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T优207”秋季制种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T优207在江西省宁都县秋制种的父母本特征特性及高产制种技术,平均制种产量为3.82 t/hm2,高产田达4.35 t/hm2。  相似文献   

2.
全优1479是遵义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引用全丰A与自育恢复系R1479配组育成的杂交水稻新组合,2012年通过贵州省审定。在贵州黔东南州黎平县进行了2年的高产制种技术研究,平均产量达3.82 t/hm2,高产田块产量达4.68 t/hm2。介绍其特征特性及主要高产制种技术,以指导全优1479制种。  相似文献   

3.
两系杂交籼稻云光15号秋繁制种高产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999~2002年在云南省水富县采用不同海拔分期播种的方法对云光15号双亲特征特性及母本蜀光357S育性转换规律的研究结果为基础,提出秋繁制种并对其高产制种技术进行研究.2001~2003年共制种13.3hm2,其单产稳定在2.98t/hm2以上,高产农户单产达4.28t/hm2.  相似文献   

4.
优质籼型杂交水稻新组合遵优3号高产制种技术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遵优3号是遵义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的优质高产杂交籼型新组合,于2005年通过贵州省品种委员会审定。在铜仁地区印江制种20.0hm2,并开展了该组合制种技术的研究。结果表明,最高产量可达4.0t/hm2,平均产量为3.6t/hm2。总结了其亲本特性及主要高产制种技术。  相似文献   

5.
2000年秋季我们首次应用塑料软盘育苗抛秧技术进行两系杂交稻培杂茂三制种,面积8.3 hm2,平均每667 m2产量176.2 kg,比人工插植增产10%.2001年扩大制种,面积18.5 hm2,平均每667 m2产量195.3 kg,高产田块237.5 kg,创我市培杂茂三制种历史最高水平.生产实践表明,塑盘育苗抛秧制种技术是杂交稻制种实现高产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2000年秋季我们首次应用塑料软盘育苗抛秧技术进行两系杂交稻培杂茂三制种,面积8.3 hm2,平均每667 m2产量176.2 kg,比人工插植增产10%.2001年扩大制种,面积18.5 hm2,平均每667 m2产量195.3 kg,高产田块237.5 kg,创我市培杂茂三制种历史最高水平.生产实践表明,塑盘育苗抛秧制种技术是杂交稻制种实现高产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陆两优996是湖南农业大学研究所用自育恢复系996与湖南亚华种业科学研究院选育的两系不育陆18S配组育成的两系杂交早稻新组合。2005年通过湖南省品种审定(湘审稻2005008),2005年陆两优996在湖南、江西大面积种植中表现为株叶形态优良、茎杆粗壮、繁茂性好、耐肥抗倒、分蘖力强、穗大粒多、抽穗整齐、后期落色好,谷粒饱满、千粒重大、结实率高、丰产性好,深受农民的好评和称赞。2009年均口镇从湖南金色农华种业引进烟后试制5hm2,平均产量2.52t/hm2,2010年制种50hm2,平均产量3.25t/hm2,2011年制种100hm2,平均产量3.57t/hm2,高产田块达4.65t/hm2。现将其高产制种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培两优8007(培矮64S/R8007)是中国水稻研究所育成的优质、高产、多抗的两系晚籼杂交稻新组合,于2008年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浙审稻2007021)。介绍了培两优8007的父母本的特性,以及在江苏大丰气候条件下的制种技术,其制种产量达2400 kg/hm2。  相似文献   

9.
两优2163系福建省农科院稻麦研究所育成的优质两系杂交稻新组合.1997年沙县种子公司开始在沙县南霞乡对两优2163进行制种试验.2000年该组合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1年沙县种子公司制种面积达25 hm2,平均产量3.3 t/hm2,最高产量4.2 t/hm2.种子质量全部达到国家一级种标准.通过几年的摸索,已总结出一套优质高产制种配套技术.  相似文献   

10.
2006年早造,五华县水寨镇榕树村“超级杂交稻培杂泰丰高产高效生产示范”66.67 hm2示范片的生产技术集成百亩核心区通过省级专家组验收,每667 m2产量达667.5 kg。介绍了培杂泰丰的示范结果及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1.
两优培九杂交水稻是江苏省农科院"863"课题组用培矮64S与9311杂交育成的两系法亚种间高产优质杂交中稻组合,即"超级稻",已获国家专利,1999年通过江苏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我县1999年引进试种2hm2,取得9.38t/hm2的高产,比同熟期的三系杂交稻高1.58t/hm2,最高田块产量达11.8t/hm2.该品种在我县种植表现适应性强、产量高、米质优、综合抗性好,是很有推广价值的两系新组合.  相似文献   

