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多机协同导航作业远程管理平台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实现对多机协同导航作业的实时远程监控,设计开发多机协同导航作业远程管理平台。该平台主要分为作业管理和调度管理2个模块。作业管理模块利用电子地图实现多机协同导航作业信息远程监测、作业进度实时分析以及作业质量在线评估;调度管理模块包括多信息获取和处理,以及通过电子地图进行精准定位,实现多机协同导航作业任务规划和路径规划。结果表明:该平台可以实时监测多机协同导航作业轨迹和作业信息,并且可以进行远程调度管理,远程通信丢包率≤0.3%,延时≤2 s,可以初步满足多机协同导航作业需求。  相似文献   

2.
黑龙江垦区农机作业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农机作业信息管理问题,适应大农机、土地规模经营和跨区作业等,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科技情报研究所开展垦区农机作业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研究。该系统基于卫星定位、GIS技术、无线通讯技术和网络技术,具有地图功能、实时监控、导航指挥、查询统计分析等功能,为提升农机作业效率提供信息化手段支撑。  相似文献   

3.
分别选择浑善达克沙地西部、中部和腹地3个区域,利用遥感影像的假彩色合成、比值增强、归一化植被指数(NDVD、掩膜技术等遥感图像增强处理技术,对3个区域进行遥感数字图像处理,探讨增强草原沙漠化信息的有效方法。研究发现:NDVI图像中,不同级别的草原沙漠化在灰阶上易于区分,尤其是轻度沙漠化和重度沙漠化,反差非常大;TM3/TM4比值运算增强了沙漠化信息,特别是半固定沙地的信息,再与原图像中的TM4和TM5进行假彩色合成,形成含有比值运算信息的合成图像,更加突出了草原中度沙漠化的信息。  相似文献   

4.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助力新疆兵团精准农业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机北斗卫星导航技术已在新疆兵团精准农业中得到应用,依托北斗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平台、地基增强系统,为基层农机管理部门、采棉机公司和农机合作组织提供作业农机实时信息服务,具有定位精度高、作业标准高、适应能力强的特点。拖拉机自动驾驶技术在新疆兵团广泛应用于播种、喷施除草剂、苗期化控和植保、喷施脱叶催熟剂、受灾棉田重新播种、中耕施肥作业、残膜回收、分层施肥、棉花测产、采棉机实时监控等农业过程,生产实践证明具有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对比试验的结果表明,在棉花生育期的主要阶段,采用精准对行分层施肥技术棉田的主要指标具有一定优势。新疆兵团在精准农业的方面应注意两点:一是用信息化技术提升精准农业装备的设计和制造水平;二是用信息化技术提高农业机械化的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5.
常建刚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8):8693-8695
通过对农用车辆系统的动力学模型在Simulink中的开发,得毛了各项动力学模块。之后将模型系统应用在电子地图的自动导航中,通过测试提供车辆准确运行位置的能力,得出该系统模拟运行同实际运行轨迹匹配的程度相当好。因此,该农用车辆动力学模型系统可以在农用车辆田间行驶时根据行间作物情况,设计准确的电子导航控制决策,为完成自动导航作业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多参数融合的太湖围网养殖遥感动态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家伟  李云梅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9):14334-14337
利用1989-2008年的五景TM遥感影像数据,对太湖近20年的围网养殖进行动态监测;综合利用遥感影像中的光谱信息与围网养殖区的纹理信息,自动提取了各个时期的太湖围网养殖区域,分析了近20年来太湖围网养殖区的时空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7.
新疆渭-库绿洲棉花种植面积遥感监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渭干河-库车河三角洲绿洲是新疆的棉花主要生产区域之一,准确掌握该区种棉面积及空间分布情况,对新疆棉田的优化布局和棉花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TM遥感影像及野外调查数据,建立研究区典型地物类型解译标志,通过遥感分类确定了渭-库绿洲种棉区域范围。结果显示,研究区棉花主要集中分布于西南和南边沿塔里木河北边的新开垦地,零星分部于中部和北部。遥感监测得到的研究区棉花总面积为155210 hm2,2011年统计面积为147493 hm2,棉花面积信息提取总精度为94.77%;库车县、沙雅县、新和县的棉花面积遥感提取精度分别为92.16%、97.83%和93.19%。研究表明,利用TM遥感影像并结合野外调查是区域尺度快速提取棉花种植面积信息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线状地物特征分析,提出了一种基于矩形模板匹配的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线状地物提取方法.该方法由用户选取矩形种子区域,自动定义匹配区域,进行种子区域与匹配区域的最小二乘匹配,从而实现线状地物的半自动提取.与剖面匹配法和角度纹理法的对比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矩形模板匹配法能够快速、准确地提取出高分辨率遥感影像中的线状地物,节省了时间和人力.  相似文献   

