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柑橘大实蝇是为害柑橘类果实的毁灭性害虫。本研究采用饲喂法测定了丁硫克百威和阿维菌素对柑橘大实蝇雌成虫、雄成虫的毒力。结果表明,施药后24、48、72 h,丁硫克百威对雌成虫的LC50分别为93.06、45.43、7.04 mg/L,对雄成虫的LC50分别为91.09、27.41、6.78 mg/L;阿维菌素对雌成虫的LC50分别为34.44、5.04、2.22 mg/L,对雄成虫的LC50分别为56.71、7.57、3.37 mg/L。丁硫克百威和阿维菌素对柑橘大实蝇雌成虫和雄成虫均具有一定的毒力,且毒力可持续72 h,但雌成虫、雄成虫之间的毒力差异不明显;阿维菌素对柑橘大实蝇雌成虫、雄成虫的毒力高于丁硫克百威,但这种差异性随药后时间的延长而减小。本研究为柑橘大实蝇诱杀剂的开发和应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柑橘大实蝇防控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虫果塑料袋闷杀处理、成虫羽化期预测预报和成虫诱杀等柑橘大实蝇防控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虫果塑料袋闷杀处理4 d后,幼虫死亡率100%,7 d后大部分虫体变棕褐色,药剂熏蒸效果56%磷化铝>5%丁硫克百威.毒死碑>90%敌百虫晶体;各级蛹至羽化高峰的期距为:一级约20~24 d,二级7~10 d,三级5~7 d,四级2~3 d;成虫诱杀采用新配方药剂"果丰"进行橘园地面草喷施,比目前生产上应用的"果瑞特"点喷防治效果提高23.02个百分点,可以广泛应用于柑橘大实蝇的防治。  相似文献   

3.
王林志  朱汉珍  汪荣灶 《安徽农业科学》2014,(13):3878+3886-3878,3886
[目的]探明柑橘灰象成虫的寿命及产卵量.[方法]从定点茶园采回成虫,用上梅洲茶树品种的幼嫩芽叶饲养,观察其寿命与产卵量.[结果]柑橘灰象成虫5月上旬开始出土为害,其取食时间可持续8个月.成虫平均寿命,雄虫长于雌虫,雄成虫平均为161.07d,雌成虫为129.13 d,雌成虫的产卵期平均为93.40 d,产卵量平均为10 677.73粒.[结论]柑橘灰象成虫寿命长,产卵量大.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2种CO2体积分数下9种杀虫剂对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和花蓟马(F. intonsa)的毒力差异,为未来大气CO2浓度升高环境下蓟马的田间防治提供理论指导。【方法】在400和800μL/L CO2条件下采用浸渍法测定9种杀虫剂对西花蓟马和花蓟马雌、雄成虫及2龄若虫的毒力。【结果】800μL/L CO2条件下,氟虫腈对西花蓟马雌、雄成虫及2龄若虫的LC50值分别为0.401、0.337和0.261 mg/L,分别是400μL/L CO2条件下的0.82倍、0.94倍和0.73倍;对花蓟马雌、雄成虫及2龄若虫的LC50值分别为0.381、0.263和0.219 mg/L,分别是400μL/L CO2条件下的0.82倍、0.87倍和0.78倍。2种CO2体积分数下,9种杀虫剂对2种蓟马的毒力大小均为:氟虫腈>辛硫磷>阿维菌素>...  相似文献   

