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外源谷胱甘肽对干旱胁迫下玉米幼苗叶片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溶液培养的方法,研究了外源谷胱甘肽(GSH)对干旱胁迫下玉米幼苗叶片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旱胁迫显著提高了叶片细胞质膜透性、MDA、SOD活性、APX活性、GSH、AsA、可溶性糖、脯氨酸和可溶性蛋白,显著降低了POD活性、CAT活性、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光合速率和单株生物量。外源GSH处理则可以显著提高干旱胁迫下叶片POD活性、SOD活性、APX活性、GSH、可溶性糖、脯氨酸、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光合速率及单株生物量,并显著降低了细胞质膜透性和MDA。上述研究结果说明,干旱胁迫对玉米造成了氧化胁迫和渗透胁迫,外源GSH处理则可以通过增强抗氧化酶活性、提高抗氧化物质和渗透调节物质而缓解干旱造成的伤害。  相似文献   

2.
盐胁迫下谷胱甘肽对玉米幼苗根系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80mmol/L NaCl溶液模拟盐胁迫,研究了谷胱甘肽对盐胁迫下滑玉14幼苗根系抗氧化酶活性、抗氧化物质和膜质过氧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盐胁迫对玉米幼苗根系造成了氧化胁迫。同时,根系可以通过提高抗氧化酶SOD、CAT和POD活性及抗氧化物质AsA质量摩尔浓度,以抵抗盐胁迫造成的氧化胁迫。与单独盐胁迫相比,GSH处理则可以显著提高盐胁迫下根系的APX和DHAR活性及AsA质量摩尔浓度,分别提高了200%、503%和66%;显著降低了膜透性和MDA质量摩尔浓度,分别降低了34%和41%。外源谷胱甘肽处理可以提高玉米幼苗根系的抗氧化能力,以抵御盐胁迫所造成的伤害。  相似文献   

3.
为了给氯化镧在玉米水分管理中的应用提供依据,采用10%PEG模拟干旱胁迫的方法,研究了外源氯化镧对干旱胁迫下玉米幼苗抗氧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旱胁迫显著提高了根叶细胞质膜透性、MDA及叶片SOD和CAT活性、根叶POD和APX活性,显著降低了叶绿素、根系活力和生物量;与单独干旱处理相比,外源氯化镧处理使干旱下幼苗根系SOD、POD、APX活性和根系活力分别增加了43.9%、20.2%、50%和30%,使根系细胞质膜透性和MDA分别降低了20%和21.7%,外源氯化镧使叶片SOD、POD、APX活性和叶绿素分别增加了25.3%、27.2%、16.9%和17%,使叶片细胞质膜透性和MDA分别降低了17.5%和21.3%;氯化镧使玉米幼苗生物量增加了20.2%。外源氯化镧处理可以明显增强玉米幼苗的抗氧化能力,从而缓解干旱对玉米植株所造成的伤害。  相似文献   

4.
文章以一年生铁皮石斛苗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浓度(0.01mmol/L、0.05mmol/L、0.10mmol/L、0.15mmol/L)硝普钠(SNP)对低温胁迫(0℃,12h)下铁皮石斛(Dendrobium officinale)叶片抗氧化酶活性及基因表达的影响,旨在探讨外源NO与铁皮石斛抗冷性的关系。结果表明,低温胁迫下,0.10mmol/LSNP处理铁皮石斛,叶片SOD、CAT、POD活性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增加,MDA含量和相对电导率显著降低。叶片SOD、CAT、POD基因表达荧光定量PCR分析发现,低温胁迫下0.10mmol/LSNP处理铁皮石斛,上调叶片SOD、CAT、POD基因表达,3基因的表达模式存在差异。外源NO处理可以上调SOD、CAT、POD表达,增强SOD、CAT、POD活性,有利于缓解铁皮石斛低温胁迫。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明外施多胺与减缓小麦花后高温伤害的关系并阐明其生理机制。【方法】于2018年3—7月春小麦生长期间,选用新春6号和新春31号为试验材料,在田间增温棚中进行花后8~12 d的高温胁迫处理,比较了常温对照(CK)、高温处理(HT)、高温处理下外施精胺(HT+Spm)和高温处理下外施亚精胺(HT+Spd)4种处理下干物质的积累与转运、抗氧化酶活性及渗透调节物质的差异。【结果】HT处理2个品种穗下1节花前贮藏同化物对籽粒贡献率显著升高,花后同化物对籽粒贡献率显著降低,外源喷施Spm和Spd能显著提高花后同化物对籽粒的贡献率;HT处理导致籽粒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丙二醛(MDA)和可溶性糖量升高,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脯氨酸量降低,外源Spm和Spd使HT处理下MDA和可溶性糖量降低、SOD、POD和CAT活性和脯氨酸量升高。【结论】新春6号和新春31号结果基本一致。外源Spm缓解小麦花后高温伤害的效果优于Spd。  相似文献   

6.
