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运用三维分子荧光光谱法,研究博斯腾湖中的天然溶解有机质(DOM)。结果显示:博斯腾湖沉积物孔隙水DOM出现了2~4个明显的荧光峰,峰A和峰C为类蛋白峰,峰B为类富里酸峰,峰D为类腐殖酸峰。博斯腾湖不同采样点沉积物孔隙水DOM中类蛋白物质荧光强度普遍高于类腐殖质(富里酸和腐殖酸)荧光强度。各峰荧光强度从黄水沟入湖口到湖中心呈下降趋势。盐度与各采样点的DOM荧光特征没有明显的相关性。DOM荧光强度随着沉积深度总体呈上升趋势。博斯腾湖沉积物孔隙水DOM的r(B/D)(富里酸峰与腐殖酸峰荧光强度比)平均值为1.01,腐殖质荧光强度较稳定,有机质结构和成熟度变化不明显,可能源自同一个。荧光指数平均值为1.82,说明其DOM中的腐殖质主要源于生物输入。  相似文献   

2.
以鄂尔多斯地区的小叶杨(Populus simonii)、沙蒿(Artemisia desertorum)和沙柳(Salix psammophila)以及豫中平原地区的毛白杨(Populus tomentosa)植物落叶提取的溶解性有机质(Dissolved Organic Matter,DOM)为研究对象,通过对DOM理化指标的测试,结合紫外-可见和三维荧光光谱技术,对DOM中的有机物结构特征和含量关系进行了对比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四种植物DOM中DOC和COD显著相关(r~2=0.96),且DOC、COD、富里酸及腐殖酸的荧光峰强均与pH呈现较好的线性负相关关系。单位有机碳总荧光峰强可以用来较好地指示植物DOM含量。对于在干旱地区的植物落叶DOM中芳香族蛋白类有机物含量均明显高于毛白杨,并且沙柳DOM中含有羰基和共轭羰基的官能团,而毛白杨的荧光类有机质则以腐殖酸类物质为主,其总荧光峰强要明显低于其他三种植物。土壤等因素的区域性差异对植物的盐分含量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3.
为明确编码Ⅲ型分泌系统(typeⅢsecretion system,T3SS)中重要核心蛋白的hrcS基因对西瓜噬酸菌Acidovorax citrulli致病力的影响,以西瓜噬酸菌野生型菌株Aac5为对象,通过基因敲除构建hrcS基因缺失突变菌株ΔhrcS及其互补菌株ΔhrcS-comp,测定其致病力及致病相关基因表达量、烟草过敏性反应能力、运动能力及运动能力相关基因表达量、生物膜形成能力和离体生长能力。结果显示,与野生型菌株Aac5相比,hrcS基因缺失突变菌株丧失了对寄主的致病能力和引起非寄主烟草过敏性反应能力,运动能力显著增强了191.75%,生物膜形成能力显著下降了43.90%,离体生长能力在达到对数期后呈下降趋势。hrcS基因缺失使西瓜噬酸菌T3SS中hrpG、hrpX和hrpE基因以及鞭毛fliC基因表达量显著上调,分别为野生型菌株的2.27倍、2.38倍、1.26倍和1.77倍,hrcQ基因表达量显著下调,仅为野生型菌株的50.75%。表明hrcS基因在维持西瓜噬酸菌致病能力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高倩  陈盼盼  王毅 《农药学学报》2022,24(5):1248-1258
为明确硝磺草酮胁迫对玉米的生理效应及其在玉米田使用的安全性,采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同步荧光光谱、三维荧光光谱和二维相关分析 (2D-COS) 技术,研究了不同浓度硝磺草酮对玉米叶片中叶绿素及类胡萝卜素含量,根、茎、叶鲜重和根系分泌物荧光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硝磺草酮质量浓度为5和10 mg/L时,胁迫10及14 d后,玉米叶片中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以及根、茎、叶鲜重均显著降低。同步荧光光谱、三维荧光光谱和2D-COS技术分析揭示,玉米根系分泌物中类蛋白和类腐殖质的荧光强度发生了显著变化,并且随着硝磺草酮浓度升高、胁迫时间延长,上述变化越明显;但其225~235 nm处的类蛋白荧光峰强度在胁迫7、10和14 d时反而增强,结合2D-COS分析发现,280~325 nm处的类蛋白荧光基团先与硝磺草酮进行结合。研究表明,硝磺草酮质量浓度高于5 mg/L,胁迫10 d后对玉米的正常生长会产生不利影响,研究结果可为评价硝磺草酮在玉米田使用的安全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文冠果对干旱胁迫的光合生理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盆栽试验,以抗旱性强弱不同的两个种源地文冠果为试验材料,对干旱胁迫下文冠果的光合生理指标进行较为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①干旱胁迫条件下两个种源地文冠果叶片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Cond)、蒸腾速率(Tr)、叶绿素含量(Chl)都有不同幅度的下降。抗旱性强的文冠果(新疆喀什)随着干旱胁迫的加剧,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叶绿素含量下降较慢。②轻度干旱胁迫下气孔限制是影响两个种源地文冠果 Pn下降的主要因素;中度和重度干旱胁迫下,非气孔限制是两个种源地文冠果 Pn下降的主要因素。③叶绿素荧光参数研究表明:干旱胁迫条件下两个种源地文冠果PSⅡ反应中心光化学效率(Fv/Fm )、PSⅡ潜在活性(Fv/Fo )均降低;PSⅡ光化学淬灭系数(qP)均降低,而PSⅡ非光化学淬灭系数(qNP)则增大。总体上,与抗旱性弱的文冠果相比,抗旱性强的文冠果的 Fv/Fm和Fv/Fo下降幅度较小,PSⅡ的光化学能力和PSⅡ潜在活性均较强;PSⅡ光化学淬灭系数(qP)降低的幅度较小且PSⅡ非光化学淬灭系数(qNP)降低幅度较大。  相似文献   

