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在含有效锌0.46ppm的钙质紫色土上,施锌5~200ppm,能显著提高小麦产量,施锌临界值为7.5~20ppm,中毒临界值为(600ppm。大麦施锌2~20ppm比对照显著增产,施锌临界值为5~13ppm,中毒临界值为200ppm。由此可见,小麦施锌中毒临界值大于大麦,大麦对锌较小麦敏感。大麦籽粒中锌含量随锌浓度提高而增加。大麦作富锌啤酒原料时,施锌浓度以20ppm为宜,高于600ppm时,大小麦植株中锰含量显著下降,这可能是影响小麦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正> 1986—1990年通过多点试验示范,探讨了在土壤有效锌含量较低的潮土上,红薯缺锌表现及施用锌肥的增产效果。试验采用大田小区对比法。试验田土壤有机质含量为0.67~1.31%,碱解氮36~89ppm,速效磷3.1~15.6ppm,速效钾96~195ppm,有效锌0.26~0.88ppm。土壤有效锌的测定采用EDPA浸提,用原子吸收  相似文献   

3.
本文论述了锰、锌肥单施及配合施用对冬小麦的增产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单施锰肥的增产幅度为2.2—19.8%;单施锌肥的增产幅度为2.5—12.3%;锰、锌肥配合施用增产效果明显,达4.8—32.1%。土壤中锰的含量低于5ppm,土壤中的锌也极度缺乏,单施锰、锌肥并不能使小麦显着增产,在这种情况下,配合施用锰肥和锌肥则表现出显著的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4.
长期施用含氯化肥对稻-麦轮作体系土壤生物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氯是植物必需的微量营养元素,但是含氯化肥(氯化钾和氯化铵)中氯离子含量和盐指数都较高,关于长期施用含氯化肥对土壤肥力影响的研究较少,尤其对土壤生物肥力的影响未见报道。论文旨在明确长期施用含氯化肥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酶活性的变化,探明含氯化肥对土壤生物肥力的影响机理,为含氯化肥的科学施用和土壤肥力的保育提供依据。【方法】利用已开展22年的紫色土肥力与肥料效益长期定位试验,采集含氯处理(含氯化肥配合稻草还田,(NPK)Cl+S)与不含氯处理(NPK+S)、以及不施肥对照(CK)和单施化肥(NPK)的土壤,采用磷脂脂肪酸法(PLFA)研究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并分析含氯化肥对土壤微生物量、种类及土壤酶活性和作物产量的影响。【结果】长期施用含氯化肥显著降低了土壤脲酶、碱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的活性,与等养分的不含氯处理(NPK+S)相比,含氯化肥(NPK)Cl+S稻季土壤脲酶、碱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分别降低为不含氯处理(NPK+S)的35.7%、18.0%、69.8%,麦季土壤分别降低为不含氯处理的31.6%、24.5%、75.6%。主成分分析表明,脲酶、碱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作为土壤生物活性的综合评价指标优于酸性和中性磷酸酶、硝酸盐还原酶。PLFA分析表明,含氯处理微生物量和种类最低,比等养分不含氯处理PLFA生物量降低24.7%,比对照降低43.2%;施用含氯化肥显著影响了土壤微生物的组成及数量,G+细菌显著降低,对真菌和放线菌影响较小;微生物种群量的减少与含氯处理土壤pH降低和酶活性下降有关。长期施用含氯化肥作物产量有降低的趋势,含氯处理比等养分的不含氯处理水稻季产量和周年产量22年平均下降6.8%、3.3%。【结论】长期施用双氯化肥(氯化钾和氯化铵)引起了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改变及土壤生物活性降低,并表现出一定的减产趋势。建议不要长期施用双氯化肥,尤其要避免长期施用氯离子含量高的氯化铵。  相似文献   

5.
利用GPS定位取样,ASI施肥推荐等方法研究了上海松江区佘山将凤农场规模经营的耕地土壤养分精准管理对大麦和小麦产量效果。结果表明,土壤养分受到成土母质和土壤类型等结构性因子的影响,大麦产量与土壤速效养分含量密切相关。当土壤铵态氮(N)、锌(Zn)等元素处于临界值附近水平时,对作物产量的影响最大,施用这些元素的效益也最为明显。增加30%的氮肥和锌肥,增产效果明显,小麦增产42.0%、26.5%,大麦增产37%。  相似文献   

6.
锰、锌肥对冬小麦营养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用盆栽试验研究京郊缺锰潮土(DTPA-Mn=3.54ppm Mn,DTPA-Zn=0.55ppm Zn)上生长的冬小麦的缺锰症及施用锰、锌肥对冬小麦的生长发育、籽粒产量、品质和营养价值等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施锰增产,施锌减产;冬小麦籽粒对锰肥用量的效应方程为Y=16.4+0.160x-0.0135x#+2,F=1.45#+(**),n=28,使冬小麦减产的养分指标临界值为,籽粒锌浓度>106ppm,锰浓度<15.5ppm,N/Zn<327,P/Zn<49.6,K/Zn<33.6。施锰提高土壤有效锰含量、植株锰浓度和叶片叶绿素含量,促使籽粒中的养分平衡;锰锌合施则对冬小麦籽粒品质和营养价值有良好效应。  相似文献   

