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百喜草育苗试验初报刘柏根(江西省宁都县水保技术推广站,342891)何芳杆,梅宗焕(江西省宁都县水土保持局)百喜草是世界著名的水土保持植物,还具饲肥兼用、大地绿化、制草免耕等多方面的用途。百喜草原产于拉丁美洲,19l3年引进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  相似文献   

2.
百喜草的特性及其栽培技术刘柏根,梅宗焕(江西省宁都县水土保持局,342800)百喜草是台湾水土保持专家廖绵博士通过长期试验从几百种草中精心选育出来的一种多用型优良草种。1992年我县从台湾引进种植,获得了成功。几年来的试种表明,百喜草是一种适应性广、...  相似文献   

3.
植生工程的核心技术主要包括山边沟、草沟、梯壁植草、草路、生态经济果园、水土保持植物优化组合等技术,它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融于一体,是协调人类、自然资源与环境关系的生态工程,也是水土流失防治的主要技术措施之一。2005年6月至2007年6月,江西省水土保持科学研究所实施了"红壤坡地植生工程技术示范推广"项目,使推广区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水土流失综合防护体系,实现了水土保持与自然景观的协调统一,发挥了示范样板和辐射带动作用,取得了较好的生态、社会与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正韭园沟流域位于无定河中游的陕西绥德县城北5km处,流域面积70.7km~2,土壤侵蚀模数1.8万t/(km~2·a),是黄土丘陵沟壑区第一副区的典型代表流域。1952年,韭园沟被确定为水土保持试验、观测、示范流域。64年来,通过措施配置和水土保持试验示范,形成了梁峁坡修筑梯田、沟谷坡营造林草、沟道建设淤地坝系的"三  相似文献   

5.
百喜草的利用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利用百喜草的抗逆性和广泛适应性,到江西省营造绿色坡地农业生产体系中。对百喜草试验基地的建立和水土保持效果给予初步评价。  相似文献   

6.
正黄河水利委员会天水水土保持科学试验站梁家坪、龙王沟、罗玉沟试验场,创建于20世纪40—50年代,是开展黄土丘陵沟壑区第三副区水土流失规律试验研究的基地,也是开展水土保持技术推广的场所,还是我国最早开展水土保持试验研究的地方。梁家坪试验场1944年开展了径流小区试验、气象观测,开展的垄作区田、草田轮作、深耕试验,以及1951年开展的全国最早的山地果园试验研究都取得了成功。龙王沟试验场创建了黄河流域第一个水土保持牧草试验原种圃,培育成功的草木樨等在我国西北地区大面积推  相似文献   

7.
安塞县纸坊沟小流域草地资源的利用及改良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调查和试验资料,论述了安塞县水土流失严重的纸坊沟小流域天然草地(牧荒坡)类型、分布特点、质量评价、利用现状、现实和潜在生产力,以及草地在水土保持型生态农业中的作用和目前草地管理、建设中的问题;提出了该地区天然草地改良和人工草地建设上,切实可行的途径和措施,以及适宜种植的草、灌植物种及其合理配置,为该类型区草业和水土保持型生态农业建设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亚热带水土保持》2005,17(2):F003-F003
左长清,男,汉族,生于1956年1月,湖南省衡阳市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1981年底毕业于中南林学院林学系,1982年分配到江西省水利厅从事水土保持管理工作。1989年12月调至江西省水土保持科学研究所工作,现任江西省水土保持科学研究所党支部书记、所长,兼任江西省科学技术协会理事、江西省水土保持学会秘书长、江西省农业工程学会副理事长、江西省农业大学兼职教授等职。  相似文献   

9.
水土流失不仅会造成江河湖库泥沙淤积,而且是面源污染的重要来源。水土保持植物措施和工程措施对水土流失及面源污染具有防控效果。通过径流小区的定位观测试验,定量研究了水平竹节沟、水平台地、前埂后沟与乔灌草、植物篱、梯壁植草等水土保持工程、植物措施的综合防控效应。2010-2012年的试验结果表明:相对于荒地,乔+灌+草+水平竹节沟、油茶+水平竹节沟、油茶+植物篱、脐橙+水平台地+梯壁植草的减流率分别为68.86%、84.05%、35.59%、78.35%,减沙率分别为76.47%、81.96%、26.28%、79.66%,总氮拦截率为49.75%~61.91%,总磷拦截率在98%以上。  相似文献   

