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 毫秒
1.
以2000—2010年通过浙江省审定的常规晚粳(糯)稻品种为研究对象,对浙江省区试和生产试验的产量、生育期、农艺性状和抗性的发展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浙江省近年审定的常规单季晚粳稻品种的有效穗数在减少和每穗实粒数增加较明显,双季晚粳稻品种的每穗实粒数增加较明显,产量逐渐提高。总体而言,浙江省近年育成的晚粳稻新品种有向大穗型发展的趋势,新品种对白叶枯病的抗性也有一定的增强。  相似文献   

2.
浙江省作为我国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较早地开展了水稻新品种选育研究。浙江省种植的品种基本涵盖了各种水稻类型,其中粳稻是主要的种植类型,尤其是晚粳稻。虽然自杂交水稻出现后,常规水稻面积占比日益减小,但由于晚粳稻兼顾产量和品质,在生产上仍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对晚粳稻产量影响最大的4个因素进行分析,发现可以通过增加穗粒数和有效穗数以及千粒重来提高产量。除了产量的提高之外,稻米品质也成为了晚粳稻育种的主要目标,因此,现在的育种工作已经将米质作为重要育种目标。本文主要通过对浙江省近20 a通过审定的晚粳稻品种进行生育期、产量、品质、抗病性等方面的分析,总结浙江省粳稻品种的性状变化,以期为浙江省的粳稻育种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播期播量对晚粳稻宁84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宁84是宁波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育成的晚粳稻新品种,于2015年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浙审稻2015004)。为探明播期和播量对宁84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进行3个播期和3个播量的田间试验。结果显示,播期对宁84的农艺性状和产量影响显著,随着播种期的延迟,宁84表现粒数增多,着粒密度增加,千粒重和结实率增高,以6月5日至11日播种产量较高,播量对宁84产量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4.
试验于2016-2017年在江苏南京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试验田进行,引进不同地区的20个地方大蒜品种,研究大蒜苗期农艺性状与青蒜产量的关系,明确影响青蒜产量的主要农艺性状。结果表明,大蒜苗期主要农艺性状变异系数达7.02%~36. 81%,以植株鲜质量变异幅度最大,假茎高次之,且各性状的变异幅度因播期而异。植株鲜质量与株高、假茎高、假茎粗和叶宽极显著正相关,与叶长显著正相关,与株高/假茎高极显著负相关。多元回归和通径分析明确大蒜苗期假茎粗、假茎高和叶宽是影响蒜苗产量的主要农艺性状,可作为青蒜品种引进和选育的主要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5.
统计2000—2013年浙江省审定的42个糯玉米品种的12项农艺性状和4项抗性性状,并对其演变情况和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浙江省近年来审定品种产量水平呈极显著上升趋势,平均每年提高2259 kg·hm-2;审定品种与对照生育期相差天数逐年增加,平均每年比对照延迟0429 d;直链淀粉含量年际间呈极显著下降趋势,平均每年下降0048%;单穗重呈显著上升趋势,平均每年上升455 g,各审定品种的其他农艺性状,如生育期、株高、穗位高、穗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秃尖、千粒重在不同年份间无显著性增益。相关分析表明,各性状与产量的相关系数由大到小依次为穗长>生育期>单穗重>株高>穗粗>行粒数>穗行数>穗位高>千粒重>秃尖,其中穗长、生育期与产量极显著正相关,单穗重、株高、穗粗和行粒数与产量显著相关。浙江省糯玉米品种突破性高产育种急需加强种质创新与改良,注重穗长和穗粗的选择,并持续降低直链淀粉的含量,适当延长生育期也有助于产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采用聚类分析和灰色关联分析对6个杂交晚粳稻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及其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间农艺性状具有较大的差异;聚类分析将6个品种划分为2类;灰色关联分析显示有效穗数和千粒重以及抽穗期、穗长、每穗粒数和结实率是影响杂交粳稻产量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为给谷子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对华北夏谷区近30年来育成的20个代表性谷子品种的农艺和品质性状演变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时段内这些谷子品种的产量呈上升趋势,平均每年提高29kg/hm2,穗长、穗重、穗粒重、茎粗呈上升趋势,穗粗、株高呈下降趋势,株高降低、茎粗增粗提高了谷子品种的抗倒伏能力。相关分析表明,各性状与产量的相关系数由大到小依次是穗长﹥穗粗﹥单穗粒重﹥单穗重﹥株高﹥茎粗﹥抽穗日数﹥千粒重,其中抽穗日数、千粒重对产量影响不大。华北地区近年来育成品种的营养品质改善较小,应当加以关注。  相似文献   

