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王国友 《农技服务》2011,28(8):1149-1150
为探索箭舌豌豆套种对作物(小麦、玉米)产量和土壤养分的影响,采用分带轮作套种绿肥箭舌豌豆(以下统称绿肥)研究绿肥对当季小麦和下季玉米产量,以及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速效磷、钾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分带套种绿肥对当季小麦产量没有影响。绿肥翻压后种植玉米能明显提高玉米单产,其增产率达10%以上的显著水平。种植绿肥后能显著增加土壤有机质,氮素养分含量。土壤中的速效磷、钾养分含量则相反,有明显的减少,说明在种植小麦、绿肥和玉米时,必须适时,适量施用速效磷、钾肥料,达到增加绿肥鲜草产量和作物产量,保持土壤养分的动态平衡,改良土壤,培肥地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有机、特别与常规种植体系对小麦土壤养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江苏溧阳设立了田间定位试验,对有机、特别、常规3种种植体系小麦苗期、分蘖期、拔节期及成熟期土壤养分含量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小麦的生长期有机种植体系比特别和常规种植体系的土壤肥力性质稳定、变化幅度小,种植前相比,成熟期的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速效磷含量均有所增加;常规种植体系土壤pH值及基本养分在分蘖期和拔节期变化较有机和特别种植体系大,种植前相比,成熟期的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磷及速效钾均有所减少;特别种植体系各项土壤指标基本介于有机和常规种植体系之间,因此,有机种植体系在小麦生长期中维持了土壤肥力的稳定,并有效提高了土壤养分含量。  相似文献   

3.
利用土壤养分常规分析法测定固原市原州区耕层土壤养分含量,结合小麦生长需肥规律和目标产量施肥配方方法,对固原市原州区小麦种植合理施肥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固原市原州区耕层土壤为碱性,养分含量整体表现为有机质、氮不足,磷、锌缺乏,硫极其缺乏,铁、锰中等偏下,钾丰富,铜基本能满足作物生长.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固原市原州区小麦种植适宜方案.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不同作物长期连作或轮作对旱地土壤水分和不同形态有机氮及矿质氮含量的影响,以确定旱地作物配置、提高土壤肥力、优化养分管理。【方法】利用黄土高原中部旱地23年的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了休闲、小麦连作、玉米连作、苜蓿连作、豌豆-小麦-小麦-糜子及玉米-小麦-小麦-糜子轮作6种作物种植体系,对土壤水分、有机氮、轻质有机氮和矿质氮含量的影响。【结果】长期休闲土壤有机氮、轻质有机氮和矿质氮含量最低;苜蓿连作能较好地保蓄浅层水分,有利于提高土壤有机氮和轻质有机氮含量,特别是0~20 cm的表层土壤,但较深土层的水分和矿质态氮消耗增加;玉米或小麦连作均可显著提高土壤的有机氮和轻质有机氮含量,但长期小麦连作增加土壤轻质有机氮含量的作用更为明显;两种轮作土壤的有机氮含量与小麦连作无显著差别,而两种轮作土壤0~20 cm表层土壤的轻质有机氮含量却既高于玉米连作土壤,也高于小麦连作土壤;土壤矿质氮含量高低与采样时是否有作物生长或施肥有关。【结论】长期免耕种植豆科作物虽能通过增加土壤轻质有机氮来提高有机氮累积,但增加下层土壤的水分消耗;豆科作物与禾谷类作物轮作,或深浅根作物轮作,是优化土壤水分利用,增加土壤有机氮累积和协调土壤氮素供应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5.
在分析了陕西省高陵县土壤有机质及N、P、K养分现状的基础上,对小麦一玉米轮作体系速效养分丰缺度分析比较。高陵县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16.79g/kg,全氮含量平均值为1.08g/kg,有效磷平均含量为28.08mg/kg。速磷钾全县平均含量为171.86mg/kg,土壤有效磷和速效钾。相对小麦和玉米而言,不存在缺乏问题,完全可以满足作物生长需要,但是碱解氮舍量不能满足小麦种植的需求,处在缺素状态。提出相应的土壤培肥措施,为本县耕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科学施肥等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研究有机无机肥配施对稻麦轮作系统作物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和耕地土壤质量的影响,探讨合适的施肥比例,为化肥减量增效和耕地质量提升提供理论依据。试验以氮为参照,设置不同有机无机氮配比,测定了作物产量和构成因素指标,以及种植前后土壤有机质和养分指标。结果表明,55%有机氮肥替代处理水稻产量最高,35%有机氮替代处理小麦产量最高。稻麦轮作条件下,有机无机肥配施可提高作物产量,同时还能改善土壤质量。  相似文献   

