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单质叶面肥喷施方法 1.1氮肥 高产水稻要求早发、中稳、后不衰,栽培上则是采取前促、中控、后补的施肥措施。因此,水稻后期通过叶面喷施氮肥,可延长功能叶的寿命,防止脱氮早衰。一般在孕穗期和灌浆初期各喷1次1%的尿素溶液。  相似文献   

2.
在水稻生育后期喷施植全叶面营养液500倍稀释液1-2次,可增产稻谷8.6%-16.3%,每 hm~2增产稻谷458.0-931.5kg.增产效果均优于叶面宝.增产菌、百富农、碧全等叶面肥.在氮肥施用量少的情况下,增产效果更佳.植全叶面营养液喷施浓度500-800倍稀释液均可取得明显增产效果.以水稻分蘖期、破口期和齐穗期喷施植全叶面营养液增产效果最好;破口期、齐穗期喷施肥效与3个时期喷施无显著差异,但经济效益高、喷施植全叶面营养液还能促进水稻根系生长,提高根系活力,扩大叶面积,提高叶片叶绿素含量,增强光合作用,提高光合势,使光合产物增加,且能提高叶片 ATP 酶活性,增强新陈代谢,有利光合产物运转及其在谷粒中累积,因而会提高水稻结实率和千粒重,使产量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3.
水稻不同生育期喷施液态氮肥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液态氮肥阿康UAN—32在水稻上的应用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喷施阿康液态氮肥对水稻不同生育期的株高、高峰苗数、有效穗数、穗总粒数、实粒数和千粒重有明显的提高作用。分蘖期处理(免施分蘖肥+喷施阿康液态氮肥)的有效穗数比对照、促花期和保花期处理分别增加2.49%、2.49%、2.34%;促花期处理(免施促花肥+喷施阿康液态氮肥)的穗实粒数比对照、分蘖期和保花期处理增加3.97%、6.42%、6.73%;保花期处理(免施保花肥+喷施阿康液态氮肥)的千粒重比对照、分蘖期和促花期处理增加3.66%、2.77%、3.78%。实际产量处理保花期处理(免施保花肥+喷施阿康液态氮肥)最高,分蘖期、促花期、保花期喷施液态氮肥的处理分别比配方施肥对照增产1.06%、2.49%、2.79%,增产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4.
2012年在怀宁县高河镇骑龙社居委进行了单季稻喷施"华徽佳宝"牌氨基酸水溶肥料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水稻喷施"华徽佳宝"牌氨基酸水溶肥料,在水稻生长前期可增加叶片叶绿素含量,水稻叶色加深,茎秆粗壮;在后期可延缓水稻早衰;可促进水稻分孽,增加穴穗数,减少每穗空壳粒数,增加每穗实粒数,与喷清水的对照相比,可显著提高稻谷产量;在氮肥用量减少10%的情况下,喷施"华徽佳宝"牌氨基酸水溶肥料,水稻产量与不减施氮肥并喷施"华徽佳宝"牌氨基酸水溶肥料处理的产量相接近,并显著高于不减施氮肥而喷清水处理的产量,既节省成本,又保护环境;水稻喷施"华徽佳宝"牌氨基酸水溶肥料,每667㎡可增加纯收入100元以上。  相似文献   

