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本文从提高森林固碳能力的角度阐述了在森林经营过程中通过合理选择采伐木、树种选择、科学选择育林方式以及林路建设、观测样地建设等方面提高森林的固碳能力,以期为森林的经营管理和森林碳汇的增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胡金留 《安徽农学通报》2011,17(18):73-73,122
增加森林碳汇功能、减缓全球气候变暖、促进提高森林生产力和森林生态系统整体固碳能力,是应对气候变化的战略选择。介绍了全球气候变化产生的影响和森林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特殊作用以及提高森林碳汇功能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基于NbS的北京市乔木林固碳能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乔木林生物质碳汇是影响森林碳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自然的气候解决方案,在全球气候变化大背景下,森林的固碳潜力一直被广泛关注,本文以北京市为例,分析不同的林业活动对乔木碳储量的影响。  方法  采用北京市森林资源设计调查数据,利用IPCC材积源—生物量法估算北京市乔木林碳储量,分析了2009—2014年北京市在森林转化、造林以及森林经营3种自然方案下碳储量的变化情况。  结果  (1)2009—2014年北京市森林面积净增长8.35 × 104 hm2,碳储量净增量约1.45 × 109 kg,年均碳固持量为0.29 × 109 kg/a。(2)2014年北京市人工林总碳储量高于天然林,且碳密度高于天然林。当前北京市森林龄级结构偏低龄化,随着森林的自然生长,仍有较大的碳固持潜力。在各个优势树种(组)中,人工杨树林的固碳效率尤为突出,远远高于其他优势树种。(3)山地森林活动强度较小,森林经营区域占比较大,城市森林变化剧烈,受造林与森林转化等措施影响较大。2009—2014年北京市由于森林转化为其他土地造成了1.06 × 109 kg的碳损失,造林带来了2.10 × 109 kg的碳固持,森林经营过程中有1.62 × 109 kg的碳固持与1.21 × 109 kg的碳损失,森林经营活动的总碳储量净增量0.41 × 109 kg,避免森林转化可以带来1.17 × 109 kg的碳汇。  结论  增加乔木林的固碳能力是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手段,避免森林转化可以凭借较小的森林面积贡献较大的碳汇,是一种低成本且效果显著的增汇方案。   相似文献   

4.
不同经营类型毛竹林经营效益及固碳能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农户地块水平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林投入产出数据, 比较分析了不同经营类型毛竹林经营效益及相应的固碳能力。结果表明:①在当前经营技术与市场环境下, 如果考虑经营者自身劳动投入成本, 材用毛竹林与笋竹两用毛竹林的经营效益没有明显差异, 两者成林后年均净收益分别为5 500和5 800元·hm-2。②以60 a经营周期计算, 材用毛竹林与笋竹两用毛竹林年均固碳量为6.51和5.26 t·hm-2·a-1, 分别为同等立地适生条件下速生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林的1.87倍和1.51倍。今后需要加强毛竹伐后固碳效率研究, 以便对毛竹综合固碳能力做出更为全面准确的评估; 随着森林碳汇价值上升, 经营材用林的比较效益会进一步提高, 有利于提高竹林固碳。  相似文献   

