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以纳米TiO2及纳米ZnO为原料制备了复合涂层,测试分析了竹制品复合涂层的抑菌和防霉效果。结果显示,复合涂层有较强的抑菌防霉效果,其中10%纳米ZnO的抑菌效果最强,纳米TiO2和纳米ZnO混合物的防霉效果最强。试验证实,纳米TiO2及纳米ZnO的复配处方有抑菌防霉作用,有望应用于竹制产品的表面抑菌及防霉。  相似文献   

2.
基于"荷叶效应"仿生原理,首先采用传统一步法和晶核辅助生长法合成ZnO纳米颗粒,再通过层层自组装法分别在竹材表面构建2种不同的微纳结构,并用低表面能物质十七氟癸基三甲氧基硅烷进行修饰,获得超疏水层,最后对其性能进行表征。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原子力显微镜观察显示,传统一步法制备的ZnO纳米颗粒呈球形结构,粒径为200~400 nm,在竹材表面相对分散,粗糙度为18.6;而晶核辅助生长法制备的ZnO纳米颗粒呈纺锤形,粒径为100~300 nm,且具有明显的分层结构,粗糙度为28.9。水静态接触角测试结果显示,随着自组装次数增加,接触角先增加后减少,当自组装次数达到20次时,传统一步法和晶核辅助生长法制备的ZnO纳米颗粒构建的微纳层的水静态接触角达到最大值,分别为142.4°和152.4°,后者达到了超疏水的要求。酸碱试剂浸渍评价纳米颗粒的耐久性结果表明,2种方法制备的ZnO纳米颗粒在强酸强碱溶液中浸泡后,接触角均无明显变化,传统一步法制备的竹材接触角在pH 2的盐酸和pH 12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分别浸渍12 h后,接触角仍保持在141.1°和141.7°;晶核辅助生长法制备的竹材在pH 2的盐酸和pH 12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分别浸渍12 h后,接触角仍保持在150.2°和150.8°。耐磨性测试结果表明,2种方法制备的疏水竹材具有较好的耐磨性,在30cm的线性摩擦试验后,传统一步法制备的竹材接触角仍在142°左右,晶核辅助生长法制备的竹材接触角在150°左右。X射线衍射测试结果显示,2种方法制备的疏水涂层均具有明显的ZnO晶体的衍射特征峰。2种竹材样品在XRD曲线上均出现了32.45°,34.76°,36.82°和47.65°等一系列新衍射峰,而且这些衍射峰与标准的纤锌矿ZnO的XRD卡片(JCPDS,36-1451)一致。  相似文献   

3.
为考察复合纳米涂层的抗菌防霉作用,以纳米TiO2及纳米ZnO为原料,制备不同配方的复合涂层,通过电子显微镜观察复合材料的微观形态,以纸片法考察涂料的抑菌效果,以培养皿法测试涂料的防霉效果.结果显示,本复合涂层有较强的抑菌防霉效果,其中10%纳米ZnO的抑菌效果最强,纳米TiO2和纳米ZnO混合物的防霉效果最强.实验证实,纳米TiO2及纳米ZnO的复配处方有抑菌防霉作用,有望应用于竹制产品的表面抑菌及防霉.  相似文献   

4.
木材在自然环境中受温湿度变化、腐朽菌、白蚁及紫外线等影响,易出现木材漆膜开裂、脱落和褪色、木材腐朽和虫蛀等现象,严重影响木制品的使用寿命。将纳米ZnO引入木材改性领域,对改善木制品和木结构建筑的使用性能具有重要意义。介绍了纳米ZnO在木材表面的制备工艺和研究现状,分析了目前研究的不足和未来的发展方向,总结了纳米ZnO对木材抑菌性、耐紫外性、疏水性、抗白蚁、尺寸稳定性和其他方面性能的影响。最后提出了纳米ZnO在木材改性领域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综观制作纳米复合功能涂料的技术,均存在纳米功能粉体的表面分散和不稳定性,尤其是纳米粒子在涂料成膜后被颜填料和成膜聚合物包覆和封闭,造成纳米材料功效差,利用率低和质量不稳定。本文提供一种制造和施工简便、易控制,纳米材料利用率高、成本低,实用性强的分装式纳米复合功能涂料的制造方法。分装式纳米复合功能涂料的制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和工艺:1.A组份制备其特征是把功能互补的纳米TiO2、ZnO、SiO2按一定比例加入到水介质中,固体份含量1.0%~5.0%。其中纳米TiO2为主催化剂,占固体份30%~80%,锐钛矿晶型,粒径7至8nm。纳米ZnO2起…  相似文献   

