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玉米是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是重要的饲料来源和工业原料。目前我国是世界最大的玉米进口国,玉米贸易逆差持续扩大,进口依存度居高不下,阻碍了我国玉米产业的发展,从而严重影响我国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实施。基于面源数据,分析了玉米的贸易额、进口渠道、贸易逆差和进口依存度,得到以下主要结论:我国玉米贸易规模呈持续增长趋势,进口渠道相对集中,进口依存度不断提高,存在玉米竞争力不足、粮食安全和能源安全风险。今后要适度发展规模经营以增加玉米单产;推动玉米进口来源多元化,提高我国议价能力;加大扶持和补贴力度,提高玉米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2.
程黔 《农业展望》2012,8(12):8-11
2012年以来,国内玉米市场呈“先扬后抑再强”特征。春节后养殖业尚未复苏之际,玉米市场提前启动。进入2季度,因养殖业需求迟迟不见起色、进口玉米大举入境、深加工效益不佳和新麦上市等因素陷入持续调整。在国内供应青黄不接的背景下,随着养殖业的回暖,加上外围天气炒作因素,3季度国内玉米价格稳中有升。10月上旬后,随着新季玉米即将上市,国内玉米价格震荡走低。预计短期内玉米市场难以扭转弱势局面。  相似文献   

3.
《农村实用技术》2006,(5):11-11
业内人士日前表示,不应该对目前炒作的玉米燃料乙醇概念抱有过高期望值,应重点关注玉米淀粉深加工行业对推动中国玉米需求的作用,2006年中国玉米产量将继续增长,总体供求状况半衡有余。  相似文献   

4.
<正>转眼进入7月,行业长久以来对尿素市场抱以的观望和期待临近揭晓时刻,随着夏季玉米追肥陆续启动,将给后市带来更为明朗的价格导向。与此同时,下游市场显然不甘于静待,反倒是酝酿发起一轮最后的炒涨行情。借助的话题或者说是炒作点来自两方面:其一是7月1日起禁止部分口岸经营煤炭进口业务;其二则是中原以及华北地区夏季追肥的需求利好。当然,提价是有风险的,炒作同样需要市场认可,尿素行情或将因此再现拐点。部分二类港煤炭进口被限。煤炭作为尿素的生产原料,一直  相似文献   

5.
《油气储运》2010,(7):4-5
据悉,中国日前进口了11.5万吨美国转基因玉米。包括新希望集团在内的中国企业,近期和美国粮食出口商签订了购买转基因玉米的合同,总量为8船。按照每船6万吨计算,进口总量将达到48万吨。新希望是中国最大的饲料生产企业,该公司将把进口的转基因玉米用作饲料。  相似文献   

6.
2001年以来,中国大麦进口格局呈现进口规模持续快速增长、对外依存度持续走高、进口来源市场比较集中、大麦作为玉米替代品占饲料粮进口比重较高等特征。国内大麦产能逐渐萎缩、大麦需求急剧增加和进口大麦较国内大麦与玉米均具有价格比较优势是当前中国大麦进口格局形成的主要原因。鉴于未来中国大麦大量进口的局面将长期存在,本文采用构建的进口依赖性风险指标测算中国大麦进口依赖性风险,探究未来多元化进口渠道的可能性,认为未来拓展大麦进口来源可供选择的国家包括俄罗斯、德国、哈萨克斯坦等。据此,本文提出稳定国内大麦高质量产能、优化大麦进口区域结构,积极布局全球产业链,加强信息监测预警与信息发布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中国是大米消费大国,也是大米生产大国,若算上不断增产的玉米、小麦等,中国粮食自给根本不成问题.联合国粮农组织预计,截至2012年9月底,中国大米库存量达到9 370万t,创历史最高纪录.显然,中国粮食安全保障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中. 国际上每天都会有这样那样的热点新闻,有些是突发事件,也有不少纯属炒作.近日,少数西方媒体因为中国公布了2012年增加大米进口的数据,就开始炒作中国"已经成为一个大规模的大米净进口国",并断言由此将导致国际市场大米价格上涨,同时推高小麦和玉米等其他粮食价格,进而引发国际粮食市场的恐慌.这些媒体如此轻易下结论,既片面又武断,由此"臆造"出来的所谓热点是不会有市场的.  相似文献   

8.
受新季玉米丰收、进口压力持续、玉米深加工行业不景气等因素的影响,目前国内玉米阶段性供过于求的格局明显,新玉米集中上市后可能跌破国家临时储备收购价格。  相似文献   

9.
由于进口高粱价格显著低于国内玉米,高粱作为饲料中玉米的替代品,中国从2013年开始大量进口。通过对国内外高粱贸易情况和中国玉米供需形势的分析,认为在取消玉米临时收储政策、庞大的玉米库存压力、玉米替代品进口严格管理的背景下,未来中国高粱进口呈下行趋势。  相似文献   

