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双孢菇麦秸培养料空心堆发酵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不同发酵方式制备的麦秸培养料对双孢菇的产量有较大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室内二次发酵的培养料比室外一次发酵的增产41.7%,室外堆制发酵翻堆一次后,改小堆进行空心堆发酵的培养料比室外一次发酵的增产33.3%,其增产幅度同室内二次发酵的较为接近,且该方法耗资少,省工简便。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简易通风对双孢蘑菇培养料一次发酵质量的影响,为双孢蘑菇轻简化栽培提供技术支持.[方法]利用简易风机人为向料堆内送风,以传统不通风料堆为对照(CK),开展双孢蘑菇培养料一次发酵试验,监测发酵期间培养料的颜色、气味、韧度、pH、电导率(EC)、水分和C/N等理化性状及双孢蘑菇产量.[结果]简易通风发酵16 d、翻堆3次的双孢蘑菇培养料质量基本达到与CK发酵20 d、翻堆4次培养料相近的水平,颜色呈灰褐色或黑褐色,氨味中等,韧度0.42~0.76 kg,水含量67.0%~71.2%,pH 7.3~7.5,EC 3.62~4.22μs/cm,C/N 23.1~26.1.简易通风发酵翻堆3次培养料栽培的双孢蘑菇产量为8.7 kg/m2,略高于CK(8.0 kg/m2);翻堆4次培养料栽培的双孢蘑菇产量达9.6 kg/m2,显著高于CK(P<0.05).[结论]简易通风发酵可加快双孢蘑菇培养料发酵进程,简化发酵步骤,提高一次发酵培养料的质量和双孢蘑菇产量,可在双孢蘑菇小规模农法栽培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王允勇 《福建农业》2012,(12):20-21
一、培养料堆制发酵期异常及处理技术1.培养料发臭发粘。在培养料堆制发酵期间出现培养料发臭发粘。出现这种异常的原因常由二种情况引起:一是培养料含水量太高,翻料不透,出现厌气发酵,厌氧微生物大量繁殖,发出臭味。二是培养料中含有较多没有干透的原料,如:霉变的稻草和浆糊状的牛粪等。发臭发粘培养料,蘑菇菌丝不能定植生长。处理或补救措施:首先必须改善堆料的通气情况;其次进行  相似文献   

4.
<正> 培养料发酵过程采用覆膜方法,堆内及薄膜与料堆之间的氧气、每天抖膜和掀动木辊提供的氧气、翻堆为料堆补充的氧气,完全能够满足发酵对氧气的需要。覆膜可减少水分和热量的散失,使料堆表层发酵质量提高,保温好、升温快,缩短发酵时间。在实践中,总结了一套合理覆膜制作发酵料的方法。下面以鸡腿菇和双孢菇为例向广人读者作一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5.
于长春 《新农村》2010,(7):25-25
双孢菇二次发酵栽培法是在第一次培养料建堆发酵基础上,再增加一次用蒸汽加热发酵工序(即后发酵),使双孢菇的产量比一次发酵法增产30%~40%,即产量从一次发酵栽培法的10~13千影平方米增加到二次发酵栽培法的15千克/平方米以上,效益较好。  相似文献   

6.
邓衍领 《新农业》2005,(8):51-52
料堆建成后,堆温开始上升。当料堆25厘米深处料温达60℃~75℃,并持续4~6小时后进行翻堆。翻堆要求抖松草料、散发废气,提高料堆透气性。同时,草料里、外、上、下对调,原料发酵均匀。此时料堆宽度应缩小到150厘米左右,仍堆成原状。如发现局部料偏干,在翻堆过程中喷水。翻堆后料温重新上升,当达到60℃~75℃,保持4~6小时后,再进行第二次翻堆。如此翻堆3次,即可进行二次发酵。  相似文献   

7.
<正> 秸秆栽培蘑菇的主要特点是培养料采用的是作物的秸秆,如稻草,麦秸、玉米秸等。本文介绍利用稻草做培养料的堆制方法。在选择好配制培养料的配方后,培养料必须经过堆制发酵后才能种蘑菇。堆制发酵的作用有三点:一是在堆制过程中,堆内温度可升到50℃以上,能杀死培养料内病菌和虫卵,起到高温杀菌的作用;二是料内的营养成分由原来不能被蘑菇菌丝吸收状态变为可吸收利用状态;三是经堆制  相似文献   

