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对中西园林从地理学观点进行分析认为:古代地理观影响着中西园林的起源形式;地理科学的发展促进了中西园林融合交流;现代中西园林应对地理环境更加重视。  相似文献   

2.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给园林的发展带来了重大影响,网络传播已经成为影响中国园林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通过分析网络传播给中国园林发展造成的传统园林的中断、外来园林的冲击以及对园林市场的影响等方面的困境,但同时也带来了文化碰撞促进新思潮的交流、公众参与使得园林品位的提升、先进技术带来设计语言的创新等机遇。阐述了网络传播下中国园林发展的主体方向应该是园林传统的继承、融入外来文化以及积极创新。提出要充分利用网络传播,参与世界范围的园林交流活动、开展国内相关学科技术交流、建立网络评论平台,加大群众监督反应的影响力、推广应用电子商务,促进园林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孙陶泽  母洪娜 《绿色科技》2022,(1):61-63,69
由于楚文化是中华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分析楚文化渊源、图腾、代表色彩、自然与文化符号及楚文化符号荆州方特、荆州园博园等当代景观中创新利用及其具体展示.提出了建议:结合互联网大数据、将全息投影等新技术和新材料有机融合,为当代景观设计师如何更好地传承与发展楚文化及其符号在当代景观中的应用提供一定的启发与借鉴.  相似文献   

4.
从设计创作角度看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杨学成 《广东园林》2020,42(3):78-82
在国家强调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的政策背景下,中国古典园林文化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继承的同时,有必要纠正当今园林工作中易出现的相关误解和不良作法。在中国传统文化视野下,首先梳理了有关古典园林艺术特征的经典论述,并基于园林设计创作实务需要,从思想方法、内容体系建构、技巧和技术运用3个层面,分析了古典园林艺术特色运用的现实意义,最后提出了今天园林设计中继承和弘扬传统园林文化特色的准则和要点。  相似文献   

5.
公共性质园林虽一直处于中国古典园林史的主流研究之外,但到明清时期已具备不输于其他类型园林的规模以及职能。结合同时期的写实主义小说《儒林外史》,从历史文献研究角度出发,将书中二十余处具有公共性的园林分为山水相依的城市型公共性园林、农村聚落的公共性园林及半公共性园林三类,进一步探究明清时期公共性质园林在各阶层市民生活中发挥的美学、社会以及文化功能,并以此总结出此时期公共性质园林具有形式简单、来源广泛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世界园林经过了漫长的孕育、发展、交融、成熟过程,到本世纪末,已基本形成了诸如以中国园林为主调的自然山水式园林;以欧式水景园林为主调的规则式园林;以英国庭园为主调的混合式园林等三大模式。但是,随着世界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和人们对生态环境质量要求不断提高的今天,人们已经不在过多地探讨上述所谓“模式”的如何?而是更多地从人类栖息环境中重新悟出道理。这就是本文所要探讨的国际园林发展的一个基本动态。  相似文献   

7.
创建园林城市是一个系统工程.园林城市的建设应该具有自己的特色.因此要注重传承中华民族园林文化传统,创造符合自己民族特色,以人的自然化反映园林的科学性,以自然的人化反映园林的艺术性,具有中国特色、地方风格并符合现代生活需要的园林.  相似文献   

8.
从诗词楹联看澳门卢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澳门卢廉若花园既沿袭了岭南造园的特色,又融合了葡式建筑装饰风格,是一座不可多得的精品园林。文章从卢园的诗词楹联入手,阐述卢园的造园特色,探讨中国园林追求自然的精神以及诗词楹联在拓展园林意蕴中所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从认知角度探讨园林树木学课程教学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园林树木学是系统研究园林树木的学科,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强的特点。针对学生在学习园林树木学课程时存在的只是简单识记知识点、缺少深层认知的问题,从认知角度提出园林树木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建议。首先,在教学内容方面突出4种认知,即园林树种形态和习性的认知、园林树木观赏特性的认知、园林树木的空间认知和园林树木的文化认知。其次,从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角度注重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遵循认知理论,科学地安排树种的讲授顺序;利用多种教学方式,强化学生对知识点的认知。最后,在教学环节方面注重认知的再现,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自主认知;在实践教学环节中巩固学生的认知;在理论课与实践课有机结合的基础上,加强课后认知。  相似文献   

