest invaded areas.  相似文献   

17.
异耦阿扁叶蜂Acantholyda dimorpha Maa是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 Lamb.的食叶害虫,局部可对马尾松林的生长造成损失。此虫在浙江松阳一年发生1代,以预蛹在土茧内越冬。成虫于3月中旬至4月下旬羽化,并在当年生嫩针叶上产卵。幼虫于5月中旬至6月中旬成熟并陆续入土。本文报道此虫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并讨论了对其进行防治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毛乌素沙地引种樟子松生长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毛乌素沙地引种樟子松生长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 ,樟子松在该地区的适应性强 ,生长快 ,树高、胸径及材积的速生期分别在 4— 1 5年、6— 1 5年及 9— 2 1年。根据樟子松的生长特性 ,通过浇水灌溉等抚育措施 ,提高樟子松的成活率和发挥早期快速生长潜力更为重要 ,同时樟子松的生长比油松好 ,在该地区防风固沙林建设中樟子松值得大力推广 ,逐渐替换油松和杨树  相似文献   

19.
松材线虫对黑松一些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英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松材线虫病是松树的一种毁灭性病害。本文对接种松材线虫后3~4年生黑松茎部的一些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接种线虫后,松苗的可溶性糖含量降低,在病情发展中期和后期比早期降低更显著。松苗的可溶性蛋白质和抗坏血酸含量逐渐降低,游离氨基酸含量也降低。松树茎部的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可用于病害的早期诊断。此外,对这4个生理生化指标在病害致病机理中的作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0.
 为评估自日本引进的抗性黑松对松材线虫(Pine Wood Nematode,PWN)的抗病性,选用3个不同来源的PWN强毒和中强毒虫株采用皮接法接种,对1.5年生的黑松13个优良家系进行抗病性测定。结果表明,引进的黑松大部分家系对3个PWN虫株都表现出一定的抗病性,但针对不同虫株,抗病各家系间差异明显,其中有7个家系(3、4、5、6、9、11和12号)表现良好。同时,为探讨引进黑松家系感染PWN后的组织病理反应,对12号抗性家系进行组织病理学研究。观察表明,松材线虫在抗性黑松和普通黑松中的纵向扩散速度差别不明显,但其在抗性黑松内的横向扩散速度比在普通黑松内要慢,且抗性黑松体内木射线细胞和围绕树脂道泌脂细胞的薄壁细胞,出现病变要比普通黑松晚;在接种后同一时间取茎段的同一部位发现,抗性松苗组织解剖结构及细胞的病变和破坏程度要比普通松苗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