9.
为了给遥感反演模型提供可靠数据,该文设计了一种按面积加权计算不规则图斑遥感影像灰度值的方法,特别是当图斑面积接近像元大小的时候;遥感数据采用被广泛支持的GeoTIFF格式,使用Matlab将遥感影像的灰度信息及元数据读取并存入数据库中;通过将像元分解成更小的单元,统计各像元在图斑内小单元的个数,计算图斑在各像元所占的面积,按照面积加权的方式计算得到图斑的平均灰度值.实例中以TM影像为数据源,输入样地和小班的坐标点序列,就可输出各自的灰度值,证明了该方法切实可行.与提取图斑几何中心点或重心点所在像元的灰度值相比,该方法避免了异常值的出现,更加合理准确.  相似文献   

10.
以湖北省松滋市部分区域为研究对象,基于2011年Landsat 5TM、2017年Landsat-8遥感影像和ASTGTM2的DEM数字高程数据,深入探讨研究区两种影像数据的多特征提取,设计基于指数的土地分类试验。结果表明,EBSI、MNDWI、MSAVI、MNDBI等遥感指数的分类精度较高;依据上述遥感指数和DEM特征,生成决策树规则,构建决策树分类模型,得到研究区的土地利用分类结果,决策树分类精度明显高于SVM法和最大似然法,Landsat-8影像分类精度高于Landsat 5TM;2011—2017年部分裸土得到了利用,主要转化为居民用地和生态用地。  相似文献   

11.
在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技术的支持下,基于地形图、Corona影像、TM影像和Alos影像数据,通过提取图们江下游1960,1986和2009年的湿地信息,对图们江下游敬信湿地的分布状况、景观格局和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湿地面积的变化,包括水田、水库等在内的人工湿地面积显著增加,而包括沼泽、湖泊、河流在内的天然湿地面积不断降低;2)湿地类型的转化,大量的天然湿地转化为人工湿地和非湿地,而大面积非湿地转化为水田;3)湿地景观格局的变化,图们江下游湿地景观斑块个数、景观破碎化指数及景观均匀性指数增加,而平均斑块面积、景观多样性指数在减少;4)人文因素是该地区天然湿地减少的主要驱动力,以农业活动的影响最为重要.  相似文献   

12.
基于多时相棉花长势遥感的棉田质量诊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多时相遥感信息对棉田质量进行诊断的技术和方法,为棉花生产提供具有针对性的管理方案,促进棉田均衡增产、增效。【方法】研究分析多时相遥感数据对地物信息的动态分析与评判能力,以及棉花长势指标动态变化与棉田质量的关系,对棉花生长盛期多时相的LANDSAT-5多时相遥感数据进行融合,将棉田质量状况划分为健康棉田、有障碍棉田和疑似有障碍棉田三类。【结果】数据分析结果表明,棉花生长盛期(花铃期)单时相的LANDSAT-5反射率数据可以作为棉田生长状况的判断指标,划分健康生长与生长障碍的阈值为0.820;利用多时相遥感数据的棉田质量划分方法,可以将棉田质量分为健康、有障碍和疑似有障碍三类。依据此方法对新疆建设兵团148团约1 1705.3 ha的417块棉田进行分类,得出健康、有障碍和疑似有障碍三类棉田所占比例分别为36.4%、34.1%和29.5%;经过8块条田(426.5 ha)的地面同步调查证实了这种方法的准确性,造成该区棉田质量障碍的主要因素为耕地盐渍化、不平整、土壤质地不匀。【结论】研究表明棉田多时相遥感数据进行棉田质量诊断是可行的。利用这种方法,结合不同质量棉田形成机理,能够得到棉田质量状况及影响因素精细分布的信息,为进一步进行的棉田土壤改良与生产管理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安徽省萧县1990年、2000年和2010年的三景Landsat TM遥感影像进行分析,结合研究区基本概况研究萧县土地利用/覆盖变化。根据研究目标,确定主要研究内容为:利用ENVI 4.7遥感软件对萧县不同时期的TM影像进行对比分析,解译土地利用/覆盖变化情况等遥感信息,分析并计算出土地利用/覆盖变化数据,将土地利用分为耕地、植被、水体、建设用地、未利用土地等五种类型。采用最大似然法分别对萧县1990年、2000年和2010年的三景Landsat TM遥感影像进行分类,然后进行对比分析,获取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空间数据。在此基础上,利用数学统计分析方法,进行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动态分析。  相似文献   