6.
为明确不同秸秆还田结合耕作措施下土壤有机碳组分的变化特征,基于6 a秸秆还田长期定位试验,利用三维荧光光谱技术,对CK(不深松+不秸秆还田)、NFG(不深松+每年秸秆还田)、EFG(隔一年深松+每年秸秆还田)、TFG(隔两年深松+每年秸秆还田)和SFG(连年深松+每年秸秆还田)处理下土壤有机碳(SOC)含量及胡敏酸(HA)结构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与CK相比,EFG处理0~10 cm土层的SOC、HA含量和PQ值分别显著增加25.23%、16.19%和4.27%,FA含量降低4.55%。10~20 cm土层,EFG处理的SOC含量最高,较CK增加13.18%;SFG处理的HA和FA含量较CK提高最多,增幅分别为13.27%和32.74%。通过HA三维荧光图谱发现,与CK(Ex/Em=270/455,270/460)相比,EFG(Ex/Em=280/455,270/465)处理下0~10 cm和10~20 cm土层中的HA荧光峰波长均有红移现象。土壤胡敏酸中包含两个组分,C1(Ex/Em=270/280)和C2(Ex/Em=440/515)同为类腐殖酸物质,胡敏酸整体腐殖化程度较高,结构较为复杂;其中EFG和TFG处理的C2组分所占比例最高,分别为28.59%和31.38%。各处理的C1和C2组分Fmax值均较CK有所增加,即腐殖化程度增加。综上所述,EFG处理(隔一年深松+每年秸秆还田)通过提升土壤有机碳及腐殖酸类物质含量,增加腐殖化程度,加强了土壤的供肥能力,为黑龙江黑土区较佳的耕作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7.
以浐河西安段为研究区域,基于野外调查及三维荧光技术进行光谱分析,探究了城市河岸带土壤溶解性有机质结构特征及其来源。结果表明:综合荧光指数(FI)、生物源指数(BIX)均显示西安浐河土壤DOM具有较强的生物来源属性;经光谱分析,土壤DOM三维荧光光谱中出现了A、C和D等荧光峰,分别代表类富里酸、类腐殖酸和可溶性微生物代谢产物,且以腐殖质类物质为主(占55. 8-66. 7%),且荧光强度随土层深度增加呈下降趋势。相关分析表明,土壤SOC、p H、AP、NO-3-N等性质影响其DOM荧光特性;FI和BIX可综合表征DOM来源与结构组成。由因子特征分类分析表明,外源有机物的输入对表层20cm土壤DOM来源及其性质有主要影响,植被类型及根系作用对其亦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8.
RsmA属于CrsA/RsmA蛋白家族成员,是一类RNA结合蛋白,作为一类全局性的转录后调控因子,调控碳代谢、生物膜形成、游动性以及致病性相关基因的表达等。同源性搜索结果显示,水稻条斑病菌(Xanthomonas oryzae pv.oryzicola,Xoc)RS105中存在rsmA基因,其与白叶枯病菌(Xanthomonas oryzae pv.oryzae,Xoo)PXO99A的rsmAXoo同源性为100%。但是,r smAXoc基因在致病性中的功能未知。本研究构建了Xoc的rsmA缺失突变体RΔrsmA。寄主水稻和非寄主烟草接种结果显示,RΔrsmA在水稻上仍具有致病性,在非寄主烟草上也能够激发HR反应,这些结果与已鉴定的Xoo rsmA突变体表型不一致。但是,与野生型菌株相比,RΔrsmA在感病水稻上的毒性显著降低;在丰富和贫乏的培养基中,RΔrsmA的生长能力也明显减弱。其他毒性相关表型的测定结果显示,与野生型菌株相比,RΔrsmA在半固体培养基上的游动能力减弱,生物膜形成能力增强,胞外多糖产量明显降低,胞外蛋白酶的活性增加。这些结果暗示在Xoc中rsmA为重要的毒性相关基因,在Xoo和Xoc中RsmA在致病性中的功能存在一定的差异,RsmA下游调控基因的鉴定可能为解析其在2个水稻致病变种中功能的差异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9.
β-环糊精(β-CD)与中性红(NR)在碱性缓冲溶液中形成包合物(β-CD-NR),使中性红的荧光强度F增大,而加入梨小食心虫性诱剂主要成分顺-8-十二碳烯醇乙酸酯(Z8-12:Ac)后,β-CD-NR的荧光发生猝灭,以此建立了测定Z8-12:Ac含量的新方法:在含有1.0 mL 1.0×10-3 mol/L中性红、5.0 mL 1.0×10-2 mol/L的β-CD、7.0 mL 0.2 mol/L的NaH2PO4-Na2HPO4缓冲溶液(pH 7.4)的荧光体系中,加入Z8-12:Ac,以双蒸水定容至25.0 mL,超声反应20 min后,将其放置在4℃的环境下冷却,得待测液。在激发波长为460 nm、发射波长为580 nm的条件下测定待测液的荧光强度Fβ-CD-NR体系的荧光强度F0,计算荧光猝灭值ΔF(ΔFF0F)。比较分析不同浓度的Z8-12:Ac标准溶液与相应的荧光猝灭值ΔF的关系,结果表明:在Z8-12:Ac浓度为1.0×10-4~4.0×10-4 mol/L范围内,荧光猝灭值ΔF与Z8-12:Ac的浓度c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方程为:ΔF=28.3 c—16.8,R2=0.9978。对2.0×10-4 mol/L的Z8-12:Ac溶液进行11次平行测定,得出方法检出限为1.25×10-5 mol/L(S/N=3),RSD为±1.5%,方法灵敏度和精密度良好。加标回收率在98.0%~103.0%,说明方法准确度良好。利用新方法测定了田间梨小诱芯中Z8-12:Ac随时间的残留量,统计了不同残留量对应的诱虫量。结果表明,本方法可以成功测定不同天数下诱芯中Z8-12:Ac的残留量,掌握了诱芯中Z8-12:Ac的衰减趋势,而且与实际诱虫量变化趋势基本吻合。本方法可为确保田间虫情监测预报的精确性以及保持性诱芯的诱杀效果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0.
 以N-乙酰高丝氨酸内酯(N-acyl-homoserine lactone, AHL)为信号分子的群体感应(quorum-sensing, QS)系统是很多病原细菌的重要致病性调控因子。本文自甜瓜果斑病菌——西瓜食酸菌(Acidovorax citrulli)菌株MH21中克隆到AHL信号合成基因luxIMH21,并构建了其缺失突变体MΔluxIMH21及转化有AHL信号降解酶编码基因aiiAaidH的工程菌株MAiiA和MAidH。信号检测结果显示MΔluxIMH21、MAiiA和MAidH菌株均无AHL信号产生,同时细菌的游动能力及在基本培养基中的生长速率均显著下降,但对细菌生物膜形成和在非寄主植物烟草上诱导过敏性坏死反应的能力没有影响。盆栽条件下,经低浓度(104 CFU/mL)MΔluxIMH21、MAiiA和MAidH菌株处理的甜瓜种子萌发后幼苗死亡率显著低于野生型MH21和luxIMH21基因互补菌株MΔluxIMH21HB的处理;而高浓度细菌(108 CFU/mL)处理种子后,除MAidH菌株处理引起的死苗率明显低于野生型MH21处理,其他菌株与MH21没有显著差异。子叶注射试验也得到相似的结果,以低浓度细菌(104 CFU/mL)注射甜瓜子叶后发现MΔluxIMH21、 MAiiA和MAidH菌株甜瓜子叶中的繁殖速率及对子叶的致病力与野生型MH21相比均显著下降;而高浓度细菌(108 CFU/mL)处理子叶时,MΔluxIMH21和MAiiA菌株与野生菌MH21相比致病力无显著差异,仅有MAidH菌株的致病力明显下降。说明QS系统影响菌株MH21在低细菌浓度下对甜瓜幼苗的致病力,这种作用可能与影响细菌生长有关。  相似文献   

