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该研究旨在分析绵羊GTF2A1基因g.89505005G>A位点多态性与产羔数之间的关系,以期寻找与绵羊产羔数有关的分子标记。针对前期利用基因组选择信号分析获得的候选基因GTF2A1及其g.89505005G>A位点,采用Sequenom MassARRAY SNP技术对产羔数存在差异的鲁中肉羊群体进行该位点的多态性检测,并与产羔数进行关联分析。结果表明:鲁中肉羊GTF2A1基因g.89505005G>A位点存在AA、AG和GG三种基因型,且以GG基因型为主;g.89505005G>A位点多态性与鲁中肉羊第1胎、第2胎以及第3胎产羔数均存在显著关联(P<0.05),AA型各胎产羔数均高于GG型(P<0.05)。综上,g.89505005G>A位点A等位基因可能是提高绵羊产羔数的一个潜在有效的DNA标记。  相似文献   

2.
文章旨在探究绵羊DUSP6基因g.125589716G>A、g.125587728C>T、g.125589714C>T、g.125589006G>A四个位点多态性及其与产羔数之间的关系,以期找到与绵羊高繁殖力相关的分子标记。利用全基因组重测序结合Sequenom MassARRAY誖SNP技术对多羔绵羊品种(小尾寒羊、湖羊、策勒黑羊)和单羔绵羊品种(滩羊、苏尼特羊、萨福克羊、草原型藏羊)DUSP6基因上述4个多态位点进行检测,并与小尾寒羊产羔数进行关联分析。结果表明:绵羊g.125589716G>A位点在多羔绵羊品种中存在AA、GA、GG三种基因型,在单羔绵羊品种中存在GA、GG两种基因型;g.125587728C>T、g.125589714C>T位点在单、多羔绵羊品种中均存在CC、CT、TT三种基因型;g.125589006G>A位点在单、多羔绵羊群体中均只存在GA、GG两种基因型。绵羊DUSP6基因g.125589716G>A位点基因型频率在单、多羔绵羊品种之间差异显著(P<0.05),等位基因频率在单、多羔绵羊品种间差异极显著(P<0.01);g.125587728C>T、g.125589714C>T位点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在单、多羔绵羊品种间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P<0.01);g.125589006G>A位点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在单、多羔绵羊品种间差异不显著(P>0.05)。关联分析表明,DUSP6基因各SNPs多态性与小尾寒羊不同胎次产羔数之间无显著关联(P>0.05)。综上说明,绵羊DUSP6基因g.125589716G>A、g.125587728C>T、g.125589714C>T以及g.125589006G>A等4个位点的多态性与小尾寒羊各胎次产羔数之间均无显著关联(P>0.05),不适用于小尾寒羊多羔性状选育。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究绵羊CD9基因g.208082881CA位点多态性与产羔数之间的关系,利用Sequenom Mass ARRAYR~SNP技术对多羔绵羊品种(小尾寒羊380只)和单羔绵羊品种(滩羊、苏尼特羊、萨福克羊、杜泊羊和草原藏羊共380只)CD9基因g.208082881CA位点多态性进行了检测,并与产羔数进行关联分析。结果表明:CD9基因g.208082881CA位点存在AA和CA两种基因型,A基因为优势等位基因,等位基因频率在单羔、多羔绵羊品种间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群体遗传学分析表明,该位点在杜泊羊群体中表现为低度多态(PIC0.25),而在其他绵羊品种中均为中度多态(0.25PIC0.5);卡方适合性检验表明,该位点仅在杜泊羊群体中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关联分析表明,该位点多态性与小尾寒羊不同胎次产羔数之间并无显著关联(P0.05),AA型第二、三胎产羔数高于CA型。