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价不同栽培方式对饲用苎麻鲜草产量和饲用价值的影响。[方法]采用正交试验对闽饲苎1号等饲用苎麻品种进行高产栽培技术研究,并分析饲用苎麻刈割高度对其茎、叶饲用价值影响。[结果]试验最优处理组合为饲用苎麻品种闽饲苎1号、尿素量300 kg/hm~2、刈割高度90 cm,鲜草产量最高(137.85 t/hm2);70 cm刈割处理饲用价值最高(141.52%)。[结论]在追求饲用苎麻(闽饲苎1号)鲜草产量时,90 cm时刈割比较合适;在追求饲用苎麻相对饲用价值时,70 cm时刈割最为适宜。  相似文献   

2.
对3种饲用苎麻(Boehmeria nivea L.)营养物质含量的动态变化进行了初步研究,并用灰色关联度法对供试的饲用苎麻营养价值进行了综合评定。结果表明,3种饲用苎麻粗蛋白、粗脂肪含量都随着收获茬次呈下降-上升-下降的趋势,总磷、HR001粗灰分含量呈上升-下降-上升趋势。HR002和中苎2号粗灰分含量呈下降-上升-下降-上升趋势。3种饲用苎麻钙含量和HR001、HR002粗纤维含量都随着收获茬数呈现出上升-下降-上升-下降趋势。6项评价指标权重大小依次为粗蛋白粗灰分粗纤维钙磷粗脂肪。采用灰色关联度对饲用苎麻进行营养评价得到HR002饲用苎麻综合表现最优,HR001饲用苎麻次之,中苎2号最差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苎麻(Boehmeria nivea L.)鲜茎叶和混合青贮营养成分及生物产量的测定,结果表明,牧苎0904全年鲜茎叶总产量133.2 t/hm~2,中饲苎1号全年鲜茎叶总产量120.9 t/hm~2,牧苎0904和中饲苎1号收割平均高度为69.45和65.40 cm。牧苎0904和中饲苎1号营养成分检测前三茬的粗蛋白质、粗脂肪、酸洗纤维(ADF)、中洗纤维(NDF)、粗灰分、Ca、P含量基本一致。以50%苎麻+50%玉米青贮料较100%玉米青贮料的粗蛋白质、粗脂肪含量高,适合作反刍动物的青贮料。  相似文献   

4.
南方水土保持植物饲用苎麻的资源筛选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出适宜南方地区水土保持又可作为优质饲料的苎麻品种,对20份饲用苎麻资源从植物学特征、生物学特性、营养品质等方面进行研究,通过聚类分析进行系统筛选。结果表明,按植物学特征,可将20份饲用苎麻资源分为3类;按生物学特性与营养品质的多指标聚类分析及综合评价,初步筛选出3份较优的南方水土保持植物饲用苎麻资源:川I苎一号、梁平青麻、本所苎麻2号。  相似文献   

5.
对选育出牧苎0904与父本鄂苎1号和生产中推广种植的品种湘苎2号(CK)在物候期、植株性状、生长速率及干苎麻生物产量等方面进行了观测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在整个生育期,牧苎0904和对照材料鄂苎1号、湘苎2号物候期基本一致。其平均株高为179.1 cm,较对照鄂苎1号、湘苎2号分别高22.92%和8.15%;平均茎粗1.02 cm,较鄂苎1号、湘苎2号分别低1.92%和20.31%。牧苎0904生长速度快,平均为3.69 cm/d,较对照鄂苎1号和湘苎2号分别高2.50%和16.04%。牧苎0904干草产量连续3年平均为20 610.55 kg/hm2,较对照鄂苎1号和湘苎2号分别增产15.78%和14.04%。  相似文献   

6.
采用PCR结合RACE技术克隆苎麻栽培种湘苎3号CAD基因全长cDNA序列;再运用qRT–PCR技术对木质素含量不同的代表性苎麻品种湘苎1号、湘苎3号、湘潭大叶白和城步青麻的CAD基因在其茎秆韧皮部和木质部的表达进行定量分析;使用1%间苯三酚和25%盐酸对4种苎麻茎横切片进行特异染色,观察品种间木质素染色度。结果表明,获得的苎麻CAD基因cDNA序列全长为1 378 bp(GenBank登录号,KF758396),编码359个氨基酸,推导为苎麻肉桂醇脱氢酶(BnCAD)。该推导蛋白质与已报道的几种植物木质素合成酶CAD的同源性均达90%以上,其中与蒺藜苜蓿的同源性达97%。运用qRT–PCR方法对BnCAD基因表达的定量分析结果显示,苎麻CAD基因在湘苎1号和湘苎3号的韧皮部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其在木质部的表达水平,而在城步青麻木质部的表达水平高于其在韧皮部的表达水平,该基因在湘潭大叶白的韧皮部和木质部表达量接近。4种苎麻茎横切片的木质素染色结果表明,品种间木质素染色度与CAD基因在其韧皮部的表达量成正相关。  相似文献   