10.
天然降雨条件下不同水土保持措施红壤坡地养分流失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江西省水土保持科学研究所科技园坡度为12°的红壤坡地上,设置3种水土保持措施径流小区,与对照进行比较,首次对该区域天然降雨情况下的养分流失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产流过程中全N流失最多,全P较少;在产流前期养分流失浓度变化较大,后期则趋于稳定;与对照相比,3种水土保持措施均能明显地减少养分流失,其中前埂后沟梯壁种植百喜草的水平梯田果园效果最好;在大雨强条件下,试验小区养分流失以泥沙携带为主。  相似文献   

11.
2019年11月14日,应中共樟树市委组织部、中共樟树市委党校及樟树市水利局邀请,江西省水土保持科学研究院(简称“水保院”)派员为“2019年樟树市全市科级干部任职培训班、新考录人员初任培训班”全体学员进行水土保持进党校专题授课,共计120余人参加了此次培训。授课人员围绕江西省水土流失概况、水土保持工作历程、江西水土保持工作成效和经验、水土保持的地位与作用、新时期水土保持的工作要求等方面进行了重点讲解。同时,根据新时代水土保持“监管强手段、治理补短板”的总要求,结合当地水土流失现状、水土保持工作成效与水保院相关科研课题,向参训学员系统讲授了当前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建设中应用的红壤坡地果园雨水资源聚散调控与净污关键技术、红壤丘陵旱坡地农业水土资源调控关键技术、净水洁土技术、高效开发型水土流失治理技术、特色林果产业开发水土流失治理关键技术、生态与生产功能协同高效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模式、生态草沟技术、农村河道水生态修复与近自然治理关键技术、经果林下多功能植物筛选及应用技术、分区水土保持植物筛选及应用技术等先进实用技术。这次培训还应用《水土流失危害教育片》与《水土保持警示教育片》等形象化的教学视频丰富授课内容,得到了培训班学员的广泛好评。  相似文献   

12.
坡面草带分布对坡沟水土流失的防控作用及其优化配置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深化植被措施对坡沟系统水蚀过程的调控机理及其优化配置,成为土壤侵蚀研究关注的焦点问题。该研究以坡沟系统为研究对象,利用室内模拟降雨试验,结合三维激光扫描和微地貌分析技术,辨析了不同植被空间配置方式的水土保持功效,动力调控途径,提出了低覆盖度下调控侵蚀的植被优化配置。结果表明:从减水减沙的角度,不同位置的草带布设更具有直接拦沙的水土保持功效。水蚀动力的角度,草带对其坡面上方来水来沙和下方径流产沙的水蚀动力过程和侵蚀产沙过程分别发挥出缓流拦沙和滞流消能的水土保持功效,且这2种功效调控侵蚀的作用范围和作用强度与草带布设位置密切相关。草带位于坡面中下部,兼具较好的缓流拦沙和滞流消能的双重水土保持功效。依靠缓流拦沙的功效可以有效减缓坡面范围内的侵蚀强度;依靠滞流消能的功效能够有效减缓坡面下部和沟道范围内的侵蚀程度。植被在坡沟系统中的位置参数指标与侵蚀产沙量之间满足二次幂函数关系,该指标在0.571~1.200之间,为植被调控侵蚀最优布设区域。在此区域内布设植被,能够有效发挥出植被的双重水土保持功效。该研究有助于加深坡沟系统植被配置对土壤侵蚀产沙过程以及对水动力过程的作用机理的理解。  相似文献   