11.
采用衍生化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研究了阿维菌素及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甲维盐)在甲基咪唑存在下与三氟乙酸酐衍生化反应后样品溶液放置时间及保存温度对检测结果的影响。研究表明:在常温下,阿维菌素衍生化反应溶液放置180 min后、甲维盐衍生化反应溶液放置360 min后,两者衍生化产物的峰面积即急剧下降;衍生化反应20 min后,样品于4 ℃下保存(冷藏),阿维菌素在 2 d内、甲维盐在3 d内,两者衍生化产物的检测结果保持稳定;而在-20 ℃下保存(冷冻),5 d内可保证阿维菌素和甲维盐衍生化后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因此在运用衍生化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时,应严格控制好衍生化反应后样品溶液的放置时间及保存温度,以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2.
建立了一种测定6类液体农药制剂中烷基酚(alkylphenols,APs)及其聚氧乙烯醚类(alkylphenol ethoxylates,APEOs)助剂的高效液相色谱-荧光分析方法。乳油、水剂、水乳剂、悬浮剂、可溶液剂和微乳剂样品均经甲醇超声辅助提取,稀释后过聚丙烯膜,采用Poroshell 120 EC-C18(4.6 mm×100 mm,2.7 μm)分离,V(甲醇):V(乙腈):V(水)=75.5:6.5:18.0三元流动相等度洗脱,荧光检测器检测,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在0.05~10或0.1~20 mg/L范围内,APs和APEOs的峰面积与其质量浓度间呈良好线性关系(R2均大于0.999 8);在添加水平范围内(APs:0.5、2、5 mg/g;APEOs:1、5、25、50 mg/g),6类液体农药剂型中APs和APEOs的平均回收率为73%~110%,相对标准偏差为0.6%~14.9%,方法的定量限在0.5~1 mg/g。该方法简单、快速、准确,适用于不同液体农药制剂中烷基酚及其聚氧乙烯醚类助剂的测定。  相似文献   