6.
为改善竹材的防霉性能,采用低温水热法,以硝酸锌和六亚甲基四胺为原料,在竹材表面制备ZnO纳米晶层。通过扫描电镜观察了试样表面的微观形貌,并结合X射线能谱仪研究了试样表面的元素状态,还通过X射线衍射仪研究了试样的结晶形态,以及采用热失重检测仪分析了试样的热降解过程,最后测试了ZnO负载前后竹材的防霉性能。试验结果表明,低温水热法可以成功制备纤锌矿ZnO纳米晶体,并使其紧密负载在竹材表面。室内防霉试验结果表明,ZnO负载的竹材对黑曲霉和青霉具有明显的防护作用,但对木霉的防护作用不明显。室外防霉试验结果表明,与竹材素材相比,ZnO负载的竹材具有较好的防霉效果,可以使霉菌推迟2个月出现。  相似文献   

7.
以醋酸锌为原料、硫酸水解的纤维素纳米晶(CNC)为模板,通过沉淀法制备CNC负载ZnO纳米复合材料(CNC/ZnO),并进一步经550℃处理,得到CNC/ZnO的碳化产物(C CNC/ZnO)。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仪(XRD)、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 IR)、紫外可见漫反射吸收光谱(UV Vis DRS)对其形貌结构、晶体结构、化学结构和光吸收性能进行表征,并测试其对亚甲基蓝(MB)染料的吸附 光催化性能。结果表明:CNC/ZnO纳米复合材料中,ZnO通过静电作用附着于CNC上,呈棒状及纵横交错排列,分散性得到显著提高;经550℃碳化后,ZnO仍以棒状排列方式沉积于碳化CNC上,排列方式未发生变化。引入CNC模板及碳化处理对ZnO晶体结构及光吸收性能产生重要影响,CNC/ZnO复合材料中,ZnO晶粒尺寸为8.4 nm,高于纯纳米ZnO(6.3 nm),其带隙能(Eg)为3.18 eV;C CNC/ZnO复合材料中,ZnO晶粒尺寸为7.8 nm,Eg值减小至1.75 eV。吸附 光催化性能测试表明:CNC/ZnO纳米复合材料对MB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黑暗条件下搅拌60 min,对MB的吸附去除率可达58%,开启光照60 min后,其对MB的吸附 光催化去除率增至88%;C CNC/ZnO复合材料对MB具有良好的吸附 光催化协同作用,黑暗下吸附60 min,对MB的吸附去除率为49%,光照60 min后,其对MB的吸附 光催化去除率可达99%。  相似文献   

8.
在室温条件下,分别采用0.2%,1%,2%,4%浓度的纳米ZnO对毛竹试件进行处理,比较了纳米ZnO处理前后毛竹防霉性能和阻燃性能的差异。结果表明:当药剂浓度从0%提高到2%时,毛竹试件的防霉效果随纳米ZnO吸药量的增加而提高,当药剂浓度从2%提高到4%时,纳米ZnO吸药量的增加并未提高毛竹试件防霉效果;纳米ZnO处理使毛竹的霉变时间推迟2~3周,并提高了毛竹的阻燃性能。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究不同添加量的纳米TiO_2和纳米ZnO对丙烯酸水性漆漆膜性能以及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成分的影响,向丙烯酸水性漆中分别添加占涂料成膜物质质量0.05%,0.10%,0.30%,0.50%的纳米TiO_2以及纳米ZnO制备改性水性漆。将制备的改性水性漆均匀涂在基材上,按照相关的国家标准测试改性水性漆的漆膜耐磨性、附着力、硬度,并利用15 L小型环境舱采集改性水性漆释放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VOCs的主要成分、主要危害物质。结果表明:随着纳米氧化物添加量的增大,水性漆漆膜耐磨性逐渐增加。在加入等量纳米氧化物的情况下,纳米ZnO对水性漆耐磨性的增强作用更明显;纳米TiO_2和ZnO在一定程度上都能增强水性漆漆膜硬度以及附着力,但是这种增强作用是有限的,当加入量为0.30%时,漆膜硬度和附着力达到最大;纳米材料主要通过增加挥发性有机化合物(芳香烃类、酯类)的浓度来增加总体VOC的浓度;丙烯酸水性漆释放的主要危害物质为苯、甲苯,次要危害物质为二甲苯、邻苯二甲酸二丁酯。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一种以乙醇作为溶剂,花生油作为还原剂和稳定剂,环境友好的制备银纳米颗粒的策略。利用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镜(TEM)和选区电子衍射(SAED)技术对溶液相法和溶剂热法两种方法合成的银纳米颗粒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溶液相法制备的银纳米颗粒粒径尺寸均匀,但晶体结构较差;而溶剂热法制备的颗粒粒径尺寸相差较大,存在少量特殊结构,但晶体结构较好;此外,两种方法都能获得面心立方体结构的单晶银纳米颗粒。  相似文献   

