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清水和常规化学药剂为对照,研究4种绿色防控措施对水稻二化螟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香根草、稻螟赤眼蜂、性诱剂和BT四项集成技术对防治水稻二化螟效果最好,枯鞘率最低,为0.11%,其次为稻螟赤眼蜂、性诱剂和BT三项集成技术的处理,香根草诱集杀灭二化螟幼虫效果显著,稻螟赤眼蜂无明显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2.
2018年安庆市宜秀区水稻示范区应用健身栽培、种植诱虫香根草、二化螟性诱剂、稻鸭共育、稻虾共生、太阳能杀虫灯、推广应用生物农药等方式开展水稻绿色防控技术,获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可为稻田病虫害绿色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开展9项综合措施防治水稻二化螟、纹枯病、稻曲病等防效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对二化螟的防治,香根草、性诱剂、稻螟赤眼蜂、BT、枯草芽孢杆菌5种技术集成防治效果最好,其次为稻螟赤眼蜂、BT、枯草芽孢杆菌三种技术集成;对水稻二化螟的诱集,以北京屋型依科曼性诱剂诱捕器效果最好;对纹枯病的防效,以性诱剂、稻螟赤眼蜂、BT、枯草芽孢杆菌4种技术集成,BT、枯草芽孢杆菌两种技术集成效果较好,防效80%以上;对稻曲病的防效,以香根草、性诱剂、稻螟赤眼蜂、BT、枯草芽孢杆菌5种技术集成,性诱剂、枯草芽孢杆菌2种技术集成和性诱剂、稻螟赤眼蜂、BT、枯草芽孢杆菌4种技术集成效果较好,防效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4.
二化螟、稻纵卷叶螟和三化螟是危害陕南水稻的三大重要害虫,为了探索其生物防治方法,测试了不同厂家的7种诱芯对三大害虫的引诱活性,并比较水盆式和三角板2种诱捕器的诱捕效果。结果表明:诱芯A(中捷二化螟)、诱芯B(中捷三化螟)、诱芯D(纽康二化螟)、诱芯E(纽康三化螟)、诱芯G(广仁二化螟)均对二化螟成虫具有一定的引诱活性,以诱芯D效果最佳;7种供试诱芯均对三化螟无引诱活性;诱芯F(纽康稻纵卷叶螟)和诱芯C(中捷稻纵卷叶螟)对稻纵卷叶螟具有微弱引诱活性;2种诱捕器对二化螟诱虫总数差异显著。诱芯D较适合陕南水稻二化螟的预测预报及综合防控,稻纵卷叶螟和三化螟诱芯有待进一步开发,建议在田间应用中使用三角形诱捕器。  相似文献   

5.
李宽  郑能文  蒋敏华  王星 《浙江农业科学》2022,63(10):2364-2367
为验证不同监测方法对水稻稻纵卷叶螟的监测效果,测试了智能性诱、智能灯诱、田间赶蛾的稻纵卷叶螟虫情动态。结果表明,性诱监测诱集蛾量明显低于灯诱监测,且在主害代未能形成明显的峰期和峰次,监测效果不如灯诱监测。灯诱监测诱集蛾量虽然少于田间赶蛾,但其诱蛾动态与赶蛾监测基本吻合,且灯诱峰次多、始见期早。田间赶蛾与灯诱比较,高峰日早,峰型更为明显。智能灯诱监测可较好地反映稻纵卷叶螟的田间发生动态,性诱、灯诱、田间赶蛾、田间调查等多种监测方法相结合,可准确测报稻纵卷叶螟各世代的峰期及蛾量发生趋势。  相似文献   