5.
柑橘大实蝇直肠粗提物的信息素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确定柑橘大实蝇(Bactrocera minax)成虫的性成熟时间;获得柑橘大实蝇成虫的直肠粗提物并分析其信息素活性。【方法】在显微镜下解剖观察成虫直肠的形态及其在消化道内的位置;用正己烷分别对5、10和15 日龄的雌、雄柑橘大实蝇成虫直肠(含直肠腺)和躯体(除去直肠)进行提取,利用触角电位技术和田间诱集试验对粗提物的信息素活性进行测定。【结果】消化道解剖发现,柑橘大实蝇直肠位于消化道末端,前部连接后肠,后部连接肛门,形态上与同属的其它实蝇类似。触角电位试验表明,雌、雄成虫触角分别对15日龄异性直肠粗提物产生显著的EAG反应,同时,雌、雄触角对同性的直肠粗提物也有一定的反应。田间诱集试验结果表明,在诱虫数方面,15日龄雌性直肠粗提物的平均诱虫数最高,显著高于水解蛋白诱饵、糖醋酒液以及雄性直肠粗提物。另外,雄性直肠粗提物也诱集到少量成虫。在诱集虫口的雌雄性比方面,15日龄雌性直肠粗提物诱集虫口的雌雄性比为0.82﹕1,而水解蛋白诱饵、糖醋酒液以及雄性直肠粗提物所诱集到的则主要是雌虫。【结论】柑橘大实蝇成虫在羽化后15 d左右达到性成熟,其直肠的形态和位置均与同属的其它实蝇类似,同时,柑橘大实蝇成虫的直肠(含直肠腺)具有分泌和储存信息素的功能。其中,柑橘大实蝇雌性直肠粗提物中含有能够吸引雌性和雄性个体的信息素活性物质。  相似文献   

6.
为了有效防控柑橘大实蝇,本文利用触角电位仪和"Y"形嗅觉仪测定初羽化的柑橘大实蝇成虫对4种不同浓度(0.5、1.0、5.0、10.0μg/μL)的14种板栗挥发物的触角电位(EAG)反应和嗅觉行为反应差异。结果表明,柠檬烯、α-蒎烯、苯乙酸甲酯、异丁醛、芳樟醇、β-石竹烯和苯乙醛对初羽化柑橘大实蝇成虫具有显著或极显著的引诱作用,戊醛、乙偶姻、乙酸芳樟酯和水杨酸甲酯对柑橘大实蝇成虫表现出显著或极显著的驱避作用,壬醛对柑橘大实蝇雌虫具有极显著的驱避作用、对柑橘大实蝇雄虫具有极显著的引诱作用。初羽化的柑橘大实蝇成虫对14种板栗挥发物之间的EAG反应存在极显著差异,对柠檬烯的EAG反应相对值最高(2.060±0.071),对戊醛的EAG反应相对值最低(0.455±0.050),其最高EAG反应相对值是最低的4.52倍;其余12种挥发物的EAG反应相对值介于二者之间。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不同浓度环氧虫啶对多异瓢虫成虫存活及繁殖力等生命参数的影响。【方法】 利用喷雾塔进行定量喷雾,测定不同浓度环氧虫啶处理24 h后多异瓢虫成虫的存活情况,计算LC20及LC50。利用这2个浓度处理多异瓢虫成虫,逐日记录成虫的存活情况以及产卵量、卵孵化率。【结果】 环氧虫啶对多异瓢虫成虫的LC20及LC50分别为2.29和12.51 mg/L。经这2个浓度环氧虫啶处理后,多异瓢虫雌雄成虫寿命均显著缩短(P<0.05),产卵前期显著延长(P<0.05);对照组与LC20处理组的产卵量差异不显著(P>0.05),但LC50处理组产卵量显著降低(P<0.05);对照组卵孵化率显著高于2个处理组(P<0.05)。【结论】 环氧虫啶对多异瓢虫成虫具有一定的毒杀作用与亚致死效应。  相似文献   

8.
5种药剂对烟粉虱的室内毒力及田间防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5种药剂对烟粉虱的毒力及防治效果.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2%阿维菌素乳油、10%烯啶虫胺水剂、20%丁硫克百威乳油、20%啶虫脒可溶性粉剂、4%阿维·啶虫脒乳油对烟粉虱若虫毒力的L5C50(有效成分)分别为0.472 6、22.221 6、49.937 3、9.322 5、8.637 4mg/L,毒力顺序为2%阿维菌素乳油>4%阿维·啶虫脒乳油>20%啶虫脒可溶性粉剂>10%烯啶虫胺水剂>20%丁硫克百威乳油.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2%阿维菌素乳油、10%烯啶虫胺水剂、20%丁硫克百威乳油对烟粉虱成虫具有较好的防效,20%啶虫脒可溶性粉剂、4%阿维·啶虫脒乳油对烟粉虱成虫防效一般.  相似文献   