12.
2012-2014年在福建省建宁县溪口镇制种基地制种三系杂交水稻贺优328,3年加权平均单产3.18 t/hm2,最高年份单产3.63 t/hm2,种子质量指标达国标以上。介绍了其双亲的特种特性,总结了该组合在建宁县的制种技术。  相似文献   

13.
甬优2号是宁波市农科院、市种子公司用甬粳2号A与K1722配组而育成的杂交晚粳稻组合.具有高产稳产、耐寒抗病、优质抗倒等特点.2001年4月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自1998年以来受育成单位委托承担该组合的制种任务,并对其亲本特性进行系统观察,对其优质高产制种技术作了深入研究.5年累计制种63.7hm2,平均产量2.918 t/hm2,最高田块产量可达4.417 t/hm2,质量达国标一级种标准.现将甬优2号亲本特征特性和制种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培杂丰2的选育过程和主要特征特性,指出培杂丰2是利用两系不育系培矮64S为母本、以优质恢复系R0245为父本配组育成的高产高抗感温型两系杂交稻新组合,具有丰产性好、高抗稻瘟病、品质较优、生育期适中、易制种等优点,2006年12月通过了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同时总结了该组合高产栽培与制种的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5.
两优培九直播制种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两优培九直播制种高产栽培示范表明,达到3 000 kg/hm2产量的栽培措施为:选择最佳抽穗、扬花气候,确保父母本播差期;培育适龄壮秧,合理密植,保证栽足父本基本苗;确保母本直播质量;加强管理,搭好丰产苗架;实施人工辅助授粉,提高异交结实,适时防治病虫害;严格去杂,适时收获.另外,变母本栽插为直播,可减少劳力投入,节省成本225元/hm2.  相似文献   

16.
天丰优269系江苏沿海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以天丰A为母本,恢复系盐恢269为父本配组育成的杂交中籼稻新组合。该组合具有高产稳产、熟期适中、适应性广、抗病性强、米质较优、适口性好、制种产量高等特点。2006年1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命名。天丰优269在江苏省适宜作单季中稻栽培,一般产量为9.75~10.5 t/hm2;制种产量一般为3~3.75 t/hm2,最高产量可达5.48t/hm2。现将天丰优269高产栽培与制种技术总结如下。1高产栽培技术1.1适期播栽,培育适龄多蘖壮秧天丰优269的适宜播期应根据不同地区杂交中籼稻的最佳抽穗期及不同茬口来…  相似文献   

17.
保山市隆阳区素有"滇西良仓"之美称,水稻单产居云南省之首,自2001年来引进粳型杂交稻滇杂,滇杂在隆阳区创造了一系列高产典型。保山市隆阳区粳型杂交稻滇杂高产栽培技术应用研究结果表明,最高产量达14 925 kg/hm2,百亩连片超13 500 kg/hm2,千亩连片超12 000 kg/hm2,为隆阳区粮食生产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为达到合理施肥、节本增效的目的,在岑巩县注溪乡周坪村进行杂稻制种测土配方肥效试验。结果表明,周坪村潮泥田杂稻制种最佳施肥量为N=75-105 kg/hm2,P2O5=37.5-45.0 kg/hm2,K2O=90-135 kg/hm2。  相似文献   

19.
杂交晚粳稻“八优52”高产栽培及制种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八优52"是浙江省杭州市农科院农作所用"8204A"和"Z052"配组而成,恢复系"Z052"的亲本组合为R161×T886.2003年参加杭州市单季晚粳稻区试,平均单产8.58t/hm2,比对照"秀水63"增产7.79%,达显著水平;2004年续试,平均单产8.69t/hm2,比对照"秀水63"增产3.79%,达显著水平."八优52"经过几年的试种示范,表现高产、稳产、高抗稻瘟病、米质中上.近几年我们开展了该组合的栽培、制种试验研究,获得了一整套高产栽培、高效制种技术.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玉米杂交种豫玉22在我区的制种中,由于其父本植株较矮、母本偏高而授粉不良,结实率较低,制种产量一般仅4 500~5 250kg/hm2,直接影响了农民的经济收入和制种单位的效益.2000年我们在酒泉市清水镇中寨村一组、十一组繁制8.55 hm2豫玉22玉米单交种,种子平均产量为7 774.5kg/hm2,最高产量达9 652.5kg/hm2,创杂交玉米制种高产水平,现将其主要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