6.
黄色诱虫板测报和防控稻纵卷叶螟的效果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评价黄色诱虫板在测报和防控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中的作用和效果,为测报稻纵卷叶螟的发生和绿色防控其危害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黄色诱虫板诱集法与常规赶蛾法调查结果比较,确定其测报的可靠性;防治效果采用测产法,将黄色诱虫板处理的水稻产量同杀虫剂处理田块产量进行比较。【结果】3个水稻品种受害情况均表现为7月份较轻,8、9月份相对较重;8月份黄色诱虫板诱集到的稻纵卷叶螟成虫最多,2周内诱集的成虫数量最高达53头/板,平均每天诱集数量为(2.86±0.43)头/板;黄色诱虫板的高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稻纵卷叶螟成虫诱集的效果。黄色诱虫板下部距离水稻冠层越近,诱集效果越好;同赶蛾数据相比,黄色诱虫板预测稻纵卷叶螟的发生具有一定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黄色诱虫板对于稻纵卷叶螟成虫具有一定的诱杀作用,防治效果等于或好于使用杀虫剂田块的防治效果。【结论】 通过对黄色诱虫板测报和防控稻纵卷叶螟的效果进行评价,认为黄色诱虫板在测报和防治稻纵卷叶螟的发生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正>稻-渔-灯光诱虫综合应用技术在不破坏稻田原生态系统及不增加使用水资源的情况下,利用水产养殖品种在稻田内直接吃掉稻田中性诱灯光诱捕的有害昆虫,起到生物防治水稻虫害的功能,既节省了农药开支,又减少了稻田粮食的污染。2016年,赫山区针对全区稻田面积较广,水生动植物资源在稻田里基本灭绝的现状,积极探索渔农结合与灯光诱虫新的综合应用技术。目前在全区有稻-鱼种-灯光诱虫、稻-龙虾-灯光诱虫、稻-青蛙-灯光诱  相似文献   

8.
通过水稻稻纵卷叶螟专用性信息素诱集法与田间赶蛾法比较,评估昆虫性信息诱集法的使用效果和应用价值,结果表明,性诱剂的测报数据与田间赶蛾法测报数据基本吻合,对稻纵卷叶螟测报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性诱剂在水稻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测报中的效果,探索自动监测系统在水稻害虫调查上的应用前景,本文系统总结近年来浙江省植保系统开展的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等水稻主要害虫的性诱监测及自动监测试验开展情况及主要结论,结合实际分析了新型害虫自动监测系统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展望了未来自动监测系统在病虫测报中的应用效果及前景。  相似文献   

10.
为论证昆虫性诱电子智能测报系统用于稻纵卷叶螟预测预报的可行性,并为其在水稻生产中推广应用提供依据,于2018年—2019年对宁波纽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SPT-R-02型昆虫性诱电子智能测报系统"赛扑星"进行了田间监测稻纵卷叶螟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昆虫性诱电子智能测报系统能清楚地监测到稻纵卷叶螟的始见期、高峰期,与人工赶蛾监测结果一致;诱虫量低于测报灯诱集,但明显优于普通性诱监测器;自动计数准确率较高。因此,昆虫性诱电子智能测报系统可用于稻纵卷叶螟的动态监测及预测预报。  相似文献   

11.
性诱剂和赤眼蜂防控水稻螟虫效果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全面控制水稻螟虫为害,在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石港镇应用性诱剂和赤眼蜂开展了水稻螟虫适期防治技术研究。结果表明,性诱剂用于测报和防治水稻二化螟的效果均较好,前期不仅诱蛾量多且蛾量高峰明显;用赤眼蜂防治水稻一代二化螟效果较好,但对二代二化螟和四代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效果不太理想。  相似文献   

12.
2015年安庆市宜秀区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及成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15年安庆市宜秀区应用二化螟性诱剂、稻鸭共育、稻虾共生、太阳能杀虫灯、推广应用生物农药等方式,开展水稻绿色防控技术,介绍其取得的成效,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正水稻绿色防控技术主要包括稻鸭共育、二化螟性诱剂诱杀、太阳能杀虫灯诱杀害虫、生物农药及高效低毒农药应用等。笔者将水稻绿色防控技术调查及分析总结如下:一、稻鸭共育控虫除草防病技术效果调查与分析(一)稻鸭共育除草效果调查与分析示范区各区田间调查采用对角线5点取样,每点1?m~2,分别于水稻移栽后25?d、移栽后45?d调查常见杂草,计算处理株防效和鲜重防效。采取稻田放鸭控制草害,25?d  相似文献   

14.
2010年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区、新干县、万安县、峡江县、永新县、吉水县在早稻和晚稻上开展性诱剂诱杀稻纵卷叶螟试验。使用技术:应从始蛾期开始诱杀,每亩挂粘胶诱捕器1个和稻纵卷叶螟性信息素诱芯1枚,诱芯每隔30天左右换一次,诱捕器距离地面1米左右。试验结果表明,单独使用性诱剂诱杀稻纵卷叶螟成虫,防效为30%-50%,每季水稻减少打药1-2次。当稻纵卷叶螟出现迁入、为害高峰时,每亩挂一个诱芯难以控制为害。当田间新虫苞数量达到防治指标时,应及时开展药剂防治,性诱剂+药防的效果好于常规化学防治。  相似文献   