9.
柑橘大实蝇Bactrocera minax是为害柑橘类果实的毁灭性害虫。利用触角电位仪和Y型嗅觉仪测定初羽化的柑橘大实蝇成虫对4种不同浓度(0.5, 1, 5和10 μg/μL)的14种板栗挥发物的触角电位(EAG)反应和嗅觉行为反应差异。结果显示柠檬烯、α-蒎烯、苯乙酸甲酯、异丁醛、芳樟醇、β-石竹烯和苯乙醛对初羽化的柑橘大实蝇成虫具有显著或极显著的引诱作用;戊醛、乙偶姻、乙酸芳樟酯和水杨酸甲酯对成虫表现出显著或极显著的驱避作用;壬醛对柑橘大实蝇雌虫具有极显著的驱避作用,对雄虫具有极显著的引诱作用。初羽化的柑橘大实蝇成虫对14种板栗挥发物之间的EAG反应存在极显著差异;其成虫对柠檬烯的EAG反应相对值最高(2.060±0.071),对戊醛的触角电位反应值最低(0.455±0.050),其最高的柠檬烯的EAG反应相对值是最低的戊醛的触角电位反应值的4.52倍;其余12种挥发物的EAG反应相对值介于二者之间。  相似文献   

10.
为筛选出可以有效防治柑橘棘粉蚧的理想药剂,采用喷雾法测定了7种药剂对柑橘棘粉蚧成虫的毒力。结果表明,这7种药剂对柑橘棘粉蚧的致死率均与药剂浓度成正比,但柑橘棘粉蚧成虫对不同药剂有不同的敏感程度。啶虫咪对柑橘棘粉蚧的防治效果最好,其LC50为83.812 mg/L;三唑磷效果最次,LC50为3 228.579 mg/L,由此可知,高效氯氢菊酯、阿维菌素可以作为防治柑橘棘粉蚧的备选药剂,首选药剂为啶虫咪。建议在生产中应用,需要与其他农药交替使用,避免产生抗药性。  相似文献   

11.
氟啶虫胺腈对中黑盲蝽发育繁殖及药剂敏感性亚致死效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亚致死浓度氟啶虫胺腈对中黑盲蝽发育和繁殖的影响,分析亚致死浓度处理下中黑盲蝽对其他药剂的敏感性变化。方法 采用生命表法,研究亚致死浓度氟啶虫胺腈处理对中黑盲蝽发育历期、羽化率、寿命和产卵的亚致死效应;采用浸渍法,测定亚致死浓度氟啶虫胺腈处理下中黑盲蝽对其他药剂的敏感性。结果 经LC10和LC25氟啶虫胺腈处理,中黑盲蝽3~5龄若虫历期分别比对照显著延长2.35 和4.19 d,产卵前期分别比对照显著延长3.6 和4 d,单雌产卵量分别比对照显著减少了11.93和13.23粒。经氟啶虫胺腈LC10和LC25处理,吡虫啉、呋虫胺、高效氯氟氰菊酯3种杀虫剂的LC50在CK对照组中分别为187.18、506.35和153.22 mg/L,在LC10处理组中分别为134.15、370.99和111.15 mg/L,在LC25处理组中分别为86.90、271.15和97.60 mg/L。中黑盲蝽受氟啶虫胺腈亚致死浓度LC10和LC25处理,对吡虫啉、呋虫胺、高效氯氟氰菊酯3种杀虫剂的敏感性均增加。结论 氟啶虫胺腈亚致死浓度处理使中黑盲蝽发育迟缓且繁殖力降低,亚致死浓度处理增加中黑盲蝽对吡虫啉、呋虫胺、高效氯氟氰菊酯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2.
实蝇双性饵剂是一种新型绿色防控产品,对实蝇成虫尤其雌成虫具有很强的诱集作用,与配套的专用诱捕器搭配使用,可大量诱杀雌雄实蝇成虫。为杧果的安全生产提供科学依据,通过设置实蝇双性饵剂、普通糖醋液、洗衣粉液3个处理,探究不同处理对杧果园桔小实蝇成虫的诱集效果。结果表明:实蝇双性饵剂对杧果园桔小实蝇的诱集能力最强,且对雌成虫具有较强的诱集能力。实蝇双性饵剂处理单个诱捕器平均诱集的总虫量为741.23头,与其余处理间差异极显著;雌虫率为42.82%,即雌虫有317.37头,与其余处理间差异极显著;实蝇双性饵剂对杧果园桔小实蝇的防效为99.72%,且杧果受害率为0.33%。实蝇双性饵剂适宜在杧果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在室内条件下测定4种药剂对南方根结线虫的毒力,试验采用孔板法进行毒力试验,在使用药剂处理后24、48 h记录线虫死亡数,并计算LC50。结果表明,1.8%阿维菌素乳油对南方根结线虫的毒力最高,24和48 h的毒力分别为0.327和0.282 mg·L-1,其次为41.7%氟吡菌酰胺悬浮剂,再次为75%噻唑膦乳油,200 g·L-1丁硫克百威乳油对南方根结线虫的毒力明显低于上述药剂。  相似文献   

