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大豆品种资源抗旱性鉴定指标及方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小虎  刘学义 《山西农业科学》2011,39(2):106-108,112
黄淮海地区2021份大豆品种资源在甘肃敦煌(年降雨量不足50mm)田间进行抗旱性鉴定,从中随机抽取100份具有代表性的品种资源,进行大豆品种资源抗旱性鉴定指标及方法的研究。结果表明:产量、二粒荚数、单株粒数、单株荚数、分枝数和植株高度6个性状受干旱影响较大,表现型相关系数较小,可作为综合评定抗旱性的指标。同时,采用修改的抗旱隶属值法对100份大豆品种资源的抗旱性进行评价分级,其中,一级抗旱材料3份,二级抗旱材料15份,三级中间材料63份,四级干旱较敏感材料18份,五级干旱敏感材料1份,且呈正态分布,符合抗旱性为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的遗传规律。  相似文献   

2.
大豆抗旱种质资源筛选及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筛选大豆抗旱种质资源,2016年对246份征集自不同省份的大豆种质资源在年降水量不足40mm的敦煌市设置田间自然抗旱鉴定试验,利用加权抗旱系数法综合评价大豆种质资源抗旱性。结果显示,干旱胁迫严重影响了大豆的生长发育,显著降低了农艺性状等指标。通过相关性分析,株高、主茎节数、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单株粒重、单株生物量等6个性状指标与平均抗旱系数和加权抗旱系数呈极显著正相关。利用加权抗旱系数法综合评价筛选出69份强抗旱大豆种质资源,其中甘肃省的5份材料均属于抗旱类型。  相似文献   

3.
玉米种质资源抗旱性的田间鉴定与评价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干旱一直是制约我国粮食生产的一个重要因素.筛选具有强抗旱的玉米种质,培育抗旱的玉米品种,已成为今后玉米育种的重要方向.研究采用玉米开花期干旱胁迫法,以经济产量为主要性状,结合株高、穗位高、ASI、有效穗数、穗粒数、千粒重等形态生理性状,用抗旱性指数(DTIg)作为玉米种质资源抗旱性鉴定与评价的良好指标,对国家种质库内的454份玉米种质的抗旱性做了鉴定与评价.鉴定出1级抗旱性极强种质23份、3级抗旱性强种质67份、5级抗旱性中等种质94份、7级抗旱性弱种质173份、9级抗旱性极弱种质97份.试验鉴定筛选出的抗旱性较强的玉米种质是玉米抗旱育种重要而珍贵的抗旱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4.
黍稷抗旱种质筛选及抗旱机理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采用反复干旱的方法,对山西有代表性的500份黍稷种质资源进行了抗旱性鉴定评价,筛选出9份1级高度抗旱的种质。对1级高度抗旱的种质又进行了田间抗旱生理指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光合速率的测定和实验室离体叶片含水量的测定,进一步验证了反复干旱法对大批量黍稷种质资源抗旱性鉴定评价的可靠性和可行性,也揭示了黍稷种质的抗旱机理。  相似文献   

5.
对中国各地的3237份食用豆类(绿豆Phaseolusradiatus,豇豆Vignaunguiculata,豌豆pisumsativum,菜豆ph.vulgaris和红小豆ph.calcaratus)种质资源进行了抗旱性鉴定。利用甘肃省敦煌市的自然干旱条件,以株高、单株荚数、于粒产量3个性状的抗旱指数作为综合评定抗旱性指标。鉴定出1级抗旱(高抗)资源160份,2级抗旱资源376份。初步研究表明:食用豆种内及种间抗旱性存在显著差异,种间抗旱性强弱顺序为:绿豆>豇豆>碗豆>菜豆>红小豆。抗旱性资源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北地区,以山东、河北、内蒙古居多。  相似文献   

6.
谷子种质资源抗旱性的田间鉴定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干旱一直是制约我国粮食生产的一个重要因素.筛选具有强抗旱的谷子种质,培育抗旱的谷子品种,已成为谷子育种的重要方向.[方法]采用谷子田间自然干旱胁迫法,以经济产量和生物产量为主要性状,用抗旱性指数(DTIg)作为抗旱性鉴定与评价指标,对国家种质库内的1 200份谷子种质的抗旱性进行鉴定与评价.[结果]鉴定出1级抗旱性极强种质116份、2级抗旱性强种质242份、3级抗旱性中等种质391份、4级抗旱性弱种质385份、5级抗旱性极弱种质66份,未结实材料15份.[结论]鉴定筛选出的抗旱性较强的谷子种质是谷子抗旱育种重要而珍贵的抗旱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7.
选用来自黄淮海地区不同抗旱类型 (强抗、中抗、弱抗或不抗 )大豆种质资源 2 5个 ,采用盆栽试验法 ,对其根系的主要数量特征及其与抗旱性的关系作了比较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 ,黄淮海地区不同抗旱类型大豆品种间根系特征存在着基因型的本质差异 ;根系特征中不同性状对大豆抗旱性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 ,根总数、根总长度较大的品种表现抗旱性较强的趋势下 ,新生根数目与大豆抗旱性关系比较密切 ;苗期根系特征特别是根总数、根总长度、2级侧根数目与后期平均抗旱指数极显著相关 ,因此认为这 3个性状可作为大批量材料抗旱性筛选的早期形态指标。  相似文献   