8.
蘑菇培养料须经发酵腐熟。有的人认为培养料发酵腐熟程度越高越好,其实不然,如果腐熟过度,培养料营养成分大部分被微生物消耗,不能满足菇对营养的需要。料中草茎失去弹性,通气性差,不利于蘑菇丝体的呼吸。培养料堆积过大,会滋生大量的病菌和害虫,危害蘑菇生长发育。 栽培蘑菇的培养料以腐熟度60%~70%,半腐熟培养料一般应具有四个特征:①草和粪色泽由金黄色或黄绿色变成褐色。②草茎柔软,手拉时有抗拉力,富有弹性。③在最后一次翻堆后的第五天,堆温仍可维持50℃以上,但不超过60℃。④料堆的体积比原来缩小40%,重量减轻30%,含水量60%左…  相似文献   

9.
【目的】开发双孢蘑菇培养料简易通气增氧发酵技术,以提高双孢蘑菇小规模农法栽培培养料发酵水平,为双孢蘑菇增产增效提供技术支撑。【方法】采用简易通气发酵装备,辅之以全覆盖双层塑料膜,对双孢蘑菇培养料进行发酵处理,检测和分析培养料发酵效果。【结果】简易通气增氧发酵技术缩小了料堆厌氧区面积,提高了料堆保温保湿性,促进了放线菌生长,保障了发酵的均一性和稳定性,提高了培养料发酵效果,与常规方法相比可以缩短发酵时间3~5 d,放线菌层面积提高60.19;。【结论】简易通气增氧发酵技术操作简便、成本低廉,并有效提高了双孢蘑菇培养料发酵质量和效率,适宜双孢蘑菇小规模农法栽培,具有很好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0.
浦学文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5):6948-6949
优质的培养料来自于高质量的堆制发酵原料和正确的堆制发酵方法。其中最重要的是堆制发酵材料中需要有适合于发酵微生物生长繁殖的科学合理的碳氮比(C/N)。发酵材料中碳元素和氮元素的相对比值和种类关系到发酵过程中的微生物区系及其繁殖和活动强度,而这些微生物的繁殖活动直接影响培养料发酵的速度、堆温的高低及材料的分解状况。培养料配制时碳源和氮源及其成分的配合比例合理,发酵进程就快。料堆发酵时,温度高,材料分解也好。发酵结束时就能得到腐熟适度的优质培养料。所以在拟定培养料配方及配制培养料时,对培养料中的C/N进行科学分析计算十分必要。科学的C/N计算与调节对培养料配方的制定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蘑菇堆肥发酵新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蘑菇堆肥发酵新技术是世界蘑菇单位面积产量最高的英国和荷兰采用的一种现代化堆制方式。此种方式主要是对第二阶段(常称二次发酵)的堆制采用电脑自动控制生产,对经过一次发酵的培养料采用控温、控湿、控气的遂道式进行二次发酵。主要做法及步骤如下: 1 将经过一次发酵的堆肥转入二次发酵通道后,关闭通道门口和风机,让其自然升温发酵,约16~20小时后,温度可升至50℃左右。 2 适时通入热蒸气,使上述的升温过程  相似文献   

12.
将棉籽壳添加适量水进行堆制 ,采用打洞增氧、适时翻堆和保温保湿的措施 ,在有氧条件下使培养料内温度快速上升到 60℃以上 ,以褐色嗜热放线菌和普通小单孢菌为主体的嗜高温微生物群旺盛生长繁殖占优势 ,经高温发酵 3~ 5d ,可杀死培养料中含有的各种竞争性杂菌孢子和寄生虫卵 ,培养料变得质地柔软、含水量适宜 ;直接采用床架式或袋式栽培凤尾菇 ,播种后菌种定植快 ,基本无杂菌污染 ,菌丝体生长旺盛 ,生长期短 ,出菇早 ,生物转化率高。  相似文献   

13.
<正> 一、培养料配方 每亩大棚用麦(稻)草5000干克,干牛粪2500千克,饼肥400千克,尿素75千克,碳铵75千克,磷肥75千克,石膏100千克,石灰125千克,甲醛6千克,敌敌畏1.5千克。 二、建堆、翻堆方法 堆料场地应选地势较高,离菇房和水源较近的地方。料堆南北走向,可使日照均匀,有利发酵;为减轻劳动强度,粪肥、饼肥放在第1次翻堆时加  相似文献   

