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据《湄潭县志》记载,遵义大白姜已有300 a以上的历史,最先在湄潭一带种植,又称湄潭大白姜,后引种到遵义各县市,现贵州其他县市也有少量种植。嫩姜鲜食、凉拌或腌制后食用,味美多汁、鲜嫩可口、香辣协调,是贵州人餐桌上的美味佳肴,因种植难度大、种植技术要求较高,而成为贵州名姜;老姜香辣醇和,多用作调味品,有袪腥提味之功效,也可入药或作种姜。  相似文献   

2.
茶产业是贵州三大经济作物之一,是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于一体的全球性商品。贵州湄潭是"全国首批无公害茶叶生产示范基地"和"中国名茶之乡",在全国重点产茶县综合评比中排第二位。茶叶产业已成为湄潭农村经济最重要的支柱产业。本文从湄潭茶叶发展现状深入分析探讨了茶产业的发展方向、措施,以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漫谈韩国茶     
<正>和日本一样,韩国也是在唐朝时从中国引进了茶。据王氏高丽《三国史记》记载,善德女王(唐贞观六年即位)时期新罗就已经有了茶叶。新罗著名学者崔致远在唐时还写有《谢新茶状》描写唐的煎茶方法。崔致远回国后,也将唐的煎茶方法带回新罗。茶文化在高丽时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这一时期发展的高丽五行茶礼规模宏大﹑内涵丰富突破传统茶礼模式﹐成为朝鲜半岛最高层次的茶礼。1茶叶茶朝鲜王朝中后期"茶叶茶"(正宗的以茶叶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山东省茶生产的面积、产量、质量、效益及茶消费等现状,提出了山东省茶产业的发展建议,包括产区布局、生产环境条件确定、产品结构调整、茶叶加工和全面提高茶叶质量等。  相似文献   

5.
正1荣成市茶叶种植情况1.1种植历史荣成市茶树栽培始于上世纪60年代"南茶北引"时期,上世纪70年代中期,已发展到133.3 hm~2,是全省"南茶北引"成功的重点县市之一,被山东省农业厅确定为高产攻关试点县,生产的茶叶被评为省优质茶叶。上世纪  相似文献   

6.
湄潭县象山公园樱花死亡之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湄潭县象山樱花自2004年栽植以来,共计种植樱花树9000余株。其中2013年栽植樱花7472棵,规格8~10cm,总投资600万元;2014年栽植行道树樱花1294棵,规格10~12cm;加上2004年栽植的300余棵,整个樱花园占地面积已达80hm~2。主要种植有晚樱品种关山樱、郁金樱、御衣黄樱、松月樱、普贤象樱;早樱品种大岛樱、染井吉野、双色樱,秋冬樱花品种山樱花、冬樱花、云南樱花等品种,带状分布于象山茶园及公路和步道两旁,目前,象山公园樱花种植面积大,品种齐全,花色艳丽多样,在冬、夏、春3个季节都能观赏樱花。阳春三月,随着湄潭县"樱花节"活动开始,象山樱花竟相开放,形成一道美丽的风景。不仅成为湄潭市民休闲游玩的好去处,也吸引了大量的外来游客来湄潭观赏,逐步成为国内知名度较高的山地樱花主题公园,助推了湄潭茶叶产业、旅游产业及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更为湄潭县每年3月份举行的"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增光添彩。  相似文献   

7.
湖北是我国茶叶生产大省,十堰市是高香型茶叶的重要产地.近2年来,十堰市大规模发展茶叶,生产上出现茶苗供不应求的状况,致使茶园建设缓慢.为此,总结浅析鄂西北地区茶苗繁殖、移栽关键技术,供种植户参考.  相似文献   

8.
茶叶是丽水市莲都区"三大潜力"产业之一,为使茶产业持续健康发展,莲都区农业部门于2011年对其主要茶叶生产基地的地力现状进行调查,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茶园优化施肥技术。  相似文献   

9.
《食药用菌》2015,(1):30
福建是我国茶叶和食用菌生产的第一大省。食用菌栽培用材量大而紧缺,"菌林"矛盾突出。福建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于2013年起,在古田县鹤塘明艳茶叶专业合作社设点进行试验和中试示范,积极探索"茶-菌-肥"循环利用模式及茶菌业有机结合的可行技术途径,进展良好。利用茶枝替代木屑栽培食用菌,既可提高出菇率,又可提升菇的品质,益于保健。茶枝中的酚类物质还可降低食用菌杂菌感染率,其中香菇染菌率最大降幅达13.7%,平菇为6.67%。此外,茶枝替  相似文献   

10.
瑞昌市茶园“低改”技术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所谓低产茶园,是指单位面积产量低于平均生产水平的茶园,主要表现为:土壤瘠薄、生长势弱、树势衰退、茶丛疏缺、芽少叶稀。瑞昌市现有低产茶园近66.6hm2,主要有2种类型:一是栽培历史较长,属正常的生理性衰老,通过改造可以使之"返老还童"恢复生机;二是1975~1976年发展的茶园,基础本来就差,加上刚投产就碰上茶叶市场不景气,导致茶园管理粗放  相似文献   

11.
贵州铜仁地区有机茶生产现状与发展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贵州是中国茶叶的四大原产地之一,是国内唯一低纬度、高海拔、寡日照兼具的茶区。铜仁地区是贵州茶叶的主要产地之一,茶叶生产历史悠久,茶园主要分布在高山丘陵地带,常年云雾缭绕,茶叶生产环境污染小,有高山云雾孕好茶得天  相似文献   

