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4 毫秒
1.
以湿地松和马尾松为对照,对福建省引种的火炬松家系5年生生长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引种火炬松家系在福建省的平均生长表现优于当地树种马尾松和国内早期引进树种湿地松.  相似文献   

2.
湿地松速生丰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湿地松原产自美国南部温暖潮湿的低海拔地区。我国引进的湿地松在平原、丘陵等低海拔地区生长的十分良好。基于此,从湿地松的生长特点出发,主要对如何使湿地松能够速生、丰产的栽培技术进行了详细的研究,以期为提高湿地松人工林的栽培、示范和推广提供一些可行的参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湿地松、车炬松原产美国东南部,由于具有生长快、干形通直、抗病虫、适应性强和木材工艺价值高的优良特性,为我国林业工作者所重视,三十年代引种我国。为探讨湿地松、火炬松在我区造林立地的表现,1972年开始进行湿地松、火炬松的引种试验研究.各引种点都获得较好的结果,从林木生长、抗性和材质的比较,都优于当地生长的马尾松、黄山松和杉木树种。现将引种试验初报如下:一、引种地点的自然条件我区位于江淮之间,气候属于半干燥半湿润的南北过渡型.年平均气温15℃,绝对最高气温40.9℃,绝对最低气温—20℃,年平均降雨量1110.3厘米,初霜期出现在十一月下旬,晚霜期出现在三月下旬,全年无霜  相似文献   

4.
对赣州市森源科技种苗场引种的信宜县林科所马尾松种子园种子、台山红岭种子园改良代湿地松良种和杂交松良种3个良种种子,在赣州市森源科技种苗场大田育苗的1年苗期生长量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杂交松良种的大田育苗1年苗期生长最好,苗高达到31.380 0 cm,与马尾松和湿地松存在较大差异,且杂交松的苗高生长与湿地松良种比较差异达极显著;在地径生长方面,杂交松苗期的地径生长量最大,为0.427 9 cm,要好于湿地松,二者差异不显著,但均明显好于马尾松的幼苗苗期地径生长量,差异极显著。综合来看,3个松类良种大田育苗1年苗期生长在赣南地区表现最好的是杂交松良种,其次是湿地松良种,表现较差的是马尾松良种。  相似文献   

5.
湿地松(Pinus clliottii Engclm)原产美国东南部六州,主要是集中在佐治亚州。因其生长快,干形直,材质好,含脂量高,很受群众欢迎。我国早在三十年代开始引种,四十年代后曾两次大量引种。我省于一九四七年就在吉安青原山、南昌县莲塘引种了湿地松,一  相似文献   

6.
浙江省余杭县长乐林场1964年首次引种湿地松、火炬松和晚松,1975年后开始较大面积栽培,现有面积423.4公顷。引种第二代火炬松和晚松林分,生长良好。“三松”胸径、树高和材积随林龄的变化规律分别可用y=a+b1nx、y=a+bx+cx~2和y=a+bx回归方程来描述,相关紧密。“三松”生长量绝对值彼此尚存在差异,无论立地优劣、经营好差,都以火炬松生长最快,湿地松次之,晚松比湿地松略差。  相似文献   

7.
湖北省自1973年大量引种湿地松以来,幼林一般生长良好,但也有不少地区的幼林不同程度地出现枯梢、植株矮化、多头丛枝或叶呈灰褐色并失水干枯的现象,严重者成片死亡,阻碍了湿地松的进一步发展。为此,我们设样地调查了不同母质发育的土壤上湿地松的生长状况,并分土层取样,测定土壤的理化性状,结合湿地松的生长情况,进行了初步判断分析。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研究方法一、野外调查1984—1985年,我们先后到湖南汩罗县、湖北荆州、宜昌、襄樊、咸宁、孝感等地的18个林场和林科所,在第四纪粘土、砂岩、砾岩、页岩、云母片岩及各种灰岩风化物母质发育  相似文献   

8.
周文婷 《安徽农业科学》2016,44(25):161-162
[目的]研究不同菌根菌对湿地松生长的影响,促进湿地松的生长。[方法]对湿地松接种不同剂量的厚环乳牛肝菌和彩色豆马勃菌,研究其对湿地松菌根侵染率、枝长生长量、叶绿素含量及土壤氮、磷含量的影响。[结果]接种厚环乳牛肝菌和彩色豆马勃菌后,湿地松根部菌根侵染率、小枝生长量及叶绿素含量得到明显提高,对湿地松而言,接种厚环乳牛肝菌的效果好于接种彩色豆马勃菌的效果;接种的剂量越多促进效果越好;接种菌根菌有利于湿地松对土壤氮、磷的吸收。[结论]对生长不良的湿地松,可采用接种菌根菌的方法促进其生长。  相似文献   

