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9 毫秒
1.
宋代的酒业发展历史文化悠久,酒课是宋代重要的财政税源之一.长期以来,学术界对宋代酒业研究极为重视,取得了比较丰硕的成果.为此,本文从烧酒起源、酒专卖、酒课征收及作用、赵开酒法改革与酒文化等方面,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宋代酒业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蜂蜜酒的历史起源及其分类进行概括,对蜜酒的生产工艺及国内外生产消费状况进行了总结,同时分析了蜂蜜酒的市场价值及其发展前景。以期对蜂蜜酒的创新发展有所借鉴帮助。  相似文献   

3.
康恺 《百姓》2004,(7):6-11
酒的起源 猿猴造酒说 唐人李肇所撰<国史补>一书,对人类如何捕捉聪明伶俐的猿猴,有一段极精采之记载.猿猴是十分机敏的动物,它们居于深山野林中,在山岩林木间跳跃攀缘,出没无常,很难活捉到它们.经过细致的观察,人们发现并掌援了猿猴的一个致命弱点,那就是"嗜酒".  相似文献   

4.
法国酒葡萄区域化栽培天津市农业科学院农产品保鲜中心修德仁经过千百年的栽培,法国的葡萄酒型、品种、环境工艺、设备已融为一体。一、酒型与品种法国的酒用品种几乎都属于欧亚种西欧品种群。地中海沿岸各国,特别是法国已成为该品种群的次生起源中心。千百年的栽培与酿...  相似文献   

5.
此酒为固态或半固态,携带方便,是一种很有发展前途的新型酒,特别适合于旅游者或野外作业人员携带饮用,其风味和效果与液态酒相似.如果将此透明胶体酒外涂一层巧克力,则成为酒心巧克力糖果.  相似文献   

6.
杏酒香气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对赛买提、小白杏、北山、乔儿胖、圆旦杏和树上干等6种不同品种杏所酿杏酒的香气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固相微萃取法对杏酒进行前处理,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检索.[结果]从6个品种杏所酿杏酒中共检出香气成分70种,其中赛买提杏杏酒51种,小白杏杏酒44种,北山杏杏酒47种,乔儿胖杏杏酒41种,圆旦杏杏酒47种,树上干杏杏酒47种.6种杏酒中共有的香气成分有22种,为杏酒的基本成分.[结论]杏酒中除了含有果酒中常见的醇类、酯类、酸类、醛酮类物质外,还含有芳樟醇、松油醇、橙花醇、紫罗兰醇等单萜类醇类物质,它们是杏酒的特有成分.不同品种杏所酿杏酒中香气成分有一定差异,说明不同品种杏可以为杏酒带来不同的香气特性.  相似文献   

7.
葡萄酒变质有以下几条主要特征: 第一,葡萄酒的清澈度. 如果酒色混浊,飘着雪花,应该认定这酒已经变质了.但是老年的红酒有沉淀是正常的,因为经过一段时间,酒的色素和单宁等物质会结合,产生沉淀物.另外,有些年份只有1~3年的酒如果瓶底有结晶物,基本上没坏,这是酒厂在进行冷冻处理的时候没处理完善而造成的,但并不影响酒的品质.  相似文献   

8.
丁玉群 《农家顾问》2001,(10):43-43
生料酿酒由于省工省事,且出酒率较高,最近几年推广较快.但令接产者头痛的是,酒的口感较差,有较浓烈的曲酶味和异杂味,即使经过勾调也很难被消费者接受.如何解决生料酿酒口感和品质差的问题呢? 1、酒曲 酒的口感和品质关键在酒曲.有好的酒曲才能生产出好酒.酒的口感和品质差主要表现在醇、酯、酸的比例失调.几年来,笔者先后试用过几十种酒曲,经过反复试验、对比,认为目前只有屈指可数的几家酒曲厂的生料酒曲能够使用,酿出来的酒口感品质较好,基本没有曲酶味、异杂味,如再经过处理,完全可以达到市售中档酒的标准.  相似文献   

9.
1.眼观将酒瓶慢慢倒置过来,对着阳光或灯光观察瓶的底部,如有下沉物或悬浮物,说明酒中含有较多杂质.   2.鼻闻白酒的香气可分为溢香、喷香、留香三种.溢香是当鼻腔靠近酒杯口时,很容易闻到白酒的香气,一般白酒都应有溢香.喷香是指当酒液进入口腔后,香气即充满口腔,优质酒和名酒均应有喷香.留香是指酒咽下后,口腔中还留有香气,优质酒和名酒均应有这种留香.白酒中不应有焦糊味、腐臭味、泥味、糖味、糟味等异味.   3.口尝白酒的滋味要纯正,无强烈的刺激性,各味应协调.优质酒和名酒还要求滋味醇厚、浓郁、绵柔、回甜,以及入口有愉快舒适的感觉和回味悠长等.   4.手搓取一滴白酒放在手心里,然后合掌使两手心接触用力摩擦几下,如酒生热后发出的气味清香,则为优质酒;如气味发甜,则为中档;如气味苦臭,则为劣质酒.   5.试验将一滴食用油滴入酒中,如果油不规则地扩散,下沉速度变化明显则为劣质酒.   ……  相似文献   

