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20年和2021年,江苏省河蟹养殖出现一种情况,即同一池塘、同批苗种,250克/只以上雄蟹、200克/只以上雌蟹在9月和10月发病、死亡较严重,而小规格河蟹发病死亡个体很少.90%发病河蟹鳃部出现病变,呈烂鳃、黑鳃症状,发病河蟹中20%个体存在肝胰腺病变.由于"黑鳃"是此病的重大特征,故本团队简称此病为河蟹"黑鳃病...  相似文献   

2.
<正>近几年来,在江浙河蟹养殖区有一种被当地蟹农称之为"水瘪子"的疾病蔓延,并有越来越严重的趋势;据不完全统计,兴化地区今年约有80%以上蟹塘发病,患病河蟹达到30%~40%。蟹农之所以称其为"水瘪子",是因为这些患病河蟹干瘪无黄、壳内积水无肉。主要有以下症状:1河蟹体色发黑、发暗,鳃丝发白且脆,或见有黑鳃现象。2蟹腿成空壳状,无肉;头胸甲向上凸起,蟹壳  相似文献   

3.
童军 《水产养殖》1988,(1):10-11
我们1986年5月在东台镇水产养殖场进行河蟹池塘养殖试验。试验期间,发现一些河蟹体壳污物较多,活动、摄食能力减弱,继而陆续死亡,经解剖镜检查,发现病蟹的壳及鳃上寄生大量的聚缩虫(Zoothamnium)。聚缩虫少量寄生时,对河蟹生长无明显影响,严重寄生时,蟹的额部、步足、背壳及鳃部都布满寄生虫,影响河蟹的活动和生长,病蟹多在黎明前后死亡。  相似文献   

4.
洪家春 《内陆水产》2006,31(11):23-23
金秋气爽,凉风习习,正是水中蟹肥膏满之时。由于河蟹多在水草及泥底活动,喜食腐物质,其体表、鳃部和胃肠道内常有大量细菌、病毒等致病微生物,如果吃蟹不注意卫生,就会使人致病甚至中毒。所以吃蟹一定要讲究方法,不能盲目行之。1要选择质量好的蟹在挑选河蟹时应加以鉴别,尽量选  相似文献   

5.
每年的七、八月份是河蟹病害发生的高峰期,这段时间最易发的三种河蟹病害有黑鳃病、水肿病、颤抖病。根据笔者近几年来的实践,在防治方法上,坚持内服外用相结合,取得较好的效果,现将治疗方法总结如下。一、黑鳃病1.症状:病蟹的鳃丝暗灰色或黑色,易浮头,严重时全部变黑,病蟹行动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河蟹人工养殖迅速发展,但在成蟹养殖阶段,河蟹常因病死亡,造成损失,影响收益。现介绍一些防治方法,供参考。 1.纤毛虫病: 经观察检查:病蟹鳃部、整个头胸部、腹部和四对步足(除复眼、口器、指节等部位外)有大量纤毛虫附生,仅有少数河蟹为  相似文献   

7.
河蟹肝脏病变原因分析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蟹(中华绒螯蟹)人工养殖的肝脏病变一直是引起河蟹死亡的一个重要原因(即使河蟹不死亡,但生长也缓慢,这种现象就是我们所称的懒蟹),特别是养殖到中后期的7~10月份,常伴随着烂鳃等复合症状,死亡率很高。笔者根据二十多年的养殖实践和病害防治经验,对河蟹肝脏病变的症状、病因、预防及治疗对策总结如下,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8.
二、试验结果1.病害发生情况试验池在养殖全程中未发生细菌性疾病流行。试1池5月15日发生河蟹颤抖病,日死蟹20~30只,6月3日开始拌喂低分子量壳聚糖及10日首次泼洒0.5毫升/米3低分子量壳聚糖后,死蟹数量明显减少,一周后渐止。8月份颤抖病复发,但日死蟹数较少,持续时间短,至9月上旬停止死亡;试6池8月上旬至9月中旬发生河蟹颤抖病及黑鳃病,日死蟹20~50只;试2~试5池往年多发甲壳溃疡病,本试验过程中未有发生。同时,混养的鲢鳙、银鲫、团头鲂等鱼类也未曾发生暴发性出血病及其它病害。对照池病害发生较为严重,从5月上旬直到9月份,其间死蟹现象…  相似文献   

