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在华南地区开展了玉米仓冬季谷冷降温和机械通风两种降温模式应用试验。试验表明:华南地区,在冬季有效通风时间短的情况下,可直接利用谷物冷却机进行谷冷降温,能将平均粮温降到目标值(15℃以下),经过有效的控温措施,可以达到在保管周期内,粮食水分损失低,有效控制虫害发生,粮食品质好,保管效益高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利用离心风机、谷物冷却机及浅圆仓机械通风系统,采用2台离心风机和2台GLA80型谷物冷却机对浅圆仓水分偏高且水分极不均匀的玉米(水分范围在14.1%~14.9%,平均14.4%)进行先机械通风降温,后谷冷降水作业.经处理后,整仓粮食平均温度为9.3℃,平均水分由14.4%下降为14.0%,达到了预期目的.  相似文献   

3.
以华南地区大直径筒仓为试验对象,通过比对不同控温方式在粮食保管期间节能减损情况,探索储粮节能减损应用模式。试验结果显示:新粮入库采用1.5 kW轴流风机进行通风降温,其能耗较谷冷作业能耗低,且通风降温前后储粮水分含量保持稳定;冬季采用低功率负压+轴流风机复合模式控温,其吨粮成本较谷冷降温和大功率风机模式大幅降低,控温期间储粮水分含量降低幅度基本为0.1%。因此,增加低温季节进粮和采用低功率风机通风降温,储粮水损和耗电量明显减低,为大直径筒仓节能减损精细化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虽然偏高水分粮食通过机械通风降水可以达到安全储存的目的,但粮食数量的损失较大,给粮库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为此湖北京山国家粮食储备库从2004年开始在成都粮食储藏科学研究所的指导下进行了偏高水分粮保质储藏试验研究:采取一定的方法将粮堆外围粮食的水分降到安全标准以内,冬季尽量降低粮温、夏季粮面采用稻壳压盖隔热结合仓顶喷水降温的方法,使60%的偏高水分粮食的温度保持在15℃以下,实现安全度夏,从而减少储粮损失。  相似文献   

5.
在普通房式仓中,采用箱式空气分配器离心式风机,对水分偏高的小麦进行分段降温通风,通风结束后,粮食在一年的储藏期间,上层最高温度为23.4℃、中层最高温度为18℃、下层最高温度为15℃,基本上达到了准低温储粮,粮情一直保持安全稳定。同时降温通风的单位耗能为0.055kW·h/℃t,大大节约了保管费用。  相似文献   

6.
谷物冷却机降水降温试验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决偏高水分粮安全度夏问题,在老房式仓利用谷物冷却机进行降水和降温试验。结果表明,谷物冷却机平均降低粮食水分0.6%.平均降温11℃,确保了储粮安全,保持了储粮品质。  相似文献   

7.
研究粮堆在横向和竖向地槽通风两种通风系统下的对比效果,以18 m跨度平房仓为试验仓,所储粮食为稻谷。在相同储藏条件下,对两栋试验仓分别进行全面测试,比较分析不同通风方式下粮堆的通风降温效果、风量均匀性、仓内粮温与温度均匀度等指标变化。结果表明:横向通风系统截面间每米温度差约为0.25℃,小于竖向通风系统中粮堆间每米温度差约0.49℃,其风道设计有利于粮堆内外自然湿热交换,交换效率高;日常粮食储藏期间,温度变化平缓,稳定性较好;通风操作结束时,横向仓整仓平均粮温为5℃,竖向仓整仓平均粮温为8℃,横向和竖向仓的温度均匀度均在80%以上,满足储藏要求,横向通风系统具有降温速度较快、降温幅度较大、作用效率较高等特点。因此,针对实仓进行通风降温保管粮食,横向通风系统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谷冷过程中,进出仓的绝对湿度差Δρ可能同入仓气流温度T_入及进出仓气流温度差ΔT分别存在一定的函数关系,即Δρ=f(T_入)、Δρ=f(ΔT)可能成立,如果成立,本文给出其经验公式,来估算谷冷过程中水分的损失情况。谷冷降温通风期间,粮堆总体是失水的,环流谷冷较常规谷冷失水多,用电少,但失水带来的经济损失高于节省的电费。  相似文献   

