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为了解甘肃省河西走廊棉区5种常见害虫的田间种群消长动态,明确防治适期并提出以植物源药剂为主的棉花害虫绿色防控技术,于甘肃省敦煌市和瓜州县棉田连续3年采用人工调查和性诱剂诱捕器监测棉蚜Aphis gossypii、棉叶螨、棉蓟马Thrips tabaci、烟粉虱Bemisia tabaci及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的发生动态,同时开展以植物源农药为主的不同类型杀虫剂的田间药效筛选试验,建立科学防控用药技术流程。结果表明,棉蚜全年有6月中旬和7月中下旬2个发生高峰期,建议防治适期为7月上中旬;棉叶螨全年有7月上旬和7月下旬(2017年除外)2个发生高峰期,建议防治适期为6月下旬和7月中旬;烟粉虱全年只有8月中旬至9月中下旬1个高峰期,建议防治适期为8月上中旬;棉蓟马全年只有7月上旬至8月上旬1个高峰期,建议防治适期为7月上旬;棉铃虫1年发生3代,幼虫在7月下旬、9月上旬和9月中旬各有1个发生高峰期,成虫在7月上中旬、8月中下旬和9月中旬各有1个高峰期,建议防治适期应为7月上旬。软皂水剂、藜芦碱、苦参碱、啶虫脒和吡虫啉可用于防控棉蚜,药后14 d防效达76.93%~91.25%;藜芦碱、苦参碱、矿物油、软皂水剂、松油、阿维菌素、阿维·哒螨灵、螺螨酯和硅藻土+有机硅助剂可用于防控棉叶螨,药后10 d防效达72.39%~92.81%;软皂水剂、藜芦碱、印楝素、硅藻土+有机硅助剂、阿维菌素和噻虫嗪可用于防控烟粉虱,药后7 d防效达65.84%~84.29%;除虫菊素、苦参碱、多杀霉素、噻虫嗪和吡虫啉可用于防控棉蓟马,药后14 d防效达72.92%~90.93%。表明在该地区棉田主要害虫防治适期,建立以植物源农药替代传统化学药剂的防控技术,可用于我国河西走廊棉区棉花害虫的绿色防控。  相似文献   

2.
不同防控方式对柑橘大实蝇的控害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6年,于四川阆中开展了0.1%阿维菌素饵剂、糖醋液、蛋白引诱剂和1.8%阿维菌素乳油防治柑橘大实蝇效果试验。结果表明,阆中柑橘大实蝇成虫发生期为5月中旬至7月下旬,高峰期在6月下旬;幼虫发生期为9月上旬至12月下旬,为害高峰期在10月下旬至11月中旬。0.1%阿维菌素饵剂和糖醋液比蛋白引诱剂与1.8%阿维菌素乳油,对柑橘大实蝇有更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3.
陕西省苹果树斑点落叶病发生及化学防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苹果斑点落叶病在叶片上发病状况的田间调查,结果表明该病从5月上旬开始发病一直持续到9月上旬,其中6月下旬和8月下旬至9月初为该病害发病的两个高峰期,对果树的中后期生长发育影响极大。化学杀菌剂防治苹果斑点落叶病的田间试验表明,无论是保护性杀菌剂,还是治疗性杀菌剂,在5月上旬“月上旬,喷药34次,7月下旬—8月上旬为补充防治时期,化学防治期应持续到8月中旬,间隔10—15d左右喷1次药。  相似文献   

4.
重庆市云阳县柑橘大实蝇发生规律和防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2016年,通过羽化观察、成虫诱集、落果解剖等方法调查重庆市云阳县柑橘大实蝇发生情况。结果表明,该害虫羽化高峰期5月上旬,田间成虫活动盛期为6月中旬至7中旬,蛆果落地高峰期10月中旬至11月中旬,蛆果落地到幼虫开始入土间隔期2~8 d。大面积田间成虫诱杀适期为5月下旬至7月中旬,落果捡拾适期10月上旬至11月下旬。结合橘园蚧类等害虫防治,6月上旬至7月中旬可选用菊酯类农药防治柑橘大实蝇成虫。  相似文献   