13.
为了明确杨树溃疡病生防菌吡咯伯克霍尔德氏菌JK-SH007的群体感应系统是否与其内生定殖相关,本文通过群体感应指示菌紫色杆菌CV026和液相色谱串联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技术(HPLC-Q-TOF-MS)确定其群体感应信号物质种类,并利用结晶紫染色、菌体回收、GFP标记等技术,研究其群体感应信号物质对该菌株生物膜及在杨树苗内的定殖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菌株JK-SH007产生的群体感应信号物质为含8个碳原子酰基侧链的辛酰基-L-高丝氨酸内酯(C8-HSL)。群体感应信号物质C8-HSL的添加对该菌株生物膜及在杨树苗内的定殖能力有影响,并且呈现低浓度促进,较高浓度抑制的规律。C8-HSL的添加与菌株JK-SH007生物膜的OD值和菌体量具有显著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23和0.756。当添加1.0% C8-HSL终浓度达到5×10-8 g/L时,菌株JK-SH007生物膜的形成量达到峰值。荧光显微镜镜检发现,当添加100 μL C8-HSL时,杨树组培苗根和茎中GFP荧光标记的菌株JK-SH007的定殖数量明显较CK多。菌株JK-SH007的群体感应与其在杨树内的内生定殖能力密切相关,群体感应信号物质C8-HSL具有增强菌株JK-SH007内生定殖的能力,同时也表明该物质有利于该菌株生防效果的发挥。  相似文献   

