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秧龄,密度,施氮量对中籼X07S/紫恢100号特征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L9(3^4)正交设计,研究了秧龄,密度,施氮量对X07S/紫恢100号的特征特性的影响,方差分析表明,对产量影响程度依次为:施氮量〉密度〉秧龄,且各因素差异均达1%水平,q测验显示,最适秧龄,最适密度,最佳纯氮量分别为38d,0.0万穴/hm^2,150.0kg/hm^2本试验最优处理组合是,秧龄40d,密度9.0万穴/hm^2,纯氮150.0kg/hm^2。  相似文献   

2.
协优57正交栽培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采用L9(34)正交试验,得出秧龄对三系杂交中籼协优57产量的影响最大,氮素水平次之,密度和施钾量的影响较小。协优57在合肥地区作一季中稻种植,以5月18日播种,秧龄43d,施纯氮262.5kg/hm2,密度22.5万~35万穴/hm2 为宜。  相似文献   

3.
结果表明,当前大麦推广品种,在中等肥力下,以150.0kg/hm^2纯氮为佳,而且以底肥为主。若施氮量低于112.5kg/hm^2,不地发挥品的增产潜力,而高于150.9kg/hm^2,投盗效益为负值,不同施氮量对产量的经济效益,主要通过总有效稳数而实现。  相似文献   

4.
两系杂交中籼华安3号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华安3 号最适宜的秧龄、密度、纯氮分别是38d、22.5 或15.0 万穴/hm 2、187.5kg/hm 2。必须施足基面肥,不施促蘖肥,以促苗早发、快发,奠定大穗基础;超前搁田,在每公顷茎蘖苗达150 万时即开始搁田,以稳苗健株,协调群体发展,控制无效分蘖,增加有效积累;合理巧施穗粒肥,养根保叶,活熟到老,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夺取高产。  相似文献   

5.
对遗传工程稻1号进行了播期、播量、秧龄、密度及施氮量的五水平正交旋转组合设计试验,建立了平均每公顷产9 000kg以上的综合农艺数学模型及其优化方案557套,其95%置信度的秧田播种量为150 ̄160.5kg/hm^2,秧龄为39.4 ̄40.8d,播种期为4月21日至23日,每公顷栽25.35 ̄27万穴,本田每公顷施氮113.85 ̄122.1kg。此方案经1994年8个示范点验证,每公顷产量为88  相似文献   

6.
氮肥,密度对水稻产量及纹枯病,褐飞虱发生程度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研究发安徽省沿淮,淮北水稻生产的主要因子(施氮量,栽插密度)对产量,纹枯病和褐飞虱发生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试验范围内(施N:纯75-270kg/hm^2,密度:常规稻15-37.5万穴/hm^2,杂交稻10.5-28.5万穴/hm^2)密度对产量的影响大于氮量;氮肥对纹枯病,褐飞虱发生程度的影响大于密度。根据试验结果综合分析认为,沿淮,淮北稻区,合理的氮肥,密度组配为:常规稻纯N192kg/h  相似文献   

7.
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影响浙油758产量最大因素是播栽期,其次是氮肥用量,种植密度对产量影响不显著,最佳处理组合为9月22日播种10月27移栽,纯氮用量150kg/hm^2,种植密度7.5万株/hm^2,产量达2595kg/hm^2。  相似文献   

8.
杂交油菜皖油9号高产栽培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五因素五水平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对影响油菜产量的播期、密度、施氮肥量、施磷肥量和施钾肥量5个因子关系进行了定量研究,建立了油菜产量对5个栽培因子反应的数学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检验和解析。结果表明,模型极为显著,与实际相吻合,5项栽培因子对油菜产量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影响。在该试验条件下,5个因子的作用大小顺序:施氮肥量>密度>播期>施磷肥量>施钾肥量。并对模型进行模拟寻优,优选出单产在2250kg/hm2以上的最优综合农艺措施组合方案:播期9月13日~9月16日,密度16.5~18.3万株/hm2。肥料施用量:尿素484.5~514.5kg/hm2,过磷酸钙801~852kg/hm2,氯化钾136.5~164.25kg/hm2。经1年的实践检验,验证了该模型符合实际生产,取得明显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运城地区冬油菜主要栽培措施对产量的影响顺序是密度>追施氮肥量>播种期,最佳组合为,播种期9月9日~11日,密度14700~17000株/亩,每亩追施纯氮量4.0~5.4kg,亩产可达150kg左右。  相似文献   

10.
对渭北山旱地地膜高粱的示范表明,地膜高粱国同类地块的地膜玉米增产50%以上。其栽培技术要点为:播种密度9.0万 ̄12.0万株/hm^2,播种行距18 ̄25cm,每穴点种3 ̄4粒、保苗1 ̄2株,施农家肥5.25万kg/hm^2、尿素375 ̄525kg/hm^2(硝酸铵525 ̄675kg/hm^2)、普通过磷酸钙600 ̄750kg/hm^2。  相似文献   

