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正> 一、掌握适宜的温度乌鸡体型小,初生雏体重有31~32克,对外界的适应力比较差,育雏室的温度要稍高一些。在育雏的第1、2天育雏室内温度要保持在24℃以上,随着雏鸡日龄增加,育雏器温度逐渐降低,一般每周降低3℃左右,直至育雏温度与室内相同,可停止育雏器给温。  相似文献   

2.
春季育雏     
温度。雏鸡出壳第1周内应保持育雏室温度在35~36℃,该温度有利于雏鸡卵黄的吸收,这是育雏成败的关键。以后每周下降3℃左右.到第4周温度控制在25℃左右,4周后可根据天气情况给温或停温。  相似文献   

3.
一、掌握适宜的温度 乌骨鸡体型小,初生雏鸡体重仅有31-33克,对外界的适应能力比较差,育雏室的温度要稍高一些,在育雏的第一、二天育雏室内温度要保持24℃以上,育雏器温度可采用35℃。随着雏鸡日龄的增加,育雏器温度要逐渐降低,一般每周降低3℃左右,直至育雏器温度与室温相同时,可停止育雏器给温。  相似文献   

4.
一、育雏阶段 1.温度要适宜育雏温度总的要求是初期高,后期低,小群高,大群低,夜间高,白天低;升降温要平稳,切忌忽高忽低,平面育雏第1周控制在31~33℃,以后每周降低2℃直至脱温. 2.湿度要适度育雏室内过于干燥,致使雏鸡体内剩余的卵黄吸收不良;过于潮湿,会使雏鸡拉稀,羽毛生长缓慢.因此,10天内湿度宜保持在60%~70%.  相似文献   

5.
一、科学育雏1、做好进鸡准备。对育雏的鸡舍彻底清扫堵塞鼠洞,然后用2%~3%的火碱水喷洒消毒一遍,最后密闭鸡舍,用甲醛和高锰酸钾熏蒸消毒。2、控制温度。乌鸡体型小,雏鸡御寒能力差,可采用高温育雏法。即1~4日龄保持舍温34℃~36℃,4~7日龄保持舍温33℃~35℃,以后每周下降2℃~3℃,但应逐渐降温,不要在1天内突然降温2℃以上,到第五周后要求保持恒温在22℃左右。3、饮水与饲喂。雏鸡入舍后应先饮水,饮水2~3小时后再开食。头两周应饮凉开水,在前两天的饮水中可加入5%的白糖和0.1%维生素C、复合维生素B,每只鸡饮青霉素1000~2000单位,这…  相似文献   

6.
《当代农业》2011,(15):41-41
适宜的温度、湿度、光照、密度、通风是提高肉鸡成活率的关键。雏鸡进入鸡舍后应严格控制育雏温度,最初1~3天达33℃,以后每周逐渐下降2~3℃,直到20℃左右。重点抓好前3周的温度管理,防止温度过低和下降幅度过大。  相似文献   

7.
初生雏鸡体温比成年鸡要低,1周龄后体温逐渐接近成年鸡,3周龄后才会逐渐稳定下来。因此根据日龄为雏鸡提供适宜的温度环境非常重要。育雏温度标准为:第一周32℃~35℃,以后每周降低2℃~3℃,直至18℃~20℃,切忌舍温大起大落。在保持适宜温度的前提下,提供较高的局部温度较好。这样壮雏、弱雏均能寻找到最适宜的环境温度。  相似文献   

8.
养鸡户育雏很难掌握合适的育雏温度.温度过高雏鸡的体热和水分散失受到影响,食欲减退,易患呼吸道疾病,生长发育缓慢,死亡率升高;温度过低雏鸡不能维持体温平衡,相互挤堆,会导致部分雏鸡呼吸困难甚至死亡。雏鸡到达前,应预温鸡舍,并保持舒适的温度和湿度。开始培养苗鸡阶段以35℃为宜,从第二周开始每周降低2℃~3℃,  相似文献   

9.
春季是孵化育雏的黄金季节,目前农村大多数农户养鸡都没有自繁自育,而是购买专业养鸡场繁育的周龄雏鸡来喂,介由于引时气温还比较低,雏鸡抗性弱,加之饲养不当,因而农户饲养雏鸡死亡率较高。要提高雏鸡成活率,在饲养中必须做到“八适”。1、温度要适宜。温度适宜是提高雏鸡成活率的关键,在育雏室可用电炉等方法调节温度,1~2周龄28~30℃,3~4周龄26~28℃,5~6周龄24~26℃,7周龄以后可适应自然温度。温度适宜,雏鸡精神活泼、食欲旺盛、睡得安宁。然而有的农户育雏时无热源加温,达不到适宜温度。由于低温,雏鸡常密集在一块并发出尖叫声,时间一长影…  相似文献   

10.
1.温度出壳第1周要求育雏温度为33~34℃,以后每周降低2℃,夏季20日龄即可脱温,天气寒冷时宜保温至6周龄.采用红外线灯泡或育雏伞保温,少量饲养也可用纸箱内悬挂白炽灯泡的方法保温.保温原则以雏鸡均匀分布在热源下为宜,经常观察雏鸡动态,恰当进行温度调节.有条件的可使室内温度保持在20℃左右.  相似文献   

11.
雏鸡有“怕冷、怕湿、怕堆挤、怕脏和怕疫病的特点,因此在管理上要做到: 1.防寒:一般雏室的溫度要维持在20℃以上。随着雏鸡日龄的增长,温度可逐渐降低,通常每周下降2~3℃。雏鸡在春季饲养30日龄左右,夏秋季15日龄左右,冬季40日龄左右即可脱温。2.防湿:育室相对湿度一般维持在50~65%为宜。3.防挤压:2周龄雏鸡每平方米可养30  相似文献   