14.
采用Tenax-TA吸附剂吸附法结合气相色谱和气质联用仪,在不同处理的番茄中共分离鉴定了15种挥发性化合物.这些挥发物主要由绿叶性气味物质、萜烯类物质(包括单萜、倍半萜及其衍生物)和水杨酸甲酯等成分组成.并发现斜纹夜蛾危害与机械损伤对绿叶性气味物质具有相似的诱导作用,而萜烯类物质和水杨酸甲酯等物质在斜纹夜蛾危害植株中的含量显著高于其在健康植株与机械损伤植株中的含量.斜纹夜蛾诱导植物释放的几种挥发物,以及(E)-2-己烯-1-醇和茉莉酸甲酯对萝卜幼苗具有化感作用,表现为对萝卜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其中绿叶性气味物质((E)-2-己烯醛,(Z)-3-己烯-1-醇,(E)-2-己烯-1-醇)和茉莉酸甲酯对萝卜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较强,其次为水杨酸甲酯,而芳樟醇和子丁香烯两种萜类物质的抑制作用相对较小.同时证实这些挥发物的化感活性有明显的浓度效应.  相似文献   

15.
去饱和酶(Fatty acid desaturase,FAD)是生物体不饱和脂肪酸合成中的关键酶,酰基辅酶AΔ11去饱和酶基因是其中重要的一种。本试验基于七星瓢虫Coccinella septempunctata L.转录组数据,利用RT-PCR和RACE技术从滞育七星瓢虫中克隆得到酰基辅酶AΔ11去饱和酶基因全长,并命名为CsFadΔ11(GenBank登录号:MF458996),该基因全长1447 bp,开放阅读框(ORF)1095 bp,编码364个氨基酸,预测蛋白质分子量为42.99 kD,等电点(pI)为8.87,无信号肽。氨基酸序列分析结果表明,CsFadΔ11有3个组氨酸富集区和6个跨膜结构域,与膜翅目的内华达古白蚁Zootermopsis nevadensis同源性较高。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研究其时间表达模式,发现CsFadΔ11基因在七星瓢虫初羽化、滞育诱导10 d、滞育诱导20 d、滞育初期、滞育后期、滞育解除期以及正常发育状态下均有所表达,且在滞育早期表达量最高,其次是在滞育解除个体中。其整体表达趋势与相应时期脂积累变化情况基本相符,推测CsFadΔ11基因参与七星瓢虫脂积累调控,并进一步影响七星瓢虫滞育。  相似文献   

16.
本文研究了对多种植物病原真菌均表现出良好抑菌活性的菌株A01发酵液中活性成分对热、酸碱、蛋白酶及紫外线的稳定性,并采用pH纸层析、捷克氏八溶剂系统纸层析、纸电泳和紫外波长扫描等方法对其进行了化学类型的早期鉴别。结果表明,菌株A01发酵液中活性物质在中性及偏碱性环境中比较稳定;100℃处理30min相对活性还保持在81.19%;对蛋白酶不敏感,但对紫外线较敏感;紫外扫描在291、305和319nm处有典型共轭四烯生色基团的吸收峰,结合纸层析和纸电泳结果,表明该活性物质归为四烯类中性抗生素。  相似文献   