外源硒对铅胁迫下小白菜生理特性及铅、硒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铅胁迫下硒对小白菜生理特性及对铅、硒吸收的影响。【方法】采用水培方式,研究了不同质量浓度的硒对铅胁迫下小白菜生长、抗氧化酶及对铅、硒吸收的影响。【结果】当硒质量浓度≤2.0 mg/L时,对小白菜的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具体表现为小白菜株高、根长、地上部和地下部干质量以及叶绿素量均增加。低质量浓度硒(Se≤2.0 mg/L)显著降低了小白菜叶片和根中丙二醛(MDA)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铅硒复合处理下,小白菜地上部含铅量随外源硒量的增加先减少后增加,且当外源硒的质量浓度为2.0 mg/L时,小白菜地上部含铅量最低,地下部含铅量随外源硒量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少。【结论】2.0 mg/L的硒能减缓铅对小白菜的胁迫,且效果最好,外源硒能促使铅富集在小白菜地下部,抑制铅向地上部的转运。  相似文献   

7.
以玉米品种"吉祥1号"为试验材料,通过桶栽试验,在玉米苗期(M)和拔节期(B)进行不同程度[轻度干旱胁迫(W1)、中度干旱胁迫(W2)、重度干旱胁迫(W3)]以及不同时长[5 d(T1)、10 d(T2)、15 d(T3)]的干旱-复水处理,探究夏玉米干旱-复水过程中生化指标的变化规律和夏玉米保护酶系统的响应机制,进而探究夏玉米对干旱-复水的响应机理.对夏玉米生育期5个生化指标(MDA、SOD、POD、CAT与GSH)的变化响应进行比较与分析,结果表明拔节期的各指标峰值(活性、含量)均高于对应的苗期峰值,胁迫时长为10 d的中度胁迫处理组各指标峰值(活性、含量)均高于其他处理组.因此夏玉米苗期抗旱能力不强,不宜开展持续时间较久或干旱程度较重的亏水灌溉方案;拔节期适宜采用持续时间为10 d灌水量为55%~65%土壤田间持水量的胁迫处理方案进行灌溉.  相似文献   

8.