14.
不同药剂对甘薯茎线虫病病原马铃薯腐烂茎线虫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自然环境条件下,采用人工接种的方式研究1.8%阿维菌素乳油、20%辛硫磷乳油、25%毒死蜱乳油和20%丁硫克百威乳油对甘薯秧苗的保护作用,对甘薯茎线虫病的治疗作用及对马铃薯腐烂茎线虫的持效期.结果表明,180μg/mL 1.8%阿维菌素乳油和2 000μg/mL丁硫克百威乳油对甘薯秧苗的保护效果最好,减轻线虫侵染,药后80 d的病情指数均为36,单株虫量1400多头,而对照的病情指数高于88,单株虫量达46 892头;同时上述2种药剂对甘薯茎线虫病有较好的治疗作用,遏制植株内线虫的繁殖,病情指数降低,单株虫量减少,药后45 d的病情指数分别为24、32,单株虫量分别为672、588头,而对照病指达到72,单株虫量为23 366头;180μg/mL 1.8%阿维菌素乳油和2 000μg/mL20%丁硫克百威乳油对马铃薯腐烂茎线虫的持效期至少为50 d.根据试验结果,建议生产上以180μg/mL 1.8%阿维菌素乳油和2 000 μg/mL 20%丁硫克百威乳油浸根处理防治甘薯茎线虫病.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不同杀虫剂对新疆阿克苏地区绿盲蝽的毒力效果,为绿盲蝽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玻璃管药膜法,比较9种杀虫剂对阿克苏地区绿盲蝽成虫的毒力效果。【结果】 9种杀虫剂对绿盲蝽成虫的毒力作用均随着药剂浓度的升高而增强,其对绿盲蝽成虫的毒力效果从高到低的顺序依次为丁硫克百威>毒死蜱>呋虫胺>氟啶虫胺腈>高效氯氟氰菊酯>啶虫脒>吡虫啉>噻虫嗪>阿维菌素;阿克苏地区不同采样点绿盲蝽种群对药剂的敏感性水平不同。【结论】 在棉花花蕾期,可选用丁硫克百威、氟啶虫胺腈、呋虫胺作为目前防治该虫用的啶虫脒与高效氯氟氰菊酯等常规农药的替代药剂轮换使用,有效控制绿盲蝽发生和危害。  相似文献   

