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扶绥中东金花茶新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扶绥中东金花茶新种梁盛业(广西林科院)CamelliaachrysanthaChang*etS.Y.Liang,sp.nov.Subgen.TheaChang,Sect.chrysanthaChang,Ser.chrysanthaeChang.Spe...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福建三明地区三个市(县)的病害损失量调查,获得杉木炭疽病Col-letotrichumgloeosporiofdes对杉木幼树(4-9年生)生长影响的初步量化指标。各感病级别对杉木胸径和树高的影响基本上呈等差递增,感病程度每增加一级,单株胸径和树高平均减少0.95cm和0.53cm,可见,该病对杉木单株的胸径生长和高生长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3.
杉木炭疽病对杉木幼树生长影响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福建三明地区三个市(县)的病害损失量调查,获得杉木炭疽病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对杉木幼树(4-9年生)生长影响的初步量化指标。各感病级别对杉木胸径和树高的影响基本上呈等差递增,感病程度每增加一级,单株胸径和树高平均减少0.95cm和0.53cm。可见,该病对杉木单株的胸径生长和高生长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4.
辽宁杨,辽河杨,盖杨生长进程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辽宁杨、辽河杨、盖杨生长进程研究初报刘志成,潘成良,苘胜军,陈鸿雕(辽宁省杨树研究所盖州115200)辽宁杨(Populus×LiaoningensisZ.WangetH.D.ChenSp.nor),辽河杨(P.×LiaohenicaZ.Wanget...  相似文献   

5.
在实验室里对竹刨花板上的真菌作了研究,发现竹刨花板上常见真菌有桔青霉Penicilliumcitrinum Thom、黄曲霉AspergillusflavusLK.、多主枝孢Cladosporiumherbarum(Pers.)exFr.和多毛孢Pestalotiasp.等。  相似文献   

6.
贵州山茶属一新种-息烽山茶陈晓春,曾范安(贵州省林科院)关键词山茶属;息烽山茶息烽山茶新种CamelliaXifongensis Y.K.Liex.X.C.ChengetF.A.Zengsp.novSubgen.Camellia,sect.Camel...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道两种寄生螟蛾科害虫的跳小蜂,即采自越南河内寄生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 Guenee的螟克角胚跳小蜂Copidosomopsis nacoleiae(Eady)和采自山东泰安寄生刺槐谷蛾Hapsifera barbata (Christoph)的三节角胚跳小蜂Copidosomopsis trisegmentis Xu,sp.nov.新种。对新种进行了描述  相似文献   

8.
危害盐肤木(Rhus chinensis Mill.)、红麸杨(Rhus punjabensis Var.sinica(Diels)Rehd et Wils)等倍树的盐肤木支枯病,病原 小过隔 (Cytosporeila sp.)。在贵州各地均有分布,造成材以干枯死,发病林分中的感病指数高达39.7-53.8;该病原菌以无性性世代阶段寄生于倍树上,通过风雨传播分生孢子、孢子角进行繁殖浸染,侵染途径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道在云南寄生于云南松PinusyunnanensisFranch.、加勒比松P.caribaeaMorelet、湿地松P.elliottiiEngelm.和火松P.taedaL.上的松褥盘孢菌Doth-istromapiniHulbary形态鉴定。该菌侵染导致松针的衰弱死亡后,进行死体分解的菌是乔松散斑壳Lophodermiumpini-excelsaeAhmad、星状拟盘多毛孢菌PestalotiOpsisstella-ta(Belk.&Curt.)H.T.SumetCao、污斑拟盘多毛孢菌Pestalotiopsisfoedans(Sacc.&Ell.)Stey.,它们加速了死亡部分的分解而使症状更加显得严重。  相似文献   

10.
贵州省杉木种子园病虫害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黎平、天柱杉木种子园的病虫害调查,初步确定危害杉木主要虫害为:杉梢小卷蛾(Polychrosis cunning-hamiacola)、皱鞘双条杉天牛(Semanotusbifasociatus)等8种,以第一种危害最为突出。主要病害为:杉木炭疽病、杉木落叶病、杉木黄化病等,以杉木炭疽病为害为主。对两地杉木种子园不同坡向、不同株行距的感病指数进行了方差分析,其结论为不显著,而不同种源感病指数有一定差异。并提出了防治杉木种子园病害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片石破土上发展用材林、经济林,在适地适树、集约经营的条件下,湿地松、杉木用材林每公顷年均产值在3000元以上,柑桔、板栗等经济林木在7500元以上;在同一立地条件上,用材树种的生长效益排列顺序是:国外松、木荷、马尾松,杉木只能在土层深厚的山坞、山脚小面积造林,经济林必需实行高标准、高投入,才能取得好效益,树种以柑桔、板栗、枇杷、桃形李等为主。  相似文献   

