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眼界     
《新农业》2018,(20)
正新疆棉花总产量已连续20多年位居全国第一位。2018年新疆棉花种植面积达到3 700多万亩,占全国棉花种植面积的80%。在北疆棉花平均亩产400公斤左右,在南疆棉花平均亩产在500公斤左右。10月中旬,北京市延庆区永宁镇新华营村双时助农花卉基地已是一片菊花海,"菊韵延庆城花开世园梦"延庆菊花文化科普展在这里开幕,35种新培育的菊花竞相绽放展露娇颜。据悉,这些新品种菊花,也将在2019北京世园会上惊艳亮相。  相似文献   

2.
新疆棉花生产发展问题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近10年新疆棉花呈快速发展态势,2013年新疆植棉面积和总产量占全国的比例高达38.9%和53.9%。未来新疆棉花要坚持以可持续发展和生产方式新转型为指导思想,以建设现代植棉业强省(区)为目标,以产量、质量和效益的协调发展为突破口,以再构水土平衡、生态和谐、结构合理和定位准确为新转型的落脚点,最终实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收益基本合理和生产可持续的现代植棉业。新疆棉花总产量已占全国的一半,建议缩减面积,从源头减少水资源消耗;进一步提高单产,促进大面积均衡增产;依靠科技进步和综合政策支持方能促进新疆棉花产量、质量、效益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3.
利用研究区棉花种植面积和产量相关统计数据,探究研究区棉花种植面积和产量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单产和面积作用对棉花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 近62年来,研究区的棉花种植面积、棉花产量和单产均呈上升趋势,而且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和波动性,1949—1985年间增长缓慢,1986—2011年增长迅速。(2) 就棉花总产波动来看, 单产的作用占42.04%,面积作用占50.96%,在1949—1985年间单产增加对棉花总产量提高的贡献较大,在1986—2011年间棉花种植面积扩大对棉花总产量提高的贡献较大。(3) 1985年前棉花种植面积较稳定,波动不大,主要靠挤占粮食作物面积来扩大,1986年之后棉花种植面积扩大迅速,主要途径为开荒造地。(4) 棉花市场价格的波动、生产成本的上升、产量的徘徊、生产环境的恶化和品种等直接影响着研究区棉花生产的竞争力和棉农增收。  相似文献   

4.
经过近十年的发展,新疆棉花产量全国占比接近90%,成为中国最重要的棉花生产基地,西方国家对中国新疆棉花的恶意污蔑,严重影响中国棉花及其下游产业安全.当前,中国棉花单产逐年增加并处于国际较高水平,但总体种植面积下降导致中国棉花总产量不能有效满足国内需求,中国棉花依靠国外进口的局面仍将长期存在.作为棉花的主要消费国和进口国...  相似文献   

5.
正河北省是棉花生产大省,全省植棉面积常年在50万公顷左右,占全国棉花种植面积的10%左右,占全国总产量的9%左右。但是近年来,由于植棉劳动力成本上升、综合效益下降,河北省棉花种植面积也呈现下降趋势,许多棉农改种玉米、小麦等粮食作物,也有的改种其他经济作物。通过调研新疆棉区机械化发展现状,提出河北省  相似文献   

6.
正新疆地域辽阔,远离海洋,深居内陆,十分适合棉花等作物的生长。据5月初的生产调查,2018年-2019年度全国棉花种植面积预计为4519万亩。其中,新疆面积预期为3787万亩,内地产区预计为731万亩,新疆棉花种植面积占全国棉花种植面积80%以上。7月22日,迪斯科化工集团  相似文献   

7.
数语     
正9.3%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全国棉花产量数据显示,2015年全国棉花总产量560.5万吨,比2014年减少57.4万吨,下降9.3%。棉花产量减少主要由于面积下降。2015年全国棉花播种面积3799.0千公顷(5698.4万亩),比2014年减少423.4千公顷(635.1万亩),下降10.0%,因播种面积减少减产61.9万吨。分地区看,新疆棉花播种面积比2014年减少49.0千公顷(73.5万亩),下降2.5%;其他地区减少374.4千公顷(561.6万亩),下降16.5%,降幅比上年扩大。  相似文献   

8.
1新疆优质棉基地的发展 我国棉花生产曾主要集中在长江中下游、黄淮海平原和新疆三大棉区,随着新疆棉区 的发展,1995年新疆已成为全国最大的棉花生产基地,棉花种植面积占全国种植面积的137%,总 产量占全国的208%,发挥了稳定市价,保证我国棉纺工业原料的关键作用,缓解了我国棉 花供需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为此90年代国家提出建设新疆特大棉花生产基地的设想和方案 。鉴于此,自治区党委和自治区人民政府决定,把发展棉花生产作为国家战略任务和振兴新 疆经济、加快农牧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重大战略来抓。在1995年提出了"一白一黑"的经济发展战略,把棉产业的发展作为全区经济发展的重点战略举措,决心把新疆棉区建成国家级最大的商品棉基地。  相似文献   