7.
正根据伊川县2008—2011年的土壤养分测试结果、小麦田间试验数据及作物需肥规律,研究伊川县小麦作物丰缺指标与施肥技术指标体系,提出分区施肥建议,指导大田生产。一、全县土壤养分现状从化验分析结果来看,全县耕地土壤养分含量现状是有机质平均19.4g/kg、全氮平均0.98 g/kg、有效磷平均10.5mg/kg、速效钾平均163mg/kg、缓效平均786 mg/kg、  相似文献   

8.
为准确了解小麦氮、磷、钾需要量,以田间试验为基础,根据作物需肥规律、土壤供肥性能和肥料效应,在合理施用有机肥料的基础上,提出了氮、磷、钾的适宜施用数量、施肥时期和施用方法,实现了各种养分平衡供应,满足了作物的需要,达到了提高肥料利用率和减少用量、提高作物产量、改善农产品品质、节省劳力、节支增收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不同褐土区菜地与相邻粮田土壤性状比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不同褐土区的菜地和相邻粮田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查和取样分析相结合,研究了不同区域土壤的主要物理和化学养分性状。结果表明:各区域菜地比相邻粮田pH降低、电导率提高,而且前者的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和有效Fe、Mn、Cu、Zn的含量明显高于后者,主要是由于菜地施肥量明显高于粮田。各区域土壤养分均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有不同程度降低。土壤有效磷变异系数最大,pH值变异系数最小。不同区域种植作物种类不同,土壤养分供应能力也存在较大差异,建议根据区域土壤养分供应特征、种植目标作物产量和需肥特性,实行合理施肥,减少养分在环境中的损失。  相似文献   