9.
薛美 《科学养鱼》2002,(2):42-42
河蟹纤毛虫类疾病是河蟹养殖生产中的主要疾病之一,对各期幼体、蟹种、成蟹等均有危害,尤其对二龄蟹危害最为严重。该病在上海地区全年都有发生,一般6~9月为发病高峰期。纤毛虫类常见种类有聚缩虫、累枝虫和单缩虫等,主要寄生于河蟹的腹甲、附肢、口器及鳃等部位。中度感染的病蟹放在水中,肉眼可见体表、附肢上有少量土黄色的绒毛,腹甲表面尤为明显。当河蟹严重感染时,肉眼明显可见河蟹整个甲壳、附肢和口器等部位都被土黄色或黄绿色绒毛(体表还附着绿色丝状藻类等)所覆盖,不易清除,导致河蟹行动迟缓,呼吸困难,食欲下降乃至…  相似文献   

10.
针对河蟹人工壳肉分离劳动强度大、效率低下且蟹肉易污染等问题,设计了一套河蟹去壳设备。根据河蟹的形体特征及物理特性,设计了可夹持河蟹的弹簧夹具;使用切割的方法对河蟹去背甲机构进行了设计;基于气压原理对蟹黄分离装置进行了设计;基于高压水喷射原理设计了除蟹鳃装置;并基于柔性体受压理论设计了一种仿生蟹身壳肉分离装置。为确定蟹黄气压分离装置和蟹身壳肉分离装置的最佳工作参数,以蟹黄移动距离和蟹身运动轨迹为指标分别对蟹黄气压分离装置和蟹身壳肉分离装置进行仿真试验。仿真结果显示:当气流速度为1 m/s时,可使蟹黄移动50 cm以上距离,能实现蟹黄的分离和收集;当挤压滚筒转速为30 r/min时,可使蟹身完成挤压从而分离蟹肉。该设计和研究将为后续的性能优化与提高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1.
各地信息     
<正> 祟明筹建蟹种基地上海市崇明县是蟹苗之乡,素以数量多、质量优、品种纯而闻名全国。为了充分利用该县得天独厚的蟹苗资源优势,发展河蟹生产,该县水产局决定在原有“河蟹资源增殖中心”的基础上,投资48万元,建造60亩蟹种池。县体  相似文献   

12.
马文平 《科学养鱼》2007,(10):56-56
近几年河蟹颤抖病仍保持较高的发病率,病因分析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病毒侵害这种类型发病的河蟹多数在六月底七月初出现症状,八月份最严重,每天每亩池塘会死3~5只,高的可达10只左右,进入九月份随气温降低死亡减少。一般池塘水草茂盛、水质良好、喂养得当,河蟹就长得较快、个体较大,七月初发病时河蟹均重就能达50多克,越迟出现症状的河蟹比附近池塘蟹越大。病蟹体表干净,鳃  相似文献   

13.
<正>中华绒螯蟹俗称河蟹,是我国重要的水产经济动物,是江苏省重要的淡水养殖种类。近几年我国河蟹养殖生产发展迅猛,已从最初的资源放流型养殖发展到目前的集约化高密度精养,从分散型向地域集约化发展。伴随着养殖面积大规模发展的同时,河蟹病害也日渐增多,如常见的河蟹肠炎病、烂鳃病、肝胰腺坏死病等。尤其2015年、2016年在江苏部分河蟹养殖区大面积发生的以肝胰腺白化以及体内肉少水多为主要表征的俗称河蟹"水瘪子"病给河蟹养殖  相似文献   

14.
由杨先乐教授带领的河蟹“水瘪子”病研究团队从2016年3月份开始就驻扎在兴化养殖一线,在兴化市渔业技术指导站和安丰镇水产站的协助下,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开展培训讲座、塘口跟踪以及开展一系列防控措施等方式对2015-2016年兴化市河蟹“水瘪子”病的发病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现将调查情况汇总如下. 河蟹“水瘪子”病发生的明显特征是吃食量下降,症状主要表现为:病蟹甲壳颜色发黑,壳薄且脆;病蟹大多空肠、空胃,没有食线或者食线是断开的;病蟹鳃萎缩,附肢发软无力、肌肉萎缩,肝胰腺颜色变成土黄色、淡黄色至白色并呈浆糊化萎缩坏死;严重的病蟹甲壳凸起,腹腔积液.  相似文献   