17.
为了寻找新的高生物活性农药,通过2-氨基-5-(1-邻氯苯氧乙基)-1,3,4-噻二唑与芳氧乙酰基异硫氰酸酯反应,合成了9个新的芳氧乙酰基硫脲,初步的生物活性测定结果表明,部分目标化合物具有良好的植物生长调节活性,其中2c、2d具有较好的生长素活性,其生长促进率分别为26.9%和27.2%.  相似文献   

18.
为获得活性更佳且同时具备苯甲酰基脲类和氨基甲酸酯类活性的新型双靶标杀虫剂——N-氯磺基-N-甲基氨基甲酸酯衍生物,构建此类化合物的三维定量构效关系(three-dimensional quantitative structure-activity relationship,3D-QSAR)模型,以18种具有双靶标活性的N-氯磺基-N-甲基氨基甲酸酯衍生物为训练集,分别采用比较分子力场分析(comparative molecular field analysis,CoMFA)法和比较分子相似性指数分析(comparative molecular similarity index analysis,CoMSIA)法进行3D-QSAR模型的构建,基于3D-QSAR模型分析同一骨架取代基的变化带给化合物的活性变化,预测不同力场对化合物活性的影响,并对设计的衍生化合物进行活性预测分析。结果表明,经CoMFA法和CoMSIA法构建的3D-QSAR模型可信度高(交叉验证系数q2分别为0.728和0.563),且有良好的活性预测能力(非交叉验证系数r2分别为0.954和0.981)。基于该模型得到的化合物预测活性与实际活性残差较小且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进一步证明所得3D-QSAR模型的可靠性。通过分析3D-QSAR模型的力场分布,推测在R1基团处引入位阻较大的疏水性基团、在R2基团苯环的邻位引入同时具有负电性和疏水性但不含卤素原子的基团、用负电性的大位阻基团取代R基团等均可提高N-氯磺基-N-甲基氨基甲酸酯的活性。基于此设计的20种衍生化合物的活性变化从正反两方面印证了该推测的合理性。研究成果可用于指导兼具苯甲酰基脲类和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作用机制的N-氯磺基-N-甲基氨基甲酸酯衍生物的设计。  相似文献   

19.
不同枸杞品种叶绿素荧光参数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田间试验条件下, 以宁杞1号、宁杞2号、大麻叶和蒙杞1号为材料,采用叶绿素荧光技术测定了不同枸杞品种的叶绿素荧光参数,并测定供试品种的叶绿素含量。结果表明:宁杞2号的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WTBX](Fv/Fm)[WTBZ]和PSⅡ潜在活性[WTBX](Fv/Fo)[WTBZ]值显著高于其他3个品种。在不同光照强度(PAR,0~2 847 μmol·m-2·s-1)下,实际光合量子产量[WTBX]〔Y[WTBZ](Ⅱ)〕、有效光合量子产量[WTBX](Fv′/Fm′)、光化学淬灭系数(qP)和表观电子传递速率(ETR) 的变化差异显著,其中宁杞2号最大,其次是蒙杞1号和大麻叶,最小的是宁杞1号。拟合参数ETR变化的初始斜率α与ETR的变化趋势一致。[WTBZ]宁杞2号的叶绿素a、总叶绿素的含量也最高。叶绿素总含量与[WTBX]Y[WTBZ](Ⅱ)、[WTBX]Fv′/Fm′、 qP和ETR成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与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Q)成负相关。[WTBZ][JP2]由此得知,在特定环境下供试品种中宁杞2号有较高的PSⅡ生理活性和潜在生物产量的生理基础,光合能力最强;其次是蒙杞1号和大麻叶,宁杞1号较弱。  相似文献   

20.
番茄环斑病毒单克隆抗体细胞株的建立及检测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纯化的番茄环斑病毒(TmRSV)免痊Balb/c小白鼠,取脾细胞与SP2/0骨髓瘤细胞融合。筛选出6株分泌TmRSV单克隆抗体(McAb)杂交瘤细胞株。抗体免疫球旦白分属于1gG2a,IgG3和1gM。用免疫电镜诱捕法检测,6个McAb与加拿大分离物反应均为阳性,其中CE3,CG8,9G9不与西德分离物反应。属于1gG3的单抗具有与A旦白结合的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