10.
四川凉山盐中灌区高产稳产农田土壤培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探究四川凉山盐中灌区农田土壤培肥途径。[方法]以水稻、小麦、洋葱3种作物为试材,研究不同的轮作方式和不同培肥措施对土壤的培肥作用。[结果]连施3年施用有机肥可使耕层有机质,有效氮、磷、钾含量明显增加。小麦-水稻轮作中,增施有机肥可缓解小麦、水稻在吸肥高峰期对土壤中有效氮、磷的吸收压力,增强小麦、水稻生育后期土壤有效氮、磷的供应。翻压洋葱茎叶分别使土壤有机质、全氮、磷,速效氮、磷、钾年均增加77.2%、62.5%、1.0%、24.2%、25.5%和14.7%,翻压小麦秸秆分别使土壤有机质、全氮、磷,速效氮、磷、钾年均增加88.1%、57.2%、9.4%、23.0%、70.0%和23.9%。[结论]翻压洋葱茎叶和小麦秸秆均明显提高土壤耕层养分含量,同时翻压小麦秸秆效果优于翻压洋葱茎叶。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长期施肥下紫色水稻土氮、磷养分活化能力及其与 pH 和有机碳的量化关系,为土壤 培肥提供参考。【方法】选取连续 36 年不施肥的低肥力(LF)、氮磷钾平衡施肥的中肥力(MF)和有机无机 配施的高肥力(HF)处理,研究不同肥力土壤氮磷养分含量及其活化度的演变特征,分析土壤 pH、有机碳与氮 磷活化度的关系。【结果】MF 和 HF 土壤的作物产量显著高于 LF 土壤。LF 土壤全氮、全磷含量基本稳定,碱 解氮含量显著增加而有效磷含量略有降低,MF 和 HF 土壤全氮、全磷、碱解氮和有效磷含量均呈极显著增加趋势; LF、MF、HF 土壤全氮含量年增加量分别为 5.5、14.2、17.0 mg/kg,碱解氮年增量为 0.40、1.05、1.32 mg/kg, 全磷年增量为 0.8、17.1、18.0 mg/kg,有效磷年增量为 -0.03、2.05、1.85 mg/kg。MF 和 HF 土壤氮磷活化度 比 LF 土壤提高 8.15%~428.77%;氮活化度与 pH 和有机碳不存在线性关系,磷活化度与 pH 呈极显著负相关, 与有机碳呈显著正相关。年施 N 240 kg/hm2 、P2 O5 120 kg/hm2 ,氮含量于 13 年后、磷含量于 9 年后达到饱和。 【结论】氮磷钾平衡施肥或有机无机肥配施是提升西南丘陵区水稻土氮磷养分含量及其活化能力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2.
为全面了解阿克苏市土壤养分及盐渍化现状,对全市耕地不同种植作物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及土壤盐渍化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阿克苏市不同种植作物土壤养分含量不同,但整体分布集中,有机质含量为12.44~14.47g/kg,全氮为0.72~0.84g/kg,碱解氮为57.41~70.94mg/kg,有效磷为21.07~45.86mg/kg,速效钾为155.14~202.35mg/kg.不同灌溉模式盐渍化程度表现为滴灌>漫灌;不同种植作物盐渍化程度表现为棉花>玉米>红枣>香梨>苹果>核桃.  相似文献   

13.
有机无机肥料结合施用对紫色土性水稻土的肥力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勇周 《西南农业学报》2004,17(Z1):138-142
连续多年的有机无机肥结合施用,增加了土壤氮、磷、钾养分的供应量,特别是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和速效磷、钾的比例,协调了土壤养分的供应,提高了施肥效应和化肥利用率,缩小了土壤基础肥力对作物产量的差异.有机肥结合氮磷化肥施用的田地,粮食产量随着种植年限的延长而逐年提高,而单施氮磷化肥的田地,粮食产量则随着种植年限的延长而呈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有机农业理论认为土壤是一活的生命系统,施肥首先是喂土壤,再通过土壤微生物作用来供给作物养分,因此有机农业要求利用有机肥和合理的轮作来培肥土壤.根据有机生产为一相对封闭的养分循环系统的原理,一方面,有机肥应尽可能地来自本系统,即要尽可能地将系统内所有有机物质归还土地;另一方面,在轮作计划中尽可能包括豆科绿肥在内作为补充氮源的重要手段.另外,有机生产过程中还要尽可能地减少土壤养分的流失,提高养分的利用率,最终达到农产品标准化生产,从基地到餐桌进行全程式质量控制,确保农产品安全、营养、无污染.而生产农产品的土壤必须符合GB-15618-1995中规定的I类土壤标准,自然肥力高,土层深厚,适耕性好,土壤有机质3%-5%,碱解氮>120mg/k只、速效磷>10 mg/kg、速效钾>120 mg/kg,水、肥、气、热协调,能够保持丰产稳产.因此,凡是达不到该标准的土壤都需要进行培肥.  相似文献   

15.
安徽省小麦和水稻秸秆还田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荣根 《安徽农学通报》2007,14(16):109-110,116
作物秸秆含有丰富的有机质和氮、磷、钾及微量元素养分,来源广、数量大,是安徽省重要的有机肥源之一.秸秆还田能有效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良土壤、培肥地力.本文根据安徽省主要农区种植制度、气候条件等情况,在开展试验研究和调查总结各地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小麦、水稻秸秆直接还田的主要方式及其技术.  相似文献   

