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观察研究滇池金线鲃的胚胎发育情况,为其人工繁殖、种质资源保护及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Olympus SZ61体视解剖镜观察人工催产受精的滇池金线鲃受精卵,记录其胚胎发育过程.[结果]在水温14.7~15.2℃的条件下,滇池金线鲃从受精卵至全部出膜需要200.6 h,有效积温达2977.9℃.滇池金线鲃的胚胎发育可划分为7个阶段及23个发育时期,其7个阶段分别为受精卵、卵裂期、囊胚期、原肠期、神经胚期、器官发生期及出膜期.初孵仔鱼全长约7.6 mm,卵黄囊较大且呈长椭圆形,喜伏于池底或寻找缝隙躲藏.[结论]在滇池金线鲃人工繁殖生产中,应对原肠中期的受精卵进行消毒,人工剔除死亡的受精卵,同时适当提高水温,加快胚胎发育速度,缩短孵化时间,降低水霉感染风险,提高滇池金线鲃孵化率.  相似文献   

2.
研究滇池金线鲃野生苗种驯养培育技术,结果表明:滇池金线鲃野生苗种易于驯养,生长快,成活率高,但喜迎水跳跃,进排水时要注意做好防逃工作。  相似文献   

3.
宽体金线蛭人工繁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楠  徐子亮 《安徽农业科学》2014,(1):112-112,116
介绍了宽体金线蛭幼苗人工繁育技术,包括场地和水质选择,产卵池、孵化池和防逃设施的建设,宽体金线蛭的种蛭选择和饲喂以及卵茧孵化、幼苗饲喂和管理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4.
昆明金线鲃属三新种记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描记采于昆明官渡区和西山区金线鲃属鱼类3新种。分别命名为官渡金线把Sinocyclocheilus guanduensis Li et Xiao,sp.nov,黄龙洞金线把Sinocyclocheilus huanglongdongensis Liet Xiao sp.nov和何氏金线把Sinocyclocheilus hei Li et Xiao sp.nov。官渡金线鲃侧线鳞平均72.4(66-76),侧线上鳞平均30(29-31),侧线下鳞18~19,与滇池金线鲃上述3种鳞片61.6(58~69)、22(18~26)和11~12显著不同,两者分子遗传距离4.2%-4.5%表明是两个不同物种;黄龙洞金线鲃口须长,吻须后伸过眼后缘,颌须后伸达前鳃盖骨后缘,体鳞细小。背鳍前体背大部裸露无鳞或细鳞隐于皮下,而显著不同于滇池金线鲃,两者分子遗传距离2.2%~2.4%,亦表明为不同种;何氏金线把以鳃耙3~4.侧线鳞80以上,口须长等与滇池金线鲃鳃耙5~6,侧线鳞58~69,口须短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5.
2020年8月3日,会泽县水产工作站与云南省技术推广总站联合在会泽娜姑乐里华良家庭农场开展滇池金线鲃-海菜花共生生态养殖试验,共投放平均全长10.3cm、平均体重11g的滇池金线鲃苗种5448尾,合计体重64.1kg。2020年12月16日,对养殖结果抽样检查估产,经过135d养殖,收获滇池金线鲃111.9kg,成活率97.7%,平均体重达20.6g,最大体重41.6g,平均全长12.4cm,最大全长15cm,试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胡国海  李洪潮  解成骏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4):7294-7295,7330
[目的]探讨云南文山人工种植金线莲的价值,为当地人工种植的金线莲价值提供参考。[方法]利用干法灰化处理样品,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连续测定人工种植金线莲中Zn、Mn、Cu、Fe、Ni、Co、Cr、Cd、Pb9种微量元素的含量并将其与野生金线莲比较,计算鲜样含量。[结果]人工种植的金线莲(花叶开唇兰和滇越金线兰)中Fe〉Mn〉Zn〉Cr〉Cu〉Co〉Ni〉Pb;野生金线莲(花叶开唇兰和滇越金线兰)中Fe〉Mn〉Zn〉Co〉Cu〉Cr〉Ni〉Cd〉Pb,其回收率为99.8%~103.7%,RSD值在0.66%~3.25%。野生的与人工种植的比较,Fe、Mn、Zn、Co、Cu元素均比人工种植的高;而Cr元素含量人工种植的比野生的高,有害元素在人工种植和野生中的含量都很低或未检出。[结论]金线莲(花叶开唇兰和滇越金线兰)是一种珍稀的野生生物资源,目前已人工繁育成功。通过对人工种植的花叶开唇兰和滇越金线兰微量元素的含量测定,并与野生的相比较,认为人工种植的金线莲价值较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医用水蛭及其鉴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声瑜 《农友》2001,(1):22-22
我国人工养殖的医用水蛭有三大品种:宽体金钱蛭、尖细金线蛭、日本医蛭。其中人工养殖较为普遍的品种是宽体金线蛭 。早蛭、牛蛭、绿蛭均不能养殖。这些水蛭均不能入药,也无人收购。  相似文献   

