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化肥厂的工艺冷凝液、尿素水解水等废水通常是直接排入江河的,不但污染环境、危及人身健康,还严重浪费了水资源,而污水芦苇湿地土地处理技术(简称WL)能经济高效地去除各种常规污染物——BOD5、SS、N、P、病原体等。研究表明,WL可高效去除废水中的污染物质,处理后水质均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另外,化肥废水的排放未对土壤和芦苇生育造成不良影响,相反还为芦苇生长提供了宝贵的水肥资源,促进了芦苇的增产。因此,污水芦苇湿地处理技术在处理化肥废水中具有良好的前景,是目前此种废水处理的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2.
三峡库区水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三峡工程效益的发挥,于是该文综述了沉水植物金鱼藻和黑藻在治理三峡库区次级河流水体污染方面发挥的重要生态功能。通过分析三峡库区次级河流的生态环境问题,重点分析了水体出现富营养化的几个重要方面,即营养盐和有机物污染、重金属污染和藻类的爆发等。针对这些现状,预测金鱼藻和黑藻在库区的应用前景,即防止水体富营养化、有机物污染、重金属污染、抑制藻类生长,以及维持生物多样性、生态完整性和稳定性。因此,沉水植物金鱼藻和黑藻不仅对三峡库区水环境贡献很大,而且在水体中可以发挥了强大的环境生态功能,在治理三峡库区次级河流水体污染具有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3.
宁夏地区有丰富的湿地资源,芦苇是其资源中最多的产物,如何更好地利用芦苇资源,是解决宁夏地区畜牧业发展的瓶颈之一。基于此,本研究分析如何在畜牧业生产中利用芦苇,并以相关数据为支撑,来证明芦苇的利用价值,从而推出芦苇在宁夏地区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以三峡库区为例,对库区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形成原因进行系统分析,并据此针对性地提出库区农业面源污染的控制策略。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石油污染对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幼苗株高以及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以扎龙湿地芦苇为研究材料,采用盆栽方法,混入不同质量分数的石油(0、3、6、12 g/kg),统计芦苇幼苗株高生长状况,研究叶片可溶性蛋白、脯氨酸、可溶性糖、丙二醛、叶绿素含量指标的变化,以期为扎龙湿地面临石油污染的评估提供一定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随着石油质量分数的增高,芦苇幼苗高度的受抑制程度增大,随着污染时间的延长,处理组受到的抑制作用加强。随着石油污染时间的延长,出苗后47 d时,芦苇叶片可溶性蛋白和叶绿素含量降低,脯氨酸、丙二醛含量升高。由研究结果可知,石油污染会破坏芦苇的渗透势调节系统,加剧质膜过氧化程度,影响叶绿素的合成,同时也说明芦苇对不同程度的石油污染具有一定的耐受能力。  相似文献   

6.
丹江口水库水质评价及水污染特征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前夕,为了解丹江口库区水质状况及影响库区水质的主要污染因子,于2014年平水期(5月)、丰水期(8月)、枯水期(12月)对库区内26个点位表层水样进行采集,分别采用单因子评价法、综合污染指数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对库区水质进行评价。单因子评价结果表明,TN对水质评价结果有重要影响,参与评价时库区水质为Ⅳ类或Ⅴ类。综合污染指数法评价结果表明,库区水质整体处于中污染,平水期水质优于枯水期和丰水期,且丹江库区(DK)水质劣于汉江库区(HK);总磷(TP)、总氮(TN)、高锰酸盐指数(CODMn)及生化需氧量(BOD5)为库区的主要污染因子。主成分分析法结果表明,库区水质主要受溶解氧(DO)、TN、BOD5及CODMn的影响;DK各点位主成分得分均值高于HK各点位主成分得分均值,也说明HK水质整体上略优于DK水质。  相似文献   