综上可知,CD9基因g.208082881CA位点多态与小尾寒羊产羔数没有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研究旨在探索PTGS2基因g.65835868AG和g.65834692AG位点多态性与绵羊产羔数之间的关系,以期为绵羊多羔分子育种提供新的标记。利用Sequenom MassARRAY誖SNP技术对PTGS2基因2个单核苷酸多态(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位点在多羔绵羊品种(小尾寒羊、策勒黑羊和湖羊)和单羔绵羊品种(滩羊、苏尼特羊、萨福克羊和草地型藏羊)中进行检测,并与小尾寒羊产羔数关联分析。分型结果表明,g.65835868AG和g.65834692AG位点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在单、多羔绵羊品种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群体遗传学分析表明,g.65835868AG位点在滩羊、小尾寒羊和草地型藏羊3个群体中均表现为低度多态(PIC0.25),在其余4个群体中表现为中度多态(0.25PIC0.5),g.65834692AG位点在选择的7个群体中均表现为中度多态(0.25PIC0.5);卡方适合性检验结果表明,g.65835868AG位点在小尾寒羊、苏尼特羊、湖羊、策勒黑羊、滩羊和草地型藏羊6个群体中均处于哈代-温伯格平衡状态(P0.05),g.65834692AG位点在选择的7个群体中均处于哈代-温伯格平衡状态(P0.05);关联分析表明,g.65835868AG位点多态性与小尾寒羊不同胎次产羔数之间并无显著相关(P0.05),g.65834692AG位点小尾寒羊第2胎GG型产羔数显著高于AA型(P0.05)。综上,PTGS2基因与绵羊的繁殖性能有一定相关,且g.65834692AG位点对绵羊产羔性状有调控作用,可作为多羔绵羊选育的辅助标记。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影响宁夏地区优质肉羊培育中多羔性状的候选位点,试验以杜泊羊、滩寒杂交羊、杂一代、杂二代和横交一代5个绵羊群体为研究对象,采用飞行质谱技术对5个绵羊群体β-1,4-N-乙酰半乳糖胺转移酶2(beta-1,4-N-acetyl-galactosaminyl transferase 2,B4GALNT2)基因g.36933082 G>A和g.36946470 G>A位点以及雌激素受体1(estrogen receptor 1,ESR1)基因g.75378892 A>T位点进行多态性检测,并与绵羊产羔数进行关联分析;应用生物信息学在线软件分析B4GALNT2和ESR1基因突变前后蛋白质的二级结构和三级结构。结果显示,B4GALNT2基因的g.36933082 G>A和g.36946470 G>A位点均存在3种基因型:AA、AG和GG,且GG基因型均为优势基因型;ESR1基因的g.75378892 A>T位点存在3种基因型:AA、TA和TT,且AA基因型为优势基因型。g.36933082 G>A和g.36946470 G>A位点在5个绵羊群体中均表现为低度多态(PIC<0.25),g.75378892 A>T位点在5个绵羊群体中均表现为中度多态(0.25<PIC<0.5);3个位点在5个绵羊群体中均处于哈代-温伯格平衡状态(P>0.05)。关联分析结果表明,g.36933082 G>A和g.36946470 G>A位点不同基因型在5个绵羊群体中的产羔数均无显著差异(P>0.05);g.75378892 A>T位点在杂一代绵羊群体中TA基因型个体产羔数显著高于TT基因型(P<0.05)。生物信息学结果表明,3个位点均导致对应蛋白质的二级结构和三级结构发生变化。综上所述,B4GALNT2基因g.36933082 G>A和g.36946470 G>A位点不适用于5个绵羊群体多羔性状的选育,ESR1基因g.75378892 A>T位点可作为杂一代绵羊群体多羔性状的分子辅助标记。  相似文献   

6.