10.
前沿动态     
水稻起源于中国亚洲水稻(Oryza sativa)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农作物之一,同时也是极富多样性的作物,在全球有成千上万个品种。水稻有两个主要的亚种(subspecies)——粳稻(Oryza sativa ssp.japonica)和籼稻(Oryza Sativassp.indica)可以代表世界上大多数品种。由于水稻品种的多样化,其起源也一直是科学争论的话题。单一起源理论模型认为粳稻和籼稻都是从野生稻(O.rufipogon)驯化而来的。而多起源理论模型认为粳稻和籼稻可能有两个起源——印度和中国。  相似文献   

11.
用香料加工酿造而成的具有独特香味、能对人体产生良好效果的酒即为香酒。本文在分析历史文献资料的基础上,介绍了酿造香酒的香料原料与香酒的加工方式,研究了香酒在中国古代加工的起源与进程,探讨了古人利用香酒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七只狗     
《农家科技》2008,(4):19
<正>老师问家家:"我给你一只狗。又给你两只,又给你三只.你有几只狗?"家家:"七只。"老师说:"咱换个方法来说,我给你一瓶酒。又给你两瓶酒,又给你三瓶酒,你有几瓶酒?"家家:"六瓶?"老师:"你这知道。咱回来,说.我  相似文献   

13.
不同催陈方法对柿子酒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柿子酒为对象,采用高压静电、微波和冷热处理3种方法对柿子酒进行快速陈酿试验,研究3种催陈方法对柿子酒各理化指标(总酸、总糖、总酚、吸光度)、挥发性香气成分及感官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3种方式催陈,柿子酒的生涩味逐渐减少,刺激性减小,变得柔和饱满,感官分值增加.经过高压静电、微波和冷热处理,柿子酒的总酸、总糖含量均有所下降,总酚含量有所增加,吸光度基本不变;经高压静电、微波和冷热处理催陈后柿子酒中挥发性总醇及总酯相对含量均有所增加,挥发性总酸含量减少.说明3种催陈方法对柿子酒的品质有一定的改善.  相似文献   

14.
采用液液萃取法分别提取了广西5种果酒中的香气成分,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进行检测.共鉴定出化合物58种,包括22种酯类、11种酸类、7种醛类、6种醇类、4种苯酚类、4种杂环类、4种其他类共7大类,5种果酒香气成分及相对含量各有差异;香气种类数按照金樱子酒、罗城山野葡萄酒、稔子酒、酸梅酒、余甘酒依次增加;香气成分除稔子酒以醇类物质为主外,其他4种酒均以酯类物质为主;采用二氯甲烷萃取时,与中层酒样相比,下层酒样富集了较多的香气成分.  相似文献   

15.
1.忌劳累过度疲劳会增加肝脏负担,易使急性肝炎转化为慢性肝炎,造成久病不愈. 2.忌酒酒中的乙醇对肝脏有损害作用,常喝酒可使肝病复发或加剧,甚至诱发肝昏迷.  相似文献   

16.
为给黑米酒的工业化生产提供数据支持和理论依据,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对黑米酒酿造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各因素对黑米酒酿造的影响程度为发酵温度>发酵时间>酒曲浓度.最佳工艺条件为发酵温度28℃、发酵时间48h、酒曲浓度4%.在此工艺条件下,酿造出的黑米酒有黑米特有的香气,且酒质醇和、品质良好.  相似文献   

17.
菊花酒由菊花加糯米、酒曲酿制而成,古称"长寿酒".其味清凉甜美,有养肝、明目、健脑、延缓衰老的功效.  相似文献   

18.
为了对冬瓜的深加工提供参考,以冬瓜为原料,研究了冬瓜酒的生产,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以发酵后酒度和感官评定为综合评价指标,所得的最佳工艺条件为酵母量1.0%,pH 4.0,糖度22%,在26℃发酵8 d,可制得酒度为10%(v/v)淡黄色、澄清透明、有光泽和特有香气的冬瓜酒.其产品口感良好、颜色淡黄、澄清透明、性质稳定,具有冬瓜的清香和酒的醇香,符合国内外酒业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蜂蜜酒澄清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魔芋精粉用作蜂蜜酒的澄清剂.蜂蜜酒经过处理后在室温下放置观察,发现该酒澄清透明、气味醇正.超过普通澄清剂,未加魔芋精粉处理的蜂蜜酒混浊不清.  相似文献   

20.
枣酒是值得推崇的本土特色保健饮品.枣酒的发酵可分为酒精发酵和苹果酸-乳酸发酵.酒精发酵得以进行的关键是酵母,苹果酸-乳酸发酵进行的关键是乳酸菌,因而酵母和乳酸菌的选择对枣酒品质具有决定性作用.安全指标甲醇的控制是枣酒生产中的严峻问题,而品质指标高级醇的控制亦为难点.对枣酒生产中酵母与乳酸菌的选育、甲醇与高级醇控制相关研究进行概述,提出未来研究方向为选育枣酒专用型酵母和乳酸菌,深入挖掘甲醇与高级醇产生机理,并在保证枣酒品质的基础上有效控制甲醇与高级醇含量,为枣酒工艺的理论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