7.
从芦苇湿地建设、科学管理及一育三养技术应用等方面,对合理开发芦苇湿地资源进行论述,在保证湿地功能不受损害的前提下,促进芦苇湿地资源由单级利用向多级利用转化,由生产型向效益型转化,建立复合型芦苇湿地生态系统,以取得比较完整的综合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8.
微生物修复污染土壤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土壤受污染程度日益严重,在众多土壤污染修复中,微生物修复是最具发展和应用前景的生物修复技术,具有经济和生态双重优势。为微生物在污染土壤修复中的应用及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参考,以土壤中多环芳烃、多氯联苯、农药以及重金属为对象,综合评述了不同土壤污染类型的微生物修复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降解微生物的种类、修复机理和技术方法,指出当前污染土壤微生物修复存在的问题,并对微生物修复污染土壤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非点源污染对三峡库区流域的水环境污染起到主导作用。本文将SWAT(Soil and Water Assessment Tool)模型应用于库区大尺度流域的污染模拟研究中,以2005年土地利用现状为基准设定了6种土地利用情景,定量分析了不同土地利用措施对非点源污染的控制效果。首先采用三峡库区流域2002—2008年的水文、水质实测数据对建立的SWAT模型进行率定与验证,径流、泥沙、营养盐的评价指标ENS均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表明SWAT模型应用于三峡库区流域是可行的。不同土地利用情景的非点源影响模拟结果表明,通过退耕还林措施将25°、15°、6°以上的耕地转化为林地可达到较好的非点源污染消减效果,考虑库区地处贫困山区,25°以上耕地退耕还林更为经济、可行;相同区域的草地转化为林地所产生的非点源污染要远远小于转化为耕地而产生的污染物,因此应严格控制自然植被退化为耕地的现象发生,否则会严重加剧库区污染状况;库区扩大林地范围的方案要有计划性、针对性,可在减少坡耕地的基础上进行,该措施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库区非点源污染。本研究所得结论为政府科学合理的制定三峡库区流域非点源污染控制方案提供了重要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讨芦苇在高浓度畜禽废水污染胁迫下遗传特性的变化,将人工湿地试验池中生长的,受高浓度畜禽废水长期污染胁迫的和未受到污染的供试芦苇材料各20个单株幼芽分别混合提取DNA,采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在160个随机引物中进行筛选。找到3个能够扩增出差异且重复性较好的RAPD引物:S74、S516和S14。结果表明,在高浓度畜禽废水长期污染胁迫下,芦苇在DNA水平上产生了变异,其变异产生的特异性扩增片段可能与芦苇抗污染基因紧密连锁,芦苇在高浓度畜禽废水污染胁迫下的抗污染旺盛生长特性也可能与这种变异有关。同时,本研究结果能为在分子水平上进一步揭示人工湿地植物的强去污能力机理和抗污染特性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石油开发对辽河三角洲地区苇田生态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现场样品采集与分析,对盘锦苇田环境内芦苇的叶龄指数、生长量、纤维素、木质素、戊糖及纤维素长等进行了研究,以土壤-水-植物系统为研究对象,定量和半定量地分析了苇田地区的污染状况,说明影响芦苇产量的原因。结果表明,石油污染对苇田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危害,但不是芦苇产量降低的主要因素。石油开发的各种地面工程造成了严重的景观破碎化现象,破坏了湿地的原有生境,是造成湿地生态系统退化和苇田减产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芦苇的饲用价值,从青贮、畜禽饲用、水产动物饲用等方面综述了芦苇的饲用研究进展,以期为芦苇饲料的开发与加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我国的水污染现象越来越严重,而对植物处理城市污水方面的研究国内外只局限于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香蒲(Typha orientalis Presl.)等水生植物,虽对污水净化效率较高,但植物种类单一且观赏价值不高。针对这些不足,探讨了在植物选择上应扩展到耐湿园林植物,在注重污水净化效果的同时又体现植物的美学功能,为现代城市营造出一处生态功能景观。  相似文献   

14.
龙高飞  蒲玉琳  谢疆 《安徽农业科学》2011,(19):11711-11714,11717
植物篱既是有效的水土保持措施,又是农业面源污染的源头控制技术之一。在介绍植物篱技术的概念、分类与设计的基础上.综述了植物篱控制农业面源效应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并对其在我国的研究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通过直接建造在鱼塘内的芦苇碎石床处理城市污水后,再抽鱼塘底层水回流到芦苇碎石床上进行再处理的试验研究表明,这种处理可使鱼塘水质达到卫生养鱼的水质标准。这一回用技术是安全可行的,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卢大鹏 《现代农业科学》2009,(5):186-186,190
环境污染已远远超出了自然界微生物的净化能力,已成为人们十分关注的问题。基因工程技术可提高微生物净化环境的能力。用基因工程方法培育出的能抗虫害,不需要施用农药,对人、畜食用安全的作物,则不仅能提高种植的经济效益,而且能有效地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基因工程在农业方面的应用前景是相当广阔的,除、抗虫害,还可能培育出能固氮的转基因作物,能抗旱、抗寒的转基因植物等。  相似文献   

17.
勾芒芒  代文婕  李兴  王勇  刘铁军  刘雄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2):20008-20011
水资源不仅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也是战略性的经济资源。目前,内蒙古自治区水资源量不足、时空分布不均、水污染水浪费严重、再生水回用设施薄弱等一系列问题已严重制约着很多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影响了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存环境,已对内蒙古自治区可持续发展造成了巨大威胁。针对内蒙古水资源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水资源合理利用对策与保护措施,旨在为缓解水资源短缺和水资源危机的现状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8.
水生植物对水体重金属污染的监测和生态修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惠峰  王良桂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5):2234-2236
水生植物对水体重金属污染具有良好的监测和生态修复功能。苔藓植物是重金属污染良好的生物监测器,可用于水体重金属污染状况的监测和评价。同时,4种生活型的水生植物(挺水、浮叶、漂浮和沉水植物)对重金属都有一定的富集能力,对重金属污染水体有生态修复作用。利用水生植物对水体进行生态修复具有简便易行、成本较低、不易形成二次污染的优势,在修复水体重金属污染的同时还可以美化环境,并可产生直接或间接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9.
江苏太湖地区多目标的农业结构优化设计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本文利用多目标规划模型,进行了粮食与副食品供应安全保障、农业面源污染减排和农业经济发展多目标下的江苏太湖地区农业结构优化设计,并通过在保障粮食与副食品供应安全的前提下,农业面源污染排放与农业经济产出的优化关系分析,得出了低污限产型、中污保产型和多污增产型不同模式下的农业结构优化方案,为江苏太湖地区的农业结构调整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