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植物种植过程中,气候条件对植物的生长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提高植物的成活率,应加强对植物对气候条件变化的反应的研究。植物对气候变化的生理生态响应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基于此,对具体的内容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响应滞差作为一种度量植物耐旱性指标的可能性。选择两个杨树无性系,群众杨44和欧美杨25/86,应用多因子试验,研究在水分胁迫和不同温、湿条件下净光合速率(Pn)与对光量子密度(I)以余弦波形式连续刺激下的滞差响应。应用谐波分析法估计滞差的时间。结果表明,随着胁迫程度的加深,Pn与I的关系由线性相关逐步转为非线性关系,滞差时间由短变长,温度、湿度对这种变化有一定影响。响应滞差(Δt)及Pn与I的相关关系与无性系的耐旱性有一定关系。因此,响应滞差有可能成为度量杨树无性系耐旱性的指标,用于无性系筛选。  相似文献   

3.
《山西农业科学》2013,(4):394-396
分别从宏观角度和微观角度2大方面综述了植物对大气污染的响应。宏观响应包括植物性状、生长代谢及繁殖能力。微观响应包括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细胞膜渗透率、电子传递速率的变化反应及植物细胞液中线粒体和质体的变化。植物对大气污染的宏观响应是微观响应长期积累的结果,植物对大气污染的微观响应是以宏观响应的形式进行体现。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响应滞差作为一种度量植物耐量性指标的可能性,选择两个杨树无性系、群众杨44和欧美杨25/86,应用多因子试验,研究在水分胁迫和不同温、湿条件下净光合速度(Pn)与对光量子密度(I)以余弦波形式连续刺激下的滞差响应。应用谐波分析法估计滞差的时间。结果表明,随着胁迫程度的加Pn与I的关系由线性相关逐步转为非线性关系,滞差时间由短变长,温度、湿度对这种变化有一定的影响。响应滞关(△t)及Pn与I的  相似文献   

5.
盐胁迫是农业生产的重要限制因子之一,土壤中的盐分在时间和空间上呈现普遍的异质性,植物对这种盐分差异性十分敏感。深入了解植物对异质盐胁迫的响应模式,对于改善植物在非一致性盐胁迫下的抗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实际农业生产中,植物对土壤异质盐胁迫的响应存在较大差异。本研究综述了土壤盐分异质性分布成因及近年来盐分空间异质性对植物生长影响的研究进展,主要内容包括:①土壤盐分空间异质性成因及分布;②土壤盐分空间异质性对植物地上部生长的影响;③植物根系对土壤盐分空间异质性的响应;④土壤盐分空间异质性对植物生长和根区盐分含量的关系。展望了土壤盐分空间异质性对植物生长影响的可行性研究。参65  相似文献   

6.
以濒危植物桫椤为研究材料,使用Li-6400便携式光合测定系统测定光合-光响应曲线,应用直角双曲线模型、非直角双曲线模型和修正的直角双曲线模型3种模型进行模拟研究,并探讨不同模型对桫椤光响应及CO_2响应中的适用性。结果表明:采用修正直角双曲线模型拟合的桫椤光响应参数为0.077,Pnmax、Iisat、Ic、Rd分别为8.162、917.96、16.021、-0.975μmol/m2·s,CO_2响应参数为0.035,Cisat、Pmax、Γ、RP分别为1577.624、14.170、61.666、-2.028μmol/m2·s。修正直角双曲线模型能很好地拟合桫椤的光响应及CO_2响应数据,并能较准确地直接计算出光合参数,同时能很好地处理桫椤产生光抑制部分的光响应数据,高光强下直角双曲线模型和非直角双曲线模型不能处理光抑制问题。修正直角双曲线模型下光饱和点和CO_2饱和点高于直角双曲线模型和非直角双曲线模型,最大净光合速率表现相反。光补偿点、暗呼吸速率、光呼吸速率和CO_2补偿点介于直角双曲线和非直角双曲线模型之间,修正直角双曲线模型模拟值与实测值最接近。桫椤具有一定的耐阴性,能适应一定低光照的环境条件,对CO_2的适应范围较宽。修正直角双曲线模型是拟合桫椤光合-光响应曲线的理想模型,该模型能较好地对桫椤植物光能利用效率进行模拟,为桫椤植物的有效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土壤盐渍化严重影响植物生长和发育,主要表现在对植株根部的渗透胁迫和对地上部的离子毒性。提升植物本身的耐盐性则有助于改良利用盐渍化土壤。本文综述了植物在细胞水平和生理水平对盐胁迫的响应过程,涉及植株对Na+的感知以及因高浓度Na+导致的渗透胁迫、光合作用减弱以及根部结构改变,并阐述了HKT1转运蛋白介导的耐盐分子机制,为深入理解植物响应盐胁迫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镉对植物胁迫效应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概述了土壤中重金属镉的来源及其对植物的毒害效应,并介绍了植物对镉胁迫的响应机制。  相似文献   