高温与涝交互胁迫对水稻孕穗期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我国黄淮以南地区水稻易遭受高温与涝交互胁迫影响。【目的】充分利用雨水资源,降低面源污染,为暴雨后稻田恰遇高温时排水管理方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盆栽试验,设置5个高温与涝交互胁迫处理(T1:高温,T2:高温与轻涝,T3:高温与重涝,T4:轻涝,T5:重涝)和1个对照(CK:常规灌溉),观测了孕穗期水稻剑叶叶绿素、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抗氧化酶系统,研究了孕穗期高温与涝交互胁迫对水稻剑叶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①孕穗期高温与涝交互胁迫处理降低水稻叶片叶绿素量,T2处理和T3处理分别较CK降低17.27%和19.54%,但恢复自然生长条件20 d后,T2处理表现出一定的超补偿效应,叶绿素量超过CK,且较CK增加12.22%;②孕穗期高温与涝交互胁迫后,水稻叶片中可溶性糖量先增加后降低,尤其是T2处理,胁迫结束时,较CK增加12.36%,恢复自然生长条件20 d后,较CK降低33.33%(P<0.05);③孕穗期高温与涝交互胁迫会提高水稻剑叶中SOD、POD、CAT活性,胁迫结束时,T2处理(高温与轻涝交互)的SOD、POD和CAT活性分别较CK提高102.08%、43.42%和39.80%(P<0.05)。【结论】孕穗期高温与涝交互胁迫可以降低水稻叶片的叶绿素量,可以增强水稻叶片中抗氧化酶的活性;与单一的高温相比,高温与涝交互胁迫可以降低高温对水稻的伤害,但与单一的淹涝相比,高温与涝交互胁迫起到一定的加剧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生育期干旱胁迫对设施栽培葡萄水分利用效率、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方法】在甘肃省永登县设施葡萄试验基地开展了葡萄滴灌不同生育期水分调控田间灌溉试验,在葡萄新梢生长、开花、果实膨大、着色成熟期分别以55%田间持水率(θ_f)为灌水下限的干旱胁迫处理,依次为新梢生长期干旱胁迫(PS)、开花期干旱胁迫(FS)、果实膨大期干旱胁迫(ES)、着色成熟期干旱胁迫(CS),其他生育期灌水下限均为75%θ_f;全生育期以75%θ_f为灌水下限的处理为(CK)充分供水,研究了不同处理对葡萄粒径膨大速率、产量、水分利用效率(water use efficiency,WUE)以及品质的影响。【结果】新梢生长期干旱胁迫处理能抑制葡萄粒径膨大,但不会影响其生长的"双S"变化规律,且复水后粒径恢复生长并出现复水补偿效应;横、纵径在膨大期后14 d左右和52 d左右时达到膨大高峰,且第1次膨大高峰时的膨大速率远大于第2次的;新梢期和着色成熟期干旱胁迫较对照依次增产44.6%、42.5%,WUE依次提高71%、57%,果实膨大期干旱胁迫较CK可减产9.7%,WUE降低1.2%;新梢生长期、开花期和果实膨大期干旱胁迫单穂质量、单粒质量均显著(P<0.05)高于CK,开花期干旱胁迫花青素量显著(P<0.05)高于CK,着色成熟期干旱胁迫果糖、蔗糖、葡萄糖、可溶性固形物量显著(P<0.05)高于CK,并可抑制葡萄果实可滴定酸的积累;隶属函数综合分析表明,着色成熟期干旱胁迫葡萄产量和品质最优。【结论】着色成熟期干旱胁迫为当地设施栽培葡萄最佳的水分调控处理,可达到节水和提高葡萄果实产量和品质的生产效果,其水分调控模式为:土壤含水率为田间持水率的55%~80%,灌水定额为270 m~3/hm~2。  相似文献   

10.