10.
《世外桃源》是湖南省常德市政府参加在深圳举办的第五届中国国际园林花卉博览会营建的室外造园。该园占地面积920m^2,规划设计紧扣本届园博会“自然、家园、美好未来”的主题,以《桃花源记》为全园创意构思的主线,运用中国传统自然山水园林挖湖堆山、叠石理水、以小见大等造园手法,将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人文及自然景观要素有机结合在一起,营造出一处主题突出、景观丰富、文化底蕴深厚且极具乡土气息和田园风情的园林景观,充分展现了湘楚文化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1.
不同覆盖物对雷竹林笋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8种覆盖物对林地土壤温度的调节和对雷竹林笋期、笋产量及竹林经济收益的影响。结果表明,8种覆盖物均提高了林地土壤温度,提早了始笋期,延长了产笋期,增加了竹林的笋产量与产值。经综合评定,若糠覆盖为最佳处理,与对照相比,其试验林地表层土壤(0~25cm)温度提高3.83℃,始笋期提早41d,笋期延长40d,产量、产值和纯收益分别增长29.4%、270.3%和310.2%。  相似文献   

12.
印楝细胞悬浮培养系的建立及悬浮培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印楝细胞悬浮培养系的建立及印楝细胞悬浮培养的条件。结果表明,印楝细胞悬浮系的建立以B5培养基,NAA2 0~4 0mg·L-1,采用直接倾倒法作为接种方法为好;基于生物量、印楝素含量和印楝素产率综合分析认为,印楝细胞悬浮培养的最佳条件为B5培养基,NAA2~4mg·L-1,蔗糖30g·L-1,培养温度25℃,及根据培养容器的大小选择合适的转速和装液量。  相似文献   

13.
以平卧菊三七茎段为外植体,对其进行增殖培养、生根培养和栽培试验,结果表明,增殖培养MS+6-BA 0.5~1.0 mg/L+NAA 0.1 mg/L,增殖倍数可达4以上。生根培养1/2 MS+NAA 0.1~0.5 mg/L,生根率99%以上。掺15%河沙的红壤土作为栽培基质,生根苗移栽30 d后,苗高4 cm以上,成活率98%以上。  相似文献   

14.
在林木组织培养繁殖苗木过程中,增殖培养技术的优化是组织繁殖的核心技术,本文在总结其他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探讨基本培养基、继代培养周期及玻璃化现象的控制技术,为林木组培工厂化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核桃组织培养中外植体材料的初代培养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3个核桃品种为试材,对初代培养中外植体的消毒方法、取材时间、培养基和外植体类型等因子对离体培养的影响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二次升汞消毒法可以提高休眠芽的消毒效果:以嫩枝茎段为外植体时适宜的取材暑期为6月,以腋芽饱满半木质化的培养效果较好;适宜的培养基类型是DKW和1/2MS,嫩枝茎段的培养效果要好于休眠芽;3个品种间离体培养特性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6.
台湾金线莲组培苗生根培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正交试验设计L9(34)对台湾金线莲组培苗的生根培养基进行了优化试验,结果表明:基本培养基、生长素(IBA和NAA)、活性炭(AC)对金线莲的生根诱导培养均有重要的影响,金线莲组培苗的最适生根培养基为1/2MS+IBA1.5 mg.L-1+NAA 1.5 mg.L-1,生根率可达92.53%。  相似文献   

17.
日本竹工艺文化历史久,种类多,有10类562种,具有产生早、应用广和实用性、普遍性、工艺性的特点,经历了产生、兴盛、低迷的过程,现在呈现出复苏苗头。  相似文献   

18.
"壮美"与"悲哀"是日本竹文化的两重性内涵特征,"悲哀"是其基色,是日本"哀"特征文化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9.
檫木组培快繁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树龄20 a以上的檫木基部萌条为外植体,对其进行诱导试验,增殖培养及生根培养试验,结果表明,诱导培养MS+6-BA 0.5~1.0 mg/L+IBA 0.1 mg/L,诱导率78%,增殖培养MS+6-BA 0.5~0.8 mg/L+IBA 0.1 mg/L,增殖倍数4,生根培养1/2 MS+IAA 0.1~0.2 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