9.
高浓度CO2影响下植物的生理响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工业革命后全球大气CO2浓度持续上升,不仅对全球气候的变迁产生重大影响,而且对植物的形态、水分利用、蛋白质合成、光合、抗性、生长及生物量等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不同光合途径(C3、C4及CAM)及不同植被类型的植物对高浓度CO2的响应不同。长期和短期的高浓度CO2处理,植物响应方式也有很大的差异.它对植物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的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为对比不同的植物抗病相关基因对植物免疫激发子的响应强度,筛选出响应强度较高的报告基因,从拟南芥中克隆5个植物免疫相关基因(WRKY33、FRK1、WRKY29、PR2和PDF1.2)的启动子序列,构建目的基因启动子驱动的萤光素酶(Luciferase,LUC)表达载体,并将其转化到拟南芥原生质体中瞬时表达;经植物免疫激发子(FLG22与PEP1)处理后,进行LUC活性检测,判断目的基因启动子的激活情况,分析上述目的基因启动子对免疫信号分子的响应强度。结果显示:经FLG22与PEP1处理后,拟南芥原生质体细胞中WRKY33响应强度为最高,与对照相比分别上调11.2与4.5倍,WRKY29响应强度次之,分别为对照的10.0与3.1倍;与WRKY相比,FRK1响应强度明显降低,而PR2与PDF1.2均无明显响应。上述结果表明在拟南芥原生质体瞬时表达体系中WRKY33可高效响应植物免疫激发子,pWRKY33::LUC原生质体表达体系可作为一种高效的PTI反应报告系统,用于新型植物免疫激发子的筛选鉴定。  相似文献   

11.
植物细胞壁是感知外界胁迫信号的首要细胞结构。整合分析了植物细胞壁逆境应答蛋白质组学的研究进展,为全面理解植物细胞壁响应逆境的分子机制提供了线索。  相似文献   

12.
植物对干旱胁迫的生理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植物对干旱胁迫的生理响应机理及进展。  相似文献   

13.
植物对UV-B胁迫的响应机制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浩  曹流俭 《安徽农学通报》2009,15(12):37-37,147
本文综述了植物在UV-B胁迫下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对植物形态、光合作用、保护色素、抗氧化系统的影响,进一步揭示了植物对UV-B胁迫的响应机制。  相似文献   

14.
考察了狼尾草、龙葵、空心菜、苣菜、芥菜和鱼腥草6种植物对土壤中十溴联苯醚(BDE-209)的生理响应及其修复效果。结果表明,在BDE-209污染条件下,供试植物体内丙二醛(MDA)含量升高,表明植物受到一定的毒害作用,而在植物抗逆境机制作用下,植物体内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下降;在供试植物生物量方面,BDE-209对龙葵、空心菜和狼尾草地上部有促进作用,而对苣菜、芥菜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6种修复植物体内均检测出BDE-209,且地上部与根部BDE-209含量具有显著差异,其中狼尾草根部干重含量高达16.93mg·kg-1;修复60d后,土壤中BDE-209含量均有一定程度的下降,最高去除率可达40.44%,且根际土与非根际土BDE-209去除率有显著差异。修复效果依优劣次序为狼尾草>龙葵、空心菜>鱼腥草>芥菜>苣菜。  相似文献   