8.
宽体金线蛭又叫金边大蚂蟥、宽身蚂蟥,是一种经济价值较高的药用水生动物,以其破血逐瘀之功效,在医药方面应用越来越广泛。在自然水域中,由于捕捞过度、污染严重等因素的影响,宽体金线蛭资源日益枯竭,越来越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人工养殖宽体金线蛭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9.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邮编:430072,电话:027—68780739)承担的“长吻鮠人工繁育与规模化养殖示范”项目,前不久获得湖北省科技进出三等奖。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鼎湖山金线兰的人工栽培技术进行研究。[方法]以组培幼苗为材料,比较自然栽种条件下5种基质处理对植株生长的影响,研究鼎湖山金线兰人工种植的适生条件。[结果]泥炭土-珍珠岩(4∶1,V/V)或泥炭土-沙子-木屑(3∶1∶1,V/V/V)混合基质适宜于金线兰的生长,幼苗成活率达到97.6%~94.3%,植株高度、单株叶片数和叶质量状况良好。结合试验地小环境自然气候变化情况,初步得出鼎湖山金线兰栽培适温为23~28℃,相对湿度在90%左右,适生pH约为4.75,栽培时设置遮阳网,基质不宜过湿。[结论]该试验对鼎湖山金线兰的人工栽培技术进行研究,为鼎湖山金线兰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总结宽体金线蛭的人工可控高效繁殖技术,包括孵化平台准备,种蛭选择、放养和繁殖等,以为宽体金线蛭的繁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探讨金线兰种苗质量分级标准。测定金线兰组培苗的苗长、叶长、叶宽、叶片数、茎粗、茎节数、单株重等数量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确定金线兰种苗分级指标,并根据聚类分析数据、标准差数据制定分级标准,采用成活率进行分级验证。结果表明,苗长、茎粗及单株重是金线兰组培苗分级的主要指标,金线兰种苗分为3个等级,一级种苗苗长≥130mm,茎粗≥2.8mm,单株重≥1.3g,二级种苗苗长≥110mm,茎粗≥2.4mm,单株重≥1.0g,三级种苗苗长≥90mm,茎粗≥2.1mm,单株重≥0.6g。该分级标准为金线兰种苗繁育以及生产提供有效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斑马鱼实验室繁育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斑马鱼因其独特的生物学特性及优势已成为一种新型的脊椎动物模式生物,并渐渐引起世界各国科研人员的重视。但目前在我国斑马鱼实验室养殖及繁育等方面的文献、资料并不多见。笔者对斑马鱼实验室人工饲养及繁育等方面做了较为详细的介绍,旨在为斑马鱼这种重要模式生物的研究提供基础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4.
宽体金线蛭是我国中药材水蛭的主要品种和来源,而其野生数量急剧下降。因此宽体金线蛭的人工养殖日趋受到重视。根据多年的研究和养殖试验,对宽体金线蛭的生物学特性(形态特征、活动和栖息习性、食性、繁殖)和养殖技术(养殖池的建造、种蛭来源及放养、繁殖、饲养管理)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5.
徐祥云  彭君  和智坤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0):4576-4577,4580
主要综述了滇池的污染现状,并阐述了以往治理滇池污染的方法。通过对滇池的底泥用生物试剂进行改性,并把经过改性后的粘土投入滇池处理蓝藻和污染物,达到了除藻和除氮、磷污染物的双重效果。改性原位粘土方法对滇池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产生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宽体金线蛭俗称蚂蟥,别名水蛭.水蛭的唾液中含有多种活性物质,其中最主要的是水蛭素(hirudin),是一种抗凝物质,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现将宽体金线蛭人工养殖技术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7.
<正> 蟾蜍因其皮肤上的瘰粒和耳后腺能分泌一种贵重的中药材—蟾酥,而成为重要的药用动物。由于环境污染加剧,自然资源减少,国內外需求量日益增大,使全国各地的年收购量仅能满足需要量的50%。为此,开展药用蟾蜍的人工养殖,以保护和繁育这一珍贵动物、大幅度缓解医药市场的紧缺局面显得十分重要。几年来我们对3000余只野外捕捉的蟾蜍进行了人工驯化饲  相似文献   

18.
生长育肥猪饲喂滇池凤眼莲的饲养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凤眼莲(EichhorniaCrasipesSolm)又名水葫芦、洋水仙,原产南美州,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它适应性强,特别适合肥水生长,水越肥,产量越高。由于滇池富营养化的加重,凤眼莲疯长,是滇池主要污染源之一。中科院水生生物所和云南省环境科研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短毛金线蓼最适光照区间,更好地发挥其园林景观用途。[方法]以短毛金线蓼为试验材料,在不同的遮阳网处理(0层、1层、2层、3层)条件下研究其生长的最佳光照条件,比较了4种处理下短毛金线蓼各种生物生长量的差异。[结论]不同光照强度处理能显著影响短毛金线蓼的植株高度、叶片数、叶面积和茎秆直径。[结果]短毛金线蓼具有一定的耐阴性,过强光照或者过弱光照均不利于其生长和发育,在1层遮阳网处理(透光率为31.12%自然光照强度)条件下,短毛金线蓼的生长和发育状况最佳。  相似文献   

20.
被誉为"菌中之王"的鸡枞菌,本是秋季七、八月份生于山野浅草中。去年7月,这一山珍却在中国十佳小康村之一的昆明福保村被成功培育出来。位于滇池湖畔的昆明福保野生菌种源繁育基地,占地20多亩。据福保野生菌种源繁育基地科技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