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中国主要玉米改良群体杂种优势组合模式的初步评价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3  
以13个玉米改良群体和4个标准测验种为材料,采用NCⅡ遗传设计,测定并分析了群体产量配合力、杂种优势、杂优模式和农艺性状。结果表明,WBM C4、豫综5号、辽旅综群、中群14 黄综群5个群体产量一般配合力较高。在群体与测验种的52个杂交组合中,12个组合产量与单交种对照相当,特殊配合力较高,其中掖478×黄综群、黄早4×中群14、丹340×黄综群、黄早4×豫综5号4个组合比对照增产,对照优势为2 29%~4 82%。研究结果既说明了中国玉米群体改良取得的研究进展,又为这些改良群体进一步改良、利用和杂优组合模式构建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控制双亲混合选择对不同玉米合成群体的改良效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田间试验的统计分析和SSR分子标记的遗传参数评估,分析了3个玉米人工合成群体GP3、GP4和GP5经4轮控制双亲混合选择的改良效应。结果表明,多数性状在不同群体及不同轮回间存在真实的遗传差异,粒深遗传增益以GP4>GP5>GP3,穗行遗传增益以GP3>GP5>GP4,各个群体C4的粒深、穗行均值都显著或极显著大于C0,直接选择效应显著;株高和穗位高随选择周期增加呈明显增加趋势,且GP4的增幅显著大于GP3和GP5,单株产量及穗粗的遗传增益以GP4大于GP3和GP5,各群体多数产量性状的均值以C4显著大于C0,相关选择效应显著;除株高、穗位高外,其他性状GCA变异群体间差异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GP5多数产量性状的GCA优于GP3和GP4,各群体多数产量性状的GCA效应值随改良进展呈增加趋势,对照优势大于8%的大部分测交组合均为各群体C4所配组合,间接选择效应显著;随改良世代进行,群体部分性状的表型变异系数虽有所减小,但变化幅度不大;基于SSR分子标记估算的群体内遗传相似系数,GP3和GP4改良后代呈略增趋势,GP5变化不大,对于群体基因型数,GP3和GP4随改良代数增加呈略减趋势,GP5呈略增趋势。上述结果说明,适度控制双亲混合选择在有效改良群体的同时,还能较好地保持群体的遗传多样性,但不同基础群体及不同性状间,其改良效应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3.
蒙启林 《作物杂志》1990,6(1):31-31
玉米改良群体是经人工合成和选择创造的种质资源。优良的改良群体具有遗传多样化、抗逆性强、适应性广、丰产等优点。既可直接用于生产,又是选育新系的理想材料。我区是引进和利用国外玉米改良群体较早的省区之一。已鉴定筛选出一批材料提供育种和农业生产应用。  相似文献   

4.
姜龙  牟琪  陈殿元  马雪  孙博  范馨木  孟云凤 《种子》2019,(5):120-123
采用NCII设计,在6万株·hm-2密度下,对5份先锋玉米种质的遗传改良系和旅大红骨群自交系组配的25个玉米杂交组合进行穗部性状配合力分析,总结了这5份先锋玉米改良系的利用价值和改良成效。结果表明:JK 18和JK 20的单株产量一般配合力高,由此2自交系共组配出4个高产组合,有极大的增产潜力。JK 80单株产量一般配合力低,但有1个高产组合,可以进一步改良,发掘利用。先锋种质改良系×旅大红骨组配模式较国内Reid×旅大红骨组配模式的耐密性有所改良,有较大的应用潜力,可在高产密植型杂交种选育中进行应用。  相似文献   

