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对川甘青8县藏族牧区牧民问卷调查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牧区新农村建设中非生产性问题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公共产品供给不足,治安、村容较差,民主意识不强是牧区新农村建设中主要的非生产性问题;而经济发展滞后,牧民收入水平低,基层工作薄弱,牧民素质不高和不良传统习惯是主要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基于牧民的角度,采用问卷形式,对西部少数民族牧区新农村建设面临的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牧区草畜矛盾尖锐、草地退化普遍,牧民生产设施薄弱、生产技能缺乏、生产方式传统,公共产品供给不足,治安、村容较差,民主意识不强是牧区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而经济发展滞后、资源环境约束、生产投入不足、牧民素质不高和传统的生产生活习惯是问题存在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王凤兰 《安徽农业科学》2013,(20):8752-8753,8755
介绍了包头市牧区基本情况及牧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现状,将牧区合作社成立分为能人领办型、行政推动型、专业大户联合型3种类型,介绍了各种类型的特点。针对牧区合作社存在的规模小、盈利能力弱、资金缺乏、人才短缺、信息不对称等问题,提出了牧区合作社发展的设想及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郭勤积 《现代农业》2006,(10):42-43
一、现状与特点近两年,随着牧区经济的深入发展,牧民一家一户的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显得更加突出,特别是受畜产品市场供大于求、价格下降等因素的影响,牧民增收的后劲不足。由此,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鼓励支持下,牧民自发的组织起来,在发展牧区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方面做了积极的探索,其主要做法有以下几个方面:1.在组织类型上,一是围绕地区优势、劳动力优势进行组织。如锡盟黄旗巴音塔拉苏木赛乌素嘎查“优良品种标准化饲养协会”,就是由牧民哈斯敖其尔同志牵头,20户牧民入股,根据当地人均草场面积少、牲畜少、劳动力相对富裕且牧民善经营畜牧业…  相似文献   

5.
文章从不同学科角度对牧区草原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研究,牧区草原生态环境现状以及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牧区生态环境综合整治的原则和目标,解决牧区生态环境问题的对策四个方面全面梳理了近年来有关草原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方面的研究成果.认为已有的研究成果还没有形成成熟的草原生态保护和建设理论体系,学科之间的整合与合作少,不符合形势发展的需求.建议加强相关研究,为草原生态环境保护,促进牧民增收,保障国家生态安全,加快牧区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和谐牧区建设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6.
针对西藏高寒牧区牧民对蔬菜消费的需求尚未得到根本解决的现实、地方政府已有推广高寒两用温棚及日光温室的实践、部分牧民对设施蔬菜生产有浓厚兴趣和一定技术的现状,在实地调研基础上,提出"创新设施农业理念和农业设施结构,适度规模发展设施农业,助推牧区乡村振兴"的观点,包括:(1)在乡村振兴工程实施过程中,因地制宜发展适度规模的设施蔬菜生产是解决高寒牧区牧民蔬菜消费需求的根本途径;(2)利用农业设施的"温室效应"特性,可发展包含设施蔬菜种植、小家畜设施养殖、藏茶馆设施经营、设施休闲+健身氧吧等具有牧区特色的综合性设施农业;(3)准确定位、结合实际,做好优化设计是保障设施农业实施效益的关键;(4)可通过设施结构创新,发展庭院立体无土栽培,解决高寒牧区牧民吃菜需求问题;(5)鼓励本地大学生返乡创业经营设施农业,将有可能使设施农业成为牧区乡村振兴工程中的新型产业,实现解决大学生就业、乡村振兴等多重目的。  相似文献   