16.
短时高温暴露对褐飞虱存活和生殖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明确短时高温暴露对褐飞虱成虫存活和生殖特性的影响,为褐飞虱种群发生预测及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集初羽化24 h内的褐飞虱成虫,辨别雌、雄后放入平底玻璃管内,每管5对,置于水浴循环仪中进行高温暴露处理,设置6个靶标温度,分别为33、35、37、39、39.5和40℃,误差范围0.02℃。高温处理时以25℃为起点温度,然后以0.1℃/min的速度上升至靶标温度,待靶标温度恒定后,在靶标温度下处理2 h。处理结束后,将褐飞虱转移到25℃的人工培养箱中,1 h后观察记录其存活情况,以未经过高温处理的褐飞虱成虫为对照。随后研究其存活率、产卵量及后代存活能力是否发生变化。【结果】33-37℃对褐飞虱雌、雄虫的存活率均无显著影响;而39-40℃下暴露2 h,雌、雄虫的存活率显著下降,其中39.5℃下暴露2 h,雌、雄虫存活率均低于50%,40℃下暴露2 h,雌、雄虫存活率仅为4.5%-6.7%,且成虫存活时间不足24 h;不同高温暴露2 h后,褐飞虱雄成虫逐日存活率曲线坡度较雌成虫陡;在35-39.5℃范围内暴露2 h,褐飞虱的产卵前期有所延长,尤其在39.5℃下暴露2 h,每头褐飞虱雌虫的平均产卵前期达6.3 d,与对照(25℃)的产卵前期3.5 d达到极显著差异水平(P<0.01);在35和39℃暴露2 h,产卵前期显著延长,分别达到4.4和4.4 d(P<0.05);高温暴露对褐飞虱雌成虫产卵量也有明显的影响,33、35、37、39及39.5℃分别暴露2 h,每雌产卵量显著从25℃的365.5粒下降至165.4、194.6、146.7、301.6和234.7粒(P<0.05);高温暴露对褐飞虱后代孵化率和性比均无显著影响,但对其后代总存活率有着显著的影响,随着温度上升,F1代若虫总存活率由对照(25℃)的80.4%下降至61.8%-75.5%;褐飞虱成虫在33-39.5℃高温下暴露2 h,其F1代若虫总存活率比对照均下降,而除35℃(75.5%)外,其他温度暴露后,均与对照存在显著差异(P<0.05),40℃下褐飞虱停止产卵活动。此外,高温暴露还能使褐飞虱的产卵节律和孵化节律发生变化,经39.5℃高温暴露2 h后,较33、35、37和39℃高温处理及对照的产卵高峰期和后代的孵化高峰期推迟。【结论】在39-40℃高温暴露下,褐飞虱成虫存活及产卵量和后代总存活能力显著下降,39℃及以上高温对褐飞虱存活与生殖具有一定的威胁。  相似文献   

17.
在显微镜下观察柑橘大实蝇Bactrocera minax(Enderlein)雌成虫自羽化后不同日龄的卵巢形态特征,测量并统计卵巢长度、卵巢宽度、卵巢指数、卵泡长度和卵巢成熟卵量等指标,根据卵巢形态特征和卵巢发育程度进行等级划分。结果表明,柑橘大实蝇雌虫卵巢发育进度可分为5个等级:雌虫羽化后1~10d卵巢发育为Ⅰ级(卵巢发育初期);10~18d为Ⅱ级(卵黄沉积期);18~23d为Ⅲ级(成熟待产期);23~33d为Ⅳ级(产卵盛期);羽化33d后为Ⅴ级(产卵末期)。  相似文献   