16.
测土配方施肥是实现小麦高产、优质、高效的关键技术措施。现根据莒南县近年土壤测试结果、小麦需肥规律和小麦种植区域特点及产量水平,提出如下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意见。一、小麦需肥规律根据莒南县小麦植株化验结果和省内外多年研究成果,每形成100公斤小麦籽粒,需从土壤中吸收纯氮2.8公斤、五氧化二磷1公斤、氧化钾2.4公斤。若按莒南县一般小麦单产400公斤计,每亩小麦需从土壤中吸收氮、磷、钾分别为11.2公斤、4公斤和9.6公斤。不同产量水平下,小麦百公斤籽粒吸收量亦有变化,其中磷比较稳定,氮、钾吸收量则随施肥量、产量的增加而提高。  相似文献   

17.
通过开展小麦、玉米与油料作物轮作,积极探索开展各种有利于改良土壤、培肥地力的轮作模式,实现种植结构的调整,进一步提升粮油作物生产质量效益和竞争力.结果表明:试验区较对照区相比,土壤全氮、速效钾、缓效钾、有效磷、有机质、有效硫、交换钙、Zn含量均呈增加趋势,其他指标变化规律不明显,说明通过耕地轮作,土壤养分含量总体呈增加...  相似文献   

18.
不同施硅肥水平对小麦生产的效应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硅肥对作物的生长发育有着良好的作用,特别对禾本科等喜硅作物作用更为显著。近几年我国在水稻上已开始注重硅素养分的应用,但是与水稻同属禾本科的小麦施硅肥后效果如何报道尚少。为此,我们在小麦上进行了硅肥不同时期施用试验,并取得了显著的增产效果,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试验设在江苏省阜宁县陈良镇成滨村一农户田,农田土壤含有机质17.8 g/kg、全氮1.13 g/kg、碱解氮76.77 mg/kg、速效磷15.94 mg/kg、速效钾98.70 mg/kg。供试硅肥为南通市希望复合肥料厂生产的多效硅肥,有效硅含量≥200 g/kg。小麦品种为陕229。试验设6个…  相似文献   

19.
正以肥补晚与适播小麦相比,晚播小麦的耗肥量相对少些,但因为晚播小麦一般前茬作物耗费养分多,土壤中速效养分减少,再加上晚播,前期苗小、苗弱,不宜进行水肥管理,所以,施足底肥和种肥,增施氮、磷速效肥,促苗早发,就显得格外重要。一般每667平方米施农家肥3立方米以上、碳铵30千克、过磷酸钙30千克、种肥尿  相似文献   

20.
密度与氮量对复种油菜土壤肥力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油菜种植密度与施氮肥对麦茬复种油菜苗期和收获期耕层土壤(0~15cm)肥力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复种饲料油菜能明显提高耕层土壤有机质、速效钾、碱解氮、速效磷、有机碳(OC)和易氧化有机碳(ROOC)质量分数以及氮利用效率,而土壤稳定性有机碳(SOC)质量分数与有机碳氧化稳定系数(K_(os))明显降低.在油菜苗期,随种植密度提高,土壤有机质先增后减,全氮不断减少,氮效率以及碱解氮、全磷、速效磷质量分数逐渐提高,随增施氮肥水平提高,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和碱解氮质量分数均不断提高,氮效率与速效磷质量分数不断减少;在收获期,随种植密度提高,土壤有机质先增后减,全氮、全磷不断减少,碱解氮、速效磷和氮效率不断增加,随增施氮肥水平提高,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碱解氮和速效磷质量分数逐渐提高,氮效率却不断降低,差异分析均无统计学意义.随种植密度和施氮肥水平提高,耕层土壤中OC,ROOC和ROOC百分比均不断提高,而SOC,SOC百分比和K_(os)均逐渐降低,差异分析均有统计学意义.耕层土壤OC和K_(os)分别与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呈明显的正相关性和负相关性(p0.05或p0.01),表明土壤OC和K_(os)可作为土壤有效养分利用潜力的表征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