14.
《现代农业》2006,(11):9-9
冬季在温室内不加温栽培平菇是一项投资少、收益好、简单易行的致富门路。具体栽培方法如下。一、培养料的制作选择新鲜无霉变的玉米芯、豆秸,把玉米芯粉碎成花生粒大小的颗粒,豆秸铡成3~4厘米小段。配方:大豆秸和玉米芯各50千克,稻糠10千克或玉米面5千克,石灰1千克,40%多菌灵0.1千克。含水量达到60%为宜。把料堆成圆锥形,用塑料薄膜盖严,室温达到60℃时翻堆,一般发酵6~7天,堆内温度不再升高,发酵过程就告结束。二、选地与做床秋茬作物收获后,根据温室大小留足明春育苗面积,其余用于平菇栽培。此外,还可利用温室前立窗等边角温度低或光照…  相似文献   

15.
二次发酵大棚栽培蘑菇技术,是近几年推广应用的一项新技术,二次发酵大棚栽培与常规栽培相比,具有四大优点:一是土地利用率高,由于其采用搭架栽培,土地利用率是传统栽培的5~6倍,有利于发展规模经营;二是产量高,比传统栽培每平方米增产2·5kg左右;三是质量好,表现为肉厚、洁白、结实、菇脚大、菇体大小均匀、无畸形、不易开伞;四是销售价格高,每公斤收购价比传统栽培的蘑菇高0·6~1元。该项新技术包括室外前发酵和室内后发酵两部分。1室外前发酵粪草预湿、建堆与常规发酵相同。草料需充分湿透,以少调水为原则。尿素和菜籽饼在建堆时加入,石膏…  相似文献   

16.
一、引言 培养料是蘑菇生产必要的物质基础,优良的培养料是蘑菇高产的必要条件之一。所谓优良的培养料,不仅要求所用的材料质量好,而且要求采用先进的堆制技术,例如采用“后发酵”新技术,使培养料营养丰富,和无病虫害危害,从而获得蘑菇的稳产、高产。 目前国际上是采用“二次发酵”新技术来培育蘑菇,即包括室外的“前发酵”和进行室  相似文献   

17.
西北夏季双孢蘑菇培养料简易通气发酵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培养料常规一次发酵为对照,研究了双孢蘑菇料堆中半埋入直径12 cm PVC管强制通风和直径30cm铁圈自然通风的方法及其栽培效果。结果表明,料堆中半埋入直径12 cm PVC管强制通风发酵或直径30 cm铁圈自然通风发酵时,培养料料堆厌氧区减小,放线菌层厚度和放线菌在料堆中所占比例增加,发酵料质量提高,出菇期间病害减轻,产量较高。半埋入直径12 cm PVC管发酵法产量达到10.29 kg/m2,半埋入直径30 cm铁圈发酵法产量达9.66 kg/m2。  相似文献   

18.
有机肥兼性发酵技术是针对阿克苏地区有机肥沤制过程中翻堆机械没有保障、农户人工翻堆难以操作的现状,加之南疆气候干燥、水分蒸发量大,本文提出以好氧发酵为基础,再增加覆膜保湿环节,进行兼性发酵(半好氧、半厌氧)沤制有机肥的模式,以期为南疆有机肥发酵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9.
双孢菇培养料的堆制发酵,一般分为一次发酵法和二次发酵法。由于二次发酵受到一些设施条件因素的制约,使一些菇农不能采用二次发酵,从而导致了双孢菇的病害发生严重、菇的品质下降、产量降低等。我们经过几年的摸索,总结出室外集中式简易棚二次发酵法,现将其技术要点作简易介绍。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不同含氮量培养料在隧道发酵过程中的理化性质变化,为优化蘑菇培养料配方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麦秆、鸡粪为主要原料,采用隧道发酵技术制备含氮量为1.15%(T1)、1.35%(T2)以及1.55%(T3)共3个处理的双孢蘑菇培养料。测定不同堆制时期培养料的含水量、灰分、含氮量及pH,并统计各处理不同潮次蘑菇产量。【结果】在培养料堆制发酵过程,培养料含氮量比例呈上升趋势,处理T3二次发酵料含氮量最高,为2.28%,显著高于处理T1。培养料pH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总体呈弱碱性,处理T3一次料以及二次料的pH最高,pH和原料的含氮量呈正相关性。培养料含水量都随着发酵过程不断降低,T3处理的二次料含水量最低,为65.78%,符合蘑菇生长需求。培养料灰分则随着发酵过程不断提高,T1处理初始灰分最低,发酵结束后二次培养料灰分为30.92%,较其他两个处理低。含氮量较高的培养料其总产量更高,处理T3产量最高,为20.74 kg·m~(-2)。【结论】不同含氮量培养料发酵过程中,培养料理化性质变化较大,含氮量1.55%的培养料蘑菇产量最高,适合双孢蘑菇工厂化栽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