9.
高大平房仓PEF贴顶隔热和屋顶喷水降温储粮试验报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隔热材料PEF贴项隔热,同时辅以屋顶自动喷水降温,有效降低了仓项温度,从而降低仓内温度,减缓粮温上升速度,保持粮食品质新鲜,提高粮食轮换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四阶段谷冷对新入仓早籼稻的冷却效果及能耗情况,结果表明,在26℃~29℃的工况下,四阶段上行压入式谷冷,将新入仓早籼稻表层温度降至25℃时,整仓粮温在22℃,单位能耗为0.154°/℃·t,降温速度较两阶段上行压入式谷冷快,单位能耗比两阶段上行压入式谷冷低。  相似文献   

11.
选用功率较小的储藏物冷却机与负压通风相结合,对福建漳州地区的粮面压盖稻谷仓进行降温冷却,通过改变粮面压盖方式实现冷却的均匀性和彻底性.累计运行时间112.7 h,降温3.3℃,水分变化为0.1%,达到了保水降温的效果.运行期间的降温单位能耗为0.47 kW·h/℃·t,符合《谷物冷却机低温储粮技术规程》的规定,结束降温后粮面压盖延缓了粮温复温.  相似文献   

12.
将辐射制冷材料粘贴或涂刷于浅圆仓仓顶和外壁,试验表明:试验仓比对照仓仓顶外表面平均温度低4.3℃,最高值低26.1℃;平均仓温低2.8℃,最高值低5.6℃;平均粮面温度低2.4℃,最高值低4.7℃。试验表明,辐射制冷材料应用于浅圆仓具有显著的降温效果,新型辐射制冷技术产业化的突破为粮食仓储行业实现更高质量的仓储环境提供了新材料,为实现浅圆仓的准低温储粮提供了新的参考方法。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小麦在不同土壤湿度下经受低温冻害后植株性状和产量变化规律,以‘周麦22’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拔节期小麦在-6℃(植株体温度)低温环境下维持4 h,土壤重量含水量为26%、18%、10%时,小麦后期植株性状和产量的变化。研究结果显示:随着土壤重量含水量的增加,低温冻害对小麦株高、最低茎高、穗下节长、倒二节长和生物产量的影响逐渐降低,土壤重量含水量接近10%时,小麦植株性状则显著降低。随着土壤重量含水量的增加,低温冻害对小麦产量的影响逐渐减轻,土壤重量含水量接近18%时,小麦产量则显著降低,且低温对不同土壤重量含水量环境下小麦穗粒数影响大,对穗数和千粒重影响较小。低温处理后不同土壤湿度处理之间,处理W(土壤含水量26%)、处理M(土壤含水量18%)、处理D(土壤含水量10%)和CK潜蘖穗数差异显著(P<0.05),处理W、CK和处理M、处理D之间大穗产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余处理之间均差异不显著。该试验为预防和降低小麦低温灾害及小麦生产提供技术帮助。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浅圆仓内储藏的小麦进行谷物冷却机冷却通风处理,实时检测入仓冷空气的温湿度、粮食温度及含水量的变化,探索谷冷机在浅圆仓中应用的可行性和经济性。结果表明通过谷物冷却通风可迅速有效地降低储粮的温度,并减少粮堆内的温差和水分梯度,提高了储粮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15.
顾祥明  何岩 《粮食储藏》2012,41(4):19-23
吉林省不同地区的试验仓全仓平均粮温变化幅度在20℃~25℃之间,虽然平均粮温也随着外温和仓温的变化而改变,但其幅度小于外温和仓温。高大平房仓起到了良好的隔热作用,减少了气温对粮温的影响,能够始终保持稳定的储粮环境。高大平房仓中各层面粮温变化幅度不同,其中上层粮温变化幅度最大,年变化幅度达到32.9℃,主要原因是受仓温和外温影响较大。各区域平均粮温一年中波动幅度为:外围34℃>中央11.6℃>中环10℃,一年中外围区域温度始终高于中央区域温度。当外围粮温高于中央粮温一定程度时,就会对储粮安全构成威胁。  相似文献   