本实验旨在探究绵羊BMP15基因g.50971423TC位点多态性与产羔数之间的关系,以期找到与小尾寒羊产羔数有关的分子标记。采用全基因组重测序结合Sequenom Mass ARRAY?SNP技术对小尾寒羊、滩羊、苏尼特羊、萨福克羊、杜泊羊和草原型藏羊BMP15基因g.50971423TC位点多态性进行检测,并与小尾寒羊产羔数进行关联分析。结果表明:BMP15基因g.50971423TC位点存在TT、TC和CC 3种基因型,且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在单、多羔品种间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群体遗传学分析表明g.50971423TC位点在杜泊羊中表现为中度多态(0.25PIC0.5),在其他品种中表现为低度多态(PIC0.25);卡方适合性检验表明BMP15基因g.50971423TC位点在小尾寒羊、滩羊、苏尼特羊、萨福克羊以及杜泊羊5个品种中均处于哈代温伯格平衡状态(P0.05);关联分析表明g.50971423TC位点多态性与小尾寒羊第1、第2以及第3胎产羔数均无显著关联(P0.05),但TT型各胎产羔数均高于TC型和CC型。综上,BMP15基因g.50971423TC位点不适合用于小尾寒羊多羔性状选育。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繁殖组织中SIX1基因的表达水平及其多态性与绵羊季节性繁殖和产羔数之间的关系,本实验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研究SIX1基因在不同产羔数(单羔组和多羔组)小尾寒羊卵巢、子宫体、输卵管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同时利用Sequenom MassARRAY?SNP技术检测多羔品种(小尾寒羊、湖羊、策勒黑羊共560只)和单羔品种(滩羊、苏尼特羊、草地型藏羊共204只)中SIX1基因g.69738971 TG的多态性,并与其中有产羔数记录的380只小尾寒羊产羔数进行关联分析。结果表明:SIX1基因在小尾寒羊卵巢、子宫体、输卵管组织中均表达,且单羔组的子宫体中SIX1基因表达量显著高于多羔组(P0.05);分型结果表明,SIX1基因g.69738971 TG位点共存在TT、GT和GG 3种基因型,且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在单、多羔品种(即高、低繁殖性能的母羊)间差异均极显著(P0.01);卡方适合性检验表明,该位点在6个绵羊品种中均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该位点多态性与小尾寒羊第1、2及第3胎产羔数均显著相关(P0.05),即野生型(TT)各胎产羔数均显著高于突变型(GT和GG)。综上,SIX1基因表达与绵羊繁殖有关,该基因表达水平与绵羊产羔数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负相关,其g.69738971 TG位点可作为控制绵羊季节性繁殖和产羔数性状的一个潜在分子标记位点。  相似文献   

8.
试验旨在研究绵羊催乳素受体(Prolactin receptor,PRLR)基因g.38976954C>A位点多态性和可卡因-苯丙胺调控转录肽(CART prepropeptide,CARTPT)基因g.9856267C>A、g.9854141G>C位点多态性与绵羊产羔数之间的关系,为绵羊多羔新品系的选育和高繁殖力机理研究提供参考。采用重测序和Sequenom MassARRAY?誖SNP技术对常年发情(小尾寒羊、湖羊、策勒黑羊)和季节性发情(草原型藏羊、苏尼特羊、滩羊、萨福克羊)的不同绵羊品种PRLR、CARTPT基因进行检测分型,然后与小尾寒羊产羔数关联分析。结果表明:g.38976954C>A位点有CC、CA和AA三种基因型,该位点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在常年发情、季节性发情绵羊品种间差异不显著(P>0.05);g.9856267C>A位点存在CC、CA和AA三种基因型,g.9854141G>C位点存在GG、GC和CC三种基因型,这2个位点的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在常年发情、季节性发情绵羊品种间差异均极显著(P<0.01)。群体遗传学分析结果表明,g.38976954C>A位点在小尾寒羊、草原型藏羊、滩羊和策勒黑羊中均表现为低度多态(PIC<0.25),在苏尼特羊、湖羊和萨福克羊中均表现为中度多态(0.25A位点在7个绵羊品种中均表现为低度多态(PIC<0.25);g.9854141G>C位点在小尾寒羊、苏尼特羊、草原型藏羊、滩羊、湖羊和策勒黑羊中均表现为低度多态(PIC<0.25),在萨福克羊中表现为中度多态(0.25A位点在7个绵羊品种中均处于哈代-温伯格不平衡状态(P<0.05);g.9856267C>A位点在草原型藏羊和湖羊中处于哈代-温伯格不平衡状态(P<0.05);g.9854141G>C位点在7个绵羊品种中均处于哈代-温伯格平衡状态(P>0.05)。关联分析表明,PRLR基因g.38976954C>A位点不同基因型与小尾寒羊各胎产羔数之间无显著关联(P>0.05),该位点不适用于小尾寒羊多羔性状选育;CARTPT基因g.9856267C>A和g.9854141G>C位点不同基因型与小尾寒羊各胎产羔数之间无显著关联(P>0.05),但这2个位点不同基因型各胎产羔数相差较大,推测该位点可能对产羔有影响。