7.
何传龙  刘枫  王道中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23):6252-6252,6254
砂姜黑土有机质含量低,土壤有效硼、锌低于缺素临界值,施用有机肥和锌、硼等微肥能促进砂姜黑土薄荷生长,显著提高薄荷鲜草和薄荷油产量。有机肥可使薄荷油增产30.7%;微量元素锌的增产效果稍好于硼,增产率分别为13.2%、12.5%,而锰肥增产效果不明显,硼、锌、锰一起施用增产作用好于单施处理,增产率达21.0%。  相似文献   

8.
施用锌锰肥对春小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春小麦以微量元素锌和锰反应比较敏感,在我国北方石灰土壤,锌,锰元素溶解度产低,易被土壤固定,土壤锌,锰等微量元素比较缺乏,合理施用锌,锰肥对小麦有明显的增产效果,增产幅度为9.3%~21.6%锌,锰肥配合施用做基肥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9.
芹菜施锌效果及施用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近几年,有关施用锌肥能使粮食作物增产的报道不少,但施锌对芹菜的增产作用以及施用技术研究报道不多。本文仅就锌肥施用方法和施用量对芹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进行讨论。材料和方法试验于1988~1990年在郑州市郊区,利用塑料大棚栽培完成。土壤为轻质褐土,含有机质1.1~1.8%,全氮0.11~0.15%,碱解氮16.3~20.8ppm,速效磷2.6~19.1  相似文献   

10.
长期施肥对黄土丘陵区农田土壤微量元素有效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长期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微量元素有效含量的影响,为农田管理和农业生产提供参考。【方法】于2012年,在位于黄土丘陵地区陕西安塞的中国科学院水土保持综合试验站川地农田养分长期定位试验场(1997年开始)内,以大豆-玉米-玉米轮作模式的农田土壤为对象,设置氮肥(N,尿素97.5kg/hm~2)、磷肥(P,过磷酸钙75.0kg/hm~2)、有机肥(M,羊粪7 500kg/hm~2)、N+P、N+M、P+M、N+P+M、裸地(BL)和不施肥(CK)共9个长期施肥处理,采集0~20和20~40cm土层土样,测定不同土层土壤理化性质及有效铜、有效锌、有效锰和有效铁含量,并对微量元素有效含量进行评价,分析土壤理化性质与微量元素有效含量的相关性。【结果】与CK相比,无论有机肥单施还是与无机肥配施,土壤微量元素的有效含量均显著高于单纯施用化肥土壤,其中土壤有效锌、有效锰和有效铁的平均增幅分别达34.3%,31.5%和40.4%,长期施用氮肥会造成土壤有效锌和有效锰的轻微亏损。相关分析表明,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和速效磷与有效锌、有效锰和有效铁的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而pH则与其为负相关关系。【结论】总体上看,黄土丘陵区农田土壤并不缺乏有效铜,而有效锌、有效锰和有效铁都处于亏缺边缘,施用有机肥可有效改善土壤中微量元素的亏缺状况。  相似文献   

11.
12.
13.
水旱轮作下的土壤锰素与锰肥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水旱轮作条件下,土壤锰在植稻期间被大量还原为Mn~(21),从耕层淋失,因而冲积性水稻土全锰和有效锰低于其起源土壤(冲积土)。水旱轮作与土壤缺锰相关,但缺锰土壤必须同时具备石来性、轻质和水旱轮作的三个特征。小麦、大麦、厚皮菜、蚕豆、烟草、莴苣等对锰敏感,施锰有良好效果。缺锰土壤有效钾也较低,钾锰肥配施对小麦产量表现为正效应。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长期不同施肥对石灰性紫色水稻土重金属累积及有效性的影响,以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长期定位试验为依托,研究了8种不同施肥条件下[不施肥(CK)、氮肥(N)、氮磷肥(NP)、氮磷钾肥(NPK)、有机肥(M)、有机肥+氮肥(M+N)、有机肥+氮磷肥(M+NP)和有机肥+氮磷钾肥(M+NPK)]土壤理化性质、重金属全量及有效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长期施用氮磷、氮磷钾肥会降低土壤pH、CEC含量,提高土壤有机质、碱解氮及速效磷含量,改善土壤肥力,且与有机肥配施效果更优。长期施用化肥,土壤Fe、Mn、Cu、Zn、Pb和Cd含量变化不明显,有机肥及其与化肥配施后土壤Fe、Mn、Pb含量变化也不明显,Cd略有增加,Cu、Zn含量显著提高,但均低于我国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风险筛选值(GB 15618—2018)。化肥对Cu、Zn、Pb和Cd的有效量影响不明显,磷肥可显著提高有效Fe含量,降低有效Mn含量,而有机肥提高Cu、Pb、Cd有效量,对其有活化效应。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土壤重金属有效量与理化性质、元素总量间的相关性因元素的不同而异。研究表明,长期施用化肥及有机肥不会造成石灰性紫色水稻土重金属含量超标的风险。  相似文献   