12.
<正>安化县地处湘中,雪峰山北端,资水中游。境内山清水秀,沟壑纵横,雨量充沛,土壤肥沃,气候、地理条件十分优越。茶叶是安化县的传统优势产业,已有近千年的历史。近年来,随着"安化茶"、"安化黑茶"、"安化千两茶"等茶叶品牌知名度的不断提高,茶叶产业呈现出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巨大的发展前景,成为了全县农民增收致富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但安化地处  相似文献   

13.
茶叶生产机械化程度低已严重制约广西茶产业发展,实现广西茶叶生产机械化已迫在眉睫,本文阐述了广西茶叶生产机械化的基本现状,并提出发展广西茶叶生产机械化的建议:加强政府扶持力度;建设茶叶机械化生产的示范区;促进山地丘陵茶叶生产机械化的发展;建立"三位一体"推广茶叶机械化生产应用体系。  相似文献   

14.
立足于中国茶业历史发展的宏观角度,梳理了茶膏及普洱茶膏的发展脉络,揭示了茶膏及普洱茶膏产生的主、客观原因,明确了茶膏及普洱茶膏的产生与发展,是茶叶生产技术和茶业政策联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正>茶叶是浮梁县传统的优势特色农业产业,浮梁江村"天祥"茶号经营的"浮红"曾在美国旧金山举办的"巴拿马万国和平博览会"上荣获金奖,被誉为世界"三大高香茶"产地之一。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在其名著《琵琶行》中就有"商人重利轻别离,前去浮梁买茶去"的描写,说明当时浮梁茶叶市场已颇具盛名。唐代以后,浮梁的"仙芝"、"嫩芯"、"福合"、"禄合"等茶,以其"形美、色艳、香郁、味醇"四绝,历宋、元、明、清数代而不衰,成经世品牌,诏为贡品。  相似文献   

16.
茶叶清洁化生产的要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叶生产的清洁化已势在必行,本文主要讨论了茶叶清洁化生产在茶鲜叶生产、茶叶加工、茶叶包装、茶叶运输销售等方面的要求,并提供一些茶叶清洁化生产的可行性建议,作为茶叶清洁化生产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辣椒是遵义巩固拓展脱贫攻坚和助推乡村振兴的主导产业之一,遵义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辣椒产业发展.遵义市于2017 年被农业部、财政部、发改委等九部委联合批准为遵义朝天椒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2018 年,遵义市委、市政府作出了建设"世界辣椒加工贸易基地"的战略部署;2020年,以遵义朝天椒为核心区域,获批实施贵州朝天椒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项目.通过多年的持续努力,遵义朝天椒产业集群化建设取得较大成效,目前,遵义辣椒种植规模常年稳定在200万亩(13.33万hm2)以上,年产鲜椒260余万t;有初(粗)、深、精加工企业123 家,年加工辣椒制品35万t;有省部共建国家级遵义辣椒市场,年干辣椒交易量40万t,遵义朝天椒全产业链集群化发展具备规模.为深入推进遵义朝天椒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经调查研究,梳理出了产业集群建设现状,分析了存在问题,并提出了下步发展建议,供行业发展参考.  相似文献   

18.
<正>中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但茶在瑞昌的历史进程中,似乎已被遗忘,翻看厚重的《瑞昌县志》,几乎看不见茶叶的字眼。21世纪初,瑞昌市才开始探索提出将茶叶作为瑞昌产业发展,并制定了《瑞昌市茶叶产业发展规划(2011-2015)》,瑞昌茶叶产业发展迈出了关键性一步,发展仍任重道远。瑞昌市具有广泛且未开发  相似文献   

19.
韦美芬 《西南园艺》2002,30(3):42-42
1 观察外形 茶叶籽多呈圆形和椭圆形 ,外表粗糙、干燥、无光泽 ,颜色较深 ,呈墨黑色 ;油茶籽则多为褐色 ,棱形 ,有一面扁平略有凹陷 ,外壳光滑有光泽。2 摇动并察看茶仁颜色 当年采收晒干的油茶籽 ,茶仁放在耳边摇晃有清脆响声 ;茶叶仁仁壳粘合较紧 ,摇晃无声。将油茶籽仁敲碎除去衣膜 ,籽仁为蛋黄色 ;茶叶籽仁则为白色或淡黄色。3 品尝茶仁味道 击碎其仁 ,油茶籽仁有油香味 ,味香甜 ;茶叶籽仁无油味 ,苦且涩。4 看油分 将油茶籽仁用力击碎 ,会渗出油分 ,放在纸上击打会留下油迹 ,如将油茶籽仁碾磨成粉 ,用手去捏 ,有沾手成饼现象 ;…  相似文献   

20.
《落叶果树》2021,53(5)
台湾与威海都位于东经122°附近,分属中国茶树露天栽培的南北两端。两地都有优越的地理条件和生产优质茶的生态优势,地形均以丘陵山地为主,气候受海洋调节作用明显;对两地的茶叶生产,加工技术、茶叶品类、品牌特点情况和茶产业发展异同点进行分析;提出加强交流互鉴,促进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建议;随着南茶北引,中国露天规模化茶树栽培的东端已扩展到山东省威海荣成的东部海岸东经122°4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