7.
以高产、再生能力强、耐旱、适应性广等的苎麻资源——平和苎麻为亲本,采用钴60γ射线获得的饲用苎麻新品系,经过实生苗种植、优异突变体筛选,初步筛选出平优异株系平和苎麻-2,再经过品种比较试验,最终育成一个产量高、抗逆性好、粗蛋白含量高、宿根性强新品种——平和苎麻-2,2012年正式命名为饲用苎麻闽饲苎1号。在2年5点区试试验中平均年鲜草产量和干草产量分别达138.8t·hm~(-2)和28.0t·hm~(-2),比对照中饲苎1号分别增产32.15%和37.08%,均达极显著水平;闽饲苎1号生产性试验年平均鲜草产量和干草产量分别为140.7t·hm~(-2)和24.7t·hm~(-2),分别比对照中饲苎1号增产18.9%和17.32%,均达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8.
以中苎1号、湘苎3号、Tri-1和新品系R057共4个苎麻品种(系)为材料,研究了插条不同扦插深度对苎麻低位分枝扦插苗的成苗率、主茎高度增加量、单株干重及分枝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4个苎麻品种(系)低位分枝扦插苗的成苗率、主茎高度增加量、单株根系干重、叶干重和分枝干重都表现为扦插深度1.5cm>3.0cm>4.5cm处理,且处理闻差异显著;分枝数、分枝长度、最低和最高分枝位长也表现出随插条深度增加而明显降低.综合考虑,苎麻低位分枝扦插苗培育时,扦插深度以1.5cm左右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9.
“川饲苎1号”是从“大竹线麻×广西黑皮蔸”杂交后代中选择出的苎麻饲料新品种,该品种长势特别旺盛,发蔸及再生能力强.前期生长快.叶片多,年生物产量高,多点试验中平均生物鲜产比苎麻川苎6号增产30.58%,比苏丹草增产44.54%,比青贮玉米农大108增产高83.44%。营养品质高。叶片粗蛋白含量为23.8%,粗脂肪24g/kg,粗纤维素含量13.7%,粗灰分15.O%,钙3.69%,VB218.3mg/kg,氨基酸总量17.82%。因此,”川饲苎1号”是高产优质饲料用苎麻新品种。  相似文献   

10.
为筛选适合山区坡地种植的苎麻品种,以中苎系列苎麻品种为材料,在张家界山坡地进行栽培试验,分析比较品种的经济性状、产量和品质。研究结果表明,中苎1号、中苎2号和中苎3号都表现了很好地适应性,中苎1号和中苎2号年原麻产量超过3 300 kg/hm~2,是纤维高产品种;中苎2号麻叶产量超过10 000 kg/hm~2,可作为纤饲兼用品种;中苎3号纤维支数达2 340公支,是特色的优质品种。  相似文献   

11.
以中苎1号为材料,分别采用稻草、麻地膜和塑膜对其进行田间覆盖处理,以不覆盖为对照,观察记录4种不同覆盖处理下土壤温度变化,并测定各处理的土壤有机质的含量,记录苎麻的出苗时间以及株高变化,苎麻收获后比较各处理的株高、茎粗、皮厚、纤维产量等产量性状。研究结果表明:苎麻过冬期间对其地表分别进行稻草覆盖、麻地膜覆盖和塑膜覆盖处理均能提早苎麻出苗时间,加快生长速度,收获的纤维产量和各经济性状也相对无覆盖处理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2.
苎麻优质高产施肥方案及施用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近10年来肥料试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湖南苎麻主产区重要土壤类型的3个施肥方案,并采用苎麻新品种“湘苎三号”进行多点试验,探讨其营养特性及土壤肥力变化,从而筛选出苎麻优质、高产、高效、低耗的最优施肥方案,为苎麻的合理施肥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不同纤维细度苎麻种质镉富集与转运和积累能力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镉在不同细度苎麻种质体内的积累与富集性差异,对20个苎麻种质进行镉污染大田试验。结果表明:供试苎麻种质镉富集系数的变幅为0.97~1.58,富集系数较高的分别是中细度种质‘新1号’‘中苎1号’和高细度种质‘湘饲纤兼用苎麻1号’,富集系数依次为1.58、1.55、1.54,属于镉高富集苎麻种质,镉富集系数(0.97)最小的是高细度种质‘黄平青麻’;供试苎麻种质镉转运系数的变幅为0.66~1.41,转运系数最高的是中细度种质‘耒阳青麻’,其转运系数为1.41;供试苎麻种质年镉积累量的变幅为10.24~21.87 g/hm~2,筛选出高积累镉苎麻种质‘C’‘中苎1号’和‘多倍体1号’,其年镉积累量分别为21.87、19.87、18.75 g/hm~2。综合分析,苎麻纤维细度不影响其镉富集能力。  相似文献   