7.
从西部少数民族牧区试点情况来看,存在着牧民收入增加缓慢导致筹资难、资金运作管理不善、牧民对政府不信任、医疗服务部门服务质量差等原因,影响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推行;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8.
青海省格尔木市游牧民定居工程对策及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熊卫国 《宁夏农林科技》2011,52(8):40-42,54
调查了格尔木地区游牧民定居工程建设、投资情况,分析了实施游牧民定居工程中发展不平衡、牧民文化素质低、自然草地资源退化、定居点后续建设滞后等问题及成因,提出了发展游牧民定居工程必须明确定居工程的目标和规划,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从而推动牧区社会经济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9.
兴安 《现代农业科技》2010,(19):343-346,350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且农村牧区人口占总人口的53.4%。近年来,"三农"问题成为全国工作的重中之重,在草原牧区,现阶段主要表现为"三牧"问题,即草原退化、牧业增收困难和牧民收入增长缓慢。随着放牧制度的变迁、生态环境的恶化和科技的进步,牧区现有人口总量已超过了牧业生产所能承载的人口量,也超过了现有草牧场的承载能力,对牧区经济、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日益增加,牧区人口转移问题成为"三牧"问题的核心问题。西乌珠穆沁旗是传统的牧业旗县,大量人口滞留在牧区的现状既阻碍了牧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又制约着牧民增收,客观上也影响了生态环境建设的步伐。因此,在实地走访当地牧户和跟踪调查转移牧民的基础上,收集整理了近10年的人口转移相关的资料,并对所获得的资料进行归纳整理分析,总结出加快牧区人口转移进程、解决"三牧"难题的工作思路和措施,为牧区人口转移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生产发展”是中国西部牧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之一。以青海省青南地区、甘肃省甘南州、四川省甘孜和阿坝州、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以及新疆伊犁地区为代表,研究了牧区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了出现上述问题存在的自然和制度两大根本原因,并从牧民经济利益补偿、围栏定居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畜牧业集约化生产经营、农牧交错区的发展等方面提出牧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五大牧区草原区草原资源现状及其分布、草原生产力及载畜能力以及水资源现状及开发利用潜力分析,按照国民经济发展和增加农牧民收入要求,预测2010年五大牧区草原区草业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研究结果表明,2010年五大牧区草原区农牧民人均纯收入为3400元,其中人均畜牧业纯收入2584元,需要养殖牲畜总数16413万羊单位,饲草料需求量1198.2亿kg。牧区产草总量可达1003亿kg,载畜能力13705万羊单位。尚有2708万羊单位,年需要饲料约195亿kg,需要发展灌溉饲草料地来解决,对水资源的需求量将达到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新疆牧区典型区调研,了解典型区畜牧业生产方式、经营模式、生产技术的应用情况等,了解牧户家庭劳动力结构、年龄现状以及从事畜牧业生产的情况,同时进行劳动力意愿调查,了解劳动力从业意愿。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从劳动力从业意愿入手,分析牧民老龄化问题对草原畜牧业的影响,并指出牧民老龄化问题下畜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在牧民老龄化的制约下,探讨草原畜牧业发展的方向,如向集约化、高科技投入等方面发展。  相似文献   

13.
杨春  王明利 《农业展望》2013,9(9):46-49
在研究中国牧区半牧区县肉牛生产发展基本情况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国肉牛产业当前面临的主要形势,在此基础上对其未来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并提出了今后发展的相关建议.研究表明,2000年以来,中国牧区半牧区县的牧业人口数总体保持增长;牧区半牧区县牛出栏量呈上升趋势,牛肉产量保持增长,两者年平均增长速度均高于全国水平,由此表明牧区肉牛生产能力在逐步提升.值得注意的是,当前牧区仍面临繁育提供架子牛重任、草原生态保护和生产发展方式转型等.未来,牧区肉牛生产将逐步由繁育和育肥为主向全产业链发展,养殖模式呈多元化,注重草原生态保护的肉牛养殖将受到重视,总体生产发展保持稳定.  相似文献   