8.
《现代农业科技》2016,(10):79-82
干旱在宁夏南部山区发生频繁,严重影响产量,是制约宁夏南部山区小扁豆生产的瓶颈。因此,培育和选择抗旱型新品种是解决宁夏南部山区水资源不足和干旱胁迫的主要途径之一。因此,及时准确地筛选和鉴定小扁豆新品系的抗旱性,是进行小扁豆育种和筛选小扁豆新品种的基础,也是缩短育种年限的有效途径。为此,本研究对自育的24份小扁豆新品系,以株高、单株荚数、单株粒数、籽粒产量为指标,用抗旱指数法进行分级,筛选出1级抗旱(高抗)品系7份,2级抗旱品系5份,3级中抗类型3份,4级弱抗类型3份,5级不抗类型6份。  相似文献   

9.
[目的]利用新疆干旱少雨、地表蒸发量大、大气干旱等自然条件,对西北干旱区包括陕西、山西、甘肃、青海、宁夏、内蒙古、新疆七省区的199份黍稷农家种种质资源材料进行全生育期抗旱性鉴定,探讨黍稷种质资源生育期对抗旱鉴定的影响.[方法]以株高、茎粗、穗长、叶长、叶宽、草重、穗重、穗粒重等性状为考察指标,利用加权抗旱系数法及逐级分类法综合评价供试材料的抗旱性.[结果]一定的旱胁迫会推迟黍稷种质资源的生育进程,延长生育期.是否按生育期类型划分对抗旱鉴定结果有直接影响.对完成抽穗、结实并成熟的173份种质资源按早熟、中熟、晚熟进行分类后,鉴定为一级抗旱24份(其中早熟型4份,中熟型15份,晚熟型5份),二级33份、三级80份、四级26份、五级20份,鉴定结果呈正态分布,符合抗旱性属于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遗传规律.[结论]对于生育期相差较大的黍稷种质资源而言,需要按种质资源生育期划分类型后再进行抗旱性鉴定.  相似文献   

10.
胡麻种质资源成株期抗旱性评价   总被引:21,自引:7,他引:14  
【目的】了解不同类型胡麻种质的成株期抗旱性表现,挖掘抗旱基因资源,为抗旱育种提供科技支撑。【方法】在年降雨量不足40mm的敦煌市,设干旱胁迫和正常灌水2个处理进行试验研究,考查与抗旱性相关的7个农艺性状,采用综合抗旱系数与隶属函数相结合的方法,对其抗旱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被考查的农艺性状对干旱胁迫的反应程度各异,其中株高和千粒重迟钝,单株粒数和单株粒重敏感;根据抗旱性量度值(D值)的聚类结果,将供试种质划分为5级,其中1级抗旱型2份、2级22份、3级69份、4级72份、5级27份;供试种质的抗旱性强弱与其地理来源、选育条件和利用生境息息相关。【结论】选择多个农艺性状,采用综合抗旱系数与隶属函数相结合的方法,综合评估胡麻成株期抗旱性是可行的,不仅可以避免单一指标的片面性和不稳定性,而且可以较好地揭示指标性状与抗旱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Fifty soybean germplasms with drought resistance selected from Huang-Huai-Hai Region were studied under field drought conditio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as a diversity of drought resistance at different growth stages. Some varieties had drought resistance in whole growing period, but some only at one stage or several stages. Some varieties had both drought resistance and higher yield characters, some with drought resistance but lower yield. It was also found in present study that some drought resistant germplasms showed higher yield potentials under irrigation condition.  相似文献   

12.
野生大豆种质资源及创新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野生大豆是栽培大豆的近缘野生种,具有抗逆性强、蛋白含量高、丰产性好等优良性状,对于拓宽大豆种质遗传基础和丰富大豆种质基因库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野生大豆的资源概况及创新应用两方面对野生大豆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系统综述,同时对野生大豆研究现存的问题与今后的发展方向进行了讨论,以期为野生大豆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野生大豆是栽培大豆的近缘野生种,在长期自然环境选择下形成了较为丰富的变异类型,是大豆珍贵的基因库,具有高蛋白含量、较强的抗逆性、较高的繁殖系数等优良性状,为栽培大豆的遗传育种和种质改良提供了重要的基因资源.笔者从野生大豆的资源概况及开发利用方面对野生大豆的研究进行了概括性评述,为野生大豆资源的保护、发掘及创新性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大豆种质发芽期耐盐碱性鉴定及指标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旨在比较不同大豆种质发芽期对盐碱胁迫的耐受性,以确定鉴定指标。试验材料为18份大豆种质,在种子发芽期以60 mmol/L混合盐碱溶液对其进行胁迫处理,并以蒸馏水为对照。分别调查发芽势、发芽率、幼苗长、根长、苗鲜质量、根鲜质量和根干质量等指标,计算耐逆系数,并利用主成分分析、隶属函数和逐步回归等统计方法对大豆种质发芽期的耐盐碱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混合盐碱胁迫能够抑制种子发芽和幼苗的早期生长;通过综合评价可知18份大豆种质发芽期的耐盐碱性存在差异,按照耐逆性强弱可划分为5类;进一步利用逐步回归的方法构建大豆发芽期耐盐碱性评价模型:D=-0.365+0.808X_7+0.772X_1+0.364X_4(X_1、X_4和X_7分别代表幼苗长、根鲜质量和发芽率的耐盐碱系数),筛选出发芽率、幼苗长和根鲜质量3个耐盐碱性鉴定指标。  相似文献   

