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2 毫秒
1.
研究了纳米固体超强酸SO4^2-/ZrO2催化松油醇乙酰化反应。通过正交试验得出反应的最佳工艺条件:反应温度50℃,反应时间5h,催化剂用量3%,乙酐和松油醇摩尔比(酐醇比)为1.3:1。在此条件下进行稳定性实验,产物中总酯的含量为92.79%,主要副产物柠檬烯和异松油烯的含量为5.27%,松油醇的转化率100%;催化剂的活性和选择性都优于普通固体超强酸,而且可重复使用5次。  相似文献   

2.
用几种稀土元素对单一型固体超强酸SO2-4/TiO2进行改性.结果表明,用Ce4 改性效果较好,且当Ce4 质量分数为7.5 %、经500 ℃焙烧3 h后催化剂SO2-4/TiO2-Ce4 的催化活性最佳,并用TEM、XRD和IR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该改性催化剂属于纳米级材料,粒径为32 nm,粒度均匀.并以该固体超强酸SO2-4/TiO2-Ce4 为催化剂,松油醇和乙酸酐为原料合成乙酸松油酯.利用正交试验得到适宜的合成条件为:反应温度70 ℃、催化剂用量3 %、松油醇与乙酸酐物质的量之比为1∶1.5、反应时间6 h.在此条件下,松油醇转化率达99 %,产物中乙酸松油酯含量达90 %.与普通型固体超强酸进行比较,SO2-4/TiO2-Ce4 具有更高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  相似文献   

3.
用几种稀土元素对单一型固体超强酸SO24-/TiO2进行改性。结果表明,用Ce4 改性效果较好,且当Ce4 质量分数为7.5%、经500℃焙烧3h后催化剂SO24-/TiO2-Ce4 的催化活性最佳,并用TEM、XRD和IR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该改性催化剂属于纳米级材料,粒径为32nm,粒度均匀。并以该固体超强酸SO24-/TiO2-Ce4 为催化剂,松油醇和乙酸酐为原料合成乙酸松油酯。利用正交试验得到适宜的合成条件为:反应温度70℃、催化剂用量3%、松油醇与乙酸酐物质的量之比为1∶1.5、反应时间6h。在此条件下,松油醇转化率达99%,产物中乙酸松油酯含量达90%。与普通型固体超强酸进行比较,SO24-/TiO2-Ce4 具有更高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  相似文献   

4.
首次采用纳米级固体超强酸SO2-4/ZrO2为催化剂合成乙酸芳樟酯,考察了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乙酐与芳樟醇摩尔比(酐醇比)等因素对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反应温度30℃、反应时间6.5 h、催化剂用量为原料质量的2.5%、酐醇比为2.51时,芳樟醇转化率为93.2%,产物中乙酸芳樟酯含量为53.78%,总酯含量为76.89%.通过与其它催化剂对比发现,本实验反应时间较短,催化剂可重复使用,有较好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5.
一种新型催化合成α-松油醇的固体催化剂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武力 《西部林业科学》2007,36(1):99-102
通过用固体超强酸Zr02/SO4-为催化剂催化松节油水合反应的实验,从中考察了此固体催化剂的催化性能,研究了合成α-松油醇的最佳工艺条件。实验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80℃,催化剂用量为松节油质量的5%,反应时间10 h,松节油∶溶剂∶助剂∶水为1∶1∶1∶2(质量比)时,其α-蒎烯的转化率为90%,生成α-松油醇的选择性为64.96%。并对α-蒎烯和松油醇理想气体的△Hfφ,g、Sgφ进行了估算,为今后的理论研究提供了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6.
催化松节油合成松油醇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用固体超强酸MoO3/ZrO2催化松节油水合反应,考察了催化剂的催化性能与其酸强度的关系,研究了合成α-松油醇的最佳工艺条件.实验结果表明,催化剂的活性及选择性与其酸强度成正比;在反应温度80 ℃,催化剂用量为松节油质量的8 %,反应时间8 h,F2为助剂,松节油∶溶剂∶助剂∶水为1∶1∶1∶2(质量比)时,α-蒎烯的转化率为85 %,生成α-松油醇的选择性为68.1 %.  相似文献   