12.
永顺县退耕还林试验示范区模式配置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永顺县勺哈乡退耕还林试验示范区进行立地类型划分与评价的基础上,在各立地类型区根据各自不同的特点进行了模式和林种树种配置。示范区内共配置了保土经济林还林模式、土壤保持还林模式、块状混交还林模式、山顶防护型还林模式与封山育林模式等5个模式,在各模式中配置了柑桔、板栗等经济树种和杉木、木荷、青榨槭、桤木、马尾松等用材树种。  相似文献   

13.
对大京水库集水区杉木林群落进行调查,分析各个时期具有代表性的林分,并研究杉木林群落演替过程的种群组成及群落结构变化,得出大京水库集水区杉木林群落演替的4个特点:1)大京水库集水区杉木林附近保存有常绿阔叶林,为杉木林演替奠定充足的种源;2)首先侵入杉木林地的常绿阔叶树种为日本杜英、黄瑞木和青冈等种类;3)演替树种的侵入通常是从杉木林的林缘和林窗开始;4)杉木林群落演替经过3个阶段,即杉木纯林、杉阔混交林和常绿阔叶林,其群落物种多样性依次升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我国经济林树种板栗和杉木上的重要害螨一直被认为是同一种螨——针叶小爪螨,但针叶小爪螨的山东板栗种群和浙江杉木种群间存在生殖隔离,且生殖隔离并非由地理隔离和能调控寄主生殖的内共生菌引起,似乎二者已分化为2个独立的种。本研究目的是明确其成种原因,丰富物种形成理论。【方法】从之前做杂交试验时所采集的针叶小爪螨板栗和杉木种群中各随机取3头雌成螨,提取单头雌成螨的总DNA,使用根据其他小爪螨28S rDNA两端保守序列设计的引物扩增28S rDNA,扩增产物纯化后测序。比较2种群的28S rDNA序列,并基于28S rDNA序列构建小爪螨属系统发育树,结合已有研究分析两种群分化原因。【结果】每个种群的3个个体的28S rDNA序列完全一致,无种群内变异。2种群的28S rDNA序列一致性为98. 3%,遗传距离为1. 7%。在基于28S rDNA序列构建的小爪螨属系统发育树上,浙江杉木种群与采自日本的日本柳杉上的本岛小爪螨亲缘关系最近,山东板栗种群与采自日本的日本栗上的栗小爪螨的亲缘关系最近。【结论】板栗和杉木上的叶螨并非由同一种叶螨因适应不同寄主植物分化而成,很可能是2个独立的物种。  相似文献   

15.
荷兰观赏苗木的生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介绍了荷兰在观赏苗木生产与培育方面的基本经验,如专业化的生产模式,多样化的观赏树木种类,严格的质量控制与监督、检测体系,完善的生产、管理与服务系统,以及高度重视创新等。同时,针对我国观赏苗木生产的现状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天然杉木混交林的调查,从中筛选出38个树种,同时收集6种经济植物,共44种,就其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及可行性进行分析,探讨了不同决策目标的杉木立体混交经营模式。运用模糊综合评判的方法,建立杉木立体混交经营模式选择的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17.
杉木良种推广造林增产效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攸县从1979年开始至1997年止,推广杉木优良种源、优良家系、种子园混合良种共9 135 kg,优良无性系苗木114.94万株,完成造林共2.41万hm2。作者通过对这期间不同良种水平试验示范对比林的观测和大面积推广林生长的监测及分析,客观评价了杉木良种推广造林增产效益,对今后良种造林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在贵州林校实验室和苗圃内分别进行了杉木、华山松、侧柏、喜树等几个主要树种的稀土催芽试验和稀土施用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稀土浓度对不同树种甚至对同一树种的影响是不同的,并且对其中部分树种具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以云南省林业科学院引进的云栗15、云栗22、云栗44及昭通大板栗等优良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进行板栗早实丰产试验。探讨了板栗园的整地和建植方式、授粉树种的合理配置、整形修剪、适时摘心等种植技术措施以及优良种与合理密植对早实丰产的影响。进一步阐述适时适当合理施肥、林地水肥管理、管抚、林农间种、环割和倒贴皮以及病虫害防治等板栗田间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20.
多代连栽人工林碳贮量的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收集多代连栽桉树、落叶松和杉木人工林生长和土壤方面的数据,分析了不同代数间林分生物量和土壤有机碳贮量的变化,并定量或定性分析了混交、施肥等地力维护措施对林分生物量和土壤有机碳贮量的影响.随着连栽代数的增加,生物量和土壤有机碳贮量均呈现明显的下降,2代杉木人工林生物量和土壤有机碳贮量分别比1代下降24%和10%,3代分别比2代下降39%和15%.地力维护措施可在很大程度上防治连栽人工林生物量和土壤有机碳贮量的下降,2代杉阔混交林生物量和土壤有机碳贮量分别比2代纯林提高69%和19%;2代桉树与相思属树种的混交林生物量比2代桉树纯林增加29%;施肥可使2代杉木人工林生物量提高22%.轮作和林下植被培育也能提高林分生物量,但对土壤有机碳贮量的影响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