15.
养殖河蟹盈利六大要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生产实践 ,现总结出河蟹养殖盈利六大要素 ,即 :苗种要纯正优良 ;水体生态环境要适宜生长 ;饲料符合河蟹营养要求 ;饲养管理科学规范 ;无病无伤 ,健康养殖 ;掌握良好灵活的营销策略。现分述如下 :1 放养的苗种要纯正优良所谓的纯正优良 ,包括二个概念 :即养殖河蟹的品种要纯正而蟹种质量要优良。目前我国养殖的河蟹主要来自三个水系 ,即长江水系蟹种、辽河水系蟹种、瓯江水系河蟹。实践证明 ,不同水系的河蟹 ,只有在各自水系的环境条件下才能发挥其地区优势 ,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1 1 鉴别长江蟹、辽河蟹、瓯江蟹蟹种的方法1 1 1 …  相似文献   

16.
宝应县地处里下河地区,水产养殖面积大,截至2001年底,全县河蟹养殖面积已达23万亩,河蟹产量7000万吨,河蟹生产已成为全县农业生产的支柱产业,然而笔者通过与蟹农的长期接触,发现有几个意识在蟹农中普遍存在,有必要提出来讨论澄清,以免影响河蟹业的健康发展。一、蟹苗放养,以密取胜以前养蟹,稀放天养,根本谈不上蟹病,而如今,肝病、鳃病、抖抖病层出不穷,再加上水产技术部门病害检测手段的落后以及药物研究的滞后,诊治结果总不理想,病害成为制约河蟹苗种成活率的重要因素。在我地,有的生产塘口河蟹回捕率不到10…  相似文献   

17.
河蟹幼蟹培育技术小结近年来,随着河蟹养殖业迅速发展.苗种紧缺显得尤为突出,为此,笔者从1993年开始进行了河蟹大眼幼体(俗称蟹苗)培育幼蟹(俗称蟹种、扣子蟹)的试验和推广工作.取得了成功,为成蟹养殖提供了一定数量的优质廉价的苗种,同时也积累了一些经验...  相似文献   

18.
在水温(23±2)℃下,采用63 cm×43 cm×20 cm水族箱和半静态毒性实验法,设(0.00μg/L、28.25μg/L、56.5μg/L、113μg/L和226μg/L)5个噻虫嗪(C8H10Cl N5O3S)浓度梯度,测定了平均壳长(2.78±0.23)cm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幼蟹血淋巴细胞数量、肝胰腺和血淋巴相关免疫酶活性以及肝胰腺和鳃组织免疫和代谢基因表达情况,研究了噻虫嗪对中华绒螯蟹幼蟹的21 d亚急性毒性效应,为噻虫嗪在稻田养殖河蟹的合理用药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噻虫嗪对中华绒螯蟹幼蟹的96 h半致死浓度(LC50)为452μg/L,安全浓度(SC)为45.2μg/L。噻虫嗪暴露第14 d和21 d,113μg/L和226μg/L噻虫嗪组河蟹的血淋巴细胞数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第1 d、4 d、7 d和14 d,28.25μg/L噻虫嗪组河蟹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第7 d、14 d和21 d,226μg/L组SOD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第4 d、7 d、...  相似文献   

19.
<正>一般情况下,河蟹在10月-11月上旬成熟,上市时间集中,大规格河蟹数量有限,为保障市场供给,延长河蟹供应期限,满足消费者需求,笔者2014年在皖南地区利用成蟹池塘套养第五次蜕壳仔蟹养成商品蟹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该模式已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成为我市河蟹养殖发展方式中的一种趋势,已被广大渔农民采用,有着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现将养殖技术介绍如下。一、养殖条件1.池塘要求环境安静、水源充足、水质清新、  相似文献   

20.
纤毛虫病是河蟹养殖中的主要疾病,纤毛虫的种类较多,常见的有聚缩虫、单缩虫、苔薛虫、累枝虫、钟形虫等。寄生在河蟹的颚部、步足、背壳及鳃部,蟹壳上的白絮状虫体一般不易刮掉。多发生在不再脱壳的蟹体上。防治方法:预防:使河蟹正常脱壳,最好的办法是不养2龄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