5.
选用寒地穗重型超级稻品种松粳9号、穗数型高产品种龙稻11号与优质品种龙稻18号为试验材料,盆栽条件下通过灌浆成熟期喷施硫酸镁和齐穗期增施氮肥处理及对照处理,系统比较根外喷施硫酸镁对水稻淀粉品质性状、叶片碳氮代谢相关酶活性和基因转录表达量及根系活力变化等的影响。结果表明,灌浆成熟期喷施硫酸镁显著降低稻米蛋白质含量,提高稻米蒸煮食味品质,而齐穗期增施氮肥处理使稻米蛋白质含量提高而降低蒸煮食味品质,硫酸镁处理通过降低稻米蛋白质含量提高稻米黏性和食味品质;灌浆成熟期喷施硫酸镁或齐穗期增施氮肥均显著提高灌浆成熟期叶片全氮含量和叶绿素含量以及灌浆各时期叶片Rubisco亚基基因转录表达量,增强水稻根系活力,促进根系氮素吸收,调控灌浆不同时期叶片和籽粒GS活性,但喷施硫酸镁效果显著优于增施氮肥;叶片全氮含量与GS活性间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叶绿素含量、伤流液含氮化合物总量及Rubisco各亚基基因mRNA表达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减氮同时在灌浆成熟期根外喷施硫酸镁是提高水稻产量和蒸煮食味品质的有效途径,研究为阐明根外喷施硫酸镁对水稻淀粉品质形成的影响和提高优质绿色水稻栽培技术水平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试验选用寒地穗重型超级稻品种松粳9号和穗数型优质品种龙稻18号,通过盆栽试验在灌浆初期喷施外源激素6-苄基腺嘌呤(6-BA)和脱落酸(ABA),齐穗期增施氮肥及喷清水对照处理,系统比较分析外源激素对水稻籽粒淀粉和蛋白质合成相关酶基因及OsRSR1基因转录表达量的影响,旨在阐明外源激素对水稻籽粒碳氮代谢相关酶基因转录表达的影响并为建立优质高产水稻栽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水稻籽粒OsGBSS1、OsSSSI、OsISA1、OsAGPL2、OsSBEIIb和OsGS1;3基因mRNA表达量随灌浆进程呈先升后降单峰曲线变化趋势,在灌浆中期表达量最高;转录因子OsRSR1基因mRNA表达量随灌浆进程呈先降后升V字形变化趋势,在灌浆中期表达量最低;喷施6-BA、ABA和增施氮肥均显著上调OsGBSS1、OsSSSI、OsISA1、OsAGPL2和OsSBEIIb基因mRNA表达量,上调幅度达22.35%~525.97%,显著下调转录因子OsRSR1基因mRNA表达量,下调幅度达3.45%~27.93%;喷施6-BA和增施氮肥显著上调籽粒OsGS1;3基因mRNA表达量,上调幅度达241.79%~457.24%,喷施ABA显著下调籽粒OsGS1;3基因mRNA表达量,下调幅度达13.12%~29.55%,基因转录表达量调控是外源激素和氮素营养等对生物性状调控作用的分子基础,外源激素或氮素营养对稻米蒸煮食味品质的影响通过籽粒碳氮代谢相关酶基因转录表达量调控实现。  相似文献   