15.
吕军  胡靖  汪洋  刘金亮 《安徽农业科学》2014,(28):9780-9782,9932
[目的]建立基于Snake模型的水稻灯诱害虫轮廓提取方法.[方法]在matlab编程环境下,以3种常见水稻灯诱害虫(大螟、二化螟和直纹稻弄蝶)不同姿态图像为研究对象,提出了基于贪婪算法的Snake模型水稻灯诱害虫轮廓提取方法.[结果]首先选择不同姿态害虫的初始轮廓和能量权重;其次采用贪婪算法成功提取不同种类、不同姿态的水稻灯诱害虫轮廓;最后设计了GUI操作界面.[结论]该模型为带有虫体残缺、姿态各异的灯诱害虫形态特征提取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6.
性诱剂诱杀稻纵卷叶螟试验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区、新干县、万安县、峡江县、永新县、吉水县在早稻和晚稻上开展性诱剂诱杀稻纵卷叶螟试验。使用技术:应从始蛾期开始诱杀,每667m。挂粘胶诱捕器1个和稻纵卷叶螟性信息素诱芯l枚,诱芯每隔30d左右换1次,诱捕器距离地面lm左右。试验结果表明,单独使用性诱剂诱杀稻纵卷叶螟成虫,防效为30%~5O%,每季水稻减少打药1~2次。当稻纵卷叶螟出现迁入、为害高峰时,每667m3挂1个诱芯难以控制为害。当田间新虫苞数量达到防治指标时,应及时开展药剂防治,性诱剂+药防的效果好于常规化学防治。  相似文献   

17.
通过食诱剂、稻田养鸭及两者组合对稻纵卷叶螟的控制效果及其对捕食性天敌的影响的研究表明,7月稻田养鸭+食诱剂试验区食诱剂对稻纵卷叶螟诱捕量少于食诱剂试验区,但差异不显著;8月稻田养鸭+食诱剂试验区食诱剂对稻纵卷叶螟诱捕量显著低于食诱区,8月15日和8月30日分别减少18.3%和32.7%,表明稻田养鸭和食诱剂有协同增效作用,减少了稻田中稻纵卷叶螟成虫数量。应用食诱剂显著降低了稻纵卷叶螟引起的水稻卷叶率,食诱剂、稻田养鸭和稻田养鸭+食诱剂的平均保苗效果为49.87%、68.47%和82.63%,表明稻田养鸭和食诱剂有协同增效作用,降低了稻纵卷叶螟的幼虫危害程度。鸭子的捕食造成了主要捕食性天敌类群数量和个体数量减少、优势集中度提高,在叶冠层活动以及个体微小的蜘蛛种类有存活优势,稻田养鸭对稻田蜘蛛的群落结构造成了影响。  相似文献   

18.
杂草稻以其生长势强、野生性强的特点,在全球水稻栽培区发生蔓延,已成为我国水稻生产的重要危害因素。本文论述了杂草稻的农业防控技术及化学防治技术,分析了杂草稻防控技术的研究进展,归纳总结了“断、调、拔、抑、轮、诱、除”的综合防控技术。  相似文献   

19.
通过田间试验,使用新型飞蛾诱捕器搭配性信息素对稻纵卷叶螟进行诱集,与人工赶蛾监测数据对比,明确新型诱捕器用于田间稻纵卷叶螟预测预报的可行性。试验结果表明,新型飞蛾诱捕器诱集稻纵卷叶螟效果显著优于传统的黏胶式诱捕器,监测蛾峰与田间赶蛾一致,且在水稻生长后期更能反映田间稻纵卷叶螟实际发生态势,可代替人工赶蛾作为田间稻纵卷叶螟预测预报新方法。  相似文献   

20.
水稻绿色防控是指在"绿色植保"新理念的指导下,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式,减少病虫对水稻的危害。本文在结合实际的基础上,阐释了稻鸭共作、性诱剂诱杀、螟虫诱集植物香根草示范种植、频振式杀虫灯等绿色防控措施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