10.
2010年中国玉米进口形势及后市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中国玉米进口猛增,全年玉米进口量超过1996-2009年进口总量,13年来首次出现玉米净进口.由于玉米是重要的饲料和工业原料,对保障中国粮食安全意义重大,玉米进口激增,引发了业界对玉米产业安全和产业发展问题的高度关注.本文在归纳总结2010年中国玉米进口变化特点的基础上,分析了进口激增的主要原因,并对后期玉米市场走势进行了展望,最后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周曙东  郭丽 《广东农业科学》2016,43(11):167-174
近年来,我国饲料玉米的替代品即大麦、高粱、DDGS的进口量激增,其主要原因有:替代品进口价格与国内玉米价格的价差明显;替代品进口没有配额限制;饲料加工企业为了节约生产成本积极调整配方,玉米替代品的利用率开始提高。通过建立联立方程组模型研究玉米替代品进口对我国玉米市场的影响,包括对玉米需求、玉米国内价格和玉米供给的影响。结果表明:替代品进口价格对玉米饲料需求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对玉米国内价格的影响表现为显著的间接影响,即通过对玉米饲料需求的影响间接影响国内玉米价格。  相似文献   

12.
2015/16榨季截至6月底中国累计生产食糖870.19万t,销售食糖538.64万t,国内外均已进入减产周期。国际糖市在天气影响下持续炒作减产预期和砍收进度,ICE原糖价格触底反弹;国内糖市则在减产预期逐渐兑现背景下,可观的进口利润刺激了走私糖激增,致使出现了进口减少而消费不济的怪象,加之玉米抛储刺激淀粉糖替代,期货价格宽幅震荡,现货价格则受成本支撑平稳上涨。展望2016/17榨季,国际糖市供给缺口预期收窄,但天气炒作和宏观利多影响仍将推动价格震荡上扬;国内供需变动预计不大,后期或更多受进口成本支撑。未来仍需关注厄尔尼诺的后续影响,包括中国广西受洪水威胁、印度季风降水情况、巴西受厄尔尼诺和拉尼娜事件切换、泰国干旱气候改善以及中国糖业政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福建农业科技》2010,(6):44-44
截至目前,经安委会评审,农业部已先后批准了转基因棉花、大豆、玉米、油菜四种作物的进口安全证书,除棉花外,其余进口作物用途仅限于加工原料。农业部至今没有批准任何一种转基因粮食作物种子进口到中国境内商业化种植。  相似文献   

14.
经济导视     
欧盟将禁止美国玉米蛋白粉饲料进口欧盟将禁止美国玉米蛋白粉饲料进口欧盟将禁止美国玉米蛋白粉饲料进口欧盟将禁止美国玉米蛋白粉饲料进口欧盟将禁止美国玉米蛋白粉饲料进口欧盟将对美国玉米蛋白粉动物饲料实施进口禁令。理由是他们必须完全确认这些进口货物没有掺有未经授权的转基因玉米。欧盟25个成员国将获得正式通知。美国表示该禁令过于“夸张”。导致这场争端的是瑞士生物技术公司Syngenta开发的一批Bt10转基因玉米蛋白。Bt10抗虫玉米菌株并未获得监管当局批准,但却流入美国市场,并且出口到欧洲。但目前没有有效的方法对Bt10进行检…  相似文献   

15.
未来国际市场对中国玉米进口的适应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中国玉米消费需求逐渐增大,进口量不断提高,未来玉米进口可能成为常态.在这样的背景下,预测了中国未来玉米的进口需求状况,通过分析世界主要玉米贸易国的生产和需求,对于未来国际市场对中国玉米进口的适应性作出了判断,为未来制定玉米进口政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入世后,允许更多的小麦、玉米和稻米等农作物以较低关税进口。以下是中国加入WTO后在关税配额管理制度下每年玉米的进口配额详细列表。年度关税配额数量国营企业民营企业超配额关税(百万吨)比例(%)比例(%)(%)20025.850683271.020036.525643668.020047.200604065.0中国入世后低关税的进口玉米配额  相似文献   

17.
数字     
《新农业》2013,(24)
120642.7
  质检总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近日质检总局相继从5批进口美国玉米中检出M I R162转基因成分,检验检疫部门依法对5批共计120642.7吨进口美国玉米作出了退运处理。  相似文献   

18.
我国玉米进口贸易现状及前景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艳君 《农业展望》2011,7(6):47-50
作为世界第二大玉米生产国,中国玉米长期供大于求,处于净出口状态,2010年首次从玉米净出口国转变为净进口国。影响中国玉米进口激增的主要因素在于玉米供需形势偏紧,国际玉米市场低迷,进口玉米价格出现阶段性明显优势。未来中国的玉米净进口或成常态,但进口规模将受到制约,目前的进口量在国际贸易中所占比重很小,难以形成对国际粮价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欧盟委员会日前宣布。他们已批准杜邦公司的子公司——先锋国际种子公司生产的生物技术玉米1507用于各种食品。此项决定,连同2005年11月批准进口1507玉米作饲料用途的决定。为欧盟所有25国进口1507玉米及其加工产品铺平了道路。1507玉米品种能抗御破坏世界各地玉米作物的虫害。在此次授权之前,欧盟食品安全局对1507玉米做出了正面的安全性评估。此次决定将刊登在欧洲共同体正式刊物上。  相似文献   

20.
《现代种业》2006,(6):62-62
作为我国最大的商品粮生产基地,东北地区粮食南运的战略地位至为关键。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近年来,随着东北地区玉米深加工业大幅扩张,加上我国玉米进口趋势日渐明显,“北粮南运”战略将受冲击的担忧声日趋高涨。部分业内人士分析认为,鉴于“北粮南运”的战略意义及玉米深加工行业及玉米进口的发展趋势,短期内“北粮南运”的战略地位很难撼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