18.
根据柑橘大实蝇成虫在橘园及其周边环境的时空分布规律,研究了不同诱杀方法对柑橘大实蝇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在羽化觅食期诱杀柑橘大实蝇成虫效果较好,每个诱捕罐的诱捕虫量为(7.6±1.8)头/d,显著高于产卵期的诱捕虫量(1.8±0.3)头/d;羽化觅食期将诱捕罐集中挂在橘园与杂树林的交界带诱杀柑橘大实蝇成虫效果较好,每个诱捕罐的诱捕虫量为(7.6±1.8)头/d,显著高于橘园内的诱捕虫量(4.5±1.2)头/d;在产卵期诱杀柑橘大实蝇成虫则是橘园内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克隆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P糖蛋白基因(CsPgp)并对其分子特征和表达模式进行分析,明确CsPgp对常用防治杀虫剂氯虫苯甲酰胺和阿维菌素的诱导响应并对其潜在的转录调控机制进行探索。【方法】使用基因克隆技术扩增CsPgp全长基因序列,利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对CsPgp编码蛋白的分子特征和5′端转录调控区中的转录因子结合位点进行分析。使用荧光定量PCR方法对CsPgp在二化螟不同龄期和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模式及在杀虫剂氯虫苯甲酰胺和阿维菌素不同剂量处理下的诱导响应进行测定分析。【结果】CsPgp cDNA序列全长4 584 bp,由23个外显子构成,编码1 259个氨基酸,含有两个跨膜区和两个核苷酸结合区,具有ABC转运蛋白家族典型的结构特征,如对底物转运具有重要功能的Walker A、Walker B及D、H、P、Q-Loop等特征序列。CsPgp主要在二化螟幼虫期表达,在3—4龄幼虫中具有最高的表达量,在蛹期和成虫期的表达量较低。组织表达分析表明,CsPgp主要高表达于二化螟的前肠和中肠组织,在后肠、脂肪体、马氏管等其他组织中的表达量较低。相比于对照,使用LC30和LC70剂量氯虫苯甲酰胺分别处理二化螟3龄幼虫12 h和24 h后,CsPgp的表达量未发生显著变化。但在处理36 h后,LC30处理组试虫中CsPgp显著上调表达,而LC70处理组试虫中CsPgp则显著下调表达。使用低剂量0.05 mg·L-1的阿维菌素处理二化螟试虫12 h后,相比于对照,CsPgp显著下调表达,在处理24 h和36 h后CsPgp的表达水平没有发生显著变化,使用0.15 mg·L-1的阿维菌素处理二化螟试虫24 h和36 h后CsPgp被显著诱导上调表达。对CsPgp的5′端转录调控区的序列分析发现,在转录调控区中预测到多个转录因子结合位点,其中包括5个潜在的CncC结合位点。【结论】二化螟CsPgp在重要解毒代谢组织中肠中高表达,并且能够被杀虫剂氯虫苯甲酰胺和阿维菌素诱导表达,表明CsPgp可能参与对氯虫苯甲酰胺和阿维菌素的解毒代谢。CsPgp 5′端转录调控区中含有多个转录因子CncC结合位点,可能对CsPgp的转录表达具有重要调控作用。推测在氯虫苯甲酰胺或阿维菌素胁迫下,CsPgp可能受到转录因子CncC的转录调控并参与对氯虫苯甲酰胺或阿维菌素的解毒代谢。  相似文献   

20.
【目的】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是中国的重要外来入侵和检疫性害虫, 对各地的蔬菜和花卉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明确极端高温(45℃)对西花蓟马存活率、繁殖力以及体内海藻糖、山梨醇含量的影响,为西花蓟马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设置45℃条件下高温热激西花蓟马当代成虫、2龄若虫2 h,经过24 h变温模式22℃(4 h)-25℃(8 h)-28℃(4 h)-25℃(8 h)培养后再进行一次45℃ 2 h的热激处理。研究热激处理后其亲代、F1代和F2代的种群参数(亲代各虫态存活率、雌成虫寿命,F1和F2代种群数量、存活率、性比)以及2龄若虫和成虫体内海藻糖和山梨醇含量的变化。【结果】45℃ 2 h高温热激两次后,西花蓟马各个虫态的存活率均小于50%,且预蛹和蛹的存活率为0,成虫的存活率最高为41.38%,显著高于其他虫态(1龄若虫存活率为5%,2龄若虫存活率为21.36%)(P<0.05);西花蓟马2龄若虫和成虫在45℃高温条件下热激2 h两次后,其亲代雌成虫寿命和繁殖力均明显降低,且F1代也受到较大影响, F1代种群数量、存活率、性比(♀﹕♂)显著降低,但F2代种群有所恢复,另外热激处理西花蓟马成虫的雌成虫寿命及繁殖力在亲代、F1代中都明显高于热激处理2龄若虫(P<0.05);西花蓟马亲代成虫和2龄若虫在45℃热激2 h两次后其体内的海藻糖含量明显降低,并且影响到F1和F2代种群体内的海藻糖含量,另外热激处理亲代成虫其体内海藻糖含量低于热激处理亲代2龄若虫的海藻糖含量, 且F1和F2代与亲代趋势相同(P<0.05);西花蓟马亲代成虫和2龄若虫在45℃热激2 h两次后其体内的山梨醇含量明显升高,热激亲代成虫的山梨醇含量高于热激2龄若虫体内的山梨醇含量,且这种热激处理能够影响到后代种群体内山梨醇的含量,F1和F2代体内山梨醇含量的变化趋势与亲代相同(P<0.05)。【结论】45℃极端高温处理不仅对西花蓟马亲代的生长发育、繁殖和生理生化产生了明显的影响,而且这种影响延续到了子代(F1、F2代)的不同发育阶段。同时,西花蓟马对极端高温的应对与其体内的海藻糖、山梨醇的含量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