15.
土壤供锌机制及作物锌营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相似文献   

16.
为资源化利用蚓粪,采用保护地田间试验的方法,设置单施猪粪(PM)、单施蚓粪(EM)、单施化肥(CF)、不施肥(CK)4个处理,研究蚓粪(EM)对土壤微量元素Fe、Mn、Cu、Zn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蚓粪(EM)处理明显降低土壤有效锰含量,猪粪(PM)处理明显降低土壤有效铁含量,化肥能降低土壤pH值及提高土壤有效态Fe、Mn、Cu、Zn的含量.茄子盛果期,土壤有效锰、锌含量与土壤pH呈极显著负相关,有效铁、铜与pH负相关性不明显;土壤有效锌含量与有机质呈极显著正相关,其余微量元素的有效含量与有机质相关性不明显.土壤pH是影响土壤锰、锌有效性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以两种性质不同的水稻土为材料,研究水稻和小麦在不同锌用量环境中的生长情况,以及锌在土壤、植株中积累的状况。结果如下:(1)土壤有效锌随施锌量的增加而增加,增加的幅度因土壤类型而异,黑粘土有效锌积累率为35.4%,是黄砂土的4倍。(2)水稻能在所设计的锌用量范围内正常生长。小麦耐锌能力因土壤类型而有很大差异,_黄砂土上的小麦表现出较强的耐锌能力,黑粘土施锌量在20mg/kg土时,小麦出现受害现象。(3)糙米含锌量为17.8~33.15ppm,麦粒含锌量17.02~66.72ppm,黑粘土Zn_(20)和Zn_(40)处理的麦粒中锌已超过自然含量范围。  相似文献   

18.
矿质营养对茶叶产量和品质的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年的田间试验表明,施用N,P,K,NP,NK,PK,NPK肥对茶因土壤的速效氮、磷、钾含量影响不大,而施用含硫肥料能明显提高土壤的速效硫含量,比未施含硫肥料的CK(对照)和N处理分别增加31.73%,31.88%;在施肥和不施肥条件下,茶叶中的矿质养分含量基本相似,均是N>K>P>S;大多数施肥处理对茶叶产量的影响不大,但氮肥与磷、钾肥配合施用能提高茶叶产量和产值,并能改善品质。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通过研究我国北方八省区不同土壤有效磷水平和施磷量条件下小麦产量和籽粒锰含量的变化规律,为提高小麦产量、调控小麦锰营养水平和保障粮食安全生产提供依据。【方法】于2018—2019年在我国北方山西、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内蒙古、黑龙江8个省区的34个地点布置田间试验,设置农户施肥、监控施肥和监控无磷3个处理,研究北方八省区小麦的产量和籽粒锰含量及不同土壤有效磷水平下监控施磷及不施磷对小麦产量和籽粒锰含量的影响。【结果】在我国北方八省区,小麦产量平均为6 066 kg·hm-2,籽粒锰含量平均为42 mg·kg-1。籽粒锰含量<32 mg·kg-1的试验点占8.8%,>44 mg·kg-1的占36.8%,籽粒锰含量偏高的问题应引起注意。随土壤有效磷含量增加,小麦产量和籽粒锰含量均显著提高,有效磷含量20—30 mg·kg-1时小麦产量最高,有效磷含量>40 mg·kg-1时籽粒锰含量最高。监控施肥与农户施肥处理相比,其磷肥用量平均降低了45.4%,但两者产量分别为6 358和6 222 kg·hm-2,籽粒锰含量分别为42.8和43.6 mg·kg-1,无显著差异。不同土壤有效磷水平下,监控施肥处理的小麦产量均无显著降低;土壤有效磷<10 mg·kg-1时,不施磷肥降低了小麦籽粒锰含量,也降低了产量,而监控施肥仅降低了籽粒锰含量;其他土壤有效磷水平下,监控施肥均不降低籽粒锰含量。土壤有效锰含量亦随土壤有效磷含量的提高而升高,小麦籽粒锰含量与土壤有效锰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结论】为实现小麦高产和适宜的籽粒锰含量,土壤有效磷应维持在20—30 mg·kg-1;采用监控施肥技术科学优化施磷,不会降低小麦产量,但当土壤有效磷含量<10 mg·kg-1,不施磷肥虽能降低小麦籽粒锰含量,但存在小麦减产的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