9.
新疆棉花可持续发展的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棉花生产主要集中在三大棉区:长江中下游棉区、黄淮海平原棉区和新疆棉区, 其总产量占全国棉花总产量的80%以上.70年代未80年代初,由于植棉的比较效益下降,长江中下游棉区逐步萎缩,并向黄淮海平原棉区转移,致使黄淮海平原棉区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均占全国的60%以上;80年代后期,黄淮海平原棉区因病虫害严重,效益下降,棉花主产区转向生产条件优越的新疆棉区.1995年,新疆棉花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分别占到全国的13.7%和20. 8%,至此新疆棉区已经成为我国最大的产棉(省)区,肩负着保证国家棉花储备,促进我国棉纺工业发展的重任.1996年,国务院根据当时棉花生产形势,决定于"九五”期间在新疆建成国家特大型商品棉基地.随着国家棉花基地建设项目的启动,带动了新疆棉花迅猛发展, 1998年新疆棉花种植面积已达99.93×104hm2,总产140×104 t,分别占全国的22.4%和31.1%.目前,年播种面积500×104hm2,占经济作物播种面积的1/3 ,棉花总产量350×104~400×104t,具备了生产优质陆地棉、优质中长绒陆地棉、超级长绒棉等多类型原棉产品得天独厚的环境与条件,是我国惟一的长绒棉产区.新疆棉花素以原棉品级高、色泽洁白、纤维长、经济产值高、生产成本低而著称.据统计,新疆棉花生产单位纯收益和成本收益率较其它棉区高40%左右;在新疆种植业商品产值中棉花产值占65%~70%;农民纯收入中35%来自棉花收入,南疆棉花主产区则占到60%以上. 新疆棉花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思路,即在新疆特大商品棉基地建设的基础上,充分依靠科技进步,发挥自然资源和技术资源优势,以提高市场竞争力和应变能力为目标,以提高品质和发展多类型棉为突破口,以转换流通体制为保证,坚持"主攻品种,调整结构,改进质量,降低成本,发展产业,提高效益”的指导方针和"稳定高效优质棉区,彻底退出低产风险棉区”的基本原则,将新疆棉花生产纳入我国棉花生产和纺织工业的战略布局之中,定位于国际市场和国内优质棉市场,通过品种优化工作、无公害植棉工程、植棉全程机械化工程、节水灌溉与科学施肥工作、无形市场网络工作建设和技术服务体系、标准与质量控制体系建设, 改革基地建设的管理和运行机制,在强化政府宏观调控的基础上,加强生产、流通、企业、科研、服务之间的联合,使棉花生产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由单纯原棉生产向棉产业综合发展转变,逐步摆脱依靠国家补贴的被动局面,使新疆棉花生产真正成为依靠自身优势 ,按照市场规律发展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10.
我国的重点优质棉基地是新疆,新疆的棉花不论是在种植面积上,还是在产量方面都是全国第一,棉花产业已经占据新疆经济支柱的主要地位。但是,在实施膜下滴灌高密度植棉技术,以及调整了农业种植结构之后,改变了新疆棉田的生态条件,对棉田害虫的发生、成灾规律、种类和流行造成了一定的影响,造成了棉花的大幅度减产,因此,必须及时的对棉田害虫进行监测和控制。  相似文献   

11.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新疆棉花种植面积变动及驱动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作为我国重要的优质棉生产基地,其棉花种植面积的变动将影响我国整个棉花产业的稳定发展。在基于2000—2014年新疆棉花数据和相关调研的基础上,分析新疆的棉花种植情况,并利用主成分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地解释新疆棉花种植的主要驱动力。结果表明,2000年以来新疆棉花种植面积整体呈增加趋势,并逐步趋于稳定;新疆棉花种植面积变化的主要驱动力体现在产业投入、市场环境和棉花替代作物上,其中以农业机械总动力投入和化学纤维产量的影响最为突出。  相似文献   

12.
新疆花生生产现状、趋势及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回顾我国花生生产特点、分布以及品种引种与栽培现状等;总结近年来新疆花生生产中存在问题,提出相应对策,为新疆花生产业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国内外相关文献的收集、汇总,运用统计学方法对文献资料进行整理和对比分析。【结果】根据文献记载和资料统计,中国花生种植历史悠久,是世界花生生产和消费大国,总面积居世界第二,总产量居世界第一。我国油料作物中花生面积位居第二,但产量居全国首位,2015年花生种植面积462×10~4hm~2,总产1 680.5×10~4t,占世界花生总产量的40%以上,花生生产分布主要集中在河南、山东、河北、辽宁等14个省份(种植面积占全国花生总面积的93.5%),产量约占全国花生总产量的96%;新疆花生研究相比内地起步较晚,目前种植品种除新疆老地方品种外,多数主栽品种从河南、山东等引进,近几年新疆从不同渠道引进的花生品种约数百个,从中筛选出了适合新疆种植相对优良品种(含机械模式的新品种)。经过多年试验,总结出了新疆花生种植的高产栽培技术,包括林果间套种花生技术等。【结论】新疆在气候土质等方面均有利于花生种植,花生产业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但存在花生生产中品种混杂,机械化程度低和深加工落后等问题,建议加大对花生品种选育和栽培技术的研究,加强良种推广,提升机械化水平,促进花生深加工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新疆棉花种植面积、棉花总产量、商品量单产均占全国第一,已成为我国最大的商品棉生产基地。但是新疆的经济实力还很落后,农民的人均收入1504元,80%来自于棉花。由于单产水平不高,亩成本还保持在600元左右的高度,亩利润很低,因此棉花生产的节本增效是值得...  相似文献   