9.
湿地松是我省引种成功优良速生树种,开展湿地松高产脂两用材良种选育工作,对解决木浆供需矛盾,具有重大意义。本文通过对湿地松无性系种子园25个自由授粉子代测定林6年生生长调查,采用方差分析和回归分析选择出优良子代0-1027、2-77,其早期造林苗木高度与后期5年后高生长具有较明显的线性相关,优良子代的材积生长与对照相比,提高50-92%。这为早期及时抚育间伐、淘汰劣质子代、培养大径材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江西省上高县上甘山林场的采脂湿地松林冻害状况的调查,分析了其灾害程度与立地条件、采脂状况的关系,为冻害后湿地松恢复技术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探究补植木荷对湿地松林林木生长及林分碳密度的影响可为湿地松纯林提高林分稳定性及功能的改造提供参考依据。以江西省吉水县23年生受灾湿地松林为研究对象,于2013年选择立地条件相似且地域相邻地块分别设置补植(补植1年生木荷)和对照(纯林)配对固定样地,2013年和2021年对5组配对固定样地进行样地调查与样品测定。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分析湿地松林补植木荷后对林木生长及不同组分碳密度的影响。结果表明,1)补植木荷8 a后,湿地松的平均胸径显著高于对照样地(P<0.05),其平均胸径及平均单株材积的增长量分别比对照样地提高了27.27%和63.92%。2)乔木层、凋落物层、土壤层的碳密度及林分总碳密度分别比对照样地提高了62.01%、108.66%、40.09%和41.31%,而林下植被层碳密度则减少了12.75%,其中凋落物层碳密度和林分总碳密度提高显著(P<0.05)。3)补植样地的乔木层、植被(乔木层+林下植被层+凋落物层)碳密度及林分总碳密度8 a间的增长量均显著高于对照样地(P<0.05)。因此,补植木荷能够有效促进湿地松林林木生长及显著提高林分碳密度。  相似文献   

12.
湿地松桐棉马尾松引种效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福安市1991年引种的湿地松、桐棉马尾松为对象,进行造林效果和经济效益分析.结果表明:在相同的立地条件下,湿地松生产力高于桐棉马尾松,树高、胸径、蓄积量分别高出33.33%,14.49%,40.62%.经济效益好于桐棉马尾松,纯收入、土地期望价、盈利率、内部收益率分别高80.27%,80.75%,64.69%,20.73%.但桐棉马尾松的生产力与经济效益好于本地马尾松.  相似文献   

13.
在永春县东关镇开展了卷荚相思不同坡位造林试验和卷荚相思、湿地松、西南桦造林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坡位卷荚相思生长存在差异,其中树高差异不显著,胸径和单株材积差异达到显著水平,不同坡位卷荚相思生长大小顺序为下坡〉中坡〉上坡;卷荚相思、湿地松和西南桦3种树种的生长量大小顺序为卷荚相思>西南桦>湿地松,卷荚相思、西南桦与湿地松在树高、胸径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卷荚相思与西南桦生长量差异不显著;卷荚相思和西南桦的土壤疏松程度比湿地松土壤好,肥力状况也优于湿地松土壤.  相似文献   

14.
高产脂湿地松选择和相关因子的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总结了江西吉安16a生湿地松子代试验林(含113家系,共1130单株)的产脂研究。于2005年5~10月期间每日采脂,按月称量单株松脂产量,分析了湿地松试验林家系间、家系内单株间松脂产量的变化动态,筛选出了优良家系16个,平均产脂量都在5kg以上,比群体平均值高出28.5%,高产脂单株40株,产脂量达到5.98~7.20kg,增产50%以上;进行了湿地松群体产脂量的遗传学分析,揭示出产脂力是受基因加性效应和显性效应控制,湿地松家系产脂遗传力高,h2=0.90,湿地松松脂产量在采脂期内呈抛物线状变化;讨论了气象因子对松脂产量的影响,9月份产量最高,适宜的气温和降水量是松脂高产的保证;分析了产脂与树木生长及形态特征的关系,并讨论了采脂技术,为江西省湿地松产脂量的遗传改良及基地林建设奠定了技术和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5.
美国湿地松第3代种子园不同家系育苗与造林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引种美国湿地松第3代种子园10个优良家系苗期遗传变异,为广西速生丰产高产脂湿地松选育提供参考。[方法]以马尾松为对照,采用家系小区随机区组的试验方法,研究引种湿地松苗高、地径主要生长性状遗传变异。[结果]引种美国湿地松第3代种子园10个优良家系造林定植成活率高,平均保存率96%,表明美国湿地松适应性强,适宜于广西凭祥立地环境。苗期湿地松高生长不显著,表型最好的家系MWV-447,高于对照Masson1和Masson2;MWV-443、MWV-444、MWV-446、MWV-448、MWV-451、MWV-452高于对照Masson2,但低于对照Masson1;MWV-445、MWV-449、MWV-450最差,低于对照Masson1和Masson2。参试10个优良家系地径生长显著优于对照Masson1和Masson2,MWV-449最大,为28.08mm,超出对照Masson142.3%,超出对照Masson265.9%;MWV-444最小,为24.96mm,超出对照Masson126.5%,超出对照Masson247.4%。[结论]经方差分析与t检验,美国湿地松优良家系苗期性状差异显著,经过林木改良与选育可筛选出适宜家系推广利用。  相似文献   