5.
青贮玉米是我国玉米生产所需的特用玉米,在畜牧业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畜牧业不能很好地利用玉米茎叶等部分,秸秆焚烧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青贮玉米推广受到广泛关注。研究分析我国国审青贮玉米品种的杂种优势群,温热I群×瑞德黄、瑞德黄×热带种质杂优模式具有代表性。归为温热I群的有16个系,13个品种达品质一级标准。生物产量是青贮玉米遗传改良的重要目标,以青贮专用型为主是育种的方向。拓宽种质资源遗传改良基础是青贮玉米育种的重要手段。采用以单交种为主的组配方式完善品种试验程序,有利于遗传改良取得突破。  相似文献   

6.
对ZZ4完成了4轮MS1-HS和MS1选择.结果表明,经4轮选择的群体,两种方法均有效地保留了各主要性状的遗传方差.MS1-HS选择的群体遗传方差下降速率更慢,C4群体的单株籽粒产量的遗传方差仅减少3.7%.穗长、穗粗、粒行数、行粒数、出籽率、百粒重的遗传方差的变化与单株籽粒产量一致,MS1C4的遗传方差减少了8%~15%,MS1-HSC4的遗传方差仅减少了4%~15%.株高、穗位高、抽丝期、植株保绿度、抗倒性等相关选择性状的遗传方差的变化与产量性状基本一致.MS1-HS法对改良玉米群体籽粒产量与测验种间的特殊配合力十分有效,呈逐轮上升的趋势;改良群体与测验种综系140间的杂交后代产量平均每轮提高6%,杂种优势平均每轮提高6.9%.两种方法在改良群体产量性状一般配合力方面,均得到了良好的效果.同时,穗部性状及株高、穗位、抽丝期、散粉期、抗性等田间农艺性状的一般配合力也获得了同步改良.通过ZZ4改良群体与6个测验种间杂交组合产量及杂种优势的比较研究,得出ZZ4与黄早四类种质为杂种优势模式对.  相似文献   

7.
高翔  沈建华  赵璞  王竹  王进  王明春  祝云芳  陈泽辉 《种子》2004,23(11):60-63
分析了20世纪70年代至今,旅大红骨杂优群选系及其改良系在我国玉米育种和生产上的研究与应用,结果表明,优良玉米自交系旅28、E28、丹340和杂交种丹玉6号、丹玉13号、沈单7号、掖单13号、吉单159、丹玉20和丹玉26等对中国玉米育种研究和生产应用产生了影响,做出了很大贡献。其间利用的主要杂优模式为旅大红骨杂优群与Lan杂优群Mo17亚群和改良Reid杂优群,其次是与78599种质和塘四平头杂优群。新世纪如何更好利用原有杂优模式和创建新的杂优模式都值得玉米育家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8.
研究早籼杂交稻稻米品质性状的种子、细胞质和母体遗传效应,能为品质遗传改良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以6个籼型不同胞质类型的三系不育系为母本,5个旱籼恢复系为父本,按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采用禾谷类作物种子数量性状平均数遗传模型,分析了旱籼杂交稻品质性状的遗传效应.结果表明糙米率、精米率、粒长、垩白粒率、直链淀粉含量、碱消值、整...  相似文献   

9.
为了分析玉米品种新科 910 的遗传基础和杂种优势模式,利用中玉芯 1 号芯片对新科 910 的双亲自交系(母本K381、父本 H865)进行全基因组扫描,获得多态性标记 4167 个,结果显示,遗传相似度分析、群体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和群体结构分析结果基本一致。母本 K381 为改良瑞德类群,父本 H865 为塘四平头类群,新科 910 的杂种优势模式为改良瑞德 × 塘四平头,这为新科 910 双亲的后续改良与创新奠定了基础,为杂交组配等育种工作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为改良青海当地蚕豆资源,提高菜用性商品品质,并研究菜用蚕豆的主要数量性状的遗传效应,以TF 42、GF 74、GF 96为母本,陵西一寸、通蚕鲜7号为父本进行杂交,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试验设计配置6个组合.结果表明,在F1群体中,各组合百粒重具有较强的超亲优势,其余性状均为负值.各组合荚层数中亲优势均为负值,余下6个性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