5.
基于2014年湖南省慈利县森林资源二类调查的结果,利用生物量换算因子连续函数法以及不同森林类型的碳含量,求得慈利县森林碳储量,并利用地统计学中普通克里金(Kriging)插值的方法,基于最优的半变异函数绘制湖南省慈利县森林碳密度分布专题图。结果表明,在6种常用的半变异函数中,指数模型作为半变异函数的预测精度较高,决定系数(R2)为0.756,残差平方和(SSR)为0.000 7,很好地反映了研究区森林碳密度的空间结构特征,结果显示慈利县的中北部、西南部和东部的碳密度较高,大于18.84 t·hm-2,其余地方的碳密度较低,小于15.77 t·hm-2。插值结果显示,碳密度在11.19~14.33 t·hm-2的面积最大,达到慈利县总面积的22%;其次为18.84~21.98 t·hm-2,达到全县总面积的16.35%;碳密度在14.33~15.77 t·hm-2以及17.40~18.84 t·hm-2的面积较少,分别占到全县总面积的13.54%和11.58%;碳密度大于28.83 t·hm-2的面积最少,仅占1.76%。可见慈利县主要林分的碳密度还是处于较低水平,林分质量差,不能有效地发挥森林固碳功能,需要开展科学经营改善林分结构与树种组成,实现固碳能力的提升。研究湖南省慈利县森林植被碳储量、碳密度及其地理空间区域分布特征,为慈利县森林碳汇经营、林业碳汇核算和政府科学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林木固碳机理以及森林群落固碳特点的分析,提出了在低碳城市建设中增加城市森林碳汇的措施,强调了城市森林建设中要不断挖掘潜力以扩大森林面积,城市绿化应以乔木为主体,尽量利用幼龄树苗造林,加强管理及时采伐老弱大树,最大限度地发挥森林的固碳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陕西省森林碳储量、生产力及固碳释氧经济价值的动态变化,为提高该省森林碳汇的管理和经营提供依据。【方法】利用1994、1999和2004年陕西省森林资源连续清查资料,依据建立的不同森林类型生物量与蓄积量回归方程,估算不同时段森林碳储量和碳密度;并依据不同森林类型生物量与生产力回归关系,推算不同时段森林的生产力和固碳释氧经济价值。【结果】陕西省森林碳储量由1994年的15 140.64万t增加到2004年的16 639.32万t,年增长率为0.99%,特别在1999-2004年,年增长率为1.92%。而平均碳密度在1994、1999和2004年3次调查中依次减小,分别为30.74,29.85和28.73t/hm2。对于不同森林类型,以栎类为主要优势树种的阔叶林对全省森林总碳储量的贡献最大,其碳储量占总碳储量的50%以上。天然林为森林碳储量的主体,占同期碳储量的95%以上,但人工林碳储量以年均9.05%的速度增长,明显大于天然林的增幅(0.79%)。陕西省森林总生产力和固碳释氧经济总价值均不断增加,在1994、1999和2004年的3次调查中,总生产力分别为43.88×106,45.31×106和52.24×106 t/年;固碳释氧经济总价值分别为756.20,780.86和900.25亿元。【结论】陕西省森林表现出了明显的碳汇功能,但碳固定能力还不强,碳密度低于我国平均森林碳密度,未来应加强陕西省各重点造林工程的实施,扩大森林覆盖面积,同时对现有森林应通过科学抚育和管理,挖掘潜力,提高森林碳汇能力,使陕西省的森林生态系统在全球碳循环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辽宁省森林碳汇的研究目前主要集中在碳储量的估算上,而关于该区森林固碳功能还缺乏系统和深入的研究。本文基于辽宁省1995~2010年3期森林资源清查数据估算了全省不同森林类型的固碳特征,全面揭示了全省森林碳汇功能的时空动态格局,以期为全国乃至全球森林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研究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辽宁省森林年固碳量由1995年的13.02 M t C·a-1增加到2010年的16.21 M t C·a-1,森林固碳能力增加明显。各森林类型1995~2010年期间年固碳量均呈现增长的趋势,其中柞树林、落叶松林和油松林3种森林类型的固碳贡献在2005年和2010年均达到80%。全省森林年固碳量总体呈东部地区高、西部地区低的空间分布格局,森林年固碳量高的地区主要分布在辽宁省东部的丹东市、抚顺市和本溪市,1995年、2005的和2010年3个地市森林年固碳量分别占全省总量的56.68%、56.01%和54.19%。随着林龄结构的改善和一系列林业工程的实施,辽宁省森林未来的碳汇功能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9.
森林与全球气候变化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从打破森林生态系统平衡、影响森林土壤碳氮循环、增加森林火灾发生机率、提高森林病虫为害程度、影响林业区划布局安排和改变世界林业发展进程等方面探讨了气候变化对森林造成的重大影响,并从森林是陆地上最大的储碳库、最经济有效的吸碳器、最持久稳定的固碳池、功能多且固碳优势明显和森林固碳显著缓解气候变化等方面分析了森林在缓解气候变化中的重要作用,同时强调了中国森林资源持续增长对世界的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近自然经营基本理念的引用,从森林更新、树种选择、森林结构、经营方法、演替过程、经营目标6个方面阐述了近自然经营在模仿自然规律中表现出来的特征,说明了近自然经营是符合自然规律的经营理念,所采取的是“自然化”的经营措施。  相似文献   