16.
火炬松引种家系的遗传变异及速生稳定性综合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国内早期引种的湿地松Pinus elliottii和福建乡土树种马尾松Pinus mnssoniana为对照,对从美国种子园引种的21个火炬松Pinus taeda家系及国内早期引种种子园采种的4个火炬松家系进行遗传变异研究.结果表明:火炬松在福建省的总体生长表现优于对照湿地松和福建乡土树种马尾松,树高、胸径、材积等性状在家系间差异显著,且受中等以上遗传力所控制,遗传变异系数多在4.5%以上.火炬松生长性状5年生生长量的家系方差、地点方差和基因型与地点互作方差均达显著水平.通过对生产力指数和回归系数进行二维散点图聚类分析,最终确定25、19、18号家系为速生平均稳定家系,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可在造林区普遍推广;20、17、23、24、22、16号家系为速生不稳定家系.特别适应于优良环境。  相似文献   

17.
<正> 1976年以来,我场引种火矩松,湿地松造林250余亩,分别栽植于山区、丘陵区等不同立地条件下.为探讨国外松在我场的生长情况,我们分别对三年生的幼林进行了调查和初步观察,现初步整理如下,供参考:一、引种地自然概况引种地处豫鄂两省交界的大别山北麓,属江淮流域,北纬37°57′,东径114°18′.林地海拔高一般为200米左右,土壤为棕色森林土,山区土壤深40厘米以上,质地疏松,湿  相似文献   

18.
湿地松土培试验结果表明,湿地松对磷素供应水平的反应最为敏感。其植物干物质重,针叶磷含量与土壤有效磷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分布广泛的丘陵红壤和山地黄壤的磷素水平都极低,施磷对湿地松的高、径、根、叶的生长和干物质积累有极显著的促进作用。丘陵红壤也缺氮,干物质、针叶氮含量、叶绿素含量与土壤有效氮相关性极密切;由于湿地松生长受到氮磷交互效应和磷的限制作用的极深刻影响,缺磷红壤上单施氮肥肥效不显著,甚至负效应减产,氮肥效果只有在施磷的基础上才显示出来,合理的氮磷配合施用还能更好地发挥磷肥肥效,山地黄壤氮素较少富;单施氮肥无效单施磷肥效果显著,氮磷配合效果最好,钾肥在缺钾土壤上有一定作用,其主要功能是提高了湿地松抗病性;钙镁肥能提高湿地松针叶干物重,但对植株生长无明显影响,硼肥能消除湿地松顶枯病;红壤不缺锌,施锌肥显著抑制湿地松茎根和叶生长。  相似文献   

19.
滨海沙地竹子引种试验初报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对滨海沙地不同类型林地上各竹种的保存率、发笋量、生长状况等的研究表明:吊丝单、绿竹、大头典竹、麻竹、勃氏甜龙竹、台湾桂竹、高节竹、乌哺鸡竹、黄甜竹、早竹等10个竹种在滨海沙地种植均表现出良好的生长特性,引种工作初获成功.其中,裸地上种植,保存率略差于湿地松林下套种,而出笋量和生长状况则好于湿地松林下套种.  相似文献   

20.
为了选育生长性状优良的湿地松家系,基于无人机多光谱技术,对不同家系湿地松的生长性状进行遗传变异分析。以8年生湿地松的20个半同胞家系测定林为研究对象,利用无人机多光谱快速提取其2021年11个月份(2月份除外)的树高和冠幅面积,并根据实测胸径数据构建胸径预测模型;估算不同月份的每个家系湿地松树高、冠幅面积和胸径的遗传力和育种值。结果表明:基于冠幅面积和树高建立的深度学习模型的胸径预测值与测量的胸径真实值之间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其中R2为0.70,RMSE为1.83 cm;湿地松的3个生长性状的遗传力在0.00~0.40之间;以10%入选率进行家系选择时获得了较好的遗传增益,3个生长性状遗传增益范围为0.21~0.79(11月份冠幅面积的遗传增益接近于0.00)。根据冠幅面积和树高的育种值进行家系选择,最终应考虑1、6、8、9、10、16、18和20号家系作为备选家系。基于湿地松的冠幅面积和树高的深度学习模型可应用于预测湿地松的胸径。湿地松的3个生长性状受中等遗传力控制,10%选择强度获得了较好的遗传增益。8个家系被选择出来用于冠幅面积和树高的同步遗传改良。研究结果可为选育生长性状优良的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