7.
以丹粳17为试验材料,研究生物菌肥对水稻氮素利用率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生物菌肥处理下,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农学氮素利用率有降低的趋势.水稻的氮肥利用率表现为:W1N1>W1N2>W0N1>W0N2.施用生物菌肥处理的水稻氮肥利用率与对照达到极显著差异.氮肥偏因素生产力与农学氮素利用率的变化规律一致,即中氮处理水稻氮肥偏因素生产力高于高氮处理.不同氮肥水平下增施生物菌肥均可显著提高水稻的产量,中氮处理下增产效果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8.
为验证35%正大绿速达~?液态氮肥的增产增收效果,开展了该肥料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35%正大绿速达~?液态氮肥增产增收作用明显,结合病虫害防治在拔节孕穗期、破口期各用35%正大绿速达~?液态氮肥7 500 mL/hm~2兑水150~225 kg/hm~2搅拌均匀后叶面喷施1次性价比最高。中后期使用,用量不宜过大,否则结实率、千粒重会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9.
以天优368水稻品种为试材,分别在水稻灌浆期喷施8 000倍液(T1)、10 000部液(T2)、12 000倍液(T3)的马尾藻素泡腾片,每隔7d喷施1次,连续喷施2次,以喷施清水为对照,研究在水稻灌浆期喷施马尾藻素泡腾片对水稻生殖生长及增产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马尾藻索泡腾片能够促进水稻的生殖生长,增加水稻的产量,降低水稻纹枯病的发病率.T1处理对水稻生殖生长的促进作用最为明显,成穗率、每穗实粒、结实率、千粒重分别比对照增加4.02%、9.25%、8.13%、2.22%,增产16.85%.纹枯病的发病率降低9.24%.说明在水稻灌浆期喷施马尾藻素泡腾片能够促进水稻的生殖生长,显著提高水稻的产量,对纹枯病的发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水稻控释氮肥对晚稻的施用效应及经济效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探讨了不同肥力水平水稻土与水稻控释氮肥对晚稻的应用效应及经济效益.试验、示范结果表明,晚稻施用控释氮肥(90 kg/hm2 N)比等氮量尿素增产4.4%~16.6%,比无氮区增产37.4%~42.1%.增产的主要原因是施用水稻控释氮肥后,促进了晚稻生育中、后期对氮的吸收,使氮素利用率达到69.7%~74.1%,比等氮量尿素平均高33.3%,且其氮素生产效率平均高68.0%,施用水稻控释氮肥可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比等氮量尿素的纯收益平均增加1 016.58元/hm2,比倍氮量尿素平均增加1 221.78元/hm2.施用水稻控释氮肥的增产效果、氮素利用及经济效益表现出中、低肥力稻田>高肥力稻田.  相似文献   

11.
以优质食味常规籼稻品种洋硒早和常规粳稻鄂香2号为材料,在4个氮肥施用水平(0、50、100、200 kg/hm2)条件下,设置喷施和不喷施木醋液,研究在不同施氮水平下施用木醋液对水稻产量和食味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与不喷施木醋液相比,不同施氮条件下喷施木醋液均有显著的增产效果,其中喷施木醋液对常规粳稻鄂香2号的增产效果更为明显,且在低氮肥水平下喷施木醋液的增产效果更为显著;不同施氮条件下喷施木醋液可显著改善稻米的加工品质,对糙米率和精米率有明显提升作用;不同施氮条件下喷施木醋液还有利于改善稻米的蒸煮食味品质,可显著提高稻米的消减值,降低崩解值,进而提升稻米的食味值,且在低氮肥水平下喷施木醋液对稻米食味品质的改善作用更为明显。结果表明,喷施木醋液,尤其是低氮条件下喷施木醋液可显著提高水稻产量并改善稻米食味品质。  相似文献   

12.
为促进水稻绿色、高质、高效生产,以35%正大绿速达液态氮肥为试验材料,进行了液态氮肥作穗肥施用对水稻生长及产量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使用液态氮肥作穗肥,在拔节孕穗期和破口期喷施两次,即可达到常规施用穗肥的效果,能有效增加功能叶片的光合作用面积,减少枝梗退化,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并有效降低氮肥用量。  相似文献   

13.
研究1%S-诱抗素在水稻生产中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在水稻抽穗期喷施1%S-诱抗素后,可促进植株协调生长,提升水稻的农艺性状、经济性状、品质和产量;大田生产中,宜在水稻破口抽穗前3-5d喷施1%S-诱抗素500-1000倍液,由此可获得理想的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14.
选取8个含铁量较高的优质水稻品种,在大田条件下采用裂区设计研究叶面喷施新型氨基酸铁肥[Fe(Ⅱ)-AA]对不同品种水稻精米铁含量及其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叶面喷施Fe(Ⅱ)-AA对不同品种水稻精米铁含量增效显著,8个品种水稻精米总体平均铁含量达3.99 mg·kg-1,比对照喷清水显著提高了19.46%;叶面喷施Fe(Ⅱ)-AA后,精米铁含量最高的是日本晴突变体,达4.97 mg·kg-1,比对照显著提高了34.62%;此外,叶面喷施Fe(Ⅱ)-AA能显著增加精米中蛋白质含量、赖氨酸等必须氨基酸含量和15种氨基酸总量.因此,叶面喷施Fe(Ⅱ)-AA可以成为生产实际中提高稻米铁含量和营养品质的经济、有效的农艺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根施氮肥结合叶面喷施氮肥对棉花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以滴灌棉花为对象,设置3个处理,研究根施氮肥结合叶面喷施氮肥后棉花株高和茎粗、 SPAD值和产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根施氮肥结合叶面喷施氮肥能够显著的增加棉花株高、SPAD值等生长指标。同时该处理的产量也比对照增加15.86%。根施氮肥结合叶面喷施氮肥对促进棉花生长发育起到了显著作用,而且能够提高棉花的产量。  相似文献   