11.
枫香人工林枯落物和土壤层养分季节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枫香人工林枯落物和土壤养分季节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季节枯落物的养分大量元素含量大小顺序是夏季>秋季>冬季>春季,含量范围是25.055~37.115 g/kg。土壤中A层大量元素含量从春季开始递减,至夏季达到最低值,秋季有所回升;B层土壤养分含量季节变化呈双峰型,但变化幅度不大.说明土壤养分含量随着深度的增加受到枯落物的影响越小,其土壤养分含量越稳定。A层土壤较容易受到枯落物季节性的影响,微量元素季节变化呈波浪型;B层土壤微量元素含量一年中始终呈现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12.
赵猛  亢晶 《林业科学》2019,(6):167-175
【目的】以漆树科3属4个种(盐肤木、青麸杨、黄连木和黄栌)的次生韧皮部为研究对象,阐明各物种次生韧皮部组成细胞的结构特征和分布规律,为植物次生韧皮部组成细胞结构特征与分泌结构之间的关系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并为漆树科植物系统演化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集盐肤木、青麸杨、黄连木和黄栌的树皮样品(样品含形成层、次生韧皮部及周皮,不含次生木质部),采用比较解剖学的方法,对漆树科4种植物的次生韧皮部的结构特征、组成细胞的构成及其排列方式进行比较,并对4种植物的乳汁道结构进行研究。【结果】漆树科4种植物次生韧皮部均是由筛管分子和伴胞、韧皮薄壁组织细胞、射线细胞、乳汁道和韧皮纤维构成,呈切向带状相间排列。黄连木、青麸杨和盐肤木的具功能韧皮部和无功能韧皮部分界明显;青麸杨的射线细胞在无功能韧皮部中倾斜分布,其余3种植物均为整齐纵向排列;青麸杨的乳汁道为分枝型乳汁道,其他3个种的乳汁道均无分枝,仅有少量相邻乳汁道融合现象发生;黄连木和黄栌次生韧皮部内分布有大量的韧皮纤维,青麸杨韧皮部中较少,而盐肤木韧皮部中无韧皮纤维分布。【结论】漆树科4种植物次生韧皮部组成细胞及乳汁道结构存在一定差异,青麸杨乳汁道是目前为止漆树科植物中发现的较为稀有的分枝型乳汁道,研究结果能够为漆树科系统进化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对广元市碗厂沟湿地松、刺槐混交林3种林型的氮素特征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林型土壤全氮、水解性氮、铵态氮剖面特征随着土层的加深含量逐渐减少,硝态氮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变化没有一定的规律性;3种林型虽然各氮素上下层的差异较大,但都表现为刺槐林>混交林>湿地松林>。3种林型的氮素在不同深度时间上的变化趋势各不相同,一年中全氮以3月含量最高,6最低;水解氮是6月含量最高,12月最低;铵态氮以12月最高,9月最低;硝态氮在一年中变化复杂,且各林型变化不一。3种林型相比较,全氮、水解性氮、按态氮总含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刺槐林>混交林>湿地松林;各林分硝态氮总含量的大小顺序为:混交林>刺槐林>湿地松林。  相似文献   

14.
采用湘林—90无性系杨1~5年生根桩萌条的1年生苗扦插造林,研究萌条的根桩年龄对杨树扦插造林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造林时的胸径、苗高、材积在不同年龄根桩的萌条苗间均有显著差异,造林后的第1年、第4年,胸径、树高、材积在不同年龄根桩萌条苗的造林地间虽有差异,但差异均不显著。试验结果表明1~5年生根桩萌条的1年生苗都适宜扦插造林。  相似文献   