12.
高翔 《饲料博览》2004,(10):53-53
1保温与脱温育雏温度要保持相对稳定,即使在脱温过程中更应如此,要逐渐降温,不要忽高忽低。特别在早春和秋末,早晚气温变化大的季节,更应注意温度的控制。育雏过程中停止人工供温,称为脱温。保温期结束,雏鸡则生活在室温条件下,这时不是说不再管室内温度的高低,而要使室温保持在18~21℃之间,如达不到这个温度,要进行人工供热。脱温不能过急,不要引起温度的变化,如温度突然下降,易导致呼吸道疾病。2及时分群分群的目的是为了保证鸡群的整齐性,也便于饲养管理。分群通常按大小、强弱进行。分群后弱小雏鸡要精心饲养,使其尽快开食、尽快生长,以…  相似文献   

13.
正一、保温控湿在雏鸡管理阶段,要做好保温、控湿措施,在育雏室配备温度计。1周龄雏鸡,育雏室温度控制在32~34℃,湿度控制在60%~65%;1~2周龄,温度控制在28~32℃,湿度控制在60%~65%; 2~3周龄,温度控制在25~27℃,湿度控制在60%~65%;3~4周  相似文献   

14.
一、要注意保温雏鸡由于出壳时体小,绒毛稀短,体温调节机能不健全、抗寒能力差、容易感冒和拉稀,影响其生长发育或造成死亡。所以一定要做好保温工作。最初几天育雏室温度要高一些,一般维持在32℃至33℃。随着其生长发育,温度可逐渐降低,通常每周可下降2℃至3℃,到4周龄后维持2  相似文献   

15.
正1.培育优质健壮的雏鸡一般来说,育雏温度从33℃开始,每周减少2℃,直到21℃;在雏鸡8~12日龄时进行断喙,注意通风换气,以纵向通风和湿帘通风为宜。育雏期关键是提高存活率,育成期关键是控制体重。2.给予充足光照光照对提高蛋鸡存活率,促进产收有直接作用。在雏鸡1~2日龄时给予24小时光照,以后逐渐变为8~12小时恒定光照或自然光照。  相似文献   

16.
麻鸡雏鸡的培育是其饲养管理中最重要的一环,育雏期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雏鸡的发育及鸡群的成活率,因此必须高度重视育雏工作,掌握育雏技术。1、温度由于麻鸡雏鸡自身调节体温的机能较弱,保温御寒能力差,因而,0~1周龄的雏鸡育雏舍内温度应在33~35℃。每隔1周减2℃,要确保温度平  相似文献   

17.
蛋鸡育雏期的科学饲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培祥 《新农村》2007,(7):19-19
1.育雏温度 育雏温度要适宜、平稳,波动范围不宜超过5℃。一般平面育雏第1周温度应控制在32~35℃。以后每周下降2—3℃,直至接近常温。笼养育雏因密度大,第1周温度可控制在29~30℃,以后每周下降2—3℃,直至接近常温。  相似文献   

18.
红腹锦鸡是我国独有的珍贵品种,近年来已开始人工养殖。在红腹锦鸡饲养过程中,育雏期的饲养管理是养好红腹锦鸡的关键。因此,必须注重做好以下工作。 一、温度 育雏舍应在接雏前 2- 3天提前预温。育雏舍温度首日为 33℃- 36℃,以后每周下降 1℃- 2℃,直到降至自然温度。在保证温度的同时,必须注意通风换气,防止缺氧和有害气体中毒。保温的要求:一是看鸡施温,如果雏鸡缩颈藏头、拥挤扎堆,说明温度偏低,要提高温度。如果雏鸡张翅喘气、饮水频繁,说明温度偏高,要缓慢降温。温度适宜时,雏鸡精神活泼、活动自由、散布均匀、采食正常。二是看天施温,即白天温度低,夜间温度高;晴天温度低,阴天、雨天温度高。 二、湿度 第一周湿度最好控制在 75%- 80%之间,随着雏鸡日龄的增大湿度应逐渐降低。育雏后期湿度为 50%- 60%。湿度大时,可在舍内放入生石灰吸湿;湿度小时,可在舍内挂水湿透的麻袋或在加温炉上放水盆增加湿度。 三、光照 育雏期间,光照时间应随着日龄的增加而逐渐缩短。一般前 3天采用 23- 24小时光照,以后每天减少 1小时,直到利用自然光照。  相似文献   

19.
随着春季的到来,气温逐渐回暖,逐渐进入育雏鸡的旺季。由于雏鸡的体格较小,调节体温的能力弱,抗病力不强,加上春季天气变化无常,如养殖户对雏鸡管理稍有疏忽,极易使雏鸡染病而大批死亡。因此,养殖户春季育雏,要确保雏鸡成活率高、生长快,必须掌握春季雏鸡的饲养管理八要点。一、选购健康的雏鸡健康的雏鸡活泼好动,腿部结实,羽毛干净且有光泽,行动自如,眼睛有神,脐部愈  相似文献   

20.
<正>1防暑降温从育雏期开始很多人认为夏季不用太考虑育雏期的防暑降温,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肉鸡育雏期最佳温度是32℃~35℃,与夏季外界温度差不多,但是肉鸡舍内由于是密闭的,往往温度要高于外界,如果不加强通风等降温措施,温度会高于35℃,甚至更高。温度过高会造成雏鸡采食量减少,影响雏鸡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