7.
首次采用纳米级固体超强酸SO4^2-/ZrO2为催化剂合成乙酸芳樟酯,考察了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乙酐与芳樟醇摩尔比(酐醇比)等因素对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反应温度30℃、反应时间6.5h、催化剂用量为原料质量的2.5%、酐醇比为2.5:1时,芳樟醇转化率为93.2%,产物中乙酸芳樟酯含量为53.78%,总酯含量为76.89%。通过与其它催化剂对比发现,本实验反应时间较短,催化剂可重复使用,有较好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8.
用固体超强酸MoO3/ZrO2催化松节油水合反应.考察了催化剂的催化性能与其酸强度的关系.研究了合成α-松油醇的最佳工艺条件。实验结果表明.催化剂的活性及选择性与其酸强度成正比;在反应温度80℃.催化剂用量为松节油质量的8%.反应时间8h.F2为助剂.松节油:溶剂:助剂:水为1:1:1:2(质量比)时.α-蒎烯的转化率为85%.生成α-松油醇的选择性为68.1%。  相似文献   

9.
采用微波间歇辐照方法研究了微波辐照下乙酸松油酯的合成,确定的最适工艺条件为:催化剂磷酸-乙酐用量为原料松油醇质量的 4 %、微波功率 100 W、反应时间 2 h、酐醇比1.25∶1.最适工艺条件下,松油醇转化率为 96.92 %、乙酸松油酯产率为 86.53 %,其效果均比常规加热下明显提高,且反应时间仅为常规的1/8.  相似文献   

10.
将SO2 - 4/SnO2 固体超强酸用于催化合成松油醇 ,显示出很高的催化活性 ;获得了SO2 - 4/SnO2 制备及松油醇合成的较好工艺条件 :硫酸浓度为 1 0mol/L ,焙烧温度 550℃ ,焙烧时间 3h ,催化剂用量为松节油重量的 8% ,一氯乙酸与松节油的摩尔比为 1 0~ 1 4∶1,反应温度 6 0℃ ,反应时间 8~ 12h。SO2 - 4/SnO2 还具有良好的重复使用性能和再生效果。  相似文献   

11.
山东省高速公路绿化对空气的净化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测定SO2、NO2和CO2气体含量的方法,研究了山东省主要高速公路路侧绿化带,互通立交区、入口匝道区和服务区绿地对空气的净化效果。测定结果表明,路侧绿化带对SO2有较明显的净化作用,互通立交区、入口匝道区和服务区的绿化对SO2和NO2均有较好的吸收净化作用,而高速路绿化对CO2含量的影响则较小。  相似文献   

12.
两个方向的费希尔主成分分析方法(2D)^2FPCA结合了二维主成分分析方法(2DPCA)和二维费希尔线性方法(2DFLD)的特点,很好地解决2DPCA特征提取时比传统PCA需要更多系数来表达图像信息的问题。根据木材体视图受光照影响及同一树种的样本图片之间差别较大等特点,适当增加了识别的类内散布矩阵从而提高了木材的识别率。(2D)^2FPCA为木材的智能识别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13.
以"津研7号"和"津春4号"黄瓜幼苗为材料,在其生长期外施不同浓度的H2O2,研究了H2O2对黄瓜幼苗抗低温胁迫的影响.结果表明:黄瓜幼苗经低温胁迫后,其电导率和丙二醛含量急剧上升,而过氧化物酶活性和可溶性蛋白含量明显降低;与对照相比,外施H2O2能提高其过氧化物酶活性,降低膜渗漏率,增加可溶性蛋白含量,减缓膜脂过氧化作用,从而提高黄瓜幼苗的抗低温胁迫能力,其中以10 mmol.L-1的H2O2处理效果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4.
以自制诺卜醇和乙酸为原料,固体超强酸SO2-4/ZrO2-TiO2为催化剂,甲苯为带水剂,在微波辐射条件下合成乙酸诺卜酯,考察了微波辐射条件和催化剂制备条件、催化剂用量等对乙酸诺卜酯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微波辐射温度、时间及催化剂的制备条件和用量对乙酸诺卜酯得率有较大影响.优化的工艺条件为:诺卜醇质量 20 g,醇酸物质的量比1:1.15,微波辐射温度 105 ℃,微波功率 650 W,辐射时间 85 min,催化剂SO2-4/ZrO2-TiO2(Ti与Zr质量之比为6:1,焙烧温度 450 ℃)用量为诺卜醇质量的 2.5 ﹪,该条件下乙酸诺卜酯得率 81.3 ﹪.此外,催化剂可重复使用4次.与普通加热反应相比,时间缩短,产物得率提高.  相似文献   