5.
2013—2014年对三都县水晶葡萄霜霉病进行田间系统调查和药效试验,基本摸清了三都县水晶葡萄霜霉病的发生规律,提出综合防治措施。三都县葡萄霜霉病在4月下旬开始发病,6—7月为发病高峰期,主要为害叶片和果实,茎干上发病少。在霜霉病盛发期,用5%嘧菌酯水分散粒剂、40%烯酰吗啉悬浮剂、68.75%氟菌·霜霉威悬浮剂等药剂喷雾,对水晶葡萄霜霉病的防治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6.
选择45%吡虫啉微乳剂、22%噻虫·高氯氟微囊悬浮剂、6%阿维·氯苯胺悬乳剂3种杀虫剂,利用热力烟雾机分别施药防治玉米田双斑萤叶甲、三点斑叶蝉。调查各处理药效结果表明,22%噻虫·高氯氟微囊悬浮剂25 m L/667m2对防治玉米双斑萤叶甲具有较好的速效性和持效性,药后7 d的防效达到91.73%,为供试药剂中最高;该处理对三点斑叶蝉在药后7 d的防效也达到97.49%,高于其他两种药剂。  相似文献   

7.
调查辽宁、吉林人参主产区灰霉病发生危害发现,人参灰霉病发病初期为6月上旬,发病高峰期为7月中旬至8月下旬,发病严重的参床病株率达12.5%。为防治人参灰霉病,选用12种杀菌剂进行室内、外药剂筛选试验。室内初筛发现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40%嘧霉胺悬浮剂和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的抑菌效果较好,EC_(50)分别为0.19、1.20 mg/L和4.41 mg/L;其次是30%醚菌·啶酰菌水剂、70%代森联水分散粒剂、18.7%烯酰·吡唑酯水分散粒剂;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对病菌的抑制效果最差。田间药效试验发现,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和40%嘧霉胺悬浮剂防治效果较好,均达到80%以上。  相似文献   

8.
柑桔大实蝇Bactrocera minax是柑桔类植物果实的重要害虫,以往对该虫的发生监测仅局限于通过果园诱集和室内外养蛹监测成虫的发生期。本研究综合应用室外养蛹、桔园系统调查、成虫诱集和蛆果解剖等技术手段,以期了解柑桔大实蝇的产卵进度、幼虫发育进度、蛆果落地进度、幼虫化蛹进度以及蛹的羽化进度。研究结果表明,重庆地区柑桔大实蝇产卵盛期为6月下旬-7月上旬,高峰期为6月下旬末-7月初;一龄、二龄和三龄幼虫的发生盛期分别为9月中旬-10月初、10月上旬-下旬和10月中旬-11月初;受害蛆果落地盛期为10月上旬-下旬,与二龄和三龄幼虫的发生盛期吻合;室外养蛹的成虫羽化盛期为5月上旬-中旬末,但果园成虫诱集的盛期为6月中旬-下旬,较室外养蛹的成虫发生盛期推迟30 d左右,对出现此种情况的原因作者做了初步分析。研究结果还表明,各虫态的累计发生进度均可用逻辑斯缔方程拟合,从而可计算出各虫态发生进度为16%、50%和84%的始盛期、高峰期和盛末期。研究结果对于柑桔大实蝇的发生期预测和防治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2011年-2014年,对河北廊坊枣园绿盲蝽种群周年消长动态进行了系统调查。结果表明,一代绿盲蝽若虫于4月中下旬发生,5月中旬陆续羽化为一代成虫;二代若虫于6月上中旬达到高峰期,6月中旬至7月上旬陆续羽化为二代成虫,随后迁出枣园。8月下旬至9月上旬,绿盲蝽成虫再次迁回枣园。分析发现,早春温度影响绿盲蝽越冬卵孵化进度,温度越高一代若虫出现的时间越早。研究结果为开展枣园绿盲蝽的发生期测报与及时防治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露地葡萄白腐病在荆州区属于常见病害,在发病初期,用戊唑醇·肟菌酯75%水分散粒剂进行防治试验,2次药后12d防效达到92%以上,第3次药后14d代森锰锌防效达到87%,戊唑醇·肟菌酯防效达到93%以上。  相似文献   

11.
水稻褐飞虱灯诱种群数量动态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广东肇庆病虫测报站24年褐飞虱灯诱种群数量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褐飞虱各年的始见日在3月或4月内,始盛日在4月或5月内。年发生动态为双峰型,早稻高峰多在5月上旬至7月下旬,晚稻高峰多在9月中旬至11月下旬。终见日多在11月下旬。根据发生高峰的日诱获量、候平均诱获量、旬平均诱获量及全年累计数量比较各年发生严重程度,以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中期褐飞虱发生重,而80年代末直至本世纪初发生趋轻。  相似文献   