16.
《新农业》2015,(13)
<正>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全国超过一半地区以稻米为主食,稻米的品质和产量是我国粮食安全战略的重要保证。除去地域、品种、气象环境、种植技术等差异因素外,栽种密度和肥料因素(尤其是氮肥)是保证水稻生长的最重要因素。1氮肥水平对水稻产量的影响水稻植株对氮素的吸收利用主要受施用总量、施用时期、喷施方法、植株生长时期的生理特性以及栽培措施等因素综合影响,在不同生长期内植株各器官对氮素的需求量均相差较大。为  相似文献   

17.
王燚  邵平  姚仪敏  闫浩亮  陈建珍  田小海 《湖北农业科学》2014,53(18):4266-4267,4271
选取荆州市具有代表性的4个水稻生产区域(监利、江陵、松滋、公安)进行大面积示范和小面积对比试验,探讨水稻抗倒剂立丰灵在大面积水稻生产上的推广应用效果.立丰灵均在水稻拔节期前1周施用,用量为450 g/hm2,对照试验喷施等量清水.结果显示,喷施立丰灵的大面积示范区水稻基部节间缩短增粗,并未出现水稻倒伏现象,江陵县对照试验中未喷施立丰灵的对照组水稻植株出现倒伏现象.以上结果表明立丰灵在大面积推广示范中具有良好的防止水稻倒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为探索便捷、实用的水稻安全生产栽培技术措施,推广喷施中微量元素叶面肥来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本试验在水稻生长过程中选择在苗期(移栽后15 d)、拔节期和齐穗期分别进行叶面喷施硅肥,以研究不同时期喷施叶面硅肥对水稻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水稻生产过程中,选择在苗期、拔节期和齐穗期喷施叶面硅肥,能促进水稻增产增收;且不同程度地提升稻米品质。综合来看,水稻生产中可推广喷施叶面硅肥技术,以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19.
以大豆品种‘贡选1号’为试验材料,在玉米-大豆套作模式下,研究在不同氮肥水平下叶面喷施烯效唑对大豆植株生长和根系氮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烯效唑在不同施氮水平下均具有显著的控旺效果,使株高、第1节间长以及株高/茎粗比值降低,茎粗、分枝数以及地上部干物质量增加;烯效唑促进植株氮代谢,使植株地上部、地下部全氮含量以及根系伤流量增多,伤流中NO3--N、NH4+-N含量、氨基酸总量以及天冬氨酸、苏氨酸等氨基酸含量上升,NH4+-N/NO3--N比值、谷氨酸、甘氨酸等氨基酸含量降低;在低氮肥水平(0kg.hm-2)下以喷施60mg.kg-1烯效唑,中氮肥水平(32.4kg.hm-2)下喷施30mg.kg-1烯效唑,高氮肥水平(64.8kg.hm-2)下喷施60、90mg.kg-1烯效唑效果较优,能有效控制植株地上部旺长和促进根系对氮素的吸收、同化能力、代谢能力,提高植株氮循环水平。  相似文献   

20.
1控施氮肥幼苗期适当减少氮肥施用量,以免植株生长幼嫩,抗寒力减弱.及早追肥,促进菜苗生长健壮.低温前不施速效氮肥,宜叶面喷施浓度为0.20%~0.30%磷酸二氢钾1~2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