14.
以1988、1992、2007年的TM和2001年的ETM+遥感影像为数据源,结合地形图、DEM、森林资源分布图和地面调查等资料,利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对闽北山区20a来竹林分布及变化状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近20a来,顺昌县竹林呈快速增长趋势,面积增加了16 814.8hm2,扩大了1.59倍,平均年增长率为3.08%,其中1988-1992年的平均增长率为1.51%,1992-2001年平均增长率为2.08%,2001-2007年平均增长率为4.32%;竹林垂直分布和变化主要发生在海拔800m以下,并且随着海拔的升高逐渐减小,海拔1 200m以上竹林较少,仅占竹林总面积的0.13%~0.16%;竹林变化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是自然、社会、经济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竹产业快速发展是竹资源扩张的直接动力。  相似文献   

15.
李丹  张旭亚  孙丽娜 《安徽农业科学》2013,(20):8586-8588,8610
以重庆市忠县为研究区,以LANDSAT-5 TM影像为数据源,利用TM及其衍生指数、DEM及其衍生数据,借助ENVI4.8、ArcGIS10.0以及eCognition软件,进行土地利用遥感信息提取方法研究,通过综合利用基于知识的决策树分类和基于样本的最近邻分类,对研究区进行土地利用遥感信息提取,并与监督分类和非监督分类方法相比进行精度评价。研究结果表明,与传统分类方法相比较,面向对象分类方法精度更高。  相似文献   

16.
遥感技术在城市土地利用演变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蒋金龙  李建  梁俊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7):2001-2003
论述了采用遥感技术研究城市土地利用演变的必要性,然后从遥感数据的选择、工作原理、信息提取3个方面阐述了遥感技术在城市土地利用动态监测中的应用.根据武汉市1991、1995、2002年3个时相的Landsat TM图像和ETM+图像,利用GIS与RS信息获取技术、空间分析技术和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研究区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17.
遥感区域大小对森林蓄积估测影响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该文将 1幅TM遥感图像分别分成 1 4及 1 2幅 ,通过实例分析了 1 4,1 2及整幅TM图像所能达到的几何精校正精度 .然后 ,以样地对应的遥感和GIS信息为影响森林蓄积估测的变量 ,采用最小二乘原理及岭迹分析 ,研究了上述 3种不同面积幅值图像对应林区影响森林蓄积估测的主要变量 .由 3种不同面积遥感区域蓄积估测方程中所含变量的个数、种类及预报精度 ,详细分析了遥感区域大小对蓄积估测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18.
海南省霸王岭天然林保护工程区景观格局动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98年和2006年两期TM遥感影像,结合森林二类调查数据,对海南省霸王岭天然林保护工程区进行景观分类和景观指数提取。通过比较和分析,结果表明,景观总体结构稳定,1998年到2006年森林面积增加了6454.2hm2。原始林破碎度降低,干扰减弱。次生林质量有所恢复,5949.86hm2的中度次生林转化为轻度次生林。橡胶林和未成林造林地大幅增加,荒地大幅减少,人工造林成效显著。但在次生林边缘地带仍然存在部分人工林侵蚀次生林的现象。  相似文献   

19.
基于ISODATA的冬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遥感分级监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冬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进行遥感分级监测预报,有利于农业管理部门大面积获取田间长势信息,便于及时制定有效的栽培管理措施,实现调优品质的目的.以江苏省姜堰市为例,进行基于TM卫星遥感技术的冬小麦蛋白质含量的监测研究.在利用GPS实地采样调查和建立解译标志的基础上,采用优化的ISODATA分类方法,结合人机交互式判读解译等操作,将样点的信息数据贯穿于整个分类过程;利用分类提取的冬小麦面积数据,反演叶面积指数、生物量和植株氮素含量信息,结合基于光谱参数与氮素积累的冬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预测模型,对整个区域的冬小麦籽粒蛋白含量进行监测预报,对叠加样点实测数据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冬小麦面积信息解译精度在95%以上,籽粒蛋白质含量预报精度达到90%以上,最终制作了区域的冬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分级监测专题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