15.
2011年冬鄱阳湖水鸟数量与分布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鄱阳湖目前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是长江中下游地区乃至东亚地区最大和最重要的候鸟越冬地,每年在鄱阳湖越冬的水鸟总数在50万只以上,同时鄱阳湖还是部分全球珍稀濒危物种十分重要的越冬地。坚持开展鄱阳湖越冬水鸟的种群数量调查,对于掌握长江流域乃至全球水鸟种群动态十分重要。2011年冬在鄱阳湖开展了越冬水鸟调查,共记录到越冬水鸟51种59万余只,其中有14个种达到了全球种群数量1%的标准,同时鸿雁、白鹤、东方白鹳的数量超过全球种群数量的估计值。  相似文献   

16.
The distribu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LDH isoenzymes in different tissues of 25spe-cies of vertebrats were comparativety analysed by discontinuous polyacrylamide gel diskelectrophoresis,combined with experiments on heat and urea inhibition.The result showed that indifferent tissues of Cienopharyngodon idellus,Carassius,ayratus,Trichiurus haumete and Miichihysmiiuy in addition to the distribution of LDH isoenzymes,composed of A and B subuits,a E4isoenzyme band,moving very fast to the positive pole,was detectedin the eye tissue of Trichiurushaumele and a F4 isoenzyme hand,moving very slow to the positive pole,was found in liver andkidney of Cienopharyngodon idellus.The A4 isoenzyme band was found in different tisseues ofPleuronichlhys cornulus,inhabiting on the bottom of the ocean.From the amphition to the mammal,with the exception of Hyta arboreu immaculata,Chinnemys reevesii,Trioyx sinensis,Gallus gallusdomeslicus and Corvus macrorhynchos,which have special electrophoretic behaviours.In differenttissu  相似文献   

17.
对在土默川平原南部7个样地上生长的优势度较高的羊草、碱蓬、盐爪爪3个盐生植物种群进行了南北方向上的空间分布特征分析,结果表明:羊草均为聚集分布,碱蓬在永圣域乡满水井村、乃只盖乡新营子村、伍什家乡主力汗村为均匀分布,盐爪爪在伍什家乡主力汗村为随机分布,其他地区为聚集分布格局;羊草在伍什家乡主力汗村、碱蓬在永圣域乡满水井村、沙尔营乡甲尔旦村和乃只盖乡新营子村,样地格局规模方面曲线未形成有效峰,未出现聚块,其余样地有明显聚块;碱蓬格局强度高于羊草和盐爪爪。  相似文献   

18.
柴河林业局天保工程区在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后,森林生态环境得到了很大改善。文章通过对天保工程区各类土地资源在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前后的对比分析,系统阐述和评价了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施对该局森林资源和生态状况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以东北地区常见野生芹菜为研究对象,对其水分、灰分、粗纤维、粗蛋白、粗脂肪、糖(总糖、还原糖)、维生素(C、胡萝卜素)、氨基酸种类及含量(总氨基酸含量、8种必需氨基酸含量)、总黄酮含量(提取时间、乙醇浓度对其影响)、硝酸盐含量等营养成分进行分析的结果表明:①四种野生芹菜与家芹相比而言,灰分、粗纤维、粗蛋白、维生素C等含量均明显高于家芹;②四种野生芹菜矿质元素含量明显高于家芹中矿质元素含量;③拐芹、大叶芹、棱子芹中氨基酸含量和家芹中氨基酸含量无明显差异,碎叶山芹中各种氨基酸含量明显高于其他几种芹菜。  相似文献   

20.
物候是自然界动植物受气候等环境因素影响而出现的季节性现象,反映着动植物在年际气候变化中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关系。物候观测研究能够帮助人们认识自然季节现象变化的规律,以服务于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1]。为此,笔者于2011年在河北省保定市南郊区观测点,选取了107种常见代表性植物、9种动物、20项气象水文现象共计136项,按照《中国物候观测方法》进行观测,将观测记录分类整理列表,并进行简要分析和评述。分析结果显示,与常年平均值相比,2011年植物物候主要呈现出两个特点:秋季的起始提早而结束推迟;春季旱情比往年严重。其中,2011年的秋季长达68d(常年平均值为50d),是秋季最长的1年。大多数木本植物叶变色开始期和开始落叶期显著提早,完全变色期和落叶末期明显推迟。究其原因,是保定市8-9月气温比常年偏低1℃左右,且11月气温比常年平均偏高1.9℃甚至2℃,造成了秋季的延长。另外,由于2011年1-3月气温偏高,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异常偏少,造成了严重的春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