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从淤地坝淤积调查推算坡面侵蚀状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韭园沟流域沟掌淤地坝次暴雨淤积量的调查及结果分析,客观地评价了坡面水土保持措施的作用,并为大面积坡面在不同降雨和不同治理状况下水土流失量的科学估算提出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2.
《中国水土保持》2005,(9):F0003
黄河水土保持生态工程韭园沟示范区位于陕西省绥德县无定河中游左岸,包括韭园沟、辛店沟两条流域,总面积74.65km^2,以小流域沟道坝系建设为主要措施,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益的原则,开展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示范区建设。  相似文献   

3.
<正>黄河水土保持绥德治理监督局(黄委绥德水土保持科学试验站)[简称“绥德局(站)”]成立于1952年,前身是陕北水土保持工作推广站,1956年划归黄河水利委员会领导,是以水土流失规律观测、水土保持科研、示范推广为主要任务的公益性事业单位。自设立伊始,即在无定河左岸选取韭园沟、裴家峁沟、桥沟、辛店沟、王茂沟5条代表性小流域作为典型试点,基于治理和非治理对比、大流域和小流域相衔接的布设原则,建立了科学的试验观测体系。  相似文献   

4.
<正> 王茂沟是陕西省绥德县韭园沟流域的一条支沟,流域面积5.97km~2,其中沟间地占58.4%;沟谷地占41.6%,主沟长3.75km,沟底平均比降2.7%,沟壑密度4.31km/km~2。流域地表被马兰黄土覆盖,厚20~150m,下部为离石黄土,再下为基岩。这里年平均气温10℃,无霜期160天,多年平均降雨量513mm,其中6~9月占73%,且多以暴雨形式出现,一次暴雨产沙量往往为全年总产沙量的60%以上。土壤侵蚀以水蚀及重力侵蚀为主,治理前多年平均侵蚀模数为1.8万t/km~2。 该流域从1953年开展水土保持工作,到1990年,共完成治理面积7203亩,占总面积的80.4%,占利  相似文献   

5.
韭园沟流域坝系建设调查马小哲,田永宏,郭玉梅,张庆伟(黄委会绥德水土保持科学试验站,陕西绥德县718000)一、流域概况韭园沟流域位于陕西省绥德县城北约5km处,是无定河中游左岸的一条支沟,流域面积70.7km2,主沟长18km,沟道平均比降为1.2...  相似文献   

6.
自20世纪50年代后期起,天水市罗玉沟流域经历了"试验研究+农村基点示范推广""试验研究+流域治理示范辐射""试验研究+大示范区建设"三个阶段的治理示范。在探索流域水土流失成因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同时,通过实施水土保持措施,流域水土流失得到治理,生态环境显著改善,农村特色产业得到大力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明显提升。研究表明,截至2016年,罗玉沟流域水土流失治理度由1983年的21%提高到73.11%,提高了52.11百分点;植被覆盖度由1983年的10.3%提高到67.41%,提高了57.11百分点;土壤侵蚀模数由1983年的7 500 t/km~2减少到4 170 t/km~2,下降了44.4%;与坡地相比,新修梯田、5~10年梯田、20年以上梯田降水利用率分别提高5.5、14.0、16.5百分点。  相似文献   

7.
黄土丘陵沟壑区淤地坝建设效益与存在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韭园沟流域是黄土丘陵沟壑区第一副区具有代表性的一条小流域,1953年被确定为水土保持试验、示范基地,并开展了以沟道淤地坝建设为主要措施的小流域综合治理。50a来取得了显著的拦泥淤地增产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为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淤地坝建设起到了典型引路作用。分析了淤地坝建设运行过程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可为今后大规模的沟道淤地坝系建设提供科学依据和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8.
区域蒸腾蒸发量是重要的地表水分运动过程,水土保持措施改变了下垫面特征,从而影响了这一过程。为了揭示不同水土保持措施下的区域蒸腾蒸发特点,本文选取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韭园沟治理流域以及其对比流域裴家峁,运用基于能量平衡原理的SEBAL遥感模型,计算了不同下垫面的蒸散发量,结果表明:研究区地表反照率多集中于0.1~0.2之间;不同水土保持治理度下的流域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呈现出不同的季节变化特点;净辐射集中在400~800 W m-2,感热通量集中在50~200 W m-2之间,土壤热通量集中在100~200 W m-2之间;治理度高的韭园沟流域日蒸腾蒸发量略小于裴家峁流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的日蒸腾蒸发量顺序为坝地>果园及林地>草地>梯田>坡耕地。文章最后,作者从多个角度对计算结果的合理性进行了分析,表明SEBAL模型估算的流域蒸散发是可信的。  相似文献   

9.
<正> 为了探索黄河中游黄土丘陵沟壑区的水土流失规律,有效地控制水土流失,发展生产,减少入黄泥沙,寻求合理利用水土资源的有效途径,黄河水利委员会于1953年在这一类型区建立了绥德水土保持科学试验站,进行了科学试验。30多年来,绥德站的同志依靠当地政府和群众,采取定位试验与调查研究,试验、示范、推广相结合的方法,以韭园沟、辛店试验场为试验示范基地,先后  相似文献   

10.
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是防治黄土高原滑坡泥石流的根本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阐明了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的含义与内容,指出黄土高原地区的滑坡、泥石流,是加剧水土流失的重要因素。以韭园沟、吕二沟和南小河沟典型小流域综合治理为例,提出流域综合治理是防治滑坡泥石流灾害的根本措施。  相似文献   