15.
寡糖作为生物农药在微生物病害防治中的作用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在与病原菌的长期相互作用中,逐渐发育出自我防御响应体系,当受到微生物病原菌侵染时,会启动防御相关基因表达,产生的防御反应使植物免受微生物病害感染。这种防御响应是通过植物细胞表面上的受体蛋白与病原菌激发子相互结合,使寄主植物识别侵染微生物,并通过信号传导网络在细胞内传递感染信息,启动抗性基因表达,产生防御反应。研究证明,寡糖能够作为外源性激发子诱导植物产生防御响应,因此,寡糖作为生物农药在微生物病害防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干旱是常见且反复出现的气候特征,严重影响农作物生产。microRNAs(miRNAs)是一类长度为18~24 nt的小分子非编码RNA,转录后的miRNAs可调节基因表达,参与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从miRNAs的发现、合成及作用机制,干旱胁迫响应miRNAs的种类及其靶基因、miRNAs介导干旱胁迫的响应机制等方面进行了综述,指出miRNAs在植物响应干旱胁迫过程中存在物种依赖性和组织特异性,且受干旱胁迫条件的影响。同时发现,目前植物miRNAs参与干旱胁迫响应的作用机制及其靶基因调控网络尚不清楚。对未来的研究前景如探究miRNAs调控基因中的顺式调控元件的特征、探索靶基因功能与植物干旱胁迫应答网络关键因子间的相互作用、植物抗旱miRNAs资源库的构建等进行了展望,以期为推动miRNAs在植物抗干旱胁迫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利用南京市多年花期资料以及1951--2005年的逐日气温资料,对南京城区植物物候与气候变化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各种生物物候现象的出现日期,虽然每年随气候条件变化而变化,但在同一气候区内,如果不受局地小气候的影响,其先后顺序每年保持不变。植物的物候时间对年冬季平均温度的变化响应明显,一定程度上呈相反的变化趋势,即随着冬季平均温度的升高,物候时间在逐年提前。  相似文献   

18.
李晓靖  崔海军 《安徽农学通报》2018,24(14):17-18,109
环境胁迫下,植物通过一系列生理过程变化和植株形态变化等生态行为来躲避或减缓胁迫对自身的伤害。该文综述了植物对弱光、低温、干旱、盐渍胁迫的生理响应,系统探讨了胁迫发生的机理,为植物克服并适应环境胁迫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几种不同姜黄属植物的光合特性及其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以便更好地对姜黄属植物资源进行保护与利用,采用LI-6400XT便携式光合作用测量系统(LI-COR,USA),对几种处于生长旺盛期的姜黄属植物进行光合日变化、光强度-光合速率曲线和CO2-光合速率曲线等光合指标测定,并对比分析其光合特性的异同.结果表明,几种供试姜黄属植物的光合日变化参数、光响应参数和CO2响应参数均存在较大差异.随着时间的推移,几种姜黄属植物的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都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单峰"曲线变化规律,均未出现"午休"现象.净光合速率大小为姜黄>广西莪术>顶花莪术>川郁金>温郁金>大莪术>郁金,且各植物净光合速率达到峰值的时间不同,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及蒸腾速率亦存在显著性差异;几种姜黄属植物的光补偿点(LCP)均小于45μmol/(m2·s),差异不显著,而光饱和点(LSP)在350~1350μmol/(m2·s)之间,差异较大;CO2饱和净光合速率均在14~23μmol/(m2·s)之间,差异不显著,但羧化效率、CO2饱和点和CO2补偿点均存在显著性差异.研究表明,供试7种姜黄属植物均具有较强的耐阴特性,对弱光利用能力较强,对强光也有一定的耐受性,但不同植物对光适应范围以及对强光利用能力存在一定的差异.应结合不同姜黄属植物的光合特性,适当调控其生长环境因子,根据每种植物对光照适应性采取适当遮阴或向阳措施,并适当增加环境中CO2浓度,进一步提高其光合利用效率和增加药材产量.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土壤修复研究中植物修复技术以其过程简单、成本低廉和无二次污染等特点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目前已有不少试验研究表明,紫花苜蓿对石油类有机污染物具有较高的富集作用,是一种很有应用前景的土壤修复植物。通过大量文献调研,基于已有试验研究,综述紫花苜蓿对油污土壤的耐胁迫响应及修复效果研究现状,以期为后期紫花苜蓿石油污染修复研究提供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