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李荣桓  李磊 《河北农业科学》2010,14(5):142-144,166
在阐述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与科学发展观相互关系的基础上,分析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原因、现状、目标、原则以及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取得的初步成效,并对林权制度改革提出了建议意见。  相似文献   

2.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历史的角度介绍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情况,分析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对策。  相似文献   

3.
中共中央、国务院7月14日发布《关于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意见》共21条,分5部分,约4500字,其中包括:充分认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重大意义;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明确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主要任务;完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政策措施;加强对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组织领导。  相似文献   

4.
李钢  王泽红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2):10733-10735
以大理州集体林权改革为例,分析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存在的突出问题和林业发展瓶颈,并提出了创新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张杨 《现代种业》2011,(3):14-15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深化农村改革的重要内容,我镇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在区委、区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国务院全面推进集体林权改革的意见》和《中共重庆市委、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按照区林业局及区林改办关于《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具体操作办法》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对夷陵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中国农村经营制度的又一次重大变革,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在保持集体林地所有权不变的前提下,将林地经营权交给农民,使农民不仅具有经营的主体地位,而且享有对林木的所有权、处置权、收益权。通过对宜昌市夷陵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中的成效及问题进行分析,提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对策建议,以供其他地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参考。  相似文献   

7.
近日,全省首批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会议在长春召开。会议落实了《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启动了我省首批县(市、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本着先易后难、稳步推进的原则,全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将分批进行。第一批确定在通化市、大安市、梨树县和抚松县进行,  相似文献   

8.
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中,应加强林权登记管理,完善林权登记制度,同时强化林权权属、纠纷管理。对此,本文首先对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成果及发挥的积极作用进行介绍,然后对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以及林权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对林地确权登记管理工作要点进行详细探究,以期推进集体林权改革。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对贵州瓮安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现状,分析了瓮安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取得的实效和存在的具体问题,并提出林权制度改革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0.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农村系列改革的继续和深化,是促进林农就业增收的一项重大举措。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涉及面广、情况复杂、任务艰巨,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改革对策,以期促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11.
赵录贵 《宁夏农林科技》2011,52(6):20-21,34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像土地家庭承包经营一样,是农村系列改革的继续和深化,其意义是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促进农民就业增收和推进现代林业发展。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涉及面广、情况复杂、任务艰巨。笔者对广西宁明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调查,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改革的对策和建议,以期促进边境地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质量。  相似文献   

12.
郑琦 《宁夏农林科技》2014,(2):47-47,54
国家推出集体林权改革制度后,福建省率先响应国家的号召在省内开展了相应的制度改革,获得了良好的成效。该文对福建省实行集体林权制度后的森林防火现状、制度实施前期遇到的问题以及福建省面对困难时所采取的应对措施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3.
李光明 《安徽农业科学》2014,(6):1739-1740,1781
阐述了云南省澜沧县森林资源和"林业三定"的变迁特征,在全面总结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取得成效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存在问题,提出以明晰集体林权、规范与弱化政府的行政权、市场化运作集体林权和巩固集体林权改革成果等4个对策,为消除林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推动全县林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和生态文明村的建设提供重要的理论指导依据与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4.
随着新一轮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推进,全国主要集体林区已基本完成承包到户的改革任务。林改后的集体林地承包经营实践中还存在着林地经济效益受阻、生态公益关注不够和林地资源浪费等问题。林地承包立法针对性差,林地资源使用标准欠缺、林地流转制度不完善等林地承包经营制度的缺陷,无疑是产生这些问题的重要制度原因。林地的特殊属性以及特定的时代背景决定了林地承包经营需要制度创新。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制定林地利用标准和规划,强化林地承包经营中的生态责任,赋予发包方承包地收回权,完善集体林权流转制度,是既发挥林地经济效益,又有效保护生态公益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5.
姜庆  王芳  李栋梁 《安徽农业科学》2013,(26):10679-10681
采用文献阅读和实地调查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广元市的森林资源状况、林改现状、林改取得的绩效以及林改存在的问题做了阐述和分析.研究显示,广元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取了良好的成效.林改后,农民的林业收入和总收入逐年提高;营林面积大幅度提升,森林资源稳步增加;村集体经济实力得到加强.同时针对林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6.
刘凯辉  杨俊孝 《南方农业学报》2012,43(10):1539-1543
[目的]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众多利益主体中确定主要利益相关者,为深入剖析改革中的利益配比关系和研究此类相关问题提供参考借鉴.[方法]采用美国著名学者米切尔的三要素评分法,从合法性、权力性、紧急性3个属性入手对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中主要利益相关者进行探讨分析.[结果]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中的主要利益相关者为集体林的经营者、政策的制定者、普通农户及村集体,在主要利益相关者之间,不同利益需求使他们各自在参与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过程中表现出显著的利益竞争或冲突,同时又有利益需求的一致性.[结论]主要利益相关者对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发展进程产生重要影响,他们之间的利益冲突会因改革的推进而不断变化,同时利益需求也会随之产生波动,促使三者间的利益需求达到均衡才是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成功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7.
广东省作为中国南方重要的集体林区,从2008年6月起以分股不分山,分利不分林的形式进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运用新制度经济学的产权理论,从森林资源特性的角度研究了广东省采取不分山不分林制度安排的合理性,并对林业股份制进行分析,认为其适应于林业产业特性且与环境相容,是与不分山不分林相匹配的组织制度,最后提出了完善林业股份制的几点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贵州锦屏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我国有关林权制度的一项重大制度创新,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农村经济的一项重要举措。锦屏县是贵州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县,改革一开始,产权不明引起权属纠纷、农民改革意识不强、参与的积极性不高、人员和资金短缺等问题严重影响改革的进程和效率。为进一步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锦屏县在保证集体所有权的前提下把集体林地分给农民自主经营,通过建立领导责任制和进行配套政策改革等方式加大改革的步伐,更好地实现“还山于民、还利于民”的改革目标。  相似文献   

19.
张梅 《山东农业科学》2012,44(3):137-140
通过比较耕地承包制度与新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过程及绩效,包括经济绩效和社会绩效,探讨两种制度改革的优缺点,以便在将来的改革中相互借鉴。耕地承包制度改革的经验证明,两种制度的改革都要兼顾公平与效率,减少改革过程中的矛盾和阻力,特别是现在进行的新集体林权改革,注重公平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20.
永定县林权制度改革后林业经营方式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权制度改革对提高林农的生产积极性及提高林农收入具有积极的作用。通过分析永定县林权制度改革后林业经营方式的变化,探讨了其改革成效及存在问题,并提出了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