8.
选取高海拔粳稻18个农艺性状与产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倒二叶角、剑叶角、株高、全生育期与产量相关性达到5%的显著水平,而千粒重、最高茎蘖期与产量相关性达到1%的显著水平。要使高海拔粳稻获得高产,在栽培和新品种选育过程中要注重水稻株型的培养和选择,同时注重水稻的生育期。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当前粳稻三系亲本的基本现状,以期为杂交粳稻育种提供参考、依据,本研究收集具有代表性的BT型粳稻不育系、保持系及恢复系各16个,共配制229个杂交粳稻组合,对粳稻杂种间性状相关性等问题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杂种间性状的相关分析表明,农艺性状与产量性状、农艺性状与品质性状、产量性状与品质性状相关系数较小或一般不存在显著相关,通过选择,可将高产、优质和较好的农艺性状聚合到同一杂种中。  相似文献   

10.
航香18是浙江省农科院作核所育成的晚粳稻品种,2008年3月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表现米质优,中抗稻瘟病和白叶枯病,产量高.适宜在浙江省钱塘江以南粳稻区作连作晚稻种植.  相似文献   

11.
甘薯品种主要性状分析及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9个甘薯品种进行了区域试验,对其品种的主要性状和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年份甘薯品种主要农艺性状受气候等因素影响较大,部分达到极显著或显著差异。浙薯259、万薯0515-5鲜薯、薯干产量具有较好的丰产性及稳产性。甘薯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之间存在一定依存和制约关系,茎粗、单株茎叶重、单株结薯数、单株薯块重等性状与鲜薯产量、薯干产量的相关性较为密切,在进行资源选择和品种选育时,宜选择茎粗、茎叶产量高、结薯数多,单株薯块重大的种质资源,可明显提高薯块产量。  相似文献   

12.
采用9个施肥水平研究施肥与马铃薯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性状、以及各农艺性状与产量性状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施肥与马铃薯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性状的相关程度依次分剐为:地上部鲜重〉株高〉主茎数〉茎粗〉叶面积系数,单株产量〉平均薯块重〉667m^2出苗数〉大中薯率〉单株结薯数;茎粗与地上部鲜重呈显著正相关,叶面积系数与茎粗、地上部鲜重极显著正相关;单株结薯数与叶面积系数呈显著负相关;单株产量和平均薯块重分别与茎粗、叶面积系数呈显著正相关,与地上部鲜重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3.
研究不同品种甘薯主要农艺性状与单株产量关系,发掘甘薯品种资源生产潜能,筛选适宜江西种植的甘薯品种,为甘薯育种农艺性状选择提供理论依据.选取2020年种植于南昌市南昌县28个地方甘薯品种资源,对其9个主要农艺性状作变异性、相关性、聚类和灰色关联分析.结果表明,甘薯9个农艺性状变异系数为14.7%~65.0%,其中单株产量变异系数最大,为65.0%.各性状间存在不同程度关联,单株产量与单株结薯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基部分枝数呈显著正相关,但与节间长呈显著负相关.聚类分析将28个品种在欧式距离7.5处划分为4类,其中第Ⅱ类群包含8份种质,具有综合性状表现优良、单株结薯数多、产量潜力较大的特点;第Ⅳ类群仅有社岗红薯,该品种茎粗、基部分枝数多、产量高.单株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关联度排序为单株结薯数>基部分枝数>茎直径>大薯率>主蔓长>干物率>中薯率>节间长.综合评价结果显示,社岗红薯、铁石口菜薯和辛岭红心薯在加权关联度排序中居前3,综合表现优良,为适宜江西甘薯生产的优良品种.  相似文献   

14.
利用农垦58衍生系研究浙江省晚粳产量和植株形态的改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阐明晚粳稻产量与植株形态的关系。【方法】以农垦58及其衍生系为材料,通过在同一生态条件下的种植试验,比较不同时期水稻品种的产量、叶部、茎部和穗部性状,分析近几十年浙江省晚粳品种改良过程中产量及植株形态的演变,并进行产量和植株性状的相关分析。【结果】浙江省晚粳产量增加最快的阶段是60年代,此阶段的水稻品种类型可分为穗粒兼顾型和穗数型;70年代后产量增幅较慢,品种多为穗粒兼顾型。在植株形态中,近代品种(育成年份1985~1995年)的剑叶长度、上3叶的叶基角小于早代品种(1985年以前育成),倒3叶长度、剑叶和倒3叶的宽度大于早代品种;近代品种较矮,各节间长度均小于早代品种,但茎秆密度和单位叶鞘重于早代品种,而着粒密度高于早代品种。植株性状和产量的相关分析表明,剑叶和倒2叶的长度、上3叶的叶基角和叶片曲率、倒1和倒2节节间长度与产量存在显著负相关,结实率与产量显著正相关。【结论】水稻产量的提高和植株形态的改良有很大的关系,提高浙江省晚粳单产的可行途径是在保持高结实率的前提下适当增加每穗粒数。  相似文献   