15.
东北大豆蛋白质与含硫氨基酸的含量及其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结果表明:东北地区大豆资源的蛋白质和含硫氨基酸含量都比较高,变异水平也比较高,胱氨酸和蛋氨酸的变异系数分别为10.04%和9.05%,大于其它地区的大豆资源,本地区拥有高蛋白和高含硫氨基酸含量的种质,吉林省的资源尤占优势。蛋白质与含硫氨基酸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r=-0.3112;胱氨酸、蛋氨酸及两者含量总和之间均为极显著正相关r=0.8161、0.4568和0.8869。大豆蛋白质和含硫氨基酸同步提高的品质育种难度颇大,但从筛选二者高含量的种质入手,通过育种程序,逐步提高含量改进品质的可能性较大。  相似文献   

16.
黄淮地区大豆胞囊线虫生理小种的抽样调查与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黄淮地区大豆胞囊线虫(Heterodera glycines Ichinohe)的种类及其分布。【方法】2001~2003年在黄淮大豆产区依据Riggs的鉴别模式对38个地点大豆胞囊线虫(SCN)生理小种作抽样调查,并结合文献资料,绘制出黄淮地区大豆胞囊线虫生理小种分布图。【结果】大豆胞囊线虫主要分布在山东、河北、北京、山西大部分地区、河南东部与北部、安徽北部;在山西南部及河南西南部地区的抽样调查中未检测到大豆胞囊线虫。其中1号生理小种主要分布在山东济南以南及以东地区,河南北部与河北南部交界地区,河南漯河、周口及安徽阜阳地区。4号生理小种主要分布在河南、山东、安徽交界地区,山西、北京地区,以及山东黄河三角洲地区。2号生理小种主要分布在山东聊城、德州地区,河北石家庄地区,河南焦作、获嘉地区。7号生理小种主要分布在山东半岛和河南开封、滑县、温县等地。5号生理小种在河南和河北有零星分布。另外,在河南商丘地区新发现有9号生理小种。【结论】黄淮地区的优势小种是1号和4号生理小种,抗线虫育种应该以兼抗1号和4号生理小种为主要目标。各生理小种的分布没有明显分界,优势小种分布区域中存在其他生理小种。在过去的10年中,该地区生理小种的组成相对稳定,本研究结果可供大豆抗线虫育种参考。  相似文献   

17.
大豆新品种晋豆40号选育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晋豆40号是以晋豆19号为母本,汾豆21号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一个早熟、高产、优质大豆新品种,2009年通过山西省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7-2008年在山西省大豆早熟组区域试验中,折合平均产量2248.8 kg/hm2,比对照品种晋豆25号增产5.3%.该品种生育期85~96 d,籽粒含蛋白质40.61%,脂肪...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明大豆种质资源对大豆菌核病的耐受性(部分抗性)水平,挖掘耐病种质资源是选育抗病品种的前提和基础.[方法]通过茎中可溶性色素法和离体叶柄接种法对130份大豆品种(系)进行抗/耐病性评价.[结果]2种方法的评价结果相关系数达到0.69,通过色素法鉴定得到耐病材料6份,中度耐病材料16份,通过叶柄接种法获得高抗材料13份,囊括了色素法筛选得到的全部耐病材料和部分中耐材料.[结论]说明色素法作为一种间接鉴定方法,筛选标准较叶柄接种法更为严格和精准,适合大量种质资源的耐病性筛选.  相似文献   

19.
山西省大豆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通过对山西省各个大豆生态区的抽样调查,了解该省大豆生产情况,并针对现状提出对策,以确保山西省大豆产业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预计2014年国内大豆种植面积继续下降,但黑龙江由于春涝在连续5年下降后首次增加。由于黄淮海流域部分地区大幅减产,预计全国产量比上年略减。2014年,国内大豆价格先降后升,国际大豆价格先涨后跌,价差创历史最高纪录。大豆进口继续增加,进口量有望接近7 000万t,再创纪录已成定局。展望2015年,全球大豆供给充裕,国际大豆价格难掀波澜,国内大豆价格易跌难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