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OSBPL11、PAEP、ALDH1A2基因多态性与胸椎数之间的关联性,筛选胸椎数相关重要分子标记,本研究利用Sequenom Mass ARRAY~?SNP技术检测苏尼特羊和小尾寒羊与胸椎数相关的重要候选基因OSBPL11、PAEP、ALDH1A2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位点,开展群体遗传学分析,并与胸椎数进行关联分析。结果显示,小尾寒羊和苏尼特羊群体中OSBPL11基因g.188064535AG位点含有AA、AG和GG 3种基因型,PAEP基因g.3541777AG位点含有AA、AG和GG3种基因型,ALDH1A2基因g.49249275GA含有GG和AG 2种基因型。OSBPL11基因g.188064535AG位点中小尾寒羊和苏尼特羊均为低度多态(PIC0.25);PAEP基因g.3541777AG位点中小尾寒羊和苏尼特羊均为中度多态(0.25PIC0.50);ALDH1A2基因g.49249275GA位点中小尾寒羊和苏尼特羊均为低度多态(PIC0.25)。小尾寒羊和苏尼特羊3个候选基因的SNPs均处于哈代温伯格平衡状态(P0.05)。关联分析结果表明,在苏尼特羊中ALDH1A2基因g.49249275GA位点野生型(GG)的胸椎数显著低于杂合型(AG),其他位点在小尾寒羊和苏尼特羊中与胸椎数均没有显著关系。综上所述,ALDH1A2基因g.49249275GA位点可作为潜在的绵羊多胸椎数分子标记。本研究结果为提高绵羊胸椎数、改良绵羊生长发育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绵羊FGF 7基因组织表达及其多态性与产羔数之间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旨在探究绵羊FGF7基因组织表达水平及其多态性与产羔数之间的关系。本研究利用半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sqRT-PCR)和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技术对绵羊FGF7基因在多羔小尾寒羊和单羔苏尼特羊以及小尾寒羊FecB不同基因型(BB、B+、++)各组织中的表达水平进行研究,同时采用Sequenom MassARRAY~?SNP技术,对多羔绵羊品种(小尾寒羊380只)和单羔绵羊品种(滩羊、苏尼特羊、萨福克羊、杜泊羊和草原型藏羊共380只)FGF7基因g.57842893CT位点多态性进行检测,并与小尾寒羊产羔数进行关联分析。结果表明,FGF7基因在单、多羔绵羊的心和肺中高表达,在其它各组织呈中等或低丰度表达;FGF7基因在多羔小尾寒羊绝大部分组织中的表达量均高于单羔苏尼特羊,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FGF7在小尾寒羊FecB不同基因型中的表达并无明显差异。g.57842893CT位点共存在CC、CT和TT 3种基因型,且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在单、多羔品种间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g.57842893CT位点在苏尼特羊、萨福克羊和杜泊羊中表现为中度多态(0.25PIC0.50),在其它品种中表现为低度多态(PIC0.25);g.57842893CT位点仅在苏尼特羊、萨福克羊以及杜泊羊3个品种中均处于哈代温伯格平衡状态(P0.05);g.57842893CT位点与小尾寒羊第1、2以及第3胎产羔数均无显著关联(P0.05),但CC型各胎产羔数均高于TT型。综上表明,FGF7基因的表达水平与绵羊产羔数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正相关,虽然可能不是影响绵羊产羔数的关键基因,但g.57842893CT位点对绵羊产羔数性状的选育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TSHR基因多态性与绵羊季节性繁殖和产羔数的关系,本实验采用Sequenom Mass-ARRAY?SNP分型技术检测常年发情的小尾寒羊(407只)、湖羊(101只)、策勒黑羊(48只)和季节性发情的苏尼特羊(21只)、滩羊(22只)、草原型藏羊(161只)TSHR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并进行群体遗传学分析及其与小尾寒羊产羔数的关联分析。结果表明:TSHR基因g.89430525G>A、g.89363881T>C和g.89431097C>G的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在常年发情绵羊品种和季节性发情绵羊品种间差异极显著(P<0.01);这3个SNP位点在大多数绵羊品种中表现为中度多态,且在各个绵羊品种中处于哈代温伯格平衡状态(P>0.05);TSHR基因g.89431097C>G位点的多态性与小尾寒羊第1~3胎的产羔数显著相关(P<0.05),其中CC型母羊的产羔数显著低于CG和GG型母羊(P<0.05)。本研究表明,TSHR基因与绵羊季节性繁殖性状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同时参与绵羊季节性繁殖和多羔性状的调控。  相似文献   

12.
