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伊氏锥虫病又叫苏拉病.是锥虫属的伊氏锥虫寄生于家畜体内引起的一种血液原虫病。通过吸血昆虫机械传播。目前关于该病的报道几乎都是马、驴、骡和牛等动物,而山羊的伊氏锥虫病却很少有报道。近几年来,山羊的伊氏锥虫病时有发生.且发病早期难以准确诊断,治疗效果不明显,给山羊养殖业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2.
我国家畜伊氏锥虫病,在全国许多省市都有发现。但马鹿(Cervus elaphus,Linne)的伊氏锥虫病尚未见到报道。1979年底,腾冲大庄养鹿场所饲养的马鹿群中,发生了一种被毛粗乱、嗜眠、流涎、继而后肢麻痹、衰竭死亡的疾病。一年来共计死亡鹿124头,其中母鹿68头、公鹿56头,造成严  相似文献   

3.
伊氏锥虫病、肝片吸虫病均是水牛常见的一种体内寄生虫病。但关于伊氏锥虫和肝片吸虫混合感染水牛引起急性死亡的报道,则为少见。现将1987年3、4月份,我县九曲江茶场15头水牛因患二病而引起急性死亡的情况报告如下: 一、发病情况该茶场地处亚热带山丘间低洼沼泽地带,吸血昆虫——牛虻、螫蝇  相似文献   

4.
<正> 伊氏锥虫病是水牛常见而危害又较严重的寄生虫病,虽有急性经过而死亡,但大多数为慢性过程。有的呈带虫现象。1987年3、4月份,我县九曲江茶场15头水牛因伊氏锥虫病引起急性死亡。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1 发病流行情况 该场地处山丘间低洼多沼亚热地带,吸血昆虫——牛虻、螫蝇终年频繁活动。据主诉,该场原饲养的一群水牛(16头)主要以放牧为主,近年来该群水牛食欲虽正常,但体况日渐消瘦,时常腹泻,母牛屡次  相似文献   

5.
牛锥虫病由伊氏锥虫引起,主要表现为进行性贫血、消瘦、黄疸、高热、伴发体表水肿等症状的血缘性寄生虫病,对牛的危害很大.2007年8月以来,河口县老范寨乡桂良村委会茶坪村二组的87头黄牛陆续出现以发热、消瘦、四肢无力为主要症状的病例,经笔者调查诊断,确诊为伊氏锥虫病,情况如下.  相似文献   

6.
牛伊氏锥虫病是由伊氏锥虫引起的血液寄生虫病,主要表现为进行性贫血,消瘦,黄疸,高热,伴发体表水肿等症状,对牛的危害很大.2007年8月以来,河口县老范寨乡桂良村委会茶坪村二组于某饲养的87头黄牛中陆续出现以发热、消瘦、四肢无力为主要症状的病例,经笔者调查诊断为伊氏锥虫病,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据国外报道,感染猪的锥虫有8种之多,国内汪久滢首次报道了猪的锥虫病,沈永林等对猪的锥虫病进行了研究,确诊其病原为伊氏锥虫.但有关猪锥虫病治疗的报道不多.张永梅等首次应用国产咪唑苯脲治疗人工感染水牛伊氏锥  相似文献   

8.
<正>牛伊氏锥虫病是由伊氏锥虫寄生于宿主血浆和造血器官内所引起的一种原虫病。1996~2014年,笔者先后在云南省景东县景福镇、大街镇农村诊治感染伊氏锥虫的水牛98头,除1头急性发病来不及救治和1头重症病牛救治无效死亡外,治愈96头,治愈率达98%。现报告如下。1流行情况每年进入6月以后,景东县景福镇、大街镇等农村地区饲养的水牛不同程度地出现跛行、四肢下部肿胀、渐进性消瘦、贫血等症候。7~9月为本病的发病高峰期,一般呈零星散发;感染伊氏  相似文献   

9.
在1980年筛选出苦楝树二层皮注射液可治疗实验动物白鼠的伊氏锥虫病以后,进而应用广西医药研究所从苦楝树二层皮中提取出的苦楝素,对10例马骡人工感染伊氏锥虫病进行了治疗试验,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伊氏锥虫病在我县发生范围广,感染头数多。临床表现,主要以消瘦、贫血、腰硬、四肢水肿(起卧和行走不自如),部分间歇性的体温升高(体温升高者有轻重不同程度的神经症状)为特征,血片镜检有伊氏锥虫。从20头病牛的观察中,发现有6头体温  相似文献   