【目的】系统研究不同胁迫组合对水稻生长和土壤氧化还原状况的影响。【方法】通过盆栽试验,设置了2个旱涝交替胁迫处理(T1:轻旱-轻涝-轻旱,T2:重旱-轻涝-重旱)和1个对照处理(CK:常规灌溉),测定了拔节期水稻株高、干物质量、叶片叶绿素和土壤氧化还原电位值(Eh)。【结果】拔节期旱涝交替胁迫处理抑制水稻株高的生长,直至成熟期,T1和T2处理株高仍较CK显著降低了8.54%和13.16%(p0.05);旱涝交替胁迫可以降低水稻叶片叶绿素量,但复水后旱涝交替胁迫处理的水稻叶片叶绿素量逐渐增加,到生育后期,T1和T2处理的水稻叶片中叶绿素量较CK显著增加了26.65%和34.41%(p0.05);收获时,T1和T2处理根质量显著高于CK,T2处理总干质量显著低于T1处理和CK,T1和T2处理的水稻根冠比分别达到了CK的1.40倍和1.67倍(p0.05);拔节期旱涝交替胁迫可以增加Eh,胁迫结束时,T1和T2处理的Eh分别达到了CK的3.31倍和3.23倍(p0.05)。【结论】拔节期旱涝交替胁迫可以降低水稻株高,复水后可以延缓水稻叶片衰老,增加水稻根冠比以及可以改善水稻土的氧化还原状况,但T1和T2处理降低了水稻产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明确腐植酸(HA)对干旱胁迫下燕麦叶片叶绿素荧光特性的调控效应。【方法】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在正常供水(75%田间持水率)、中度干旱胁迫(60%田间持水率)、重度干旱胁迫(45%田间持水率)3个水分条件下喷施HA对燕麦叶片叶绿素量及荧光参数的影响。【结果】①水分胁迫导致Chla+Chlb、Chla/Chlb、Fm、Fv、Fv/Fm、Fv/Fo和qP显著降低,而Fo和NPQ显著升高;②与CK相比,干旱胁迫下HA处理Chla+Chlb提高0.6%~40.82%、Chla/Chlb提高1.13%~30.09%、Fm提高0.7%~121.19%、Fv提高1.0%~171.79%、Fv/Fm提高0.2%~83.89%、Fv/Fo提高1.9%~211.56%、qP提高0.1%~68.30%、NPQ提高6.02%~73.36%、而Fo降低0.70%~14.06%,其中在重度干旱胁迫下均达到显著差异。【结论】干旱胁迫对燕麦PSⅡ光反应系统产生明显伤害,喷施腐植酸可缓解其影响,且在重度干旱胁迫条件下效果最明显。  相似文献   

12.
【目的】揭示水盐胁迫对超高产小麦幼苗生长及根系导水率的影响机制。【方法】以超高产小麦品种“烟农1212”为研究对象,设置水分胁迫、盐分胁迫和水盐胁迫3种胁迫处理(2%PEG6000、0.1%Na Cl和2%PEG6000+0.1%Na Cl)和对照(Hoagland营养液,CK),测定不同处理下的小麦的生长指标、根系导水率及全氮、K+和Na+量,利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分析水盐胁迫下导致小麦幼苗根系导水率降低的因素。【结果】(1)与CK相比,水分胁迫、盐分胁迫和水盐双重胁迫分别使冬小麦幼苗的株高和叶面积显著降低。(2)水分及盐分胁迫处理的根冠比与CK相比分别增加了12%和14%,而在水盐双重胁迫条件下则显著降低了6%。(3)与CK相比,盐分胁迫和水盐双重胁迫显著增加了小麦叶片和根系的Na+/K+比,水分胁迫下的Na+/K+比虽然也有增加,但差异不显著。(4)水分胁迫、盐分胁迫及水盐双重胁迫显著降低了叶片的全氮量。(5)与CK相比,水分、盐分及水盐双重胁迫使小...  相似文献   

13.
干旱胁迫对‘夕阳红’幼苗生长和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a生红花槭‘夕阳红’扦插苗为试材,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水分胁迫对‘夕阳红’生长和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干旱胁迫的加剧,‘夕阳红’苗生长受到抑制,植株高度和茎基生长速率逐渐降低,在重度干旱胁迫下几乎停止生长;随着干旱胁迫加剧,其叶片相对含水率(RWC)和叶绿素逐渐降低,叶片相对电导率、丙二醛(MDA)和脯氨酸(Pro)呈上升趋势;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先上升后下降,在干旱胁迫40d时活性升高到最大,在干旱胁迫50d后开始下降。可见,‘夕阳红’能在干旱胁迫下通过增强保护酶活性及脯氨酸来缓解和修复土壤干旱胁迫所带来的伤害,从而表现出较强的抗干旱特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寻找适宜的低压滴灌节水模式。