本实验旨在探究绵羊MKRN3基因g.275981C>T与g.276999C>T位点多态性与绵羊产羔数之间的关系,以期为绵羊高繁殖力分子育种提供新的遗传标记。利用全基因组重测序结合Sequenom MassARRAY~?SNP技术对常年发情绵羊品种(小尾寒羊、策勒黑羊和湖羊)和季节性发情绵羊品种(滩羊、苏尼特羊和草原型藏羊)MKRN3基因2个多态位点多态性进行检测,并与小尾寒羊产羔数进行关联分析。结果表明:MKRN3基因g.275981C>T位点与g.276999C>T位点均存在3种基因型;g.276999C>T位点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在2种发情模式绵羊品种间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g.275981C>T位点在6个绵羊品种中均表现为低度多态(PIC<0.25),g.276999C>T位点在6个绵羊品种中均表现为中度多态(0.25T位点在苏尼特羊和策勒黑羊中均处于哈代温伯格平衡状态(P>0.05),g.276999C>T位点在6个绵羊品种中均处于哈代温伯格平衡状态;关联分析表明,g.275981C>T和g.276999C>T位点不同基因型与小尾寒羊第1、2、3胎产羔数均无显著关联。可见,MKRN3基因2个多态位点均不适合用于小尾寒羊产羔数选育。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KISS1基因在常年发情的小尾寒羊和季节性发情的草地型藏羊中的表达模式,以及KISS1基因多态性与绵羊繁殖之间的关系,实验采用qPCR技术对比分析KISS1基因在2个品种绵羊的10种繁殖相关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同时利用Sequenom MassARRAY~?SNP技术对常年发情绵羊(小尾寒羊、策勒黑羊和湖羊)和季节性发情绵羊(滩羊、苏尼特羊和草地型藏羊)KISS1基因2个SNPs位点多态性进行检测,并与小尾寒羊产羔数进行关联分析。qPCR结果显示:KISS1基因在小尾寒羊下丘脑、大脑、垂体和甲状腺中的表达量高于草原型藏羊(P<0.05);分型结果表明,g.1317523C>T位点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在常年发情和季节性发情绵羊品种间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群体遗传学分析表明,g.1317523C>T位点在6个绵羊群体中均表现为中度多态(0.25T位点在小尾寒羊、滩羊、苏尼特羊和湖羊中均处于哈代温伯格平衡状态(P>0.05),g.1311578G>T位点在苏尼特羊和湖羊中处于哈代温伯格平衡状态(P>0.05);关联分析表明,这2个SNPs位点与小尾寒羊前3胎产羔数均无显著关联(P>0.05),但g.1311578G>T位点TT型各胎产羔数均大于GT和GG型。综上,KISS1基因与绵羊的季节性繁殖密切相关,并且g.1311578G>T位点对绵羊产羔性状有潜在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为探究绵羊Cry1基因g.175355119T>C、g.175357583C>T位点与Cry2基因g.74126865C>T位点多态性与绵羊产羔数之间的关系,本实验利用全基因组重测序结合Sequenom MassARRAY?SNP技术对常年发情绵羊品种(小尾寒羊、湖羊和策勒黑羊)和季节性发情绵羊品种(滩羊、苏尼特羊和草原型藏羊)Cry1基因与Cry2基因共3个多态位点多态性进行检测,并与小尾寒羊产羔数进行关联分析。结果表明:Cry1基因g.175355119T>C位点存在CC、CT和TT 3种基因型,g.175357583C>T位点存在TT、TC和CC 3种基因型;Cry2基因g.74126865C>T位点存在CC、CT和TT 3种基因型。群体遗传学分析表明,Cry1基因g.175355119T>C位点与Cry2基因g.74126865C>T位点的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在2种发情模式绵羊品种间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在6个绵羊品种中,Cry1基因g.175355119T>C位点与g.175357583C>T位点均表现为中度多态(0.25T位点均表现为低度多态(PIC<0.25)。