12.
为了给重庆秀山县褐飞虱和白背飞虱的综合防治及异地预测预报提供理论依据,利用1990年以来该地区水稻预测圃两种飞虱发生的历史资料,较系统地研究了两种飞虱在该地区的发生及迁出规律.结果表明,该地田间稻飞虱为害呈明显双峰型,前期以白背飞虱为主,后期以褐飞虱为主,前后发生均重.在20世纪90年代,褐飞虱田间发生高峰期主要在8月上、中旬,近10年高峰期集中在8月下旬,白背飞虱在20世纪90年代田间发生高峰日主要集中在7月中旬,近10年高峰日集中在7月上旬;1990年-1999年,褐飞虱长翅型田间发生高峰期主要在8月中旬,近10年高峰期在8月下旬;1990年-1999年,白背飞虱长翅型田间发生高峰期主要在7月中旬和8月上旬,近10年高峰期在7月中、下旬.表明近20年,褐飞虱田间发生高峰期延迟,白背飞虱高峰期提前;褐飞虱迁出峰期延迟,白背飞虱迁出峰期提前.  相似文献   

13.
水稻褐飞虱灯下发生期及种群数量动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普通白炽灯诱法对贵州省江口县迁飞性害虫褐飞虱进行诱集,并根据历史数据分析该地区水稻褐飞虱灯下发生期及灯诱数量。结果显示,褐飞虱各年的始见日多出现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始盛日多出现在6月中旬至7月中旬,该虫年发生动态为双峰型,早稻高峰期多在7月下旬至8月下旬,晚稻高峰期多在9月至10月;近年来,褐飞虱始盛日和高峰期都有提前的趋势;高峰期日最高诱获量、候平均诱获量、旬平均诱获量及全年累计诱获量之间存在明显相关性,相关系数为早稻0.9579~0.9861,晚稻0.8675~0.9772;根据25年的资料,前15年(1977—1992年,其中缺1988年资料)全年最高峰主要出现在晚稻期间,出现在早稻期间的仅有5年,后10年(1993—2007年,其中缺2000—2004年资料)全年最高峰则全部出现在早稻期间;以高峰期候平均诱获量为指标,在25年中,大发生、中偏重发生、中等发生的各有5年,中偏轻发生的有2年,轻发生的有8年,这与当地田间的发生为害情况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4.
为明确二点委夜蛾Athetis lepigone(M?schler)在河南省的发生规律,于2012—2013年在该省各地采用灯光诱集法对二点委夜蛾成虫进行诱测。结果表明:河南省二点委夜蛾每年发生4代,其中越冬代成虫在4—5月陆续羽化,未形成明显的高峰,第1代成虫高峰期为6月上中旬,第2代成虫高峰期为7月中下旬,8月下旬9月初为第3代成虫高峰期,其中第2代成虫密度明显大于第1代和第3代。2012年二点委夜蛾在河南省北部地区发生较重,浚县第2代成虫密度为4 916头,2013年河南省中东部发生较重,民权县和长葛市第2代成虫密度分别达到8 409头和5 390头。对成虫监测结果分析发现,2012—2013年河南省二点委夜蛾成虫发生期与降雨量和温度的关系不稳定,但每年第2代成虫密度与该年5、6月下旬日均降雨量呈显著正相关,依据5、6月下旬的降雨量和温度建立的2012年和2013年第2代成虫密度自然对数回归方程的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612和0.752,可较好地反映二点委夜蛾第2代成虫的发生密度。  相似文献   