15.
常农粳6号是2011年江苏审定的中熟晚粳稻新品种,农艺性状和经济性状协调,表现分蘖力中等偏强,成穗率高,千粒重高,一般产量水平为9 000 kg/hm2。为促进该品种的推广种植,介绍其特征特性,从培育壮秧、合理密植、施肥、灌溉、病虫草害防治和收获等方面总结其栽培技术,以为农民栽培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6.
应用灰色系统关联分析法对新组配玉米组合进行多农艺性状综合评价分析,结果表明,对产量和农艺性状灰色关联度分析可知,单穗粒重与产量关联度最大,轴粗与产量关联度最小。结合各组合性状构建最优品种,利用12个农艺性状权重计算各组合与最优品种的灰色关联度,筛选出10个综合性状好的、接近最优品种的新配组合。  相似文献   

17.
旨在为鲜食玉米新品种的选育提供方向和科学依据。以2018-2019年参加吉林省特用玉米区域试验并且通过审定的的7个品种为试验材料,整理和分析了这些品种的产量、农艺性状和品尝品质。结果表明,参试品种的产量、农艺性状和品尝品质在不同品种间均有显著差异。鲜果穗产量与行粒数、株高和生育期呈显著正相关,与穗长、穗粗、出籽率、百粒重和穗位呈正相关,与秃尖呈负相关。气味、色泽、风味、皮的薄厚对品尝品质总分影响最大。因此,在育种中要注意协调好各农艺性状、品质性状之间的关系,以实现高产优质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小粒种咖啡(Coffea arabica)农艺性状对单株产量的影响,为小粒种咖啡优良品种选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瑞丽咖啡国家种质资源圃1999—2020年期间的观测数据,采用相关性系数、灰色关联分析及变量投影重要性准则3种方法,以及运用偏最小二乘法(PLS)建立线性回归方程,对小粒种咖啡主要农艺性状与单株产量关联进行分析。【结果】小粒种咖啡各农艺性状与单株产量间存在着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1)。灰度关联分析表明,各农艺性状与单株产量有较强的关联度,关联度变化范围在0.750~0.769。变量投影重要性分析表明,各农艺性状对单株产量均有较好的解释能力,其中分枝对数和茎粗对单株产量的解释能力最大,变量投影重要性准则(VIP值)分别为1.290和1.140。株高、茎粗、分枝对数、冠幅、最长一分枝长和最长一分枝节数6个主要农艺性状与单株产量建立的PLS线性回归方程拟合度最优。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各农艺性状对单株产量间接作用的总效应(1.472)大于直接作用(0.471)。最长一分枝长通过其他农艺性状对单株产量的间接作用总和最大,为0.333。其他农艺性状通过最长一分枝长对单株产量的间接作用总效应最大,为0.576。另外,其他农艺性状通过分枝对数对单株产量的间接作用总效应也较大,为0.562。【结论】6个主要农艺性状对咖啡单株产量有显著影响,在品种选育过程中是主要的观测对象。所建立的偏最小二乘法(PLS)线性回归方程,可作为单株产量预测的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19.
正嘉禾239是浙江省嘉兴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所)、绍兴市舜达种业有限公司选育而成的晚粳稻新品种,2018年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适宜在平湖市及浙江其他县(市)作单季晚稻种植。为促进该品种的推广,特介绍其品种特性、产量表现、栽培技术,以供参考。嘉禾239是由浙江省嘉兴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所)、绍兴市舜达种业有限公司选育而成的晚粳稻新品种,2018年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审定编号浙审稻2018007)平湖市于2018年引进推广种植,该品种表现株高适中,株型紧凑,长势较繁茂,分蘖力中等,剑叶短、挺,叶色绿,无芒。着粒密,穗型大,直立穗,谷色较暗,生长整齐一致,生育期适中,抗倒性好,适宜作单季晚  相似文献   

20.
为了明确铁皮石斛农艺性状和糖类成分之间的相互关系,为铁皮石斛种植和新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探讨了遮阴对铁皮石斛农艺性状与糖类成分积累的影响,测定遮阴条件下铁皮石斛农艺性状和糖类成分的变化情况,并对农艺性状与糖类成分进行相关性分析、多元回归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遮阴组的叶长、叶宽、纤维素、半纤维素显著小于对照组,而茎粗、生物量、可溶性多糖含量、甘露糖含量、甘露糖/葡萄糖值显著大于对照组;对生物量负向影响最大的是叶数(-0.840);对可溶性多糖含量正向影响最大的是茎长(0.864);对甘露糖/葡萄糖值负向作用最大的是茎长(-1.230),其次是茎粗(-0.427)。可见遮阴处理能显著提高铁皮石斛甘露糖含量以及甘露糖/葡萄糖值,减少粗纤维的积累,从而促进了石斛茎粗的生长和生物量的积累。因此,可将遮阴处理适时应用于铁皮石斛人工种植中,生产中也可以通过控制茎长、茎粗等性状指标来筛选高品质、高产量的铁皮石斛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