卡方适合性检验表明,Cry1基因g.175355119T>C位点在6个绵羊品种中均处于哈代温伯格平衡状态(P>0.05),g.175357583C>T位点在苏尼特羊中处于哈代温伯格不平衡状态(P<0.05),Cry2基因g.74126865C>T位点在滩羊和草原型藏羊中处于哈代温伯格不平衡状态(P<0.05)。关联分析表明,3个多态位点与小尾寒羊第1、第2以及第3胎产羔数均无显著关联(P>0.05)。综上,Cry1基因g.175355119T>C、g.175357583C>T位点与Cry2基因g.74126865C>T位点均不适用于小尾寒羊产羔数选育。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绵羊EYA3基因表达及其多态性与季节性发情之间的关系,本实验通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EYA3基因在常年发情绵羊(小尾寒羊)和季节性发情绵羊(苏尼特羊)的大脑、下丘脑和垂体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同时利用Sequenom MassARRAY~?SNP技术检测2组绵羊(常年发情组:小尾寒羊、策勒黑羊和湖羊;季节性发情组:滩羊、苏尼特羊和草原型藏羊)EYA3基因SNP位点(g.238191128G>C)的多态性,并与绵羊季节性发情性状进行关联分析。结果表明:无论在小尾寒羊还是苏尼特羊,EYA3基因在各组织中均广泛表达,在苏尼特羊垂体中表达较高(P<0.01);且长光照条件下季节性发情的苏尼特羊垂体中EYA3基因表达量显著高于小尾寒羊(P<0.01)。绵羊EYA3基因g.238191128G>C位点均存在GG、GC和CC3种基因型。g.238191128G>C位点在小尾寒羊、湖羊、策勒黑羊、滩羊、苏尼特羊和草原型藏羊中表现为低度多态(PIC<0.25);在小尾寒羊、策勒黑羊、滩羊、苏尼特羊和草原型藏羊5个群体中均处于哈代温伯格平衡状态(P>0.05);并且该位点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在常年发情和季节性发情绵羊组间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综上,EYA3基因表达与g.238191128G>C位点与绵羊季节性发情性状存在一定关联。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PER2基因在绵羊繁殖相关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多态性与绵羊繁殖性状的关系,本实验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PER2基因在季节性发情的苏尼特羊和常年发情的小尾寒羊松果体、下丘脑、垂体、卵巢、输卵管以及子宫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同时利用Sequenom MassARRAY~?SNP技术检测季节性发情绵羊品种(草原型藏羊、苏尼特羊、滩羊共204只)和常年发情绵羊品种(小尾寒羊、湖羊、策勒黑羊共564只)PER2基因g.2852655T>C位点的多态性。结果表明:PER2基因在绵羊的松果体、下丘脑、垂体、卵巢、输卵管以及子宫组织中均有表达,且在季节性繁殖的苏尼特羊卵巢和子宫组织中的表达均显著高于常年发情小尾寒羊(P<0.05),而在输卵管组织中则相反(P<0.05);分型结果表明,PER2基因的g.2852655T>C位点存在3种基因型,该位点的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在发情性状不同的绵羊品种之间具有显著差异。综上,PER2基因在季节性发情苏尼特羊卵巢组织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常年发情小尾寒羊,初步推测卵巢中较高水平PER2基因的表达通过抑制LHR受体的表达及孕酮的分泌,进而影响绵羊的季节性发情,且较高水平PER2基因表达可能在卵子受精和胚胎发育过程中也起到重要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7.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