【方法】以8 a生"不知火"柑橘为试材,2017—2018年在柑橘抽梢开花期(Ⅰ)、幼果期(Ⅱ)、果实膨大期(Ⅲ)和果实成熟期(Ⅳ)各设置4个亏水处理,即轻度亏水(LD)、中度亏水(MD1)、偏重度亏水(MD2)和重度亏水(SD)处理,并设置1个对照(CK,充分灌水)。探究了低压滴灌不同生育期水分亏缺对柑橘叶片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Ⅰ期MD1和LD处理对H_2O_2量、GSH量和PRO量并没有显著影响,但可以显著提高NR活性和产量,分别较CK提高20.9%和21.7%以及5.1%和3.1%;在Ⅱ期进行MD1和LD处理对灌水后的H_2O_2量和GSH量以及PRO量、NR活性和产量都没有显著影响,但可以显著提高作物水分利用效率;在Ⅲ期进行水分亏缺会导致H_2O_2量和GSH量以及PRO量上升,以及NR活性和产量的下降;在Ⅳ期进行LD处理的H_2O_2、GSH、PRO、NR活性和产量均与CK处理无显著差异,但可以提高水分利用效率。【结论】Ⅰ期中度亏水处理(Ⅰ-MD1),Ⅱ期轻度亏水处理(Ⅱ-LD),Ⅲ期充分灌溉,Ⅳ期轻度亏水处理(Ⅳ-LD)在维持柑橘叶片生理活性的同时,可以获得最高产量和较高的水分利用效率,是适合低压滴灌柑橘的灌溉方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外源施用氮素形态配比对黄河三角洲盐渍土区冬小麦幼苗生长的影响。【方法】以3种(0.90、1.90、2.90 g/kg)不同盐渍化程度的滨海盐土为对象,采用室内盆栽培养方法,探究在盐分胁迫下氮素形态配比(以N计,硝态氮、铵态氮质量比依次为100%∶0(N100A0)、75%∶25%(N75A25)、50%∶50%(N50A50)、25%∶75%(N25A75)、0∶100%(N0A100))对冬小麦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1)氮处理对冬小麦幼苗地上、地下部干质量影响极显著,其中N50A50处理冬小麦地上、地下部干质量最大。(2)各盐分水平下,NO_3~--N、NH_4~+-N质量比为75%∶25%能促进冬小麦叶绿素量增加,N50A50处理或N75A25处理有利于小麦幼苗可溶性糖量积累。(3)N50A50处理可显著增加冬小麦幼苗地上、地下部全氮量。【结论】综上所述,在0.90~2.90 g/kg盐度范围内,施用硝态氮和铵态氮的比例为50%∶50%或75%∶25%,有利于冬小麦在苗期更好地吸收氮素营养及积累糖分、叶绿素和干物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叶面喷施外源硒与土壤水分互作对温室番茄植株生长、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方法】以温室番茄(京番404)为研究对象,设置4种外源硒(硒源:Na2SeO3)喷施质量浓度(S0:清水对照,S2.5:2.5mg/L,S5:5 mg/L和S10:10 mg/L)和3种灌溉控制水平(灌水下限分别控制为田间持水率的50%(W1:重度干旱)、田间持水率的65%(W2:轻度干旱)、田间持水率的80%(W3:充分供水))的盆栽试验,研究土壤水分和叶面外源硒喷施质量浓度对温室番茄植株与果实生长、含硒量、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随着灌溉控制水平的增大,株高、茎粗及果实平均生长速率均显著增大,且显著影响了叶片含硒量。叶面喷施外源硒对株高及番茄生长速率的影响达到了显著水平(p<0.01),极显著地影响了叶片和果实含硒量(p<0.001),且随外源硒喷施质量浓度的增大显著增大,与S0处理相比,叶面喷施外源硒处理的平均果实含硒量增加了3.5~14.3倍。平均单果质量、单株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均随灌溉控制水平的增大而增大,随叶面外源硒喷施质...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干旱胁迫以及复水喷施亚精胺对南方红豆杉(Taxus chinensis var. mairei)生理特性的影响,采用盆栽控水法模拟不同干旱环境,设置正常供水(CK)、轻度干旱(T1)、中度干旱(T2)、重度干旱(T3) 4个处理,并施加3种浓度外源亚精胺复水处理(N1、N2、N3),探究不同干旱条件下南方红豆杉的抗旱机理,对比出最佳的外源亚精胺复水浓度。