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介绍了武陵山片区国家自然遗产、国家自然与文化双遗产及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重点探讨了国家自然遗产和自然文化双遗产中的保护与旅游开发对策,尤其是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中的自然文化双遗产和文化景观保护,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咸宁自然遗产资源保护与生态旅游开发研究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咸宁市为长江中游城市集群(中三角)中的中心城市。本文分析了咸宁自然遗产资源保护现状,探讨了该市自然遗产资源保护与生态旅游开发的发展对策,并提出了7点建议:(1)加强自然遗产资源的生态保护;(2)实现岳九咸"小三角"生态环境对接融合;(3)申报各种世界自然遗产;(4)申报各种国家级自然遗产;(5)开发与自然遗产相关的地理标志特产;(6)保护自然遗产与文化遗产的和谐;(7)开发自然遗产的生态旅游资源。  相似文献   

3.
正本报椰林6月7日电(记者李艳玫通讯员陈思国)在6月9日我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来临之际,为进一步提高群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陵水黎族自治县自6月4日起开展2018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系列活动。据介绍,今年的活动以"多彩非遗,美好生活"为主题,动员和引导公众关注和参与到保护文化遗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国内外线性遗产系列战略措施和文献的梳理,发现在国际层面,线性遗产研究以欧洲文化线路和美国遗产廊道为主,同时涉及绿道、风景道、历史路径、文化廊道等部分内容。文化线路与遗产廊道侧重点不同,前者以历史文化挖掘与保护为核心,后者则注重打造景观和游憩功能。整体上欧美国家以国家战略措施和项目应用为主,学术研究中会议论文、研究报告居多,文献数量较少,理论研究相对欠缺。国内线性遗产研究可划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对文化线路、遗产廊道、绿道、风景道等国外概念的借鉴及本土化研究;二是围绕线性文化遗产、国家文化公园等国内创新概念进行多方探索。其中文化线路、遗产廊道和线性文化遗产的国内研究主要围绕遗产价值评估、廊道构建和旅游开发三个方面展开,相关研究较为完善,但整体方法技术创新不够。国家文化公园作为线性遗产研究新兴领域,尚无明确的概念定义和完整的理论框架体系,具有较大的研究空间与潜力。  相似文献   

5.
广东增城市农业遗产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现代化和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加强区域农业遗产的调查研究与保护工作日益紧迫。通过文献整理、实地调研等途径对增城市农业遗产进行了系统研究,发现增城市农业遗产资源丰富,并具有挂绿荔枝、丝苗米、派潭凉粉草、何仙姑诞、麻车舞火狗、做会等一大批具有"垄断性"的遗产。针对农业遗产的保护利用现状,提出了相关建议,包括提高认识,全面整理,加强农业遗产保护制度建设;开展重要遗产系统化建设工作,积极申报国家乃至世界农业文化遗产;合理利用农业遗产,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新元素。  相似文献   

6.
江西茶类的地理标志与农业文化遗产保护   总被引:1,自引:12,他引:1  
地理标志保护是农产品和食品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内容。江西省茶类资源现有4种国家地理标志产品、4件国家地理标志商标、4种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本文分析了江西省茶类的地理标志与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现状,并建议:(1)深入研究名茶地理标志的自然因素与人文因素特征;(2)以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模式为主,同时注册国家地理标志商标、登记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3)充分利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与农业品牌类遗产,整合地理标志保护范围内的茶类品牌;(4)挖掘与整理与茶叶相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加强江西省茶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5)将"庐山云雾茶文化系统"申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 IAHS)项目;(6)结合庐山的世界文化景观遗产保护,系统保护庐山云雾茶的农业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7.
我国已认定的91个国家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覆盖近40个国家级贫困县,且与少数民族深度贫困区有很大的重叠性。农业文化遗产多位于丘陵山区,本身拥有丰富的生物资源、特色的物质产出、优美的大地景观、悠久的历史文化、珍贵的传统农艺,将挖掘和利用农业文化遗产资源与精准扶贫有机结合,可为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一条“遗产”扶贫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8.
对蕲春县自然遗产资源及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进行梳理,分析其保护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了乡村振兴战略下蕲春县自然遗产与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策略,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9.
正扎尕那农林牧复合系统项目入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使得中国农业文化再一次得到世界认可,这对于中国农业发展以及世界农业文化发展都有重要意义。我们要更加清醒地认识到,把植根于悠久文化传统和实践经验的农业文化遗产传承好,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落实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作为"活着的历史",农业文化遗产与自然遗产、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0.
农业遗产是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传统文化遗产的核心部分。但农业遗产理论研究起步较晚,国内学者关于农业遗产的内涵和外延尚存在争议,未能形成一致意见。本文对农业遗产的表述进行了辨析,并从“遗产”角度、“工业遗产”类比等角度进行分析提出了农业遗产的内涵,以期为农业遗产理论与实践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干扰对天宝岩天然柳杉种群竞争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永安天宝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天然柳杉群落调查资料为基础,应用Hegyi单木竞争指数模型对比分析不同干扰强度下天然柳杉种群各种竞争指数的变化,并建立天然柳杉种群胸径与竞争指数之间的关系模型。结果表明:随着干扰强度的增大,天然柳杉林种群总竞争指数和种内竞争指数均呈明显递减趋势,即CI(1)〉CI(2)〉CI(3),CIinter(1)〉CIinter(2)〉CIinter(3),而种间竞争指数却有明显增长。竞争强度和对象木胸径的关系服从幂函数关系(CI=161.1639D^1.1126),该预测模型能很好地预测柳杉种群所受的竞争强度。  相似文献   