16.
冷却干燥通风过程中粮仓内热湿耦合传递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多孔介质传热传质的理论,建立了一种冷却干燥通风过程中粮仓内热湿耦合传递的数学模型。借助数值模拟的方法,对冷却干燥通风过程中粮仓内温度和水分的变化进行了模拟研究,得到了冷却干燥通风过程中粮堆内部热量传递和水分迁移的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17.
采用立体插管式通风系统,对平均水分16.6%±1.3%(湿基)、堆高7m的稻谷堆进行恒温(25℃±1.5℃)通风干燥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立体插管式通风干燥可以将整仓粮食水分降至14.2%±1.3%,水分分层现象明显改善,单位能耗为7.7kW·h/(1%H_2O·t),干燥成本较低。干燥后稻谷脂肪酸值、出糙率、整精米率依旧保持良好。  相似文献   

18.
不同储藏条件下糙米中过氧化氢酶活动度的变化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伟  陈瑞  刘璐 《粮食储藏》2010,39(6):28-33
在不同储藏条件下,对糙米中过氧化氢酶活性变化规律进行研究。采用储藏条件为:氧气浓度分别是2%、5%、21%,温度分别为15℃、20℃、30℃,水分分别为13.5%、14.5%、15.5%。以此来进行糙米模拟储藏实验。首先采用单因素实验研究方法,研究了氧气浓度、储藏温度、糙米水分对糙米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在3种不同氧气浓度的气调方式中,2%和5%的氧气浓度可使水分在13.5%~14.5%之间、温度范围为15℃~20℃的糙米在5个月的储藏期内过氧化氢酶活性下降控制在25%以内,而在21%氧气浓度的自然储藏条件下,其过氧化氢酶活性下降超过了35%。另外通过比较21%氧气含量、水分13.5%不同温度条件下糙米的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变化情况,可以看出高温下(30℃)的糙米其过氧化氢酶活性比15℃和20℃的糙米变化要快。在150d的储藏期内下降了37%。且后者在60d出现一个转折点,过氧化氢酶活性变化速率开始明显减小。其中高于15.5%的高水分糙米不宜储藏,实验验证了低氧可以延长高水分糙米的储藏期。通过单因素实验和多因素综合实验,并使用Design一Expert软件进行多因素分析,可以得出各因素之间具有交互作用,其中温度和氧气浓度和水分的交互作用对糙米中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显著。水分和温度越低,糙米品质劣变速度越慢。  相似文献   

19.
鄂中地区偏高水分晚籼稻谷安全度夏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机械通风结合粮面稻壳压盖控温技术,进行了偏高水分晚籼稻谷保水度夏试验。结果表明,试验仓稻谷水分下降了0.5%,比对照仓水分少下降0.5%;粮食平均温度保持在准低温线以内,延缓了粮食品质陈化,确保了储粮安全。  相似文献   

20.
包装材料对储藏小麦粉水分和脂肪酸值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模拟储藏,研究了70%RH、18℃~20℃条件下,包装材料对小麦粉水分和脂肪酸值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包装材料储藏的小麦粉水分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以布袋包装的小麦粉水分下降最多,脂肪酸值均呈现相似的上升趋势,但以布袋包装的储藏小麦粉脂肪酸值上升最少。方差分析表明包装材料对储藏小麦粉水分为非显著影响因素,对脂肪酸值的影响为极显著影响因素。进一步的分析表明不同包装材料储藏小麦粉的脂肪酸值与储藏时间呈不同的线性关系;脂肪酸值与水分和储藏时间均呈二元线性关系。同时通过对不同包装材料储藏小麦粉水分和脂肪酸值平均变化率的比较,布袋为最适合小麦粉储藏的包装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