11.
森林管理对森林碳汇的作用和影响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森林具有碳汇和碳源的双重作用,通过加强森林管理可以促进森林碳的维持和吸收,增加森林碳储量。分析了各种森林管理措施对森林碳汇的作用和影响,同时根据我国森林资源现状,提出了加强森林管理和增加森林碳吸收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不同经营措施对毛竹林碳储量及碳分配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无经营毛竹纯林为对照(Ⅰ),以垦复(Ⅱ)、施用除草剂(Ⅲ)、劈草毛竹纯林(Ⅳ)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经营措施对毛竹林碳储量及碳分配影响,结果表明:(1)与对照相比,垦复、施用除草剂、劈草均增加了植被层碳储量;各林分植被碳储量分别为30.98、33.04、33.19、31.21 t/hm2,地上乔木层碳储量占主体,分别为23.68、25.01、26.34、25.21 t/hm2。(2)施用除草剂增加毛竹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及土壤碳储量,垦复、劈草降低了毛竹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和土壤碳储量;毛竹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分别为113.15、98.13、131.90、112.59 t/hm2,土壤碳储量占主体,分别为86.17、65.09、98.71、80.39 t/hm2。(3)毛竹林植被碳素(CO2)年固定量分别为9.33、11.29、9.94、9.95 t/(hm2.a),相当于固定CO234.21、41.38、36.47、36.48 t/(hm2.a),地上乔木层碳固定量的增加是毛竹林植被碳素年固定量增加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森林土壤有机碳(SOC)对全球碳循环有着重要的作用,森林SOC积累和分解直接影响陆地生态系统碳存储和全球碳平衡。碳汇的基本策略是把CO2固定于植被体,削减温室气体的排放量。森林经营管理对土壤碳库固定与存储影响明显且持续时期较长。鉴于此,综合分析了森林收获、轮伐期、氮肥施入、树种等营林措施对土壤碳库变化的影响及其不确定性,指出了当前森林土壤有机碳研究面临的一些问题和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4.
对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天保工程)区不同类型林业碳汇项目开发的可行性进行学理分析与现实阐述,提出天保工程区适合开发的林业碳汇项目类型。依据已颁布的碳汇造林项目方法学、森林经营碳汇方法学,以及国际上已经推行的减少毁林碳汇项目要求,推导构建了不同类型林业碳汇项目开发潜力的估算模型,并以黑龙江森工天保工程区为例,对不同类型林业碳汇项目的开发潜力进行估算。研究表明:天保工程区既可以开发碳汇造林项目和人工林森林经营碳汇项目,还可以开发天然次生林森林经营碳汇项目和减少毁林碳汇项目。不同类型林业碳汇项目的开发潜力不同。以黑龙江森工天保工程区为例,天然次生林森林经营碳汇项目可开发的林地面积为295.25万hm2,开发潜力最大;人工林森林经营碳汇项目可开发的林地面积为86.9万hm2; 2014年以来可开发的减少毁林碳汇项目年均潜力为316.6万m3;碳汇造林项目可开发的林地面积为17.7万hm2,开发潜力最小。基于此,提出将天保工程区人工干扰程度为中高级的天然次生林正式纳入森林经营增汇减排项目允许范畴、尽快出台减少毁林碳汇项目方法学、汲取典型国家建设经验以加快我国林业碳汇交易市场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中国森林碳汇潜力分析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核算我国森林资源碳储量和价值量,摸清我国森林资源家底,了解森林资源状况,合理制定林业发展规划.预测森林碳储量及碳汇潜力,提高森林经营管理水平,为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林业发展目标提供参考.[方法]利用1973?2018年间9次森林资源清查数据,采用森林蓄积量法核算我国森林资源总碳储量及其变化情况,并按照不同林种...  相似文献   

16.
陈井荣 《安徽农业科学》2014,(27):9423-9424
为了给森林碳汇树种选择和森林碳汇市场交易提供参考,该研究以江西省井冈山市厦坪林场为例,采用2009年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及2013年森林资源补充调查数据进行碳汇量估算.结果表明,井冈山市厦坪林场森林碳汇量为59 927.300 1 t.  相似文献   

17.
广东省森林碳汇潜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伟  高岚  刘豪 《广东农业科学》2014,41(1):232-236
森林碳汇作为解决气候变化问题的途径之一已得到国际社会的承认,以广东省第七次森林资源连续清 查资料为基础,利用CO2 FIX V3.2 软件,研究无林地最优固碳经营方案,模拟广东省2008要2057 年的森林碳汇总量 以及年增碳汇量的变化情况,新造林和现有有林地森林所固定的碳汇量等,结果表明,当无林地造林全采用商品林 时,碳汇效应最大,在所有优势树种中桉树的固碳能力最突出,广东省森林碳汇的潜力巨大,森林碳汇总量由2008 年的172.9 Mt C增加至2057 年的692.1 Mt C累积森林碳汇量为519.2 Mt C年均增加10.38 Mt C,2008要2057 年 广东省新造林累积的碳汇量为176.6 Mt C现有有林地的碳汇量为342.8 Mt C.  相似文献   

18.
森林具有吸收CO2和储存碳的功能.森林火灾会引起碳泄露,加速温室效应,减少森林火灾,确保森林资源安全,即实现增汇减排,减缓温室效应.森林可燃物是火灾的物质基础,采取有效措施对可燃物进行管理可减少森林火灾,比较计划烧除、清理、绞碎覆盖碾压和掩埋4个方式预防森林火灾的效果和固碳效益.清理可燃物和掩埋可燃物所达到的防火效果是最好的,其次是计划烧除,最后是绞碎覆盖碾压;掩埋最有利于提高森林固碳效益,其次是计划烧除和绞碎覆盖碾压.  相似文献   

19.
《京都议定书》生效后开展的森林碳汇项目,为我国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市场化建设提供了新途径。从森林碳汇贸易视角对补偿市场建设进行SWOT分析,提出完善我国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市场化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