11.
正长安河水土保持示范园位于陕西省平利县城东8km的省级重点边贸集镇——长安镇的长安河流域内,核心区面积约为2km~2。区内道路布局合理、通行便利,水、电等基础设施齐全。园区集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宣传教育、清洁水源、产业开发于一体,包括自然保护与生态修复、沟坡兼治、茶文化生态观光经济、水保科教、河道治理景观等五个功能示范  相似文献   

12.
辛店沟试验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辛店沟试验场位于陕西省绥德县城北3 km的辛店沟小流域,位于黄河一级支流无定河中游左岸,总面积1.44 km~2,属于典型黄土丘陵沟壑区。辛店沟试验场于1952年由黄河水利委员会设立,是黄委绥德水土保持科学试验站的试验研究示范基地。64年来,试验场建成了国内一流的水土保持自动化监测系统和水土流失侵蚀动态监测站网,并于2010年被水利部确定为全国水蚀试验小流域进行水土流失监测,开展了水土流失规律、水土保持措施和水土保持效益研究;建成了陕北第一块山地果园,引进了林  相似文献   

13.
<正> 罗玉沟流域地处天水市秦城区北部,属黄河中游黄土丘陵沟懿区第三副区,是渭河支流——藉河的一条支沟。流域总面积75.3km~2,海拔高程1190~1895m。流域内地貌形态以黄土梁状丘陵为主,地面较平缓,大于25°的坡面仅占23.6%,年土壤侵蚀模数达7500t/km~2。罗玉沟流域属温带季风气候,流域平均年降雨量537mm,年蒸发量1293.3mm;流域内冬春干旱,夏秋多暴雨。  相似文献   

14.
不同历史时期坡面措施减沙效果综合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黄河中游粗沙集中来源区黄土丘陵沟壑区第一副区的韭园沟、王峁沟、辛店沟和裴家峁沟4条小流域为研究对象,针对不同历史时期坡面治理措施的减沙指标,采用综合评分指标体系评价方法对坡面措施拦沙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小流域坡面综合评价指标与治理初期相比提高5倍,其减沙效果可提高100倍以上;小流域坡面综合评价指标达到0.3以上,流域输沙可减少到1 000 t/km2.a以下,达到多沙粗沙区容许土壤流失量范围;综合评价指标达到0.55以上,流域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将基本不向下游河道输送泥沙。  相似文献   

15.
合理计算流域综合治理后的减水减沙效益,是水土保持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传统的水文法、水保法虽已广泛应用,但都有自身难以克服的缺。本文应用水文模型法,计算了韭园沟流域减水减沙效益。通过与水保法计算的结果进行比较,验证了这种计算方法的正确性、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结合韭园沟水土保持生态示范区建设,建设了大型集雨场,并布设了渗灌、低压管灌等,与穴灌进行不同灌溉方式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与穴灌相比,采取渗灌、低压管灌等方式,改善了示范区集约化枣园和大扁杏示范园区小气候和土壤理化性状,增加了适宜生长的田间水分持续天数,促进了树体生长发育和产量增加,改良了果实品质,并减少了用工。将雨水节灌技术应用于示范区建设和周边地区生产实践,有效地提高了韭园沟水土保持生态示范区建设的速度和科技含量。  相似文献   

17.
<正> 一、南小河沟流域概况 南小河沟流域位于陇东黄土高原沟壑区中部,是泾河支流蒲河左岸的一条支沟,流域面积36.3km~2,共有支毛沟183条,沟道密度1.69km/km~2,主沟长11.8km,平均比降2.8%。流域地貌根据侵蚀形态可划分为塬、坡、沟三种类型,其面积比例分别为56.9%、15.7%、27.4%。  相似文献   

18.
黄土区生态建设对流域不同水体转化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建设治理能够显著改变流域下垫面条件,研究黄土区生态建设治理对流域不同水体转化特征对深刻了解该区域生态建设恢复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运用稳定同位素技术,通过野外采集生态建设治理对比流域不同水体水样样品,分析不同水体氢氧同位素特征,揭示不同季节生态建设治理对流域不同水体转化影响。结果显示:生态建设治理流域韭园沟降水同位素较生态建设未治理流域裴家峁降水同位素贫化。降水同位素变幅大于河水和井水同位素变幅,河水蒸发分馏作用强烈而井水较为稳定。河水、井水和水库水的补给来源主要是降水。生态建设流域雨季同位素值偏低而旱季同位素值偏高,分别与降水量和温度呈正比和反比关系。沿着主沟道流程,韭园沟流域和裴家峁流域河水同位素值呈逐渐富集趋势。旱季,韭园沟流域和裴家峁流域都表现为降水和井水补给河水,补给比例分别为24.66%、75.34%和83.81%、16.19%。雨季,韭园沟流域和裴家峁流域都表现为降水和河水补给井水,补给比例分别为14.75%、85.25%和48.06%、51.94%。表明生态建设显著改变了流域生态水文过程,旱季和雨季不同水体间的相互转化过程以及转化比例发生改变。该研究可为黄土高原生态建设对流域生态水文过程影响研究和生态环境建设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根据韭园沟水土保持示范区建设效果的监测实践,浅析了水土保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内涵,探讨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监测的内容与方法,可在同类型项目的监测中参考应用.  相似文献   

20.
洪水给人类带来过巨大灾难,但其本身并不单具有灾害属性,在某种程度上还具有资源属性,即具有水害和水利双重特性。我国西北地区水资源短缺,年降雨主要集中在汛期,洪水资源化能缓解此区水资源尖锐供需矛盾.地处我国西北部的韭园沟流域经过50 a洪水资源化的实践,取得了较好效果,洪水资源化程度达到24.2%.文中总结了韭园沟流域洪水资源化的技术要点和实施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