14.
吕盈盈  蓝红星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8):4926-4928,4948
以典型西部少数民族牧区———内蒙古自治区鄂温克族自治旗为例,深入分析了影响牧民增收的制约因素,主要是牧区草原畜牧业增收受生态限制;牧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畜牧业发展依然缓慢;农牧业产业化经营总体水平不高;牧民就业结构单一,增收渠道狭窄;牧区劳动力转移呈现出"抽水式转移";牧民享受的国家惠农政策偏少,政策支持不足。结合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一些牧民增收的对策和建议:转变生产和经营方式,提高广大牧民组织化程度;改善基础设施条件,提高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大产业化步伐,强化科技支撑和服务体系建设;加快牧民的人力资本积累速度,提高牧民自我发展能力;推进牧业生产方式转变,创新生态保护建设机制;加大对西部少数民族地区"三牧"补贴,加强政策执行力度。  相似文献   

15.
游牧到定居的演变过程中,牧区定居点向乡镇集聚发展形成村落,其居住模式发生明显变化,形成新的村落空间格局。以玛曲县阿万仓镇为例,对其定居点的村落布局及空间特征进行分析。定居点演化形成“大聚合、小组团,分区定居”的整体布局特征,牧民生产空间与生活空间分离,村落空间充分展现了牧民丰富的居住生活样态。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五大牧区草原区草原资源现状及其分布、草原生产力及载畜能力以及水资源现状及开发利用潜力分析,按照国民经济发展和增加农牧民收入要求,预测2010年五大牧区草原区草业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研究结果表明,2010年五大牧区草原区农牧民人均纯收入为3400元,其中人均畜牧业纯收入2584元,需要养殖牲畜总数16413万羊单位,饲草料需求量1198.2亿kg。牧区产草总量可达1003亿kg,载畜能力13705万羊单位。尚有2708万羊单位,年需要饲料约195亿kg,需要发展灌溉饲草料地来解决,对水资源的需求量将达到43.9-86.3亿m3。  相似文献   

17.
牧区畜牧业具有金融资本需求量大和资金周转慢的特质,由于牧区信用体系建设相对滞后,有形资产容易被转移且存在规模性风险,以及受限于区位因素的监管障碍等原因,导致牧区家庭资产结构与金融机构信贷产品的信用担保要求存在资源错配。通过发展“第三方监管+保险”活体牲畜抵押与“牧草+保险+期货”抵押贷款模式,推广“双基联动”牧区信用体系与数字普惠金融保险,构建政府支持、金融供需匹配、保险保障的信用担保贷款模式,促进牧民持续增收及畜牧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全球人民面临世界性气候问题和地方性生态环境问题的困扰,基于草原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以祁连县牧区的一些草原生态危机为依据,对青藏高原牧区目前存在的草原生态问题进行考察和分析。该文首先阐明了草原生态是草、畜、人之间的一种生态系统关系,草原生态恶化就是源于这一生态系统被破坏的观点;其次比较详细地描述了导致草原生态恶化的各种人为因素,当初是对草原的不合理利用导致草原生态出现问题,后来针对草原出现的问题施行一些不符合草原生态系统的政策和项目导致草原进一步退化;最后结合相关资料对草原生态的恢复和保护提出了比较可观的建议,草原生态的恢复和保护工作是考验私政联手共同奋斗的重要表现,必须积极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和牧民的传统智慧,更应该让草畜人之间的生态系统作用发挥起来,从而实现青藏高原牧区草原生态与牧区经济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9.
内蒙古自治区牧民收入变化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丽  马军 《现代农业》2008,(3):86-88
如何增加农牧民收入一直是全社会关注的问题,本文以内蒙古自治区牧民收入现状、牧民增收的有利因素、不利因素以及如何做好牧民增收工作进行客观实际的分析,提出了牧民增收的五项对策:一是注意草原生态系统的保护:二是大力发展牧区合作经济组织,努力提高产业化水平;三是努力提高牧民科技素质;四是鼓励农牧民发展第二、三产业:五是加强农村牧区基础设施建设和农牧民基础教育建设,从长远提高牧民的素质。  相似文献   

20.
非洲是世界上草地退化最为严重的地区.低效率的牧区公共管理是造成非洲草地退化、牧民生活日益困窘的重要原因.本文运用公共管理学基本理论,对非洲牧区公共管理存在的突出缺陷进行分析,并结合中国实际提出牧区公共管理值得借鉴的警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