13.
水土保持示范科技园建设对水土保持工作有理念引领、科技创新的作用。辛店沟水土保持示范园经过几十年的试验研究和综合治理,已成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典型,于2021年被评为国家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通过总结辛店沟水土保持示范园的建设思路及水土保持试验基地建设、科研能力建设、教育宣传平台建设等实践经验,提出对水土保持示范园建设的几点思考,以期为新时期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4.
针对江西省自然社会经济特点,提炼出了2种典型的水土保持生态果园建设模式,即基于"前埂后沟+梯壁植草+反坡梯田"的梯田果园模式和基于间套种植或带状生草的复合果园模式。分别分析了2种模式的配置思路、技术组成、实施要点、主要成效和适用条件,在实际生产中,应结合具体情况营建相应的模式,以追求最大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为解决红砂岩特殊地质力学特性下生态环境恶化、水土流失严重等区域问题,对红砂岩侵蚀区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规划设计进行了研究。本研究基于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江西省水土保持专项普查成果、《江西省水土保持规划(2016—2030年)》与《江西省水土保持区划及防治布局研究》等重要基础成果,以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宁都县还安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为典型案例,将红砂岩侵蚀劣地水土保持关键技术与工程设计有机结合,采用"技术集成-应用示范"的方式,因地制宜地对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分区进行设计,完成了高效开发型水土流失治理技术集成与示范。具体实践中,牢固树立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通过在红砂岩侵蚀劣地综合治理展示区、坡地水土保持型生态农业示范开发区和生态功能保护区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设计与实施,对侵蚀坡面进行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优化配置,形成了完善的水土保持综合防治体系,使还安小流域治理度达到86%。实践证明,生态恢复和农林经济开发治理相结合的方法能有效遏制小流域内的水土流失,可为红砂岩地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及南方红壤低山丘陵区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16.
燕儿沟流域水保治理措施优化配置示范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作为综合治理试验示范区,燕儿沟流域在水土保持技术措施配置中,坚持以土地利用结构调整为中心的综合治理方略,贯彻强化基本农田建设、退耕还林(草)的指导思想,强调降雨就近拦蓄,合理利用土地,减少水土流失,取得最大效益.同时,在配置实施过程中兼顾退耕与基本农田建设同步,发展粮食与水土保持同步的主导思想,探索生态环境建设的合理模式,并取得了可喜成效.  相似文献   

17.
花生岩侵蚀区适生植物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择了16种乔木,13种灌木和14种草本植物在江西省修水县古市镇化岗岩侵蚀区进行了4折定位试验研究。对参试的乔,灌,草分别选取了反映植物适应性,生长状况,水保效益,固持土壤能力,改善土壤肥力能力等方面的指标进行观测,并采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数学方法对逐个参试品种进行评价,从中优选出马尾松,截叶胡枝子,百喜草等22种在花岗岩侵蚀区适应性好,生长快,成活率高,生物量大,水土保持效果好的植物。  相似文献   

18.
<正>黄河水土保持绥德治理监督局(黄委绥德水土保持科学试验站)[简称“绥德局(站)”]成立于1952年,前身是陕北水土保持工作推广站,1956年划归黄河水利委员会领导,是以水土流失规律观测、水土保持科研、示范推广为主要任务的公益性事业单位。自设立伊始,即在无定河左岸选取韭园沟、裴家峁沟、桥沟、辛店沟、王茂沟5条代表性小流域作为典型试点,基于治理和非治理对比、大流域和小流域相衔接的布设原则,建立了科学的试验观测体系。  相似文献   

19.
结合韭园沟水土保持生态示范区建设,建设了大型集雨场,并布设了渗灌、低压管灌等,与穴灌进行不同灌溉方式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与穴灌相比,采取渗灌、低压管灌等方式,改善了示范区集约化枣园和大扁杏示范园区小气候和土壤理化性状,增加了适宜生长的田间水分持续天数,促进了树体生长发育和产量增加,改良了果实品质,并减少了用工。将雨水节灌技术应用于示范区建设和周边地区生产实践,有效地提高了韭园沟水土保持生态示范区建设的速度和科技含量。  相似文献   

20.
坡耕地蓄水保土耕作技术措施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黄土丘陵区自然环境、社会经济条件,因地制宜地采取与其相适应的水土保持耕作技术措施,以利于蓄水、保土、培肥地力,提高单产,退耕陡坡,还林还草,促使农业生态系统逐渐向良性循环转变。为此,在大面积推广水平沟种植的基础上,进行了覆盖、留茬倒垄、沟内加土挡,坡地草田带状间作轮种、粮草灌宽带间作、川平地覆膜间作套种、深耕密植等水保耕作技术措施的试验研究,并对各种技术措施的蓄水、挡泥、培肥地力、增产增收效益作了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