12.
王果  牟江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5):21904-21905,21985
结合汶川地震灾区文化遗产特点,通过分析震后文化遗产的破坏状况,总结了不同地域、不同形式的文化遗产的震害特点,分析了文化遗产的抗震重要性及地震之后建筑文化遗产保护的出路,同时通过反思,从国家法律法规和人民大众层面分别提出了文化遗产保护的措施和建议,强调应运用法律手段加强地震前的各项预防措施,切实保护好文化遗产;以法律明确规定建筑物的抗震标准;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尽可能多地保护、保全文化遗产建筑。此外,还应号召人民大众,使其成为建筑文化遗产保护的主要力量和真正的主人。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参考了国际上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有益经验,以期有助于人们思考文化遗产保护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江苏省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集聚高地,其项目类型齐全、等级和品位较高,如何合理开发并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成为业界普遍关注的问题。江苏省非遗空间分布呈南多北少、西多东少的格局,形成了苏锡常和宁镇扬两个高密度圈;从类型上看,传统技艺集中于苏州,民间文学集中于淮安,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类主要分布在徐州;从级别上看,国家级和市级非遗空间分布差异明显,而省级相对均衡。江苏省非遗分布与河流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且河流等级越高非遗数量越多;与地方文脉有密切关系;有向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地区集聚的特性。  相似文献   

14.
经调查,莱阳河自然保护区共记录到鸟类222种,隶属17目45科,约占云南省鸟类种数的28.0%。在实地考察和综合前人资料的基础上,对莱阳河自然保护区的鸟类进行了区系分析,同时计算了鸟类的G—F指数。结果表明:莱阳河保护区的鸟类G—F指数为0.82,从相对面积比例而言,其鸟类物种多样性和丰富程度是很高的。  相似文献   

15.
该文以傣族、哈尼族、布朗族和壮族等民族的自然圣境为主要调查对象,对全州范围内31个乡镇、152个村委会、819个自然村进行了调查,基本摸清了西双版纳州范围内自然圣境的现状。各种自然圣境面积与1957年相比,现有面积仅为其1%左右。面积减小除历史原因外,传统观念淡化、人口增加及经济发展是其主要原因。在现有基础上,可采用建立保护小区、完善村规民约及加强宣传等加强对自然圣境的保护管理。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理论上探讨自然资源与自然环境的基本概念、基本特性及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进而指出树立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新观念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7.
从日本自然公园的发展、分类、公园计划及管理等方面介绍了日本自然公园概况。  相似文献   

18.
广西十万大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物区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实地调查及历史文献资料整理结果,统计分析了广西十万大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物区系的特征。结果表明:(1)保护区植物种类多样性丰富,区系地位重要,已知维管束植物219科912属2 233种(含变种、亚种和变型),其中蕨类植物30科76属150种,裸子植物8科9属16种,被子植物181科827属2 067种;(2)区系特有性强,单种及寡种的属极为丰富,中国特有科1科,特有属9属;(3)区系起源古老,珍稀濒危植物多,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15种,其中Ⅰ级重点保护植物2种,Ⅱ级重点保护植物13种;(4)居热带与亚热带过渡区,区系热带边缘性明显,热带性质与温带性质属数之比值(即R/T)为4.56;(5)区系以木本植物占优势(种数占47.5%),藤本植物占一定比例(13.6%),雨林植物景观突出。总的来说,十万大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物区系,具有古热带植物区-马来西亚植物亚区-北部湾地区的区系特点,但表现出明显的热带北缘性质。  相似文献   

19.
牛背梁自然保护区不同海拔高度森林土壤养分特征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分析秦岭牛背梁自然保护区内土壤养分空间的分异状况及其与海拔高度的关系,为研究森林生态及合理利用与保护该地区森林资源提供依据。【方法】采取1 248~2 625m海拔16个完整土壤剖面的土壤样品,室内测定土壤基本养分含量和pH值,应用统计学软件对各土壤养分含量与海拔高度进行相关分析。【结果】1)保护区内的土壤养分指标在整个土壤剖面的空间分异范围分别为:土壤pH 5.35~6.65,有机质含量5.65~74.84g/kg,土壤全氮含量0.30~5.43g/kg,碱解氮含量106.64~208.66mg/kg,全磷含量0.45~1.30g/kg,速效磷含量0.44~6.82mg/kg,全钾含量14.88~18.78g/kg,速效钾含量26.18~277.00mg/kg。2)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和速效磷含量的空间分异度较大,土壤pH值和全钾含量的空间分异度较小;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pH值、全钾、速效钾含量的空间分异程度降低,而土壤有机质、全氮和碱解氮含量的空间分异程度则增大。3)土壤pH值、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全磷、速效磷、全钾、速效钾含量均与海拔之间呈现明显的相关性,各养分含量的极值多出现在海拔1 900~2 000m,上述养分含量随海拔高度变化的变异规律各异。【结论】牛背梁国家级森林自然保护区不同海拔高度森林土壤养分状况存在差异,土壤各养分之间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