14.
玉米田化学除草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纪明山 《新农业》2012,(13):6-7
全世界的玉米栽培面积和总产量仅次于小麦和水稻,其中面积大、总产量最多的国家依次是美国、中国、巴西和墨西哥。我国南自海南岛,北至黑龙江,东起台湾,西到新疆都有玉米种植,总面积已超过水稻和小麦而跃居第一位。2012年全国播种面积达5.145亿亩,产量将达1.975亿吨,其中春玉米总播种面积占68.05%。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新疆棉花生产时空格局变化,分析棉花生产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定新疆棉区为研究对象,基于1991~2020年新疆棉花生产的面板数据,以新疆区域及主要产棉市(县)为研究基本单元,采用时间序列与空间相结合,综合运用统计方法分析棉花种植面积、总产量、单产变化,研究新疆棉花生产的时空和区域特征以及各因素对新疆棉花生产的影响。【结果】(1)1990年以来新疆棉花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年际变化相似,呈现2个阶段:波动中递增时期(1993~2010年),跳跃式增长时期(2010~2020年),期间北疆和南疆棉区持续增加而东疆棉区有所下降趋势,空间上呈现“东减南增北平稳”趋势。(2)近30年新疆棉花单产显著增加,由0.81×103 kg/hm2增加到2020年1.85×103 kg/hm2,较同期增加近1.28倍,平均每年增产34.66 kg/hm2,增长速度较快。(3)全疆棉花总产量变化总体上以面积贡献为主,其次单位面积,互作主导为最低,新疆棉花的生产优势产域为南疆。【结论...  相似文献   

16.
<正>据统计,2011年我国葡萄栽培总面积56.8万公顷,总产量已达917.4万吨,葡萄酒产量165.75万吨,其中鲜食葡萄栽培面积和产量已连续多年雄居世界首位。目前,我国南方葡萄栽培面积与产量分别占到全国总面积和总产量的23%和22%左右,葡萄种植已形成产业规模,葡萄栽培管理技术在全国处于较高水平。湖南省葡萄种植面积3万公顷,年总产量达到57万吨;栽培种类中欧亚种占33%、欧美杂种占42.6%、东亚种群刺葡萄占23.2%左右。  相似文献   

17.
截至2013年,新疆红枣种植面积达40多万公顷,约占全国种植总面积的30%以上,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50%以上。新疆作为我国新兴枣区,引进和吸收了大批先进技术,并在单项技术基础上,组装配套出一批适用于不同地区和不同龄期枣树优质丰产综合技术,同时,建立了一大批优质丰产示范园区,从而使新疆枣树栽培管理整体水平有了大幅提高,红枣产量逐年大幅增加。本文介绍了新疆红枣发展现状、红枣产业发展中注意的问题,以及枣树品种选择及引种步骤。  相似文献   

18.
山东省政府确定,今年全省棉花生产的任务是确保800万亩植棉面积,确保44万吨的棉花总产量,那么,这一目标能否实现?如何才能实现呢?何处“筑底”?’今年定局 山东是棉花生产大省,80年代种植面积曾连续保持在1000万亩以上的“高点位”,最高的1984年达2568万亩,连续十几年保持全国第一。90年代初,一场棉铃虫大暴发导致植棉面积和棉花产量一路“狂泻”,1993年仅收21.5万吨,本以  相似文献   

19.
新疆是棉花的主产区,2002年的种植面积达到1278万亩,占全国棉花生产面积的22%.由于新疆的特殊地理条件和气候的原因,分为南疆、北疆两大产棉区,其中南疆棉花的种植面积占全新疆棉花的2/3.  相似文献   

20.
数字     
《新农业》2018,(2)
正548.6万吨1月5日,国家统计局公布全国棉花产量数据,2017年全国棉花产量548.6万吨,比2016年增加14.2万吨,同比增长2.7%。其中,新疆总产量408.2万吨,占全国的74.4%,比上年提高7.1个百分点。6 500万人2017年12月28日,全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会议正式召开,会上表示,过去5年城镇新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