11.
李爱青  陈蔚蓝 《安徽农业科学》1997,25(4):328-329,337
研究了播期、密度和施氮、磷、钾量与红麻产量关系,结果表明,播期和施氮量对产量影响最大,密度、施磷钾量次之。微机分析表明,夏麻每公顷产纤维3000~3750kg,其综合农艺措施的取值范围是:每公顷施纯氮186~196.5kg、P2O590~112.5kg、K2O183~225kg,定苗29.4~30.9万株/hm2,6月12~14日播种;对高产群体产量结构研究表明,3750kg/hm2夏麻产量结构是:有效株19.5~25.5万/hm2,株高320~360cm,茎粗1.38~1.8cm,皮厚1.1~1.4mm;不同施氮方法以苗肥+旺长肥最理想  相似文献   

12.
研究结果表明:甘肃河西冷凉灌区甘蓝型低芥酸菜产量4000kg/hm^2以上的生长模式的叶面积指数苗期0.5、现蕾期2.0、初花期3.0、终花期1.0以上,各栽培根茎粗分别庆达到3.3、6.3、7.2和9.0mm以上;其栽培模式为施纯氮150 ̄225kg/hm^2,五氧化二磷75.0 ̄112.5kg/hm^2,密度75万株/hm^2左右,品种以陇油1号和丹低为宜。  相似文献   

13.
通过二次回归旋转设计和相关、回归分析,研究了秦油二号在双晚茬口育苗移栽情况下,密度、施氮量、施磷量等主要农艺措施与其越冬苗情和经济性状的关系,依据秦油二号栽培措施效应数学模型,运用频率分析法寻优,得出≥3000kg/hm2产量水平的栽培措施方案为,密度10.83~14.91万株/hm2,施N量308.0~344.4kg/hm2,施P2O5量160.4~190.0kg/hm2。  相似文献   

14.
对垦单2号玉米施肥量与密度进行复因子试验,试验采用4个施肥量与3个种植密度,共12个处理。试验结果表明,最佳施肥量与密度组合是:密度6.45万株/hm^2,施肥量210kg/hm^2,其中纯氮126kg/hm^2,纯磷84kg/hm^2,纯磷84kg/hm^2,产量可达到9516kg/hm^2。  相似文献   

15.
紧凑型玉米高产栽培,密度是首要因子,高肥旱平地货产量要达到12t,密度应为7万-7.5万/hm^2,应施碳铵600-750kg/hm^2,并配施磷肥0.9-1.2t/hm^2;一般旱地公倾要达到10.5t产量,应主攻特殊性理和粒重,公顷密度为4.5-5万,施碳铵1.2-1.5t,配施磷肥750kg。  相似文献   

16.
三项高产栽培技术指标研究表明:不同播期、密度和施肥水平对“24631”的产量及其产量结构影响显;播期以11月5日最佳,密度150 ̄225万/hm^2基本苗较宜,每公顷施纯N150kg产量最高,氮、磷、钾配比为1:0.8:0.2。  相似文献   

17.
采用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对不同品种类型玉米夏播制种的氮磷钾肥料三要素进行优化量比探讨。结果表明:玉米夏播制种的增产效应,中早熟型是:磷> 氮> 钾;中晚熟型是:氮> 磷> 钾。获得掖单2号制种产量高于5 625kg/hm 2 的施肥区间是:氮(N)187.5~222.0kg/hm 2;磷(P2O5)142.5~163.5kg/hm 2,钾(K2O)148.5~175.5kg/hm2;N∶P2O5∶K2O= 1∶0.75∶0.79。掖单13号制种产量高于3 600kg/hm 2 的施肥区间是:氮(N)231.0~262.5kg/hm 2,磷(P2O5)130.5~154.5kg/hm2,钾(K2O)120.0~148.5kg/hm2,N∶P2O5∶K2O= 1∶0.58∶0.54。  相似文献   

18.
通过五因素正交旋转组合设计试验得出渭北旱塬甘蓝型油菜在播期、密度、氮肥、磷肥、多效唑5因素作用下,公顷产量超过2250kg是最佳农艺方案:播期为9月6日-9月8日,密度为20.91-23.10万株/hm^2纯氮193.4-242.1kg/hm^2,纯磷122.1-159.4kg/hm^2,多效唑喷施浓度51.4-76.4mg/kg5个因子对产量影响大小的次序,播期〉磷肥〉氮肥〉多效唑〉密度;投入产  相似文献   

19.
密度与氮肥对油菜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采用二次饱和D-最优设计的试验方法,研究密度与氮肥对油菜产量的效应,建立密度与氮肥的产量效应方程,求出最高产量(3201.96kg/hm^2)时的密度为53.45万株/hm^2、施氮量(纯N)为406.23kg/hm^2。生产上应采取“控制密度,增施氮肥”的科学方法来提高油菜产量。  相似文献   

20.
在地膜覆盖条件下,采用二次回归通用旋转组合设计,对影响玉米产量和效益的施氮量、施磷量、施氮肥时期和种植密度四项农艺措施进行了综合研究。结果表明,在北疆灰漠土上,施氮量对产量的贡献最大,其次为种植密度和施磷量,施氮期对肥料效益和产量有明显的作用。通过建立二元二次施肥、密度效应方程模型,最高经济施肥量氮为343.4kg/hm2,五氧化二磷121.5kg/hm2,氮磷比为1∶0.35,种植密度为78450株/hm2,氮肥施肥时期为60%底施,40%12叶追施或一次性底施,此时可达到最高经济产量14602.5kg/hm2,扣除施肥成本,每公顷玉米收入为11056.8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