11.
地方虫株灭活苗对耕牛伊氏锥虫病免疫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伊氏锥虫病是一种严重危害大家畜健康的血液原虫病、牛、马、骆驼以及野生动物老虎等均可感染发病,临床主要表现为高热、贫血、黄疸和早血症、急性者死亡率很高。由于伊氏锥虫病易产生抗原变异和耐药性,我市长期长使用贝尼尔每年2次进行预防性治疗,效果已不理想。全市17个乡镇,现存栏耕牛33000头,据统计,近3年来平均发病率为5.54%,监测阳性率为11.30%(1085:9600)急性病例为0.62%,贝尼尔治疗毒性反应导致死亡14头,为了有效防治本病,我市与解放军军需大学军事兽医研究所合作,研制成功了地方虫株伊氏锥虫灭活苗,1999年4月,在9个乡镇对12500头耕牛进行免疫推广应用,免疫保护率达99.82%。  相似文献   

12.
国产咪唑苯脲治疗水牛伊氏锥虫病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产咪唑苯脲治疗水牛伊氏锥虫病效果观察钱存忠(南京农业大学兽医系)咪唑苯脲为军兽医大学1985年新合成的抗巴贝西虫病新药。张咏梅等于1990年试用于人工感染伊氏锥虫病小白鼠及水牛,按kg体重3mg肌注,连用两天为一疗程,治疗6头水牛,全部治愈。对人工...  相似文献   

13.
对水牛伊氏锥虫病,基层畜牧兽医站常用德国拜耳205进行治疗。该药对伊氏锥虫病的治疗效果被公认是有效的,然而能否有预防作用及在自然放牧时预防期究竟有多长,报道甚少。为了判定德产拜耳205对水牛伊氏锥虫病预防效果,我们从1982年开始,对我市4个乡镇的6...  相似文献   

14.
锥虫病俗称肿脚病、耳尾焦,由牛感染伊氏锥虫所引起。我市1983年曾大面积流行此病,笔者自创“兔大剂量注射待检牛血诊断牛伊氏锥虫病”,锥虫检出率高,以血虫净和中药防已黄芪汤加减治疗,自1998年以来治疗牛17头,治愈率100%。现介绍如下,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5.
<正> 抗锥灵(Trypacide sulphate)为英国美百佳(May S Baker)大药厂出品,本品用于治疗和预防骆驼、马和其它家畜的锥虫病,尤其对骆驼和水牛的伊氏锥虫病和热带地区典型的恶性贫血症的预防和治疗更具有独特的作用。并可用于反刍兽以及其它家畜刚果锥虫病和发Vivax锥虫病。本试验以小白鼠人工接种伊氏锥虫进行治疗试验,同时与其它药物配合使用,以观察其对伊氏锥虫病的防治效果,并以萘磺苯酰脲进行监测。现将试验结果报告于后。  相似文献   

16.
目前,在我国发现的锥虫有伊氏锥虫、马媾疫锥虫、路氏锥虫、泰氏锥虫和鸡锥虫。这些锥虫有广泛的宿主群。不少经济动物感染锥虫病后,未经及时诊治而死亡,给国民经济造成很大损失。近几十年,我国在锥虫病的流行病学、免疫预防、诊断及治疗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工作。特别在伊氏锥虫病、马媾疫和泰氏锥虫病的研究方面已取得很大进展。本文主要就目前我国锥虫病的研究情况做一简要概述。  相似文献   

17.
伊氏锥虫病是一种重要的动物血液原虫病,在我国流行广泛,目前人们对它的致病机制还不十分清楚,曾有人对伊氏锥虫病后动物的营养代谢状态进行了研究,但尚缺乏对维生素代谢的认识。本研究对家兔在实验感染伊氏锥虫后血液维  相似文献   

18.
狼犬伊氏锥虫病一例南平地区农校张庆榜,吴黎明,潘兴纯,曹兰凤伊氏锥虫病是由伊氏锥虫寄生于家畜体内而引起的一种血液原虫病。笔者曾诊治患伊氏锥虫病的病胸1例。现报告如下。1发病情况母狼犬,1只,12月龄,长期用铁链栓养,喂以牛肝、米饭。病前膘情良好,巳配...  相似文献   

19.
伊氏锥虫病又被称为苏拉病,是一种原虫病,是因为伊氏锥寄生在马属动物、牛、骆驼等动物的血液中所引发的。在文中主要就针对骆驼伊氏锥虫病的诊断以及治疗方法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20.
咪唑苯脲为军兽医大学1985年新合成的抗巴贝西虫病新药。张咏梅等于1990年试用于人工感染伊氏锥虫病小白鼠及水牛,按kg体重3mg肌注,连用两天为一疗程,治疗6头水牛,全部治愈。对人工感染锥虫病猪也有很好疗效。为此。我们于1990年2~3月间在江宁县进行了现场推广试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