结果表明:干旱胁迫在短期内可显著提高南方红豆杉叶片的叶绿素总含量、SOD活性以及可溶性蛋白含量,并显著增加丙二醛(MDA)的累积(P<0.05),且随胁迫时间的延长呈不同的波动变化,在重度干旱胁迫下,其各项数值的变化幅度更大,SOD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峰值来临时间越早。复水试验中,喷施3种浓度的亚精胺相比单一复水处理(EGCK)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P<0.05),其中对幼苗期南方红豆杉复水+1.0mmol/L外源亚精胺的组合效果(N2)最好,且3种亚精胺浓度对南方红豆杉的干旱恢复作用表现为:N2>N3>N1。综合研究认为,适度的干旱胁迫导致生理代谢活动双向波动,将干旱胁迫锻炼和喷施亚精胺结合,可提高南方红...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寻求灌水方式和施加硝化抑制剂3,4-二甲基吡唑磷酸(DMPP)对施肥后夏玉米田土壤氨挥发影响和土壤氮素转化过程的关键驱动因子。【方法】采用通气法,设置常规浅埋滴灌施加DMPP(DI+DMPP)、浅埋交替滴灌施加DMPP(ADI+DMPP)、常规浅埋滴灌不施加DMPP(DI+NO)、浅埋交替滴灌不施加DMPP(ADI+NO)共4个处理,研究灌水方式与添加硝化抑制剂对玉米生育期内氨挥发速率、氨挥发累积量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1)在玉米不同生育阶段,灌水方式和施加DMPP对氨挥发速率的影响不同,其中,施加DMPP可显著提高拔节期、抽雄期、灌浆期的土壤氨挥发速率;交替滴灌只对大喇叭口期的土壤氨挥发速率有显著降低作用。(2)交替滴灌较常规滴灌显著降低了12.70%~45.45%的氨挥发累积量,然而,施加DMPP处理对玉米土壤氨挥发累积量有显著促进作用。【结论】交替滴灌灌水而不施加硝化抑制剂DMPP的组合处理(ADI+NO)在氨挥发减排方面效果最优。  相似文献   

19.
朱菲菲  朱学栋 《农业工程》2014,4(5):109-112
以灰毡毛忍冬为试验对象,研究外源ABA处理对200 mmolL NaCl胁迫下Ca2+、EGTA、DPI对灰毡毛忍冬幼苗保护酶和NADPH氧化酶的影响。结果表明:Ca2+处理增加SOD,CAT、NADPH氧化酶活性效应比ABA更显著,EGTA处理显著抑制了灰毡毛忍冬幼苗CAT、SOD、NADPH氧化酶活性,EGTA+ABA处理CAT、SOD、NADPH氧化酶活性没有得到恢复,说明在Ca2+缺乏的环境中ABA对提高保护酶活性没有显著性作用。DPI处理显著抑制了灰毡毛忍冬幼苗CAT、SOD、NADPH氧化酶活性,并且在加入ABA后CAT、SOD、NADPH氧化酶活性也没得到恢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水盐胁迫下玉米茎木质部水力特征、光合作用和生长指标的响应,深入探究水盐胁迫诱导茎木质部栓塞形成的机理。【方法】通过室内玉米桶栽试验,设置水分胁迫(LD)、盐分胁迫(WS)和水盐联合胁迫(SY)3个胁迫处理,以无水盐胁迫处理作为对照(CK),研究水盐胁迫对玉米叶、根水势及玉米茎木质部水力特性的影响。【结果】与CK相比,水盐胁迫下玉米根、叶水势均有明显降低,叶-土水势差从大到小的顺序依次为CKLD处理WS处理SY处理;茎干的初始水力导度Ki和茎流速率明显降低,其变化趋势与叶-土系统水势差变化趋势一致,相应地茎木质部水力导度损失百分比PLC显著增大;同时,玉米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呈CKLD处理、WS处理SY处理,株高和叶片长度均表现为CKLD处理WS处理SY处理。【结论】水盐胁迫均会降低玉米水势,使植株体内渗透势平衡遭到破坏,导致玉米光合性能受到抑制,使茎木质部内产生空穴化和栓塞现象,且不同胁迫方式导致不同程度的栓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