14.
以湘苎3号为材料,利用秋水仙素诱导二倍体苎麻为四倍体,再从四倍体群体中择优与二倍体杂交,育成三倍体苎麻新品种Tri-1和Tri-2。区试Tri-1原麻产量为2 930.4 kg/hm2,比对照增产17.4%,Tri-2原麻产量为2 397.6 kg/hm2,比对照减产约4%;Tri-2的纤维支数达2 130公支,远高于对照品种湘苎3号;Tri-1、Tri-2抗炭疽病、立枯病、花叶病等,Tri-1的抗风性明显强于对照湘苎3号。  相似文献   

15.
以湘苎三号和多倍体二号为材料,采用土培方法,研究了钙在苎麻植株体内的吸收和分配特征.结果表明:施钙能促进苎麻对钙的吸收;高钙处理时钙的吸收集中于生育中期和后期,低钙和不施钙处理时钙的吸收集中于生育前期和中期;苎麻以叶中钙的含量最高,叶是钙的主要累积部位,叶中钙的分配比例随着生育期的推进而下降.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水分逆境胁迫对苎麻生长发育的影响,以24种不同基因型苎麻为材料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下,苎麻地上部分鲜重最重、株高最高和茎粗最大的苎麻基因型为湘苎三号,邻水青顶家麻的根部最重,根系生长情况较好;渍水胁迫下,最高株高、最大茎粗和地下部最重的苎麻基因型为中苎一号,中苎一号在渍水胁迫下生长发育的能力较强。与常规相比,干旱胁迫中苎麻地上部分平均鲜重、株高、根冠比大小明显减小,并达到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7.
不同基因型对苎麻愈伤组织诱导及分化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研究了11种基因型苎麻(Boehmeria nivea L.)的愈伤组织诱导效应及其分化间存在的差异.结果表明黄壳早和湘苎2号、华苎3号、巴西麻6号基因型较易脱分化,华苎1号较难脱分化,多数基因型在6-BA 0.5~2.5 mg/L NAA 0.5 mg/L 和6-BA 0.5~2.5 mg/L 2,4-D 0.5 mg/L 的组合中有较高的出愈率,此两种组合适合于苎麻叶愈伤组织诱导.  相似文献   

18.
以饲用苎麻(Boehmeria nivea L.)"中饲苎1号"为研究对象,研究了饲用苎麻地上部分叶、茎中N、P、K、Ca、Mg元素含量的动态变化、分布情况及各元素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饲用苎麻叶、茎中相对应的N、P、K、Ca、Mg元素含量变化趋势各不相同。饲用苎麻叶、茎对N、P、K、Ca、Mg元素吸收的选择性不同,叶片不同元素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N、Ca、K、Mg、P;茎部依次为N、K、Ca、Mg、P。叶片对N、Ca、Mg、P有较强吸收和积累,而茎中则贮存了较多的K。叶片中Ca含量与Mg含量间呈极显著正相关;茎部N含量与K、Mg含量间呈极显著正相关,与Ca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叶片N与茎部N含量间呈极显著正相关,与茎部Ca、Mg含量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叶片K与茎部K含量之间呈显著负相关,与茎部Mg含量之间呈极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9.
湘苎二号(圆叶青)是中国农科院麻类研究所研制成功的通过全国品种审定的苎麻新品种.根据湘苎二号生长发育特点和生长特点,要夺取当年高产,必须把握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20.
应用隶属函数法评价33个苎麻资源的营养品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筛选出适宜的饲用苎麻(Boehmeria nivea)品种,对国家苎麻种质资源圃中33个苎麻资源的主要营养成分进行了测定,并利用隶属函数法对其营养价值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33个苎麻资源主要营养平均含量为粗蛋白17.70%、粗脂肪2.60%、粗纤维24.97%、粗灰分13.83%、磷0.35%、钙3.56%。根据隶属函数分析结果,将33个苎麻品种分为3级,第Ⅰ级为综合营养品质优质型5个苎麻品种,Ⅱ级为品质中等型25个品种,Ⅲ级为品质差型3个品种。研究结果表明采用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估苎麻的营养品质是可行的,可以较好地揭示其综合营养品质,为饲用苎麻品种选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