15.
油桐光系统性状测定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6,他引:6  
用叶绿素荧光技术和叶红外 82 0 nm吸收技术测定了 0 .3 ppm SO2 和 2 % O2 测定环境对于油桐 (Vernicia fordii) PS 和PS 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测定环境对光系统的光能转换效率和潜在活性产生影响。2 % O2 测定环境下对照、处理 (0 .3 ppm SO2 熏气处理 10 8d)的光能利用效率、PS 和 PS 的光能转换效率和潜在活性均明显下降。2 % O2 测定环境使对照的 Ft明显下降 ,ETR略有下降 ,qp几乎不变 ,q N明显上升 ;使处理的 F1 、ETR、qp明显下降 ,q N明显上升。 0 .3 ppm SO2 测定环境下对照的光能利用效率、PS 的光能转换效率和 PS 的潜在活性均下降 ;Ft、ETR、q N、qp均有所下降 ,且 qp下降十分明显 ,q N明显上升 ;PS 的光能转换效率和潜在活性明显下降。 0 .3 ppm SO2 测定环境下处理的光能利用效率和 PS 的潜在活性均下降 ,PS 的光能转换效率升高 ;Ft几乎不变 ,ETR下降 ,qp和 q N上升 ;使处理叶片 PS 的光能转换效率和潜在活性明显下降。对照叶片中有 15 %的电子流向光呼吸 ;与对照相比处理叶片中流向光呼吸的电子增加 82 %。  相似文献   

16.
为了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选择吸附填料提供基础数据,比较了人工沸石、膨胀蛭石、天然沸石、硅藻土4种矿物吸附Zn2+和Cd2+离子的能力.结果表明:4种矿物吸附Zn2+和Cd2+离子的容量大小顺序为人工沸石天然沸石>膨胀蛭石>硅藻土;给定废水锌、镉离子去除率目标,4种矿物使用成本大小的顺序为硅藻土>人工沸石>膨胀蛭石>天然沸石.说明在比较的矿物吸附剂中,天然沸石与膨胀蛭石是最佳的人工湿地填料.  相似文献   

17.
液/固离子吸附体系中的强度因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离子质量浓度25~500 mg.L-1和吸附剂(蛭石)质量浓度10~150 g.L-1范围内分析测试了平衡固液体系中Zn、Cd离子等温吸附量.试验数据表明:平衡离子吸附密度qe(离子吸附量与吸附剂量的比值)唯一由C0/W0(起始点液相离子浓度C0与吸附剂浓度W0的比值)与Ce/W0(平衡液相离子浓度Ce与W0的比值)的差屿来决定,与离子、吸附剂的浓度及吸附反应过程无关.重复测试证实:给定C0/W0时,qe与Ce/W0具有唯一对应的值.指出液/固相离子吸附体系中的强度因子不是离子的浓度而是离子量与吸附剂量的比值,离子吸附反应的方向与速率取决于系统中离子量与吸附剂量的相对水平,离子吸附反应达到平衡的条件是离子与吸附剂化学势之和在液、固相之间的差异为0.  相似文献   

18.
杨木浸渍填充改性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浸渍填充碳酸钠和氯化钙两种不同的无机盐溶液,使浸入木材的钙离子与碳酸根离子结合。在木材微纤丝间隙和管胞的胞腔中生成稳定的固体化合物碳酸钙,从而使杨木中填充了大量的无机物,得到无机复合木材。实验表明当温度为60℃、CaCl2溶液浓度为40%、Na2CO3溶液浓度为25%时,木材增重率最大,可达32.4%;而且处理过的杨木试件的硬度均比未处理高,且硬度平均提高24.36%。  相似文献   

19.
朱国普 《绿色科技》2013,(8):231-233
以纳米TiO_2作催化剂、H_2O_2为氧化剂,在80W紫外光灯的照射下研究了光催化-化学氧化法对罗丹明B的协同降解效应。结果表明:纳米TiO_2对罗丹明B溶液具有一定的降解效果,在实验中添加适量的H_2O_2溶液会有效提高罗丹明B的脱色率,纳米TiO_2和H_2O_2的投加量以及处理时间对罗丹明B的脱色效果有明显影响,当罗丹明B的初始浓度为10mg/L时,加入1.0mL、35%的H_2O_2溶液以及1.5mg纳米TiO_2,催化反应2h后,罗丹明B溶液的脱色率达到了98.3%。  相似文献   

20.
通过精馏试验,摸索了分离6-氯-2-硝基甲苯混合物的过程参数。精馏柱采用Φ26mm的玻璃柱,内装高效不锈钢三角丝填料,填料高度为900mm,理论板数为27块。实验结果表明,通过双塔精馏,可获得纯度大于96%的6-氯-2-硝基甲苯目标产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