15.
茶扁叶蝉Chanohirata theae(Matsumura)近年来在贵州部分茶园中偶有发生甚或暴发成灾,为了解这一害虫的生物学特性,通过室内饲养和野外调查对其形态特征、生活史、发育历期、生活习性等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茶扁叶蝉在贵州一年发生2代,第一代发生于4月上旬至9月下旬,第二代发生于7月中旬至翌年5月中旬;若虫共5龄,以5龄若虫在茶树中下部叶片上越冬;发育历期受温度影响明显,温度越高发育速率越快,第一代卵期(23.42d)明显长于第二代(15.73d),相反,第一代若虫历期(56.33d)明显短于第二代(218.28d);成、若虫均喜静伏于叶片正面取食,交配多于白天进行,雌成虫一般由叶片正面将卵产入叶肉组织内;成虫具较强的趋光、趋黄的特性。建议于成虫盛期悬挂黄板或开灯诱杀,于若虫1~2龄盛期施药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16.
武汉江夏区出口藠头种植基地刺足根螨的发生与危害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武汉江夏区出口藠头种植基地的藠头"发瘟"是由重要的地下害螨-刺足根螨的严重危害引起,经一年多研究表明该螨以成螨、若螨及少数休眠体在田间地下鳞茎上越冬;以成螨、若螨与幼螨危害地下部分的鳞茎、须根,致使变褐腐败发臭,分蘖减少,导致地上部分叶片瘦弱矮小枯黄,严重时凋萎死亡.全年发生10~12代,世代重叠严重.9月上旬藠头栽种后,刺足根螨于9月下旬~10月下旬及翌年3月下旬~5月中旬为发生危害盛期;田间开始为零星发生,后逐渐扩散蔓延为成片、成块发生;田间初次危害螨源主要来自栽种带螨的种用鳞茎.异地远距离传播主要也是通过调运带螨的种用鳞茎.田间扩散主要依赖根螨自身从被害鳞茎转移至地面后爬迁,在软松土中可以从地下向邻近的藠头鳞茎上转移,风雨及人工操作也起到一定的助迁作用;刺足根螨在采收后的鳞茎上可继续繁殖危害.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漯河地区地老虎类成虫的种群动态,2006年-2021年,在河南省漯河利用虫情测报灯对其成虫种群进行了持续监测。结果表明,16年诱集的地老虎类害虫共计4种44 899头,主要包括小地老虎Agrotis ipsilon(Hüfnagel)、大地老虎A.tokionis Butler、黄地老虎A.segetum(Denis et Schiffermüller)和八字地老虎Xestia c-nigrum(Linnaeus),不同种类间年诱虫量差异较大。混合种群发生盛期在5月下旬至8月上旬。小地老虎在河南漯河1年可见4代成虫,以第1代诱虫量最大;诱虫高峰主要集中在5月下旬至7月上旬(1代)和7月上旬至8月上旬(2代);近16年间小地老虎在各年均为优势种,但其虫量和诱虫的比例在近几年呈明显下降的趋势。黄地老虎年度诱虫量在近几年上升趋势明显,诱虫高峰主要集中在6月中旬至7月上旬。大地老虎成虫盛发期在10月上旬至10月下旬,八字地老虎所占比例有所上升,但全年无明显的诱虫高峰;而且这两个种类的诱虫数量较少。  相似文献   

18.
通过采用5点调查法,对江西省南昌市烟田主要害虫及其天敌种群数量进行调查并对其进行动态分析。结果显示:烟蚜在烟草整个生长期均有发生,其种群数量动态变化呈双峰曲线,第1个蚜量高峰期出现在6月初。第2个蚜量高峰期出现在6月末至7月初,且蚜量雨后显著降低,雨后高温则又明显增加。烟青虫和斑须蝽在5月初开始发生,其种群数量动态变化均呈单峰曲线。烟青虫虫量高峰期出现在5月末至6月初,斑须蝽虫量高峰期则在6月中旬。烟田内主要天敌有烟蚜茧蜂、蜘蛛类、瓢虫和草蛉。天敌与烟蚜、烟青虫具一定的虫量跟随关系,其中烟蚜茧蜂和草蛉分别在烟草生长前后期与烟蚜跟随关系明显,蜘蛛则在烟青虫发生后与其跟随关系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19.
新疆巴音布鲁克草原宽须蚁蝗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文利 《植物保护》2008,34(3):131-132
宽须蚁蝗在巴音布鲁克草原1年发生1代,以卵在土中越冬,5月中旬开始孵化,5月下旬至6月上旬为孵化盛期,羽化盛期在7月末至8月上旬,9月下旬尚能见到成虫。卵孵化以北京时间12:00~14:00最多。一生食量平均为1 602.21 mg。若虫历期平均73.8 d,成虫历期平均49.3 d,整个历期平均125.1 d。  相似文献   

20.
薛文鹏  金道超  杨洪 《植物保护》2014,40(4):122-129
采用灯光诱集和田间系统调查的方法,对贵州南部三都县2008-2012年的白背飞虱灯下和田间种群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白背飞虱在4月中下旬开始迁入贵州南部,在5月中下旬到达迁入高峰; 灯下主峰日与灯下始见日(r=0.996**)和始盛日(r=0.997**)均呈显著相关; 灯下种群中雌虫数量略高于雄虫,年度间雌、雄性比差异不显著。若虫是田间种群的主要构成部分,在6月上旬达到发生高峰,其发生为害期较成虫短,一般到7月中下旬结束; 成虫发生期贯穿水稻的整个